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業體系

作為未來農業發展範式轉變的目標模式,新型農業體系是生物經濟時代未來“現代農業”新的框架模式和戰略願景,它體現農與“非農”共生共榮、協調發展,相互促進、制約與轉化的辯證關係,對於化解當前“三農”問題,促進農業與“非農”產業相互融合、城鄉協調發展、農民轉化為新型農民等具有前瞻性指導意義。

1.新型農業體系的概念
新型農業體系(NewAgricultureSystem,NAS),是指農業發展到生物經濟時代將要出現的,包括常規農業系統和食品、營養、健康醫療、生物基資源、環境生態等與生物相關的五大子系統在內的綜合體系,是生物經濟時代“現代農業”新的框架模式和戰略願景。常規農業系統由“大農業、農業前部門、農業後部門”構成,是相對於由農業第二次綠色革命所產生的將要拓展(變)的部分而言,保持相對不變(常)的部分。
2.新型農業體系與農業第三次拓展一脈相承
自農業經濟時代以來,農業的概念和領域經歷過兩次規模化整體性拓展:①第一次拓展,由狹義的農業即種養業,拓展到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以及與農民生產直接相關的副業(俗稱“大農業”)。②第二次拓展,從大農業拓展到除包含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外,還包括為農業提供生產資料的農業前部門和由農副產品加工、儲藏、運輸、銷售及有關服務所構成的農業後部門。在生物經濟的成長階段,生命科學與現代生物技術正在推動農業第三次拓展。所謂“農業第三次拓展”,即由“大農業、農業前部門、農業後部門”構成的“常規農業系統”,拓展到包含常規農業系統,並包括食品、營養、健康醫療、生物基資源、環境生態等生物相關子系統在內的新型農業體系。
“小農業-大農業-常規農業系統-新型農業體系”構成了農業三次拓展後的4個層次。常規農業系統是因為有了拓展(變)的新型農業體系而命名的相對“不變”(常-經)的部分。由常規農業系統和其他拓展的子系統共同構成的農與“非農”共生共榮、協調發展的新體系,揭示出生物經濟時代農業發展方向以及食品、營養、健康醫療、生物基資源、環境生態等領域的相互關係,將發展成為生物經濟時代未來“現代農業”新的框架模式和戰略願景。
從“生命本質的高度一致性-農與非農邊界淡化-農業可拓展-新型農業體系”的邏輯關係來看,農業第三次拓展本質上與新型農業體系一脈相承。
3.新型農業體系誕生的學科與時代背景
3.1生物經濟將引發農業第二次綠色革命
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生物經濟概念及其發展觀的形成,促進了生物經濟時代的來臨。農業是最先受到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影響的產業之一,其影響最為深刻,進而可望在生物經濟時代引發農業第二次綠色革命。農業革命被通俗定義為:農業上的完整性變化(acompletechangeinagriculture),可見“革命”是與“變”密切聯繫一起的。針對人類面臨的食品與營養、可再生能源與可持續原材料、環境可持續(environmentalsustainability)、人類健康等四大挑戰,生物經濟將變革“4fs”(food,feed,fuel,fiber)生產方式,帶來農業發展觀念的轉型。生物科技對轉基因作物和生物能源的革命性影響正在導致農業新的觀念轉變和農業轉型,即農業可能“轉型為既生產生物燃料又生產食物和食用纖維的現代農業”。生物經濟已開闢農業生物技術研發前沿領域,創新的農業生物技術套用能夠從終端用戶水平(end-userlevel)、價值增強(value-addedbioproducts)角度來改變產品經濟模式,從而變革工業經濟基礎,使之走向碳水化合物基經濟(carbohydrate-basedeconomy)。
3.2新型農業體系與生物經濟時代
人類經濟社會經歷了狩獵採集經濟時代、農業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目前正處在信息經濟時代的中間站。分別以1953年DNA雙螺旋結構發現和2000年人類基因組破譯完成為標誌,人類社會進入了生物經濟的孕育和成長階段(StanDavisandChristopherMeyer,2000)。預計在21世紀20年代(2020s)末期進入生物經濟的成熟階段,即步入真正的生物經濟時代。
如果說農業第一次拓展發生(亦即成為現實)在農業經濟時代,農業第二次拓展發生在工業經濟時代和當今信息經濟時代,那么農業第三次拓展將發生在生物經濟時代。相對於“小農業”、“大農業”而言,新型農業體系可稱為“超農業”,亦即未來生物經濟時代“現代農業”形態。
3.3新型農業體系的內在動力
現代分子生物學及基因工程是農業拓展和新型農業體系構建的內在動力。現代分子生物學及基因工程揭示出生命本質的高度一致性,生命本質的高度一致性使基因在不同生物體之間轉換表達成為可能,使得來自兩種生命形態的基因可以融為一體,自然界物種之間的界限被打破,各種生物的基因可以通過基因工程實現通用。這種高度一致性從根本上導致農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邊界淡化和農業可拓展。
資料來源:
1.中國生物工程雜誌,2010,30(10):125-131,或其網路版:http://159.226.100.150:8082/biotech/CN/abstract/abstract12523.shtml
2.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9,11(3):40-45,或其網路版:http://211.103.157.86/zgnykjdb/CN/abstract/abstract8575.shtml
3.鄧心安.新型農業體系:基於生物經濟的農業發展範式.農業現代化研究,2009,30(1):81-8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