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樹[書籍]

愛心樹[書籍]
愛心樹[書籍]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愛心樹》是(美)謝爾·希爾弗斯坦編寫的一本書籍,由南海出版公司於2007年出版。講述了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大樹給予了一個男孩成長中所需要的一切,把無私、博大的愛給予了小男孩,而自己卻不圖一絲一毫的回報。

基本信息

愛心樹[書籍] 愛心樹[書籍]

編輯

序言

The Giving Tree直譯過來就是“一棵不斷給予的樹”,日文譯成了《大樹》(《おおきな木》),中文譯成了《愛心樹》。
其實,即使是一個孩子,也讀得出這是一個愛的故事。
關於這本書的主題,中文繁體字版《愛心樹》封底上的一段話,恐怕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解讀了——“這是一個溫馨的故事,略帶哀傷的感動,慰藉人們的心靈。謝爾·希爾弗斯坦為各個年齡的讀者創造了一個令人動容的寓言;在施與受之間,也在愛人與被愛之間”。中文簡體字版更進了一步,將它解讀為“一則有關‘索取’與‘付出’的寓言”。可是在我看來,“索取”與“付出”的“付出”,如果換成了“給予”,似乎更加貼近主題一些。因為“給予”這個詞既是“give”的直譯,也要比“付出”來得主動和積極。

所以我要說,這是一個“給予”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裡,人們更多的是把樹看成為母愛的化身。是啊,如果不是愛,又怎能讓樹奉獻了一切還無怨無悔呢?可以說整本書中最讓人潸然淚下的一句話,就是那句“樹很快樂(and the tree washappy)”——樹枝被砍光了、樹幹被砍斷了,已經犧牲到了沒有什麼可犧牲的份兒上的樹,依然還是那么一句話。當看到結尾處那個被喚為男孩的老人,佝僂著身子坐在樹樁上,“樹很快樂”那幾個字又一次跳入眼帘時,又有幾個人能不感動呢!
可這本書真的就這么簡單嗎?
不。比如,我們就可以提出一連串的疑問——樹把一切都給予了男孩,這對於他來說有什麼意義呢?原書從頭至尾,直到男孩變成了一個青年人、中年人,甚至是風燭殘年的老人,樹還是把他喚做“boy”,這僅僅是一種親昵,還是意味著男孩在精神層面上沒有長大?樹是不是給予太多了?男孩是不是索取得太多了?樹這種完全的自我犧牲真的是一種真愛、真的是一種值得讚美的精神嗎……
謝爾?希爾弗斯坦把這些問題永遠地留給了我們。
說到謝爾?希爾弗斯的繪畫風格,人們多半會想到“簡潔”一類的字眼兒。是的,謝爾?希爾弗斯坦只用鋼筆作畫。不止是這本《愛心樹》,像那本充滿了童趣的《閣樓上的光》、那本被稱之為“可能是你最快讀完的一本書,但恐怕也是得花上一輩子咀嚼的一本書”的《失落的一角》,也都是用黑色線條畫成的。他還常常處心積慮地大面積留白,譬如《愛心樹》的第2個畫面——就是說樹喜歡上一個男孩那兩頁,左面一頁是一棵樹,而右面一整頁幾乎就是一張白紙,只是上面有一簇樹葉、右下角有一隻小孩的腳。不過,讀者卻絲毫也不會產生空而無物的感覺,因為謝爾?希爾弗斯坦已經把一個深刻而又雋永的故事注入到了那充滿靈動的線條里。他還擁有一個神話般的本領,就是延伸讀者的想像力。一個最顯著的例子就是他並沒有畫出樹的表情,但你分明看到了樹那慈愛、喜悅與淒涼孤寂的表情。還有,這本書你千萬不要漏看了樹枝的變化——至少是到樹枝被男孩砍光背回家為止,每一頁上的樹枝都有不同的動作:男孩朝樹跑來時,樹枝會彎下來像是在招喚他;男孩戴上樹葉編的王冠把自己想像成森林之王時,樹枝也會像他一樣驕傲地翹起來;男孩躲在石頭後面和樹捉迷藏時,樹枝會伸得長長地去找他……
說到這裡,我想起來另外一個人:湯米?溫格爾。如果不是有一天,這位《三個強盜》《克里特》的作者、後來的國際安徒生獎畫家獎得主把謝爾?希爾弗斯坦“連拖帶拉……又踢又叫”地拽到了知名童書編輯厄休拉?諾德斯特羅姆那兒,我們或許要與包括《愛心樹》在內的一大批傳世經典失之交臂了!
謝爾?希爾弗斯坦對《出版者周刊》說,湯米?溫格爾是他的好朋友(這對於我來說,是一個縈繞在心的謎,我沒有查到謝爾?希爾弗斯坦的傳記,不知道湯米?溫格爾為什麼會成為他的好朋友,但我猜那一定是一個奇蹟般的故事),湯米?溫格爾把他拖到出版社,是想讓厄休拉?諾德斯特羅姆來說服他為孩子們畫圖畫書。儘管他一再聲稱自己從來沒有為孩子們寫書畫畫的計畫,他的幽默是針對成年讀者的,可是最終他還是被說服了。於是,就有了1963年的那本《拉夫卡迪歐:一隻朝後開槍的獅子》。
常有人把《愛心書》誤寫為謝爾?希爾弗斯坦的第一本圖畫書,《拉夫卡迪歐:一隻朝後開槍的獅子》才是他的童書處女作。 --此文字指本書的不再付印或絕版版本。

