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經濟開發區

淮安經濟開發區

淮安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行政管轄面積132平方公里,人口18萬人。區內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功能配套日漸齊全,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綜合實力日益增強。吸引了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紐西蘭、比利時、新加坡和香港、台灣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來區投資興業。累計進區企業500餘家,外資企200多家。

基本信息

園區概況

江蘇淮安經濟開發區是1993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開發區,位於市區東側,現轄三個鄉和五個辦事處,行政管轄面積1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萬人。

家有梧桐樹方能引來金鳳凰。優越的投資環境,是競爭制勝的重要保證。多年來,開發區始終不渝地加大建設力度,硬環境達到了“九通一平”。“十一五”以來,完成城建投入累計58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入22億元,基本完成了開發區及高教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開工新建道路45條,總計100公里;新建遊園綠地12個,營造綠化面積110萬平方米,綠化率達40%以上;鋪設雨水管道、污水管道105公里、自來水管道50公里;架設供電線路135餘公里;新建4座污水提升泵站,建成了徐楊變電站、徐楊污水處理廠、海關通關點和保稅倉庫。出口加工區於獲得國務院批准設立,順利通過了預驗收,順利通過了國家九部委的聯合驗收,已封關運作。創立了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總面積1.8萬平方米廠房全部竣工,23層研發大樓已封頂。高教園區2007年3月份劃入開發區,基礎設施投入3.2億元,開工建設了4條道路,成功引進西安外國語大學合作興辦淮安學院。鹽化工新區完成了園區整體規劃,港口、熱電、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有序推進。一個環境優美、設施配套、功能齊全、布局合理的現代化開發區初步展現在人們面前。

淮安經濟開發區區位

開發區內建有國家級出口加工區、高等教育園區、鹽化工集中區、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物流園、海關通關點、台商工業園、淮安軟體園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功能區。吸引了美國、日本、韓國、比利時和香港、台灣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來區投資興業,累計進區企業2000餘家,外資企業200多家。建成了以富士康為代表的港台企業、韓泰輪胎為代表的日韓企業、安特汽車為代表的歐美中小企業和以美的威靈電機為代表的民營企業等一批規模企業。

淮安經濟開發區在世界500強招商上取得重大突破,2006年成功引進了台灣鴻海集團總投資22億美元的富士康淮安科技城項目。二期三家企業各增資近1億美元已獲批准,建築面積達90萬平方米二期工程全面開工建設,三期正在報批之中。繼成功引進富士康淮安科技城項目之後,又成功引進了台灣明基集團總投資5億美元的達方電子項目,台灣最大的家用電器生產商大同電子投資建設鋰電池項目,台玻華南玻璃有限公司總投資15億美金、一期註冊資金4.5億美金的純鹼及相關產品項目。淮安經濟開發區正加速成為台資聚集高地、IT產業領地。

淮安經濟開發區是一片開放的熱土、創業的熱土,他們熱切期待著與海內外特別是台灣嘉賓增進相互了解,加強經貿合作,攜手共謀發展。

地理環境

淮安已形成以高等級公路和鐵路為主骨架、水陸並舉、內聯外延、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成為國家級水陸交通樞紐。淮安素有“五水交匯,九省通衢”之稱,京杭大運河港口年吞吐能力1300萬噸。發達便捷的交通,不僅使淮安融入上海經濟圈,而且拉近了與國內大都市以及毗鄰空港、通商口岸的時空距離。

淮安經濟開發區交通

開發區緊依老市區東側,位於淮安城區未來發展的中心區域。東接楚州區,西鄰清河區,南與清浦區隔河相望,北與淮陰區接壤;京滬高速公路與京杭大運河把開發區相挾,同三高速、寧連高速在開發區內交匯;沿海交通大動脈新長鐵路淮安站和淮安新港碼頭均在開發區境內。

淮安地處“長三角經濟圈”和“環渤海灣經濟圈”之間,是蘇北腹地重要中心城市,以淮安為中心,100公里半徑可輻射人口2000萬,150公里半徑可輻射人口3000萬。公路鐵路水路四通八達,適合於原材料和產品大進大出,能較快地向全國輻射延伸,具有廣泛的商機和極大的市場空間。淮安經濟開發區緊臨淮安市主城區東側,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公路方面,在淮安通過的京滬、寧淮、徐淮鹽、寧宿徐、寧連等5條高速公路有三條在區內交匯。鐵路方面,新長鐵路縱貫全境,直達北京、青島、哈爾濱、成都等大中城市。水路方面,京杭大運河等多條流域性航道穿境而過,沿運河的港口年吞吐量達1300萬噸,水路直達上海港南京港鎮江港連雲港港。空運方面,淮安機場已經規劃建設。隨著淮安民航機場的興建,鐵路網、高速公路網的不斷拓展,以及現有航道的升級改造,淮安經濟開發區的“地利”優勢,將更加凸顯。長三角內的產業和資本正呈現出由南向北漸次推進的態勢,已經成為承接滬寧杭大都市圈和大經濟圈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的第一波區域。

經濟開發

作為產業轉移的集聚區、綜合開發的先導區、機制創新的試驗區, 開發區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開發區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吸引了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紐西蘭、比利時、新加坡和香港、台灣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區內投資興業,2006年,世界500強台灣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科技集團正式與我區簽訂投資協定,投資不少於10億美元,計畫用5年時間在淮安經濟開發區建設富士康淮安科技城。

淮安經濟開發區IT產業

2007年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0億元,同比增長81.8%;實現財政收入10.45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3.5%和82.4%。“十一五”以來,累計完成城建投入58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入22億元。建成了徐楊變電站徐楊污水處理廠、海關通關點和保稅倉庫,出口加工區正式通過國家驗收,留學人員創業園創建為國家級。在世界500強招商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引進了總投資25億美元的富士康淮安科技城項目。又成功引進了華南玻璃有限公司總投資15億美金的純鹼及相關項目。全區社會秩序穩定,治安狀況良好,一個讓客商投資放心、生活舒心、發展安心的環境初步呈現。

