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經濟

生物經濟

生物經濟是以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套用為基礎的、建立在生物技術產品和產業之上的經濟,是一個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信息經濟相對應的新的經濟形態。它是建立在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生物技術基礎之上,以生物技術產品的生產、分配、使用為基礎的經濟。劉延東在2009國際生物經濟大會暨展覽會開幕式上強調促進生物技術成果儘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發展前景

生物經濟2007年天津國際生物經濟大會
生物經濟引起廣泛關注。生物經濟是建立在生物資源、生物技術基礎之上,以生物技術產品的市場化運作為基礎的一種經濟形態。全球生物經濟總量每5年翻一番,增長率為25%—30%,是世界經濟成長率的10倍。預計到2020年生物經濟規模將達到15萬億美元,超過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信息經濟,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力量。生物技術的巨大潛在效益及廣闊前景,使這一領域成為繼電腦網路之後的又一競爭熱點。全球生物技術產業市場以美為主,歐盟其次,日本緊追在後。2004年美國生物科技投資占美國風險投資總額的13.5%;生物技術產品每年以12%的速度擴展,預計到2010年將增加到490億美元。

生物經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蘊藏著不可限量的經濟價值。正如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預言,社會經濟的發展將由農業經濟、工業經濟進入信息經濟和生物經濟時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對人類社會所產生的作用,要遠遠超過信息技術。比爾·蓋茨預言,超過他的下一個世界首富必出自生物技術領域。事實上,生物技術革命所產生的深遠影響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麥肯錫顧問公司的報告指出,到2010年,全球化學產品的產值中,將有1/5是套用生物技術的產品。生物技術研究所取得的重大進展及其引發的對生物科技類股票的良好市場預期,無不預示著生物經濟時代為時不遠。生物技術的最大魅力就在於它能化腐朽為神奇,平地起驚雷,在不起眼中創造輝煌的業績。道化學公司和嘉吉公司稱,它們將首次開始完全以玉米而不是以石油為原料的塑膠商業化生產。福特公司利用經洋麻纖維強化的塑膠,製造強度更高、石油用量較少的產品。美國《商業周刊》報導:在對細胞的生產過程進行20多年的艱苦研究後,用生物技術製造人體器官的時代即將變為現實,數十家公司正在準備推出商業化產品。