編輯推薦

摘錄

愛有多深人生就有多沉——讀希爾弗斯坦《愛心樹》(蘿蔔探長)

從前有一棵大樹……

它喜歡上一個男孩兒。

男孩兒每天會跑到樹下

採集樹葉,

給自己做王冠,

想像自己就是森林之王。

他常常爬上樹幹

在樹枝上盪鞦韆

吃樹上結的蘋果

同大樹捉迷藏

累了的時候

就在樹蔭里睡覺。

小男孩愛這棵樹…

非常非常愛它

大樹很快樂。

謝爾·希爾弗斯坦用美國鄉村布魯斯音樂的節奏,講述了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大樹給予了一個男孩成長中所需要的一切,把無私、博大的愛給予了小男孩,而自己卻不圖一絲一毫的回報。這是個什麼樣的故事呀!

我請12歲的女兒一起來讀這本不同凡響的書,女兒的直覺反應是這本書有太多太多的內涵,多得有些她都讀得不太懂。是什麼讓她費解呢?女兒說,她不理解大樹為什麼對男孩這么好?男孩為什麼老是不高興?不理解大樹什麼都不需要,大樹自己什麼都沒有了,連最後剩下的樹墩也會挺直身子讓男孩坐下來休息。

我突然明白了,這正是天才的謝爾大叔的高明之處!閱讀的理解需要人生體驗來支持。我自己就是因為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後,才更加理解父母對自己的那份愛心,才更加理解“給予”二字的崇高含義。

我要在下次孩子生日的時候,鄭重地送給她一本,讓她用成長的經歷,用“心”來讀懂這本書;我還要在下次回家的時候,給自己的父母獻上這么一本,我要告訴二老,自己早就讀懂了這份愛心,只是從來也沒有用合適的方式來表達。

在這篇大作里,天才謝爾大叔用足了美國鄉村布魯斯音樂的表現手法。美國鄉村音樂的特點是風格純樸直白,如平常說話的形式,帶有敘述性;它的曲調簡單重複、多半沒有鏇律,節奏平穩,有很多低音線條和有力的節奏,而且還略帶有幾分淡淡的憂鬱氣息。

天才謝爾大叔的作品雖然簡潔,但給人留出廣闊的想像空間;雖然平白,但因其顫動的心弦給人以心靈的衝擊;雖然憂傷,但卻填充了心中那份微微的缺憾。

心有多重,人生就有多重,愛有多深,人生就有多沉。讓我們記住這位撼動人們心靈之樹的大師——謝爾·希爾弗斯坦。

文/紅泥巴村蘿蔔探長

快樂的愛心樹!

