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塘鎮

彩塘鎮

彩塘鎮,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下轄鎮,地處韓江下游平原地帶,於潮州、揭陽、汕頭三市交匯處,毗鄰潮安縣城,潮汕公路。彩塘鎮總面積45平方公里,轄32個村和1個社區,戶籍人口11.2萬人,外來人口8萬多人,海外潮人、港澳台同胞8.7萬人。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彩塘鎮彩塘鎮
彩塘鎮宋時稱為上莆都,都建制一直沿用至1914年。
1955年起用彩塘區公所之名。
1958年該稱為彩塘人民公社。
1983年恢復區公所建制。
1987年至今改稱為彩塘鎮。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彩塘鎮地處韓江三角洲的平原地區南部,按省的地形劃分標準是相對高度小於10米,整個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傾斜坡度小於5度,低洼地是歷史的積水田,中離溪自北沿山麓而南,其支流流遍各村落。
彩塘有其獨特的自然地理,在其域內的小桑浦榮山,是古老的燕山期侵入岩的花崗岩山脈。古地理彩塘是海,這個古海稱彩塘灣,以後,彩塘盆地在海陸互動沉積的基礎上逐漸發育起來,形成“海水湖泊”(俗稱內洋),後逐漸淤高,露出水面。現尚存全國罕見的古海蝕地貌,五千年前海浸時期的多處海蝕遺蹟,如海蝕岩、海蝕柱、蘑菇石等。屬海跡湖的梅林湖和施厝內湖(永安湖),均是滄海桑田的歷史見證。

氣候特點

彩塘鎮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主要特徵:
(1)雨量充沛,但分配不勻。平均年雨量達到1688.3毫米,每年4~9月雨量占全年的84%,10月至次年3月只占16%。一年中雨量以6月上旬為最高峰。
(2)氣候溫暖,夏長冬短。年平均溫度為22°C左右,每年最高溫度是7月曾達38.0°C左右,最低溫度1月10.0°C。每年3~12月的月平均氣溫大於15°C。只有1月、2月的月平均氣溫小於15°C。
(3)日照充足,差異較大。年日照時數平均1996.6小時。
(4)季風盛行,東南季風為主。春、夏、秋三季盛行東南風,夏季更盛,冬季(11月至次年1月)盛行偏北風。

土壤

彩塘鎮土壤可分為平原和山區兩個部分,兩種類型。平原地區屬水稻土類瀦育型。
山區為赤紅壤性自然土類花崗岩赤紅壤屬,還有寬谷沖積土田及麻紅泥田等。

水源

彩塘鎮水源部分得自桑浦山泉,大部分靠韓江水,池塘溪澗多,屬平原水網地帶。區轄內農田自流灌溉,水渠連通彩塘區各田野。彩塘區農田排水主要屬內洋南乾渠系統,可防治內澇之患。
桑浦山花崗岩層245米以下深度蘊藏著豐富的礦泉水資源,屬矽酸碳酸型礦泉水,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交通
彩塘海、陸、空立體交通網路日趨完善,汕昆高速公路、省道233線潮汕公路、廣梅汕鐵路貫穿全境,毗鄰汕頭港和潮汕機場。隨著新安大道(舊潮汕公路)、龍華路、彩東路、東彩路、彩金路、彩里路、玉林路、仙華路、華埠路、彩文路、金里路、龍橋路、驪華路、驪金路、曾村大道、金和路等相繼開通或改造,全鎮形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經濟概況

發展戰略

彩塘鎮是全省科技創新試點鎮。認真實施“工業立鎮、科技興鎮”的經濟發展戰略,積極引導企業增加科技投入,引進科技人才,開展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強產品檔次和市場競爭力。2002年,全鎮共投入技改技革資金5000萬元,引進設備300台(套),創新產品30項,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正龍集團有限公司的“可充式無汞鹼錳電池”科技項目,已投資1.58億元,引進日本無汞電池生產線2條。全鎮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3家。