生物經濟的定義

一、生物經濟的正式定義
人類利用生物技術有著久遠歷史,因而與生物經濟相關的研究開發及其產業發展由來已久,但是作為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信息經濟相對應的經濟形態,“生物經濟”在全球仍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BeingcalledtheBioeconomya“novelconcept”)。從全球範圍來講,對“生物經濟”的理解因角度不同而略有差異(Theterm“bioeconoy”isinterpretedindifferentwaysbydifferentactors)。經過國內外文獻調研分析後發現,較早出現的正式定義(Formaldefinitions)主要有以下4種:
1、來自OECD,2006(or2004fromotherdocument)
TheOECDprojectsupposesthebioeconomytobetheaggregatesetofeconomicoperationsinasocietythatusethelatentvalueincumbentinbiologicalproductsandprocessestocapturenewgrowthandwelfarebenefitsforcitizensandnations.
——OECDINTERNATIONALFUTURESPROGRAMME,THEBIOECONOMYTO2030:DESIGNINGAPOLICYAGENDA.ParisOECDHeadquarters,6March2006
參考譯文:生物經濟是經濟運行的聚合體,用以描述在這樣一個社會,通過生物產品和生物過程製造的潛在價值使命來為公民和國家贏得新的增長和福利效益。
2、來自EU,2005
根據歐盟生物經濟會議檔案和歐盟生物經濟網站(EuropaBio,http://www.bio-economy.net/),歐洲將生物經濟概括為“以知識為基礎的生物經濟”(Theknowledge-basedbio-economy,KBBE),簡稱“生物經濟”(Bioeconomy)。其具體理解為:
Thebio-basedeconomyisatermwhichencapsulatesourvisionofafuturesocietynolongerwhollydependentonfossilfuelsforenergyandindustrialrawmaterials.
譯文:生物經濟是一個濃縮性的術語,它能夠描述在能源和工業原料方面不再完全依賴於化石能源的未來社會。
3、來自中文報刊,2003
生物經濟是建立在生物資源、生物技術基礎之上,以生物技術產品的生產、分配、使用為基礎的經濟。
——王宏廣.試論“生物經濟”.科技日報,2003-11-3
4、來自中文科技期刊,2002
生物經濟(Bioeconomy)是以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套用為基礎的、建立在生物技術產品和產業之上的經濟,是一個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信息經濟相對應的新的經濟形態(Economicformation)。
——鄧心安.生物經濟時代與新型農業體系.中國科技論壇,2002(2):16-20
上述1、2、4主要從科技生產力的角度;3主要從生產關係的角度。但有共同點就是,生物經濟由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研究開發引致。除上述4種定義外,胡安·恩里克斯(1998)、傑里米·里夫金(1999)、理察·奧利佛(1999)、陳章良(2001)、張田勘(2001)、封展旗(2002)、陳竺(2003)、侯雲德(2004)、綦成元(2005)、歐陽平凱(2007)、石元春(2007年11月10日,石元春作題為《迎接生物經濟時代》的主題演講)等也有關於“生物經濟”的理解或詮釋。
二、與定義相關的其他理解與詮釋
經過文獻調研分析認為:
1、生物經濟(Bio-economy)的概念較早由斯坦×戴維斯和克里斯多福×邁耶(StanDavisandChristopherMeyer)於2000年5月正式提出的(StanDavis,ChristopherMeyer:WhatwillreplacetheTechEconomy,Time,2000,155(21))。上海的《經濟展望》雜誌幾乎同時、甚至稍早提出了“生物經濟”這一新的名詞。(生物經濟:傾盤金幣落誰家,《經濟展望》2000年第4期)但他們均未給出一個確切的定義。
2、此前,美國率先提出“以生物為基礎的經濟”(Bio-basedeconomy),如1999年8月,柯林頓發布總統令(PresidentClinton'sExecutiveOrderof1999),敦促建立一套以生物基產品(biobasedproducts)和生物燃料為目的的激勵措施,直接執行這一計畫的是能源部和農業部。另據AgBiotechReporter1999年第2期報導,美國國家農業生物技術委員會(NABC)主席RalphHardie在德州農工大學召開的農業項目年會上對美國“以生物為基礎”的經濟發展作了預測,並指出:以生物為基礎的經濟將成為一個競技場;隨著生產向農產品的傾斜,利用植物生產如生物燃料等產品將在作物種植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生物經濟法則

