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鷗

漁鷗

漁鷗(學名:Larus ichthyaetus)為鷗科鷗屬的鳥類。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青海、內蒙古、新疆、甘肅、四川、西藏、廣東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裏海。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漁鷗漁鷗
漁鷗夏羽頭黑色,眼上下具白色斑。後頸、腰、尾上覆羽和尾白色。背、肩、翅上覆羽淡灰色,肩羽具白色尖端。初級飛羽白色,具黑色亞端斑;內側3枚初級飛羽灰色。第1-2枚初級飛羽外側黑色。次級飛羽灰色,具白色端斑,下體白色。

冬羽頭白色,具暗色縱紋,眼上眼下有星月形暗色斑。其餘似夏羽。

幼鳥上體呈暗褐色和白色斑雜狀,腰和下體白色,尾白色,具黑色亞端斑。

虹膜暗褐色,嘴粗狀。黃色,具黑色亞端斑和紅色尖端;腳和趾黃綠色,幼鳥嘴黑色,腳和趾褐色。

大小量度為:體重雄性2000克,體長630-715毫米;嘴峰50-71毫米,翅雄性470-5720毫米,雌性460-497毫米,尾170-200毫米,跗跖68-80毫米。

分布範圍

漁鷗漁鷗
漁鷗在中國繁殖於青海東部青海湖扎陵湖,內蒙古烏梁素海,遷徙經過四川和新疆。冬季偶見於香港。國外繁殖於克里米亞、裏海、中亞、哈薩克斯坦以及西伯利亞南部和蒙古。越冬於地中海、紅海、黑海、裏海、波斯灣和印度,偶爾到緬甸。

生活習性

漁鷗漁鷗
漁鷗棲息于海岸、海島、大的鹹水湖。有時也到大的淡水湖和河流。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在天山和蒙古西北部,有時上到海拔2900米,甚至3000米左右的高原湖泊中。

漁鷗主要以魚為食。也吃鳥卵,雛鳥、蜥蜴、昆蟲、甲殼類,以及魚和其它動物內臟等廢棄物。

生育繁殖

漁鷗漁鷗
漁鷗的繁殖期為4-6月。營巢于海岸、湖邊和島嶼上。常成群營巢。巢多置於水邊懸岩或平地和沙地上。也常常與其它水鳥在一起營巢。巢主要由水生植物、枯草和草根構成,內墊有羽毛。巢間距有時最近還不到20厘米。每窩通常產卵3枚,偶爾少至2枚和多至4枚。卵的顏色為乳白色,赭白色或灰綠色和黃白色,被有灰色和黑色斑點。卵的大小為66-84×46-57毫米。

鳥綱鷗形目的所有種類

鷗形目是鳥綱的1目,嘴細而側扁;翅尖長;尾短圓或長而呈叉狀;腳短,前趾間具蹼,雄性不具交接器。世界有4科24屬115種,中國有4科15屬37種。多系海洋鳥類,有些見於內陸江河湖沼。本目鳥類食魚和其他水生動物。有的種(如賊鷗)掠奪其他海鳥的食物、甚至卵和幼雛。企鵝是賊鷗的最大受害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