工業

彩塘鎮是潮州市潮安區的工業重鎮,工業生產以不鏽鋼行業為主體,鞋類、服裝、印刷,電池等行業也得到較快發展。全鎮擁有不鏽鋼製品生產企業1580家,比2004年增加132%;規模以上企業128家,其中年產值超億元企業20家,超5000萬企業15家;擁有中國名牌產品2個,中國馳名商標2個,廣東省名牌產品6個,廣東省著名商標15個;全鎮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3家。2012年,彩塘不鏽鋼製品產業產值達到197億元。據不完全統計,彩塘鎮不鏽鋼製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60%,餐具類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更是達到70%以上。多年來,彩塘不鏽鋼產業以產業集群為定位,遵循“錯位發展、協調發展”的理念,形成了品種多、規格齊、功能全的系列化產品,營造出了專業化生產的產業群,涵蓋了廚餐具、建築裝飾,日用品、醫療器械、不銹型材、鐘錶工具及配件、汽車配件等七大類,逐步建成創新能力強大、科技水平先進、產品門類豐富、產業配套完善、產業鏈條完整的現代五金不鏽鋼產業基地。

農業

彩塘地處東南亞熱帶,冬短夏長,冬暖夏涼,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3℃,平均降雨量2200毫米,對農業的發展十分有利。已辦起一批優質水稻、優質蔬菜、高產甘蔗、高產花生、優質水果、速生豐產林、優質禽畜、優質塘魚等農業商品基地。彩塘著名的農副產品主要有大米、花生蒜頭、糖蔗、蔬菜、茶葉、藥材、竹筍、薯類等。水產品主要有脆肉鯇、鱅魚、鰱魚、鯉魚、鯽魚、鰻魚、對蝦、蟹、蚝等。農業生產正向基地化、規模化、商品化方向發展。

貿易

彩塘貿易興旺繁榮。全鎮建有大小農貿市場近10個,大型綜合市場3個,五金不鏽鋼專業市場1個,大型超級商場1個,經營商品種類繁多,批發、零售生意兩旺,流通活躍。占地面積200畝的彩塘鎮五金不鏽鋼宏四商貿中心正在加緊規劃建設中。初步形成一個以城鎮為中心,城鄉結合,專業綜合併舉,批發零售相配套的市場網路,商品集散能力進一步擴大。
在改革中圖發展,在轉變中謀提高,外經貿工作成績喜人。根據國家調整外貿政策,鎮政府及時出台優惠措施,對外貿出口企業給予地方性政策上的扶持,積極引導、支持企業參加各種商貿活動,不斷拓展外貿出口渠道,外貿出口保持較大增幅,各項經濟指標實現年年創收,2012年全鎮不鏽鋼製品行業實現產值197億元。

金融

現有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都在彩塘鎮設有辦事處,另外農村信用合作社分布在各村共32個點,發展金融業務,金融形勢穩定,銀行存款額度逐年增長,備付能力逐步增強。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金融日趨完善。專業銀行職能逐步強化,全鎮金融機構、非銀行性金融機構已達近50個。
彩塘鎮重視城鎮規劃建設,為創造可持續發展環境,專門聘請有關專家對全鎮近遠期的道路交通、公共設施、工業區、鎮新中心區、老市區改造等進行了全面的規劃,並把實施總體規劃作為一項造福子孫後代的民心工程來抓。全鎮總體規劃實施己初見成效,新區的鎮黨政新辦公樓、派出所新辦公樓、玉林路、彩金路段的新建擴建工程、新安大道文明走廊,老區一期改造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彩塘的面貌發生了新的可喜的變化。