生物經濟法則既不同於一般生物法則(如自然進化),也不同於純經濟法則(如價格供求均衡法則)。在生物經濟的孕育和成長階段,生物經濟即開始表現出不同於其他經濟形態的特點,呈現出一般規律或法則的雛形,可將其初步歸納為以下五個方面。
1.生物科技融合
科技發展促進了技術及其產品的融合,其趨勢與特徵在生物科技產業方面的表現尤為突出。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及其內部領域之間相互融合,以及由分子生物學及基因工程發展而導致的物種界線被打破、由科技發展而引發的產業邊界淡化等,都在促進生物科技產品、產業走向融合,乃至發展到生物、信息和物質的大融合。如把生命體視為信息系統、生物信息學、DNA計算機,都是這種“大融合”的典型。
由於信息技術、醫療、製藥和生物技術的相互滲透,醫療設備、計算機軟體和藥物之間的區別正日益縮小;電子產品的微型化、遠程遙控和網路技術使得以上行業之間的界限變得更加模糊;從技術角度來說,要想在製藥公司和生物技術公司之間劃清界限將非常困難。再如,能源植物的開發利用,導致農業與能源工業的融合;轉基因疫苗西紅柿和轉基因動物的“細胞工廠”的開發,促進了農業與醫藥工業的融合。
2.超越自然進程
以分子生物學及基因工程為核心的現代生物技術為動植物育種和微生物代謝帶來了根本性變革,大大加快了育種技術與代謝工程的進程,也加快了生物科技知識與產品的創新速度。例如,傳統農業需要長期利用自然變異選優或雜交才能培育的新品種,現在通過分子育種或基因工程育種在一年甚至幾個月之內就有可能完成。
3.生物過程法則
製造業對石油、煤炭等一次性資源的過分依賴,使經濟社會面臨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的雙重威脅。與跨國化學企業從化學製造轉型到生物煉製(biorefinery)相對應,生物過程(bio-basedprocesses)將逐步替代化學過程,成為未來製造業的主流方向。所謂生物過程法則,是指在經濟社會及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發展理念指導下,化工、材料、生物能源等將逐步向以生物質(biomass)為原料、通過生物科技開發和生物煉製而取得產品的綠色生產方式轉化。
4.生物科技產業不對稱
該法則由理察•奧利弗作為“生物物質的經濟法則”提出,用以概括生物物質產業在結構上所表現出來的一些現象或特徵。這些現象或特徵體現在四個方面[1]13-26:(1)為數眾多的規模相對較小的專注於研發的生物科技公司出現。(2)轉型與結盟,即從相關產業如化學、製藥轉型到生物科技公司,並展開策略聯盟,如孟山都、杜邦、諾華、道氏化學等化工、製藥大企業與生物研發小公司結盟。(3)眾多生物科技公司研發強度(研究費用/收入)極高,並形成研發熱潮。生物科技公司研發強度一般達到15%以上,高於信息科技公司的5%-15%和工業企業的5%[8]164;若按員工人均研發投入,生物科技公司達到6.9萬美元,而信息科技公司和工業企業一般只有0.8萬美元。(4)小規模、成長迅速且潛力巨大的市場在衛生保健、化學、農業以及環保等產業形成聯動效應,從更廣的範圍影響製造業。
5.全球化與研究尺度反比法則
這一法則是指生物科技研發越來越深入到細胞、分子、原子與次原子粒子等納米世界,而其影響範圍越來越全球化[8]13-47。生物科技研發風險性高,結果難以預料,但一旦成功,商業利益巨大,並且由其研發所帶來的利益也常常超出本產業之外,可為多種產業所套用,即具有較大的產業“溢出”效應。以全球化與生物製藥的創新為例,當今世界上沒有一家製藥公司能夠獨立研發出一個創新藥物,通常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實現資金市場渠道與提供創新研發產品“雙贏”,達到預期目標,因此有人認為,“醫藥研發的世界是平的”[2]。
上述法則的歸類是相對的,一方面,某一法則雖然在某個經濟時代(或經濟形態)發揮主要作用,但同樣適用於其他相鄰的經濟時代;另一方面,作為概括特定經濟社會發展所遵循的一般規律,各經濟形態的法則都有其適用的條件與範圍。一般而言,某一經濟形態的法則同時受到該時代其他因素的制約,如作為信息經濟法則之一的摩爾法則,一方面作用於信息經濟社會,另一方面又受到該時代物理法則的限制;工業經濟的化合物合成規律,一方面作用於工業經濟社會,另一方面又受到基本元素的限制。

參考文獻:

[1][美]理察·奧利弗:《即將到來的生物科技時代》,曹國維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R.W.Oliver,TheComingBiotechAge,trans.byCaoGuowei,Beijing:ChinaRenminUniversityPress,2003.]
[2]李行、竟永華:《醫藥研發的世界是平的》,《醫藥經濟報》2008年7月14日,第A7版。

[3]鄧心安,張應祿.經濟時代的演進及生物經濟法則初探.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40(2):144-151
(詳文可見: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或網路版:http://211.103.157.86:81/Jweb_zjuskb/CN/abstract/abstract9817.shtml )

主要特點

生物經濟生物經濟
從生物技術及其相關產品生產消費過程來分析生物經濟的特點。其流程為:各種生物資源,經生命科學與以現代生物技術為核心的技術體系的相互作用,研究開發出新工藝、新產品;新產品通過市場進入消費領域並與相關產品互補形成宏大產業群;消費具有“人本化”特徵。基此,生物經濟的特點可以表述為如下6個方面。
1、科技含量高,投資回報期偏長
生物技術產品開發通常是一項高投入、高風險的工程,在投入產出方面存在較大的變數;其研發的諸多環節含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在研發及產業化過程中,要求研究機構或開發公司具有全面紮實的專業知識,高素質的科研人員;所需的實驗室及儀器設備更加優良;並須將現代生物技術信息等其它技術相互融合。公司把產品推向市場後,較高的科技“門檻”準入容易把競爭對手擋在門外,以保護公司高額回報與長期的利潤空間