不丹·2007年03月

這位天才畫家作家的書就像一面鏡子,照見了人類的貪婪。

優秀的作品就是這樣,讓你閱讀時很快,思索時卻很長;我只花了幾分鐘就看完了《愛心樹》,第一感覺,那個傢伙,就是開始是小男孩,後來變成少年,再後來變成男人,最後變成老人的傢伙,真是個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報的傢伙。這也是,很多人不都這樣嗎?而且索取的理直氣壯,不以為恥。適逢新聞,惡男殺了親生父母,好吃懶做,問父母要錢,嫌父母不給,心生怨恨。說實話,這類新聞我看到好幾個了。我不由想,如果小時候看了《愛心樹》,照見並反省了人類的貪婪,又如何?再說到我們對環境的態度,不也是這樣嗎?大樹只是希望和我們遊戲,他就很滿足很愉快了,我們卻要得更多,要了再要,就像普希金寫的那個貪婪的漁夫老太太。結果,我們還是不快樂!還是什麼也沒得到!

大樹不是人,只會奉獻;我以為如果人是這樣,那是迂腐!幾年前某市有個親生兒子殺了父母而且用水泥封了起來的惡魔,被抓後警察問他,你為什麼這么乾?你猜他怎么說?人家娃,父母都給準備和安排好了一切,這兩個笨蛋問他們要點錢都不給!聽聽,這可不是小時候溺愛的結果嗎?

看這書時,恰好有個熟人在旁邊也看了,而且是位媽媽。我獻媚的說,我覺得這棵樹就是你啊!朋友聽後一臉燦爛的說,那當然。也許天下父母,尤其是慈母都會拿這棵樹自比,不過可要小心,別那么傻,讓你的孩子也看看這書,別那么貪婪,還要懂得回報。回報才是快樂的,索取永遠也索不到快樂!

說起慈母,就想起我們中國那個流傳很久的故事,媳婦要吃娘的心,兒子很為難,娘主動自己挖了;兒子捧著熱乎乎的心一路小跑,不小心摔了一跤。那顆娘的心突然喊道:兒啊,沒摔疼吧?這慈母和這愛心樹簡直就是一個命!

如果讓你選,你是做那個不斷奉獻看到愛的人快樂自己就快樂,也不怕最後變成樹根的愛心樹呢,還是做那個動不動就不快樂要這要那只有短暫的滿足的人呢?

唉,愛心哪,如果我有就好了,那樣即使被愛人砍了也快樂!

落淚的天使

(航媽媽·2006年06月)

淡淡夕陽下,兒子獨自一人翻看希爾弗斯坦的書,邊看邊說著什麼。我做好飯喊他去吃,沒有動靜,再喊,依然沒有,於是嗓門高八度,卻看見了淚水猶存的小臉。以為是自己態度所致,忙道歉不已。誰知小兒淚水愈多,細問之下,原是“大叔”惹的禍。“媽媽,這個小男孩太壞了,只管自己,樹媽媽沒有了一切,寶寶好傷心。”無奈,只好任飯自涼去,先處理好寶貝的心情。

飯畢,燈光下,兒子重翻此書,一一為我道來書之要義,我的嘴巴漸漸張大,看來我這專業出身的人得重修幼兒心理學了,那簡單的線條,勾勾點點,在兒子的心裡畫出了一幅淡淡水墨畫。“原來畫畫這么簡單,你以後不要總批評我的畫畫的這不像那不像,看,這不是和我畫的一樣,都印到書上了,還說我的不好”“你看,這是兩顆心,是相親相愛”“媽媽,我愛你,你變成樹站在風中,我就象逃家小兔一樣讓風婆婆送回來,但是我才不學這個小男孩光問樹媽媽要這要那,我要上班去,你在家看我的寶寶,想吃什麼就給我打電話我給你買回來。”我不知該怎樣評述,只是覺得有淚流下來。