社會事業

彩塘鎮人文薈萃,名勝古蹟眾多。划龍舟、舞龍、舞獅、弦樂、燈謎是彩塘著名的民間文藝。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從熙公祠,以其巧奪天工的石雕工藝令世人讚嘆,向來為海內外人士旅遊必到之地。故有“來潮不到斜角頭,枉費遠道此一游”之說。市級重點保護文物甘露寺素有潮州第一石窟寺之稱。
彩塘鎮是著名的僑鄉,現有旅外僑胞6萬多人,歸僑、僑屬占全鎮人口60%,彩塘旅外鄉親身居海外,心繫故里,他們熱心家鄉各項建設,捐資修建學校、醫院、道路,並投資興辦實業。2002年,僑胞捐資辦福利事業金額達到240多萬元。全鎮共有中外合資企業17家,總註冊資金達到1.2億港元,其中外資7000多萬港元。
彩塘鎮是全省中心鎮之一,各項建設起步較快,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水電能源充足,通訊設施齊全。全鎮擁有日供水量1萬噸的供水站1座,10千伏輸變電站1座,程控電話裝機容量達到32000門,有線廣播電視網路覆蓋全鎮每個村落。鎮道和各村主幹道基本實現水泥化路面。全鎮現有中國小27所,衛生院1所。

基礎設施

彩塘下大力氣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交通、能源、通訊和服務不斷改善,這個昔日普通農村鄉鎮,已發展成為一個工、農、商、貿、教育均頗具規模的明星鎮。

電力

電力資源豐富,省220千伏變電站落址鎮區,鎮10千伏供電所建成已投入使用,接入省網,並進行線路改造,供電設施和供電能力日益完善和提高。

供水

鎮內自來水廠原規模較小,1997後年鎮政府陸續投資一千多萬元進行擴容改造。現全鎮已完成了改水工程,鎮村實現供水自來水化,工業用水和民用水十分充沛,可滿足生活和生產的用水需要。

電信

形成了以光纜為主、數字微波為輔的國內、國際長途傳輸網路,是潮安縣最早實現“電話鎮”的鄉鎮之一。同時隨著無線傳呼機、行動電話、圖文傳真、特快專遞和電子網路等形式的通信服務,已實現通信現代化。

服務

全鎮擁有賓館、酒店、招待所等多家,娛樂、飲食設施齊全,服務一流。鎮中心區內各種規模的家電、服裝、超級商場、集貿市場及五金不鏽鋼專業市場等購銷暢旺,商品市場活躍。有線電視網路遍布全鎮區,滿足了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同時,為人民提供著各種現代生活資訊,人民生活多姿多彩。

榮譽

1996年,彩塘鎮在北京專利產品博覽會上被授予“不鏽鋼王國”稱號;1998年國家在彩塘鎮設立了“中國不鏽鋼器皿分中心”,更使彩塘不鏽鋼製品業享譽海內外;2004年10月中國五金製品協會授予彩塘鎮“中國不鏽鋼製品之鄉”稱號;2013年6月中國五金製品協會再次授予彩塘鎮“中國五金不鏽鋼製品產業基地”榮譽稱號。彩塘鎮先後被評為潮安縣工業發展先進鎮,潮州市科技工作先進鎮,潮州市發展鄉鎮企業先進鎮,廣東鄉鎮企業百強鎮,廣東省衛生先進鎮、首批廣東省中心鎮、廣東省專業鎮技術創新試點鎮、全國小城鎮綜合發展水平1000強、全國重點鎮。

歷史文化

姓氏源流原居住本境桑浦山之昔年土著居民(白越),俗稱“六甲番”。
現彩塘境內居民昔年先後分別從福建莆田、漳浦,或直接、或中轉遷來。以傅、吳、陳、楊、沈、許、王、曾、洪、程、李、蔡、鮑、紀、黃、舒、施、謝等姓氏為主,在本境生活而斥地舉姓外遷無歸之姓有:白、馬、韋、丘、蘇、方、敦、丁、朱、侯、金、姚、莫等。