2、對生物資源依賴性強
基因是從已有的生物資源中“發現”而非“發明”的。從理論上講,誰擁有生物資源,誰就有開發生物技術產品的物質基礎。農業經濟時代對生物資源的依賴主要局限在初級利用、外觀層面;而生物經濟對生物資源的依賴主要體現在深層利用、基因層面;工業經濟時代和信息經濟時代對生物資源的依賴性相對較弱。
3、產品與產業多元化
生物經濟的產品與產業內容,不僅涉及的常規農業系統,而且涉及食品營養健康醫療資源環境生態能源新材料等眾多領域。由於深入到基因層面,產品與產業多元化、產品人性化和個性化明顯。產品多元化,指從傳統農業產品到運用現代生物技術生產與加工的產品,如功能食品、生物能源、生物疫苗、基因農產品。產業多元化,指除傳統的農業三次產業外,還增添了許多與“非農”交叉的新型產業,如基因美容、農業療養。由於生物技術涉及人體本身及其賴以生存環境,各國對其開發套用較為慎重,不會輕易出現如網路軟體產品一樣被大量快速複製現象。
4、日益顯現的市場容量和商業價值

生物經濟生物經濟
生物技術產業開始創造巨大的商業價值。“一個功能基因,可能會造就一個產業”。一個產業對應的消費人群,即使是屬於患者人群,也往往是異常巨大的。例如,幾年前,研究人員在馬達加斯加熱帶雨林中發現一種有獨特遺傳性狀的稀有長春花植物,可以作為藥物用來治療某些癌症。EliLilly製藥公司把它開發成為藥物,正在獲取巨大利潤——僅在1993年銷售額就達1.6億美元。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生物技術產業將蘊含越來越大的商業價值。在農業經濟乃至工業經濟時代早期,人們對於健康、保健的花費很小;到了信息經濟時代,對於健康醫療的市場需求急劇上升。在生物經濟時代,隨著健康醫療模式的轉變和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綠色健康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備受關注,退休後的生活年限也將隨之延長,各種保健及對老年人的護理、醫療將會形成一個更大的市場。
5、生物經濟的消費更具“人本化”
由於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及其產品與人類自身健康、生活品質以至生活價值直接相關,“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將得到最終體現,並進一步升華到能夠真正體現以人類生活品質為中心的“人本化”(Human-centralization)境界。所謂“人本化”,就是“以人為本+生活品質”,也稱為“人本關懷”。它源自“以人為本”並勝出於它。在信息經濟時代,產品開始出現柔性製造、個性化設計特點。在生物經濟時代,將更加注重“人本關懷”,如利用基因工程開發“定製”個性化藥物,利用農業的多元化功能進行環境美化與健康療養。

發展優勢

生物經濟生物經濟
生物技術產業具有資源依賴性強、技術依賴性強、市場壟斷性差、生物技術產品多樣性等特點,這為開發中國家特別是資源豐富、技術基礎相對較差的國家,利用後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機遇。中國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具備一定的生物技術和人才優勢,這些有利因素是趕上生物經濟的快車、實現中國經濟騰飛的必要條件。

1.生物經濟基礎良好
縱觀中國在生物技術領域的發展,在基因工程、生物製藥、克隆技術等方面均有領先技術。中國已經初步建立起完整的生物技術研究開發體系,擁有各類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00個,涉及現代生物技術的企業500多家(其中醫藥生物技術企業300多家,農業生物技術企業200 多家),並以每年增加100家公司的速度增長,從業人員超過5萬人,已有60多家上市公司直接或間接從事生物技術產業。