愛,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想起父母牽掛的目光,想起夏日裡那把不知疲倦的摺扇。媽媽,此刻我和兒子在燈下讀書,您呢,在忙些什麼呢?此時此刻,我想生出一雙翅膀,攜夫帶子飛到時您的眼前---

一則有關“索取”與“付出”的寓言,適合所有的年齡。特別值得向辛勞的爸爸媽媽們推薦。

一個男孩兒幸運地遇到了一棵因愛而給予,因給予而快樂的大樹。大樹用他全部的生命陪伴男孩兒一生,為他創造了一生。男孩兒曾因成長而離開,但他在生命的開始與結尾都和大樹為伴,為此,大樹幸福不已。理解這個故事的孩子會隱約地感受到自己與親人的關係和男孩兒與大樹的關係有相似之處。這是一本不分讀者群的經典圖畫書,作者希爾弗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繪本作家之一,繪圖以簡單利落的黑白線條勾勒形象,沒有背景,留有很大的空白。文字簡潔、明了,略含幽默、諷刺、憂傷的氣息,在整體氛圍上圖文的配合非常融洽。希爾弗斯坦的其他作品如《失落的一角》也保持了同樣的風格。

從前有一棵大樹,它和一個男孩兒是好朋友。每天男孩兒都跑來和它一起玩,他們很快樂。可是隨著時光流逝,男孩兒長大了。大樹感到了孤寂。一天,孩子來看大樹,"我需要一些錢。"於是大樹把自己的蘋果給了孩子。後來又一天,長大了的孩子來了,"我需要一幢房子。"於是大樹把所有的樹枝都給了孩子。又過了很長時間,孩子又回來了,"我需要一條船,駕著它到遠方去。" 於是大樹又把自己的樹幹給了孩子。又過了很久,已經變老了的孩子回來了。"非常抱歉,孩子,"大樹說,"我現在只是個老樹墩,沒有什麼可以給你的了。""我現在需要的實在不多,"孩子說,"我只想找個安靜的地方坐坐,我太累了"。於是孩子坐下了。大樹很快樂。

這是一個溫馨、又略帶哀傷的動人故事。希爾弗斯坦以簡單俐落的線條,充滿詩意又帶有嘲諷幽默的文字,為各個年齡的讀者創造了一則令人心醒動容的寓言--在施與受之間,也在愛與被愛之間。

兒童讀物里的大團圓結局,魔力和神奇的手段會在閱讀它們的兒童心中"造成一種疏遠感和陌生感。""孩子們會問,為什麼你給我講的那些幸福的事情我就沒有遇見,當他的玩具不走了,他會覺得那是他的錯,而它再會'復活'了。"相同的,製造一些"20英尺高的"神話英雄,只會給孩子帶來因為不可能達到而產生的壓力,他會總想著自己永遠長不了那么高了.----謝爾·希爾弗斯坦

內容簡介

《愛心樹》是世界繪本的經典作品之一,出版30年來,一直是繪本世界的著名典範,歷久不衰,魅力驚人,銷量超過600萬冊。這是一個由一棵有求必應的蘋果樹和一個貪求不厭的孩子,共同組成的溫馨,又略帶哀傷的動人故事。愛心樹的英文 “The Giving Tree”,顧名思義便是犧牲奉獻的意思,但它亦是一本述說友誼的書。樹並未因為男孩的予取予求感到難過,即使後來只剩下殘乾的他,是那么淒涼孤寂,但當男孩回到他身邊只求一個安靜的歇腳處時,樹竟是滿欣喜樂將自己奉獻給他,這樣的喜悅比起男孩小時在樹上刻的 “M.E. + T.”那些甜蜜文字,更令他感到真切舒心。天才的繪本藝術家希爾弗斯坦以簡單俐落的線條和充滿詩意又帶有嘲諷幽默的文字,為各個年齡的讀者創造了一則令人心醒動容的寓言——在施與受之間,也在愛與被愛之間。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謝爾·希爾弗斯坦 譯者:傅惟慈