“十一五”期間,淮安經濟開發區將按照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保持在32%以上,確保實現“五年翻兩番”,早日實現“崛起蘇北、超越蘇中、接近蘇南”的奮鬥目標。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加快發展服務業,培育扶持優勢產業,把開發區建設成為經濟實力較強、人居環境優美、人民生活殷實的現代化工業園區和新城區。

重大突破

淮安經濟開發區在世界500強招商上取得重大突破,吸引了美國、日本、韓國、比利時和香港、台灣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來區投資興業,累計進區企業2000餘家,外資企業200多家。建成了以富士康為代表的港台企業、韓泰輪胎為代表的日韓企業、安特汽車為代表的歐美中小企業和以美的威靈電機為代表的民營企業等一批規模企業。
2006年成功引進了台灣鴻海集團總投資22億美元的富士康淮安科技城項目。二期三家企業各增資近1億美元已獲批准,建築面積達90萬平方米二期工程全面開工建設,三期正在報批之中。繼成功引進富士康淮安科技城項目之後,又成功引進了台灣明基集團總投資5億美元的達方電子項目,台灣最大的家用電器生產商大同電子投資建設鋰電池項目,台玻華南玻璃有限公司總投資15億美金、一期註冊資金4.5億美金的純鹼及相關產品項目。淮安經濟開發區正加速成為台資聚集高地、IT產業領地。
淮安經濟開發區是一片開放的熱土、創業的熱土,他們熱切期待著與海內外特別是台灣嘉賓增進相互了解,加強經貿合作,攜手共謀發展。

配套設施

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淮安經濟開發區內達到了“九通一平”(道路、供電、供水、燃氣、供熱、排水、排污、郵電、有線電視和土地填高平整)的水準。建有開發區自來水廠和日處理污水能力達2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還設有開發區熱電廠,供熱能力為120T/H。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

生活設施配套齊全。淮安是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現代文明城市,著有“文化名城、偉人故里、運河之都、美食之鄉、生態家園”之美稱,非常適宜人居。這幾年,淮安經濟開發區現代服務業發展迅猛,金融、居住、商務、文體、休閒、娛樂、餐飲和購物場所一應俱全。總投資20億元的紅豆國際商務城,總投資6億元的弘康興旺角商業城,總投資5億元的仕泰隆國際機械模具城等一批規模大、檔次高的服務業項目正在加速推進。還有33層的鼎立財富廣場、99.4米高的淮安五星級國際大酒店和90米高的酒店式公寓以及18層的金海螺四星級酒店等星級大酒店的引進和建設,全面提升了開發區的品位。

淮安經濟開發區配套設施

功能配套日益齊全。區內設有出口加工區、高等教育園區、海關通關點、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公共保稅倉庫、台商工業園、韓國工業園、民營工業園、鹽化工集中區、物流園區等功能區。今年3月22日,淮安出口加工區獲得國務院批准設立,出口加工區是一個強勢的外向型經濟平台,填補了淮安功能配套的又一空白,為承接大項目、招引大客商搭建了更為廣闊的平台。近期將封關運作,三年內加工貿易額可達到100億美元/年,將直接躍升為全國加工區中的前五六位,成為緊隨上海、崑山、蘇州、天津之後,全國一流的出口加工區。

要素充足的生產優勢。淮安的地價、勞動力價格、電價、水價以及各種費用相對較低。人才用工方面,淮安現有6所高校、19所中專學校、18所職業中學,在校學生11萬餘人,年培養各類專業人才4萬多人,可提供充足的產業工人和服務業人力資源,工資只有發達地區的一半左右。水電汽方面,全市發電總量210萬千瓦,電力充裕。區內日供水能力達20萬噸,飲用水達標率為100%,市區6處熱源點每小時供應900噸蒸汽。這些都為外來客商提供了優越的發展平台、豐富的人力資源和完全能夠滿足生產生活需要的各類要素資源。

自然條件

岩鹽資源豐富。淮安資源十分豐富,地下蘊藏著多種非金屬礦產資源,其中地下岩鹽已探明儲量達1300億噸,居世界首位。淮安已形成以真空鹽為基礎,以氯鹼、純鹼為支撐,以深加工產品為方向的鹽化工產業框架。已經啟動建設的淮安鹽化工產業園,為鹽化工產業的發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淮安經濟開發區資源

為充分發揮淮安得天獨厚的岩鹽資源,打造千億元級鹽化工產業,2006年江蘇省淮安經濟開發區啟動建設鹽化工新區。鹽化工新區高起點規劃,將建設成一個集約、循環、高效、環保的化工新城。園區道路、物流碼頭、污水處理廠、熱電中心、固廢處理中心等基礎設施將全部配套到位。以鹽化工產品為龍頭,形成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等產業鏈,重點建設大型純鹼、氯鹼深加工及化工新材料項目,突出鹽化工的特色和優勢,以全國鹽化工產品生產中心、技術研發中心、物流信息中心作為園區建設的遠景目標。

產業主攻方向明確。淮安正在全力推進,重點培育電子信息、鹽化工和特鋼產業鏈三大千億級元產業。開發區將根據全市的戰略部署,緊緊依託現有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鼓勵客商興辦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納米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全力打造以富士康為龍頭的IT產業和以台玻為龍頭的鹽化工產業兩大千億元級產業,使IT產業和鹽化工成為引領淮安經濟的支柱產業和特色經濟。

中國開發區5

開發區是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規劃區內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旅遊度假區等實行國家特定優惠政策的各類開發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