2.生物資源豐富
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擁有各種氣候條件的國家,有數億種十分罕見的生物基因。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擁有動植物、微生物約26萬種,是世界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是許多生物起源中心。中國已經收集農作物種質資源32萬份,建立了全球保有量最大的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中國具有十分珍貴的人類遺傳資源,並已收集3000多個家系人類遺傳資源。中國還有1萬種珍貴的天然藥物資源。這些豐富的生物資源無疑為中國發展生物經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3.擁有世界最大的潛在市場
中國13億人吃飯,5億人吃保健食品,約13億人吃藥,20億畝耕地需要新的農作物品種,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技術產品消費市場之一。作為人口大國,中國在人口與健康、農業環境保護方面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今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及實現現代化、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以及實現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必然依靠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貢獻。

機遇挑戰

生物經濟生物經濟
發展生物經濟是面臨的一個重大的歷史性機遇。要抓住生物資源、人才、市場優勢,完善激勵機制、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實施生物經濟強國戰略,將中國生物經濟發展成為產業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增長速度快、具有突破性帶動作用的新興主導產業,主要生物技術產品能夠滿足國內人民民眾的基本需求,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化經營能力的現代生物企業。具體地說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完善有關政策和激勵機制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關鍵在於建立健全良好的創新環境。沒有對智慧財產權有效的法律保護,就不可能有巨大的科技投資和領先的科技產業。要強化專利、商標等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意識,要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法規和機制。要建立和不斷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尤其是要創建和完善創業投資基金或創業投資公司,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採取相應的投資方式,促進科研成果的產業化。

2、加大科技創新力度

生物經濟生物經濟
20世紀全球GNP增長了30倍,從1萬億美元達到30萬億美元,科學技術的貢獻率由5%提高到60%—70%。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科技進步和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的新形勢下,通過智慧財產權創造的價值已經超過資本和勞動創造的價值。沒有高速發展的科技創新及其有效轉化,就不可能有持續的經濟發展和強勁的國際競爭力。生物經濟本身是科技創新的成果,生物經濟要發展壯大同樣需要科技創新的哺育。

3、重視人才隊伍培養
高新科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因此,發展生物經濟要充分重視人才的培養和使用。中國科技人才隊伍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生物技術人才偏重於理論研究,產業化人才相對缺乏;二是人力資源素質整體不能滿足要求,尤其缺乏科技成果產業化套用的技能人才。要積極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速培養訓練有素的各類人才,造就一支數量和質量都符合要求的人才隊伍,尤其要注重培養通曉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全過程的“領軍”人物。這是抓住生物經濟機遇的決定性因素。

4、加大資金投入

生物經濟生物經濟第四次浪潮的十大趨勢
生物科技領域已進入大規模突破性進展的階段,生物經濟前景可觀、潛力巨大。資金和人力資源的必要投入,是獲得豐厚回報的基礎。資金問題是制約中國生物技術發展的主要瓶頸。由於投入不足,中國科技創新心有餘而力不足,缺乏持續發展的勁。以生物製藥為例,面對陸地上日益枯萎的資源,海洋生物製藥已經成為相對成熟的學科,成為當今世界最賺錢的行業,國際上已有上百種海洋藥物進入臨床評估。

5、積極推進產業化
生物技術只有產業化才能形成生物經濟。科技研究開發的最終目的是為經濟服務。中國科技轉化率只有15%,技術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只有29%,遠低於已開發國家的水平(60%—80%)。生物經濟是一個巨大的經濟鏈條,包括生物技術、生物交易、生物消費、生物金融、生物市場、生物物流等等。生物經濟產業化的重點項目為醫藥生物技術、生物能源等10大項目,這些主要項目產業化後產值可超過1萬億元。要順應產業革命所具有的擴散、輻射、示範和加速效應的規律,積極推進生物技術的產業化。

6、重視生物安全戰略
中國是生物基因資源大國,國外企業對中國生物資源虎視眈眈,珍貴的生物資源已大量流失,保護生物資源迫在眉睫。同時,要認識到生物技術是一柄雙刃劍,可以造福於社會,也可危害人類。2004年10月美國病理學家協會委託的梅里迪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誤將H2N2流感病毒樣本傳送到18個國家和地區的3747個實驗室。2006年3月26日加拿大國家微生物實驗室才發現了這個錯誤,隨之銷毀了這些樣品。否則,稍一不慎可能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經濟復甦

