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廣東潮州市甘露寺]

甘露寺[廣東潮州市甘露寺]

潮州甘露寺在桑浦山獅子岩半山腰,是潮汕規模最大的天然石窟寺,是一處面積近6000平方米的岩洞。據《海陽縣誌》稱:該地“前為玉簡書院,後改甘露寺”,“相傳有孝子廬墓而甘露降,故名”。

基本信息

簡介

甘露寺甘露寺
甘露寺在桑浦山獅子岩半山腰,是潮汕最大的天然石窟寺,是一處面積近6000平方米的岩洞。據《海陽縣誌》稱:該地“前為玉簡書院,後改甘露寺”,“相傳有孝子廬墓而甘露降,故名”。該寺始創年代不詳,據寺中石刻可考,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由潮州知府賈寶悌修造。

甘露寺是潮州市境內規模最大的石窯寺。位於桑埔山獅子岩。相傳有孝子廬墓而甘露降,故名。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潮州知府募化修造。

寺置身於天然石室之中,一塊700平方米的巨石凌空飛出,其平如削,其固如磐,蔚為奇觀。寺門由3塊巨石疊成品字型,門上“玉簡書院”陳跡尚存,“甘露洞天”勒石猶在。寺中有“天笠源流”、“萬壽雲宮”等摩崖石刻多處。

寺北有“甘露湧泉”,秋冬不竭。明清有許多文人學士在此修學著作,明嘉靖工部侍郎陳一松,在此寫出了《玉簡山堂集》。

景點介紹

著名的九華山佛學院,便設在甘露寺內。甘露寺是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坐落九華山北路,半山定心石下,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禪林”。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玉林國師朝禮九華,途經此地,贊曰:“此地山水環繞,若構蘭若,代有高僧”。時居伏虎洞的洞安和尚聞之鏇即離洞,並得青陽老田村吳爾俊等人資助破土建寺。動工前夜,滿山松針盡掛甘露,人稱奇蹟,故得“甘露庵”名。洞安在此兩度登壇說戒後,仍歸伏虎洞。乾隆間住持僧優曇開壇傳戒,成為叢林。今存大雄寶殿、配殿、寮房、鐘鼓、碑刻等文物。全寺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為全國重點寺院。今住持僧寬容。

傳說

潮州甘露寺潮州甘露寺
據清道光滕縣古蹟志載,“龍山東有甘露寺,元二十年靈岩禪師建。”

甘露寺地處龍山主峰東,層岩秀石,峰豁萬千,風景秀美。相傳元朝初年,有一僧,雲遊至龍山。因愛山水之秀美,寓居此山。欲在此建廟奉佛。為了找水源,遍游龍山。飢餐渴飲,隨遇而眠,備嘗艱辛。正為找不到水源而煩惱發愁時,忽一夜有山靈指點:“你臥下就是甘泉。”晨起,僧以錫杖鑿之數尺,果見甘泉湧出。捧之飲,甘洌沁心脾。僧欣喜若狂,遂雲遊四方化緣募捐,決心在龍山建廟奉佛。並宣傳泉之靈應,飲可治病,祈禱可求雨。一時間,信奉者甚多。縣令聞之親往視察,見所言甚靈,對待僧人十分尊敬,以師禮相待。縣令賜僧法號曰:“靈岩禪師。”賜其泉名曰:“甘露泉。”並協助靈岩禪師化緣募捐。

甘露寺建於金湖之畔懸崖峭壁之天然洞穴之中。洞高約80米,寬、深各為30米,洞內滴泉不絕,清澄甘洌,且有防病之效,勝似甘露,因而得名。宋紹興十八年(1146年)在此建寺,其建築奇特,依次坷岩石順勢架造,外形如同一個繁寫的“葉”字,墓底僅用一根粗大的木柱撐托,有上殿、唇閣、觀音閣、南安閣4座殿宇,可謂“一柱扦地,重樓疊閣”,為中國古代建築傑作踞於化城山腰定心石下,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禪林。

靈岩禪師經十餘年跋山涉水。四處募捐化緣,歷盡艱辛。於元二十年廟宇建成。殿閣巍峨宏偉,飛檐斗拱。在甘露泉上建石亭,泉居其中。亭柱雕鐫巨龍盤繞,像出沒水中。聚僧眾百餘人,廟田五十頃,縣令賜廟號曰:“甘露寺。”自此名傳四方,香火不斷。

景觀

甘露寺甘露寺

位於廣東潮州潮安縣彩塘鎮金光村,桑浦山玉簡峰下獅子岩半山腰的甘露寺,據《明一統志》所載於北宋治平年間(1064—1067)始創,而民間相傳有孝子廬墓而甘露降故名,自宋就奉佛。民國有修建,1984年起重修。以其天然大石室冠潮汕和石壁鑿造大型彌勒像之奇特壯觀,而遊客不絕。1986年6月獲登記開放,1987年12月1日被列為潮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周邊興建亭坊等配套設施,以形成大型旅遊區。