風景名勝

從熙公祠

從熙公祠在彩塘鎮金砂村斜角頭,為旅居馬來西亞柔佛洲僑領陳旭年所建。興工於清同治九年(1870),告竣於光緒九年(1884),歷時十四年。
從熙公祠座東向西,面寬31.22米,進深42.25米,為二進院落布局,前廳與後廳之間是天井,兩側有廊軒,後廳有抱廈,形成四廳相向的格局,後廳面寬三間,進深三間,斗拱抬架式木結構,地面鋪大理石規格磚。
琳琅滿目的建築裝飾,使整座建築物顯得更加富麗堂皇,首進門樓前理分置精緻石獅一對,門樓屋架為雙面鏤空石雕。而最令人嘆為觀止的還是鑲嵌於門樓石壁上的四幅石雕.這四幅石雕分別以土農工商,漁樵耕讀,花鳥蟲魚為題材,每幅石刻都很好地運用了“之”字形的構圖,將不同時空的人、事、物集中在同一畫面,濃縮故事情有節。表現最富戲劇性的瞬間。一幅“漁樵耕讀”圖,分布了二十五個人物或穿插於亭台樓閣之上,或出沒于山林曲徑之中,或拋網捕。或牧牛而歸,神態各異,栩栩如生。“花鳥蟲魚”則以自然取勝,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展翅的鳥,跳躍的魚,肥碩的荷,怒放的花,無不維妙維肖,盡態極妍,其藝術造詣之高,堪稱一絕。
清穆宗同治七年門(1870年),陳旭年投資在家鄉金砂斜角頭,興建“從熙公詞”,陳旭年從柔佛移居新加坡時,從潮州請去工匠並運去原材料,按從熙公詞的現格和式樣,在克里門梭路和擯榔路間建成被該國列為國家第五古建築的“資政第”。1984年6月,新加坡以這座當地僅存的潮式古建築物理圖印發了郵票。這不僅是陳旭年家族光榮,也使華人引以自豪。該建築物現為救世軍公益設施,免費向公眾開放。
陳旭年晚年告老回鄉,頤養天年,75歲卒於故里。

甘露石窟

甘露寺在桑浦山獅子岩半山腰,是潮汕最大的天然石窟寺,是一處面積近6000平方米的岩洞。據《海陽縣誌》稱:該地“前為玉簡書院,後改甘露寺”,“相傳有孝子廬墓而甘露降,故名”。該寺始創年代不詳,據寺中石刻可考,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由潮州知府賈寶悌修造。
甘露寺為一天然岩寺,寺在狀如獅子巨口的石洞中,由山下拾級約三百六十餘級方可抵達。寺門由三塊巨石疊成一個“品”字,門額上“玉簡書院”陳跡可辨,“甘露洞天”勒石猶存。佛寺的上蓋由一塊凌空飛出的巨石所覆蓋,該石其平如削,其固如磐,蔚為奇觀。寺壁摩崖石刻有句贊道:“甘露禪寺縹緲雲中,天然石室鬼斧神工”。寺中依石鑿就彌勒佛坐像一尊,袒胸露臂,大肚深臍,神態自如,造型優美,雕像高2.55米,寬4.15米。關於這尊佛像,當地民間還有個廣為流傳的故事,句傳“梅林湖沉船,甘露寺出米”。

急公好義坊

急公好義坊在彩塘鎮華美鄉塘東橋邊,為清光緒年間戶部主事沈紹遠之祖父二品封職沈學全暨妻二品命婦沈莊氏建。清光緒年間直隸水災,戶部主事沈紹遠遵照其祖父母“濟貧救災為急”之訓,捐銀一千二百兩,購衣一千二百件,解宜隸散發。為彰其善行,直隸總督李鴻章上疏於光緒皇帝,要求恩準沈紹遠於故里建坊,並“給子急公好義字樣”,光緒恩準了建坊的奏章。
該坊始建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竣工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是一座四柱三間三層石牌坊,坊額橫書“急公好義”四字,坊柱上分別鐫刻有直隸總督李鴻章,毅勇嗣候曾紀澤,兵部尚書、兩廣總督張之洞,禮部尚書昆崗所撰寫的對聯。1987年被列為潮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仙濟遺橋

