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海鸚

角海鸚

角海鸚(學名:):是鴴形目海雀科的鳥類,體重581-648克,體長約32厘米,翼展18-20厘米。是一種身體結實的鳥類,蹼腳、翅膀短,擅長游泳捕魚,而在陸地上行走時則顯得僵硬、步履蹣跚。有一張大嘴巴,呈三角形,帶有一條深溝。 海鸚靠捕食海洋魚類為生,生存本領極強。它們喜歡群居,把巢穴築在沿海島嶼的懸崖峭壁上的石縫溝中或洞穴里。在濱海草坡上群體巢居,每對海鸚挖一個深約 1米的地洞。海鸚的卵為白色,每次孵化一隻,孵化的工作主要由雌鳥完成。雙親共同餵養雛鳥,等雛鳥長到6個星期大,它們就棄它而去。小鳥會在洞裡再待上一個星期,這時候它的飛羽會長出來。然後它就從海濱飛向大海。兩三年後,海鸚會回到它的出生地繁殖後代。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角海鸚 角海鸚

角海鸚體重581-648克,體長約32厘米,翼展18-20厘米。背部的羽毛呈黑色,腹部呈白色,腳呈橘紅色,面部顏色鮮艷,有一張大嘴巴,呈三角形,帶有一條深溝。像鸚鵡那樣美麗可愛。因此,人們稱它為海鸚。可是走到近處一看,它有一副一本正經的嚴肅面孔。它那寬大而鮮艷的喙帶有灰藍、黃和紅三種顏色,配上兩頰的灰白色,酷似馬戲團中的小丑。前趾間有蹼膜,後趾缺如。翅窄而短小,尾短。體羽黑白二色,雌雄羽色相似。繁殖季節時,海鸚的喙會變得更加鮮艷,一旦繁殖過後,它們的喙又會變得細小而黯淡。

棲息環境

平時棲息于海洋上,只有繁殖時期才回到岸邊的島嶼或陸地。把巢穴築在沿海島嶼的懸崖峭壁上的石縫溝中或洞穴里。巢穴主要用作休息、睡覺和儲藏食物。平時在大海的上空展翅飛翔。

生活習性

海鸚喜歡群居,群居生活方式是自發地形成了一種團隊精神精神。不論是遷徙途中飛行,還是在棲息地,它們總是成群結隊,統一行動。它們這樣做是一種有效的自衛行為,以此向其他動物顯示其龐大群體的威力,並標誌其棲息地的範圍,警告其他海鳥不得入侵其領地。在秋冬季,角海鸚是在照顧幼鳥時會同時蛻毛。

角海鸚靠捕食海洋魚類為生,生存本領極強。是世界上潛水本領最強的鳥類。在捕魚時,它輕鬆自如地潛入30米、60米,甚至200米深的海水中,直到捕捉到魚兒足以填滿它那寬大的嘴巴時才浮出海面。它的嘴每次最少能銜住10條細長條的海魚帶回巢穴中供幼鳥吃食。有些當父母的海鸚每天四、五次把深海中捕來的魚銜在嘴中飛回家中,探望它們的寶貝。

它們以各種海洋生物為食。主食是魚,如鯡魚、毛鱗魚和沙丁魚,有時也捕食鮭魚和鱈魚。通過潛水捕魚。在夏季的飲食習慣各不相同。包括魚、甲殼類、烏賊以及其他無脊椎動物。海雀幼鳥大多是餵食小魚。

繁殖方式

角海鸚是一夫一妻制。早晨或傍晚是最常見的交配時間。該鳥會用頭輕彈來表示愛慕,不論是在陸地或水中進行。在此期間,鳥喙會不斷的張合,一對成員會相互鞠躬致意,或把自己的鳥嘴湊到一起相映成趣。雄鳥也會在水中游泳時,伸長脖子,拂去頭頂的水珠,觀察尋找目標,交配主要發生在水中,極少數情況下在陸地上進行。

角海鸚4-5月到達繁殖地,產卵期可延長到7月。集大群在海邊和島嶼,築巢地點選在陡峭的山坡上或懸崖,鳥巢通常是一條1.5米的洞穴,在岩石或在一塊巨石的縫隙,巢內鋪設羽毛、草或碎屑,由雌雄雙方收集。夫妻關係是長期的。雌鳥一次只產一枚卵,橢圓形,呈白色,上有灰色與紫色的圓斑點。如果卵在10至21天內丟失,雌鳥會再產一枚替換。由雙親一同孵化及餵養雛鳥。它們會用雙翼將蛋抱在孵卵斑中。孵化40-42天,小鳥才能破殼而出。出生後34-40天內,全靠其父母捕來的魚餵養,小鳥都比較肥胖。六個星期過後,小鳥開始單獨生活,身體變瘦,羽毛豐滿時飛到海上獨自謀生。性成熟期3至5年,壽命20年以上。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分布範圍

分布於弗蘭格爾島、堪察加、楚科奇半島南部、鄂霍次克海、薩哈林島、千島北部、阿拉斯加西部(迪奧梅德島、利斯本角),通過白令海阿留申群島,由東部通過阿拉斯加灣,英國南部的夏洛特皇后群島。溫特斯近海和沿主要海岸養殖海域範圍內,也進入日本中部,極少數甚至到達夏威夷島西部,還向南至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美國華盛頓北部,少數至俄勒岡州和加利福尼亞州。

種群現狀

阿拉斯加原住民以角海鸚為食品,用其羽毛製作衣物,在白令海峽地區也採集鳥卵為食物 (“阿拉斯加海鳥資料叢刊”,2006年)

角海鸚繁殖數量從1977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下降。然而,水上數量探查結果與其產生矛盾。有些人認為還沒有表現出一個顯著下降的數字,而其他的估計表明,海鳥類種群,包括角海鸚,從1972年到1993年,下降了50%,調查表明在阿拉斯加角的海雀數量從1972年到1998年下降了79%。有角海鸚被發現攜帶有毒微量金屬,包括汞和鎘。這些都包含在該物種是通過食物,在長角嘴海雀的肝臟是因為所食魚含有多氯聯苯和有機氯農藥。此外,在一些角海鸚的屍檢也發現此類農藥。

導致角海鸚這一物種死亡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捕漁業的刺網。由於漁獲物而損失的海雀在20世紀1950年至90年代最顯著,海雀數以萬計的死亡是因為鮭魚和魷魚被人類漁場捕殺時也被漁網誤捕。自那時以來,誤捕得到了更仔細的監測,並沒有導致進一步的顯著人口數量下降。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海雀科的鳥類

海雀科Alcidae包括11屬23種。主要分布於北大西洋和太平洋,冬時南遷到地中海、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我國東海島嶼。前趾間有蹼膜,後趾缺如。翅窄而短小,尾短。體羽黑白二色,雌雄羽色相似。平時棲息于海洋上,只有繁殖時期才回到岸邊的島嶼或陸地。上岸時大致呈直立式,狀如企鵝,是趨同進化的結果。善於游泳和潛水,一般能潛入水下10米以上。以魚類、甲殼動物和其他海生無脊椎動物為食。

鳥綱鷗形目的所有種類

鷗形目是鳥綱的1目,嘴細而側扁;翅尖長;尾短圓或長而呈叉狀;腳短,前趾間具蹼,雄性不具交接器。世界有4科24屬115種,中國有4科15屬37種。多系海洋鳥類,有些見於內陸江河湖沼。本目鳥類食魚和其他水生動物。有的種(如賊鷗)掠奪其他海鳥的食物、甚至卵和幼雛。企鵝是賊鷗的最大受害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