全寺約600平方米,分為3個部分。剛進,石刻“萬曆四十八年(1620)潮州知府賈口口助銀所修”。立有兩大金剛像,旁有韋陀菩薩立像。過之,是大雄寶殿,主奉釋迦牟尼佛,兩旁十八羅漢金身。頂部石板,刻著青色的“威靈保障”四個大字楷書。下擺著一大香爐石床。再進之,有一尊在底層原石上雕刻而成巨大的彌勒佛坐像,非常惹人注目,它高2.55米,寬4.15米,右側臥,右手倚著布袋,左手疊放在立起的左膝蓋上,它可能鑿造於南宋至元初,在中國石窟的大肚彌勒造像中年代較早,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大佛前置一大石香爐,刻“天古斗”三字。爐下石床右側刻著“福生甘露地,壽齊玉簡天”,左刻著“(明)萬曆丙辰年(1616)冬吉旦立”。

住宿信息

甘露寺位於潮安縣桑浦山景區,最近住宿為沙溪鎮星湖渡假村,也可住潮州市區的迎賓館(四星)、潮州賓館(四星)、匯僑大酒店(三星)等。

沙溪鎮星湖渡假村:擁有陽光別墅、豪華蒸汽單套、豪華雙套、標準房等。健身療養項目有桑拿浴、蒸汽浴、保健按摩、香熏推油等;對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等具有良好的醫療保健作用,能養顏護膚,強身健體。服務員培訓有素,服務熱情周到。星湖渡假村建築風格獨特,巧妙地將園林風光與湖光山色融為一體,集景區酒店、湖光酒店、渡假酒店、療養酒店於一身,是各企事業、機關單位休閒度假的首選之地。

潮州賓館:地處潮州市中心的黃金地帶,位於永護路與潮楓路(市區樣板路)的交界處,通訊、交通、停車方便。

交通信息

甘露寺位於潮安縣桑浦山景區,可在潮州市區乘坐公共汽車到潮安縣沙溪鎮星湖渡假村,然後在搭乘機車或三輪車到甘露寺(約三、四公里里)。可能沙溪鎮星湖渡假村處搭客機車比較少,也可以在潮汕公路鏡鴻路口下車,再搭乘機車或三輪車。

附近景點

甘露寺甘露寺

甘露寺是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坐落九華山北路,半山定心石下,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禪林”。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玉林國師朝禮九華,途經此地,贊曰:“此地山水環繞,若構蘭若,代有高僧”。時居伏虎洞的洞安和尚聞之鏇即離洞,並得青陽老田村吳爾俊等人資助破土建寺。動工前夜,滿山松針盡掛甘露,人稱奇蹟,故得“甘露庵”名。洞安在此兩度登壇說戒後,仍歸伏虎洞。乾隆間住持僧優曇開壇傳戒,成為叢林。今存大雄寶殿配殿、寮房、鐘鼓、碑刻等文物。全寺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為全國重點寺院。今住持僧寬容。

南山國家森林公園

南山是招隱山黃鶴山夾山、九華山等諸山的統稱,面積約18平方公里(約18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3%,有樹木60餘種,飛禽70多類。南山風景名勝區距市中心2.5公里,由招隱景區、竹林景區、鶴林景區和文苑組成。這裡山巒起伏,綠樹蔥蘢,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既是國家森林公園,也是著名的省級風景區。米芾稱之為“城市山林”。自南朝以來,倍受歷代文人青睞:編著《昭明文選》的梁代昭明太子蕭統,《文心雕龍》作者劉勰,著名藝術家戴顒,大詩人蘇東坡,創立“米氏雲山”畫派的米芾和米友仁父子都曾先後在此著述和流連。南朝宋的開國之君劉裕年輕時也常在此砍柴打魚販賣草鞋。這裡無疑是一塊風水寶地。駱賓王王昌齡、康熙、乾隆等數百位文人墨客和帝王將相均先後留下了謳歌南山的華章。這裡委實是一處怡情悅性的好地方。

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

為紀念在抗戰期間犧牲的烈士,在黨支部和國家的支持下,茅山'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於1995年9月1日正式建成。紀念碑寬6米,高36米,須彌高3.13米,寓意鎮江市全體共產黨31.3萬人;碑身高28米,寓意新四軍第一,二兩個支隊來自南方八省健;,碑前有317級寬16米台階,每組50級,寓意抗占勝利50周年;6組寓意6月,最後17級是17日,寓意6月17日是新四軍韋崗處女戰勝利的日子。空心碑體用鋼筋混凝土澆築,碑陰刻有紀念碑為'一九三八年五月,奉中共中央之命,新四軍東進蘇南敵後,建立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在陳毅張鼎丞譚震林粟裕等領導下,五萬兄弟踴躍參軍,浴血戰鬥五千餘次,斃傷俘敵四萬多名,七千將士壯烈捐軀,其勳勞業績,彪炳史冊。值抗戰勝利五十周年之際,特立此碑,永誌不忘。'落款為中共鎮江市委員會,鎮江市人民政府敬立。

元符萬寧宮

始建於唐代,初名潛神庵,簡稱“印宮”。梁代天監年間(503—519)陶弘景曾結廬於此在“龍池”旁修煉。北宋江寧府奉旨為劉混康修建宮觀,歷時九載於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竣工,賜名為“元符萬寧宮”。山門前現有睹星門,亦稱石牌坊,原是道士們觀星望氣之處。門之左右石壁上刻有“第八洞天,第一福地”八個填藍正楷大字。過睹星門拾階而上,有靈官殿、碑亭、萬壽台、老子神像、道教文化長廊等勝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