仙濟橋在仙樂鄉深丘宮前,建於元朝(公元1309年),距今將近800年。橋由四墩三孔組成,長26.4米,寬1.5米,原有橋碑,曾一度失落。近尋返重新樹立於橋邊。元、明兩朝均曾重修現保存完整,有罕見的元朝建築特色。

海跡湖光

梅林湖在彩塘和庵埠交界處的桑浦山東南虎山腳,湖面寬300多畝,深數丈,湖心東南有陸地凸起,稱湖心裡,約80畝。湖周圍一年四季綠禾如茵,稻菽飄香。附近有古海蝕石、中離洞、白雲岩和石林等風景勝跡。早在6000年前,梅林湖一帶處於海灣之中。由於韓江沖積和桑浦山泥沙風化聚集,2000年前,這裡已形成陸地。經過海浪侵蝕,梅林湖西北的牛頭山南麓,形成千姿百態的古海蝕石。現存的海蝕石,散落於山麓、田野之間,呈磨菇、海豚、羊頭、鯉魚、海龜、船帆、蛤煌等形狀。梅林湖畔的這些古海蝕石,是國內罕見的全國罕見的古海蝕地貌,是研究潮州沿海地形變化的重要歷史資料,同時也是是一處月夜泛舟,假日垂釣的勝地,堪列為旅遊一景。

寨牆弔古

彩塘鎮的金砂、宏安等鄉,昔為古寨,遺留有多處古寨牆、寨樓遺址。據史考證。當年建築鞏固寨牆主要是為防禦倭寇前來掠奪。所以,各村寨聯合起來,聚寨而居。並在寨周圍挖深壕、築堅牆以防禦。

桑浦遠眺

桑浦山在城西南約二十公里處,山高六百餘米,周圍約二十七公里,地跨揭陽、澄海,山以古時盛產桑樹而得名,山上怪石嶙峋,林木繁茂;巨石懸復的岩洞和千姿百態的石林遍布全山,其中較著名的有以7000平方米巨石為天然上蓋的古剎甘露寺;有中離洞、李姑洞等;有展示古海蝕地貌的海蝕蘑菇狀石林,有潮州名賢林大欽及其岳母的陵墓,南麓有新建的北回歸線標誌塔。在潮州境內者有宗山、厚牛山、獅子山、西山、中離山、龍坑山、莊隴山等。
桑浦山早在明代已是有名的遊覽勝地,明季本《詠中離山》詩云:“覽遍離山好洞天,杖藜到處盡雲煙。此日中離藏修地,應作人間勝跡傳。”佇立在山頭遠眺,曲徑繚繞,古木參天,花香撲鼻,空氣清新,染醉遊人,氣象萬千。

玉簡擎崖

玉簡峰為桑浦最高峰。峰頂有立石,高插入雲。人稱“一柱擎天”及“一笏朝天”。石上刻有“玉簡峰”三巨字。在石縫裡還刻有“玉簡洞天”四字。右邊山麓的晏塵岩左畔石壁上,鐫有一尺大的楷書“晏坐二字。傍邊有一石窟,傳說是禪師或游訪高僧煉武、切磋之處。