謝爾·希爾弗斯坦,詩人、插畫家、劇作家、作曲家、鄉村歌手。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繪本作家之一,謝爾的繪本作品被翻譯成50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1.8億冊。1964年《愛心樹》的出版轟動文壇,一舉奠定了謝爾在當代美國文學界的地位。在此後幾十年,該書暢銷不衰,累計銷量超過600萬,被美國教育部評選為百部最受教師和孩子喜愛的書之一。他的其他繪本作品也同樣廣受好評:《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獲國際讀書協會最受兒童歡迎圖書獎;《人行道的盡頭》獲《紐約時報》傑出繪本獎,是美國圖書館推薦童書;《向上跌了一跤》是《紐約時報》和美國圖書館推薦給孩子們的傑出兒童讀物;《閣樓上的光》更是幾乎囊括全美最重要的童書獎項,創紀錄地連續182周位居《紐約時報》排行榜。

在謝爾之前,兒童詩歌都是充滿甜蜜和夢幻的,但是從謝爾之後開始有了分界,有了睿智。他的作品不拘泥於禮節,有一種奇異的天真。他把兒童文學從花園和教室的局限擴展到了很多令人匪夷所思卻又充滿驚喜的新奇領域。他的繪本作品幽默溫馨,簡單樸實的插圖和淺顯的文字中,充滿淡淡的人生諷刺與生活哲學。在美國,只要書店賣兒童書,就一定會賣謝爾的作品。他的作品不只吸引兒童,更俘獲了大人們的心。

媒體評論

評/阿甲

在你的想像中,一個舉世聞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應該長什麼樣子呢?我敢保證,肯定不是美國作家謝爾那樣子吧。他的一位老朋友是這樣描述的:"他走在紐約的人行道上,挎著一個舊郵包,鼓鼓囊囊的包里塞滿了歌譜。他腳穿破舊的牛仔靴,身上穿的是不知洗過多少遍的牛仔褲……"。

在忙碌的大都市裡,如果你撞上這個身材魁梧卻衣著邋遢的光頭佬,你能想像得出他就是那個迷倒全世界數億讀者的詩人、卡通畫家、插畫家、劇作家、作曲家、鄉村歌手嗎?是的,他就是謝爾·希爾弗斯坦(1930-1999)。他為大人們創作過800多首歌曲,曾經獲得格萊美大獎、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提名,他也為孩子們創作過400多首詩歌,他創作的兒童詩集和圖畫書風靡整個世界。20世紀的兒童文學,因為有了謝爾而變得特別趣致。

謝爾在少年時代就是個很另類的傢伙。他說自己很喜歡棒球,可一到球場就追不上球;他還很喜歡跟女孩子套近乎,可是沒有女孩願意搭理他,因為他連跳舞都不會。沒辦法,他只好一個人在一旁寫寫畫畫。但更有趣的是,他甚至沒想起來去讀那些著名作家的作品,所以沒有哪位前輩對他產生影響,他只是執著地寫呀畫呀,漸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一開始,沒有人特別留意這個多才多藝的天才。謝爾酷愛自由,喜歡背著舊行囊、挎著吉它四處遊逛。他也當過兵,可是在部隊里也主要是寫寫畫畫、彈彈唱唱。年輕時,他寫過許多歌,畫過許多漫畫,但知道謝爾大名的人多半只知道他是個讓人快活的鄉村歌手。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把他拉到某個兒童讀物出版商的面前。

"什麼?為孩子們創作?"--這是他從來沒有想過的念頭。朋友和出版商極力慫恿他,他們死拉硬拽著讓謝爾為孩子們寫本書。謝爾仔細琢磨:怎么寫啊?--大概像鄉村歌曲那樣簡單卻充滿韻味兒,歡快又略帶一絲憂鬱吧。於是,第一本《愛心樹》誕生了。這是一本圖畫和文字都非常簡單的圖畫書,圖畫是黑白的,只有一棵蘋果樹和一個小男孩,文字也是很簡單的韻文,就像一首樸實的歌:

從前有一棵大樹……

它喜歡上一個男孩兒。

男孩兒每天會跑到樹下

採集樹葉,

給自己做王冠,

想像自己就是森林之王。

在這個故事裡,小男孩兒是大樹的玩伴,他爬樹、摘樹葉、吃蘋果,在樹蔭下乘涼,在樹幹上盪鞦韆。男孩很開心,大樹也很開心。可是,男孩漸漸長大,他有了自己的朋友,不再與大樹一起玩耍。男孩長大後,希望獲得金錢,大樹便把蘋果給了他;男孩需要建立家庭,大樹把樹枝給他造房;男孩對生活不滿意,希望出去遠航,大樹把樹幹給他造船。許多年過去,男孩已經變成垂暮的老人,疲倦地回到大樹的身邊。大樹已經沒有什麼可以給他,只是讓男孩坐在自己的樹墩上,好好休息……

懷著試探的心情,謝爾把這個簡單的故事交付出版。他自己也沒有想到,這個故事立刻征服了所有人。每一個讀到的孩子或大人都被它打動,因為它講述了一段深沉的愛,一種無私的給予和奉獻。最受感動的讀者是那些爸爸媽媽們,他們讀著讀著,甚至禁不住流下熱淚。

在這個紛擾嘈雜的世界裡,也許一些簡單的線條、一段簡單的故事,更能打動人們的心。謝爾看來並不滿足《愛心樹》的簡單。之後,他還創作了多本同樣簡單也同樣動人的作品,包括著名的兒童詩集《閣樓上的光》,這些作品給他帶來了功名和財富。可是,他仍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著"簡單"。

有一天,靈感撞擊了他。他先在紙上畫了一根長長的線,然後線上上畫了一個圓,這個圓缺了一角,就像張開嘴巴的臉,缺角的上方有個黑點,就像一個眼睛。好啦,主人公就是這個缺角的圓,背景就是那根長長的線。這個圓要去找它那失落的一角。於是故事開始啦。

《失落的一角》可能是圖畫書有史以來最為簡單的一本書,但所有讀過這本書的人都為它的"不簡單"而感到震驚。這條線,這個有缺憾的圓,和一些角,構成了一個深具哲理的童話。

它讓最世界的人都記住了這位另類的天才大叔謝爾·希爾弗斯坦。

一個4歲的孩子說,這顆愛心樹就像我的媽媽!她施恩不圖報,很愛很愛小男孩!!!!

精彩書評

如果在這本黑白的世界裡♀♀能讀懂——讀懂愛不需要回報、愛的那么無聲無息,那將是我們最欣慰的事情。

這故事我早先讀過,忘記了是在哪裡,我只是這樣一直低著頭走著,好像沒停下腳步進行過細細的思考。3天前♀♀的媽媽從網上看到了“愛心樹”,先是被感動了,便買了回來。不一定給孩子看,只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一顆這樣的“愛心樹”,我們也努力的想成為♀♀的那棵“愛心樹”,愛就該是這樣永不停息的流淌著。♀♀世界裡是童話,還不知道生老病死,不知道愛的給予為什麼是那么無私、靜默,那么的綿長悠遠。如果對孩子的愛只是想得到什麼的話,

這個愛就不是真愛, 而是一種欲。當一顆枝繁葉茂的大樹最後只剩下一個樹墩時,她還是感到很快樂,她奉獻了一切啊!她感到快樂不是因為她覺得給別人的愛有多么的多,而是她看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即使變成了樹墩還可以讓那個從她這裡索取一切的老人在很疲倦的時候可以坐下休息。而隨著老人疲憊的不只是身體還有一顆疲憊的心吧!我們不該替樹感到傷心,也不用教她如何學會保護自己,我們不如讓那些只知道索取的人如何學會感恩吧!

♀♀翻開書,還以為是一本塗顏色的畫畫本兒。書用了黑色白底,沒有其他顏色,讓一種人看著很單調,讓另一種人看了感覺對比很強烈,這就是愛的付出與沒有任何回報即用了空白的對比。

愛像水,有水的特性,她可以包容一切,你進入水中時,她不拒絕,當你開始體會時,感覺濕濕的,那也許就是你感動的淚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