剝脫性皮炎

剝脫性皮炎

紅皮病又稱剝脫性皮炎,是一種嚴重的全身性疾病,一般認為紅皮病與剝脫性皮炎為同一種疾病,前者以廣泛的紅斑浸潤伴有糠秕狀脫屑為特徵,而後者存在廣泛性水腫性紅斑,伴有大量脫屑。皮膚受累面積≥90%是診斷本病的先決條件。

基本信息

臨床表象

1、急性期:起病急,全身皮膚廣泛性(超過體表2/3面積)潮紅、腫脹、滲液,有大片鱗屑脫落,伴明顯全身症狀,高熱、寒戰等;有眼睛、口腔、陰部等黏膜損害,自覺疼痛。

剝脫性皮炎型藥疹剝脫性皮炎型藥疹

2、慢性期、皮損暗紅、乾燥,浸潤明顯,上覆糠狀鱗屑,可有頭髮、甲脫落,掌蹠處可呈手套、襪子狀大片脫屑;常伴淺表淋巴結腫大,也可有肝脾腫大;

3、自覺瘙癢,皮膚緊繃感,怕冷感。

4、全身併發症:由於大量脫屑、蛋白質丟失、體質下降,可繼發肺炎貧血、心力衰竭及敗血症等。

中醫認為本病為風邪所致,因為病人肌膚熱郁,勞則出汗,毛孔張開,風邪乘虛侵襲,化燥傷血,以致血燥凝滯,血不養榮,肌膚失養而脫落。

診斷

主要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病史﹑組織病理檢查及對治療的反應等確診。皮膚活檢有助於除外Sézary綜合徵(全身瘙癢、陣發性多汗、皮膚增厚﹐有銀屑病樣或濕疹樣皮損)及其他惡性病變。淋巴結腫大明顯時,提示淋巴系統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治療方法

1.全身治療
(1)病因治療儘量尋找病因,針對不同病因進行適當治療。
(2)支持治療給予高蛋白飲食,補充多種維生素,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有感染時應及時套用抗生素。
(3)激素治療可緩解症狀、縮短病程。一般可用強的鬆口服,病情重者可採用地塞米松靜脈滴注。
(4)阿維A、氨甲喋呤、雷公藤可用於銀屑病、毛髮紅糠疹所引起的紅皮病,以減少激素用量且有益於原發病的治療。
(5)抗組胺劑有鎮靜、止癢作用,瘙癢明顯者可使用。局部治療治療原則是止癢、保護皮膚防止感染。
2.局部治療
(1)糜爛滲出明顯者,用3%硼酸濕敷。
(2)乾燥部位可用粉劑、洗劑、乳劑及軟膏,如爐甘石洗劑、氧化鋅油及各種皮質類固醇軟膏等。
(3)眼、口腔及外陰損害應給予相應護理。
3.藥物變態反應引起者
及早給予大劑量皮質類固醇激素,儘快控制病情,外用藥應儘量簡單,避免使用高濃度的或有刺激性的藥物。
4.預防感染
加強護理,預防繼發感染。
5.外用藥
根據皮膚情況決定外用藥治療。

預防

1.避免濫用藥物,對急性期的其他皮膚病患者勿用刺激性強的藥物。
2.宜食高蛋白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忌飲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3.對藥物過敏所致的紅皮病,治療過程中選擇用藥應特別慎重,避免出現交叉過敏反應。
4.注意皮膚的清潔及保持良好的環境,如空氣流通、定期空間消毒、被褥的清潔等,尤須做好口腔、眼、外陰的護理。

致病因素

主要致病因素大致可歸納為四類:藥物過敏、繼發於其他皮膚病、繼發於惡性腫瘤及原因不明。藥物過敏引起的剝脫性皮炎是藥疹中最嚴重的一種,該病急性期發病急驟,嚴重損傷皮膚及黏膜,創面似Ⅱ度燒傷,往往並發感染,繼而損傷肝、腎及肺等臟器,嚴重者可出現休克,危及生命,病死率較高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