著名人物

彩塘是著名的僑鄉,有6萬多海外僑胞僑居在世界各地,他們在當地謀生創業,而祖祖輩輩均牢記自己的根生在彩塘。
彩塘地區地狹民稠,出洋謀生者眾。而且彩塘的祖先絕大部分都是外地的貧苦移民,皆具有勤勞勇敢,不畏艱苦,敢於開拓、積極進取的創業精神。這些優良的傳統,代代相傳,不僅見於本地歷史的建設事業的發展,也見於百數年來向海外移植,開拓新世界的成就,使彩塘成為一個著名的僑鄉。
追溯彩塘鄉僑移植海外,究竟始於何時,現在還未見確切的文字記載,從口碑的流傳是華僑村黃菊圃,於明朝孝宗弘治(1488—1505)年間出洋經商,一去無歸,此為最先者之一。彩塘人宏安鄉僑許德樞算是潮僑最先進入北馬來西亞人之一,據傳記載,德樞於清乾隆間進入北馬來西亞從事墾殖,其子許佬合繼之,其孫許武安於清道光五年(1825年)僑生於擯榔嶼,及長繼乃祖遺志,成為北馬來西亞實業巨子。其次是金礦鄉僑陳開順最先進入馬來西亞柔佛洲的僑領,他向柔佛王領地開發,是柔佛歷史上第一個港主,創陳厝港。
從現在鄉僑居留的分布,以及海外有關資料記載,鄉僑最昔的居留地是安南,及後開拓到馬來西亞,而現在居留人數最多的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清末民國初鄉僑成為殷富者,絕大多數也是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發跡,本世紀七十年代之後,才出現香港、澳門的鄉僑工商界聞人。潮州江夏堂”:新加坡“潮州江夏堂”是金砂鄉僑黃再全倡建於清同治六年(1867年),是新加坡華僑民族團體的第一個首創者。
“潮州八邑會館”:鄉僑在新加坡有宏安鄉旅外同鄉會、有新加坡潮安金砂陳氏同鄉會、有新加坡仙樂鄉楊氏同鄉會等,特別是致力於“潮州八邑會館”,1928年發起籌建者四十一人,其中上莆鄉僑有華僑黃蔚庭、水美吳揚屏、吳揚芳、大寨廖正興、金砂陳錫光、驪塘曾幾生等七人。
“新加坡中華商務總會”:華僑最高機關之“新加坡中華商務總會”,發啟於1905年,發啟人共四十七人,其中潮僑占二十名,上莆鄉僑有陳如琴,陳雲秋,廖正興、稱瑞標四人為發起人,這些人都是當年潮僑界中的指明人士
在鄉僑旅星馬的二百年歷史中《馬來西亞潮僑通鑑》載文列出潮僑古今各界著名人士及其他聞人共千多名,其中列出彩塘鄉橋百多人,占15%左右,馬來西亞等自古至今潮僑受當地政府委任公職之著名人物共二十多人、其中上莆鄉僑就占一半人,他們是:
陳旭年:字旭宜,號宜敏,為金砂陳村斜角頭人,被柔佛王委任為柔佛州宰相之職。
黃阿四:號蔚庭,華僑村人,創潮維龍號,被柔佛王委任為柔佛州的麻坡市政局議員。
陳二弟:金砂村人,曾任柔佛國會議員,是開創柔佛德興港,為港主。
陳全奎:金砂村人,被委任為柔佛新山市政局議員,太平局紳,為振順興號東主。
許金喜:宏安鄉人,曾任馬來西亞柔佛烏魯槽埠地方議會主席。
許德樞:宏安鄉人,被霹靂王委任為擯榔嶼州參議議長。
許武安:字佑光,宏安鄉人,馬來西亞華僑。許德樞之孫,被霹靂王委任為“顧問官”。
黃瑞意:華僑鄉賴畔村人,為彭亨北根太平局紳,為黃潮發號東主。
林錦成:大寨上官路鄉僑,被任為新加坡太平局紳,又任參事局議員。
廖正興:大寨廖厝鄉僑,歷任新加坡保良局董事,參事局議員及太平局紳。另外受荷蘭殖民者委任為甲必丹的有:
吳豐順:彩塘林塢村人,任英得其利呂亞納甲必丹。
曾來錦:金砂村鄉僑,人印尼坤甸甲必丹。
彩塘鄉僑在南洋各地各界的聞人很多,就新加坡而言:
教育界:有教育界知名的新加坡端蒙學堂(1906創辦)第一任校長陳雲秋;
新聞界:有新聞界知名人士沈聯芳,沈時霖。
金融界、商界、慈善界、教育界:在潮僑金融界、商界、慈善界、教育界服務社會時間長資力深,德高望重的賢達者首推金啥陳振賢,其次是宏安許戊泉,金砂陳煬九,均負盛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