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紅燕鷗

粉紅燕鷗

粉紅燕鷗(Sterna dougallii)是燕鷗科的一種海鳥,也名紅燕鷗。這種鳥有很多不同分布地區的族群,不同之處主要為喙的顏色及幼鳥的羽毛顏色。紅燕鷗在北美洲及歐洲的大西洋海岸繁殖,並南下加勒比地區及西非越冬。

基本信息

物種特徵

粉紅燕鷗粉紅燕鷗
粉紅燕鷗夏羽前額、頭頂、枕和冠羽黑色,眼以下的臉部、頸側、後頸、頦、喉和下體白色,綴粉紅色。背、肩和翅上覆羽珠灰色。腰和尾上覆羽較淡,幾近白色。尾純白色。外側尾羽延長,並逐漸變尖。尾呈深叉狀。頭3枚初級飛羽黑色,內側具寬闊的白色羽緣。其餘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珠灰色,內側邊緣白色。

冬羽前額和頭頂前部白色。具黑色縱紋。其餘似夏羽。

幼鳥上體白色,具雙道褐色橫斑;頭頂和前額具褐色、白色和黑色斑點和縱紋;腰和尾上覆羽灰色,有時具褐色斑紋;下體白色。

虹膜暗褐色,嘴紅色,尖端黑色,冬季和幼鳥嘴黑色。腳和趾亮紅色,冬羽腳暗褐色。

大小量度為:體長310-380毫米;嘴峰31-40毫米;翅210-226毫米,尾144-190毫米;跗跖20-22毫米。

亞種

紅燕鷗指名亞種(學名:Sterna dougallii dougallii)

粉紅燕鷗東南亞種(學名:Sterna dougallii bangsi)

分布範圍

粉紅燕鷗粉紅燕鷗
大西洋的東部及西部、印度洋、中國海至澳大利亞北部和西太平洋。在中國繁殖於浙江南部、福建、廣東沿海、以及舟山群島、香港、台灣和蘭嶼。

亞種bangsi繁殖於福建、廣東及台灣南部的海上島嶼;越冬於海上,偶見於中國南海

生活習性

粉紅燕鷗粉紅燕鷗
粉紅燕鷗主要棲息于海岸、岩礁、海中島嶼和開闊的海洋上。常成群活動。多在水邊淺水處或頻繁的在水面上空飛翔搜覓食物。飛翔時兩翅煽動頻繁,並不時的降落到岸礁上休息。冬季多活動在開闊的海洋。粉紅燕鷗主要以小魚為食。覓食在水面或潛入水下捕食。也搶劫其它鷗類的食物,能垂直的潛入水中捕食,也常常侵襲其它浮鷗,逼使它們吐出已經吞咽的食物。捕魚時發出悅耳的chew-it(意為“嚼了它”),告警時發出沙啞的aaak聲。

粉紅燕鷗在台灣和蘭嶼為留鳥。在廣東、福建、舟山群島和香港沿海為夏候鳥,4-5月遷到大陸南部沿海繁殖,1O-11月遷到台灣和南部沿海島嶼越冬。

生育繁殖

粉紅燕鷗粉紅燕鷗
繁殖期為4-7月。常成群在一起營巢繁殖。通常營巢于海島或海岸岩礁上。也在珊瑚礁和海濱沙灘或草地上營巢。巢甚簡陋,主要為地上的凹坑,無任何內墊物。有時巢內墊有少許海草和其它植物。每窩產卵通常2枚,偶爾少至1枚和多至3枚。卵的顏色為乳白色,被有暗褐色斑點。卵的大小為35-47×26-31毫米。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21-26天。

紅燕鷗每年來馬祖列島繁殖的族群數量極不穩定,根據調查民國八十六年紅燕鷗大都聚集在保護區中的鐵尖繁殖,估計數量超過3000隻,但民國八十七年以後,島上卻不再有紅燕鷗繁殖的紀錄。民國八十八年並未做詳細調查,只在保護區中的中島海域有2隻的觀察記錄;而民國八十九年則有較多的發現記錄,估計數量約有1000隻。其中保護區中的進嶼約有50隻;蛇山約800隻。

這二處在繁殖季初期皆有求偶交配行為,但後來卻都失蹤了。另保護區中的白廟,則約有200隻成功的進行繁殖。

鳥綱鷗形目的所有種類

鷗形目是鳥綱的1目,嘴細而側扁;翅尖長;尾短圓或長而呈叉狀;腳短,前趾間具蹼,雄性不具交接器。世界有4科24屬115種,中國有4科15屬37種。多系海洋鳥類,有些見於內陸江河湖沼。本目鳥類食魚和其他水生動物。有的種(如賊鷗)掠奪其他海鳥的食物、甚至卵和幼雛。企鵝是賊鷗的最大受害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