美國《時代周刊》發表文章提出,到2020年世界將進入生物經濟時代。生物經濟的規模將遠遠超過信息經濟。美國著名未來學家保羅·薩福(Paul Saffo)預言:“推動社會發展的代表科學將由信息科學轉為生物科學。”有專家預言,生物技術(BT)即將取代信息技術(IT),成為對全社會最為重要並可能改變未來工業和經濟格局的技術。繼“狩獵經濟”、“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網路經濟”後,人類第五個經濟形態很可能是“生物經濟”。
經過這次危機。已開發國家傳統的支柱產業,包括房地產和金融業,短期內不可能再成為經濟成長的主要拉動者,

生物經濟生物經濟

而傳統製造業都已外包給了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地區,由於已開發國家巨額的負債和世界需求的下降,東亞國家的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將不得不面臨痛苦的轉型。當前生物經濟產業將在很大程度上逐漸決定下一輪世界經濟成長周期的產業發展方向已經取得越來越多各國政府和學界的共識。
以現代生物技術為核心的世界現代生物產業正呈現爆炸性增長,一個龐大的生物產業正在快速形成,生物技術與醫藥、農業和傳統工業的相互滲透和融合,正使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經濟結構模式和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一是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二是推動醫學革命,提高人類健康水平。三是推動第二次綠色革命,改善人類膳食水平。四是創造新的生物品種,改善生態環境。五是發展綠色能源,緩解能源短缺壓力。六是生物安全將成為保障國家安全的關鍵。

快速發展

生物技術是中國發展最快、潛力最人、與國外差距最小的領域之一。中國已建成各類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數百個;從事生物技術的研究人員有數十萬人;已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規模的生物產業基地,其中國家生物產業基地7個;我國已有生物企業2000多家,已經有近30多個生物技術藥物進入臨床套用,170多種進入臨床研究階段,世界上最主要的10種生物技術藥物我國能夠生產其中的8種;中國在基因組學、蛋白組學、SARS疫苗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研究、幹細胞等生命領域的一些技術已經進入世界前列;在雜交水稻、轉基因抗蟲棉等生物育種領域具有優勢;我國擁有一支水平較高的研發隊伍,有一支活躍在國際生物領域前沿的生物科學家隊伍,海外留學人員和華人在生命科學、生物技術領域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據統計,在世界著名的《生物化學》、《細胞》以及

生物經濟生物經濟大會

《科學》等生物醫藥雜誌中,華人作者的論文教占總數的50%以上。
在2009年初的亞太國家生物經濟大會上,各省市未來5年用於支持生物與醫藥產業的經費超過200億元,發展生物技術、引領生物經濟、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在中國正在成為政府、科技界、產業界的共識。為培育生物新產業,形成2萬~3萬億元人民幣的產值,中國已經制定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技術積累階段:到2010年左右,形成5000~8000億元人民幣規模的生物技術產業,為應對金融危機作出新貢獻;第二步是產業崛起階段:到2015年左右,生物產業總產值力爭達到16000億元人民幣;第三步是持續發展階段:到2020年左右,生物產業總產值達到2萬~3萬億元人民幣,形成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
中國豐富的生物資源為中國發展生物經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擁有動植物、微生物約26萬種,是世界生物資源、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中國已收集與重大疾病相關的中國人家系庫3000多個,收集農作物種質資源32萬份。建立了全球保有量最大的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中國有13億人吃飯,近5億人吃保健食品,約1.3億人吃藥,20億畝耕地需要新的農作物品種,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技術產品消費市場之一。預測研究表明,中國有望能夠在生物醫藥、轉基因、功能食晶、生物反應器等十大產業率先研究開發150類產品。初步估計經濟總值達上萬億元。

經濟學術語

處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你知道哪些經濟學的辭彙?讓我們一起走進經濟學辭彙的世界!!!

經濟概念(一)

經濟就是經邦濟世、經國濟世或經世濟民等詞的綜合和簡化。(如“識局經濟”——《晉書紀瞻》、“皆有經濟之道而位不逢——(隋王通《文中子中說》卷六)。它的含義包括國家如何理財,如何管理各種經濟活動,如何處理政治、法律、軍事、教育等方面的問題,即治理國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