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產業

IT產業

IT是信息技術的簡稱,Information Technology,指與信息相關的技術。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書上對此有不同解釋。但一個基本上大家都同意的觀點是,IT有以下三部分組成:感測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

經濟運行的基本情況

全行業繼續保持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態勢,上半年累計生產增長27.2%,雖然與一季度相比增幅有所回落,但比去年同期提高10多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工業整體增幅水平11個百分點,對全國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4.9%,拉動全國工業增長16.2個百分點中的2.4個百分點,仍是拉動全國工業增長的主要力量。從經濟類型構成來看,外商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仍然保持快速增長,上半年生產增幅達到27.8%,股份制企業生產增速達到36%。
..

在生產快速增長的同時,主要電子產品產銷銜接較好,全行業產銷率為96.6%。根據我部重點產品監測情況,大部分產品產銷兩旺,增幅較大的產品有手機、台式及筆記本電腦、背投彩電、印表機等,顯示器、積體電路等產品也保持兩位數增長幅度。
在產銷快速增長的同時,全行業整體經濟效益穩步增長,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7333.9億元,同比增長28.5%;實現利潤282.2億元,同比增長13.8%;全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512.1億元,同比增長33.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0多個百分點。
上半年電子信息產品出口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累計進出口總額達到1123.5億美元,同比增長50.7%,其中出口額為569.1億美元,同比增長47.1%。

主要特點

1.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計算機產品成為拉動行業經濟成長的主要力量。今年以來,計算機行業發展勢頭強勁,上半年生產增速達到46.6%,對全行業生產增長的貢獻率為41.4%,拉動全行業生產增長11.3個百分點,成為行業發展的主導力量。計算機類產品快速發展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國民經濟信息化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電子政務及網際網路蓬勃發展,帶動了全社會對計算機硬體產品的需求;二是外資企業及台資企業紛紛將生產能力轉移至我國生產,導致生產規模迅速擴大,出口增長很快,上半年微機產品產、銷、出口增幅分別為117.1%、151.6%、95.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出1倍左右;三是隨著產品價格下降及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計算機產品特別是筆記本電腦的市場容量迅速擴大,在全部微機產銷量當中的比重均已超過25%。
由於今年通信運營業投資增幅減緩,因此通信製造業對全行業的拉動作用有所下降。上半年通信製造業增長速度為23.8%,對全行業生產增長的貢獻率為20.6%,拉動全行業生產增長27.2個百分點中的5.6個百分點,比去年下降約1個百分點。
電子消費類產品由於國外市場銷售不暢,產銷增幅有所回落,上半年生產增長16%,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6.3個百分點,對全行業生產增長貢獻率為12.9%,拉動全行業生產增長3.5個百分點。上半年電子消費類產品發展的主要特點是:一是背投彩電、PDP等產品依然保持快速發展的趨勢,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二是美國對我國彩電企業提出的反傾銷訴訟,已經對我國彩電出口造成負面影響,長虹、海爾等企業的出口出現負增長的情況。
電子元器件行業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上半年生產增長22.6%,對全行業生產增長的貢獻率為25.1%,拉動行業增長6.8個百分點。受計算機等整機產品快速增長的拉動,上半年電子元器件產銷量、出口均保持較大增幅,其中電聲器件、磁性料、印製電路板、半導體分立器件、積體電路等產品產量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
2.全行業總體經濟效益情況良好,通信行業利潤大幅減少
今年上半年全行業總體經濟效益情況良好,累計實現利潤282.2億元,同比增長13.8%,其中計算機行業實現利潤
IT產業IT產業
62.8億元,同比增長33.4%,對全行業經濟效益的貢獻率為45.9%,居行業之首,家電行業實現利潤31億元,同比增長22.4%,且保持銷售、利潤同步增長的態勢。通信行業實現利潤為55億元,同比減少35.4%,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①今年大部分通信運營商投資增幅減少,一些投資計畫延期實施,對通信設備供應企業產生不利影響。
②手機產品內銷比例提高,因此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價格不斷下滑,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壓縮。與此同時,手機產品市場生命周期縮短,一款手機的旺銷期往往只有3~6個月,過後只好通過降價收回資金,企業普遍加大了宣傳、銷售力度,廣告費及銷售費用增長過快。
③聯通公司CDMA手機用戶發展計畫發生調整,上半年新增CDMA用戶不足300萬戶(全年計畫發展1300萬用戶左右),致使一些CDMA手機生產企業形成大量庫存。
④一些通信企業由於銷售結算方式的不同造成產成品占用資金過高,影響企業正常的再生產活動,進而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
3.電子產品出口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今年上半年,電子信息產品出口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累計進出口總額達到1123.5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569.1億美元,同比增長47.1%,增幅高出全國外貿出口增幅13.1個百分點,占全國外貿出口總額的29.9%,對全國出口的貢獻率達到37.7%,拉動全國出口增長34個百分點中的12.8個百分點。上半年電子信息產品進口總額達到554.4億美元,同比增長54.6%,實現貿易順差33億美元。
當前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通信設備、計算機類產品出口增長較快,其中計算機類產品出口額達到258.3億美元,占全部出口的45.4%,居行業出口之冠;二是進料加工及來料加工仍是電子產品出口的主要方式;三是三資企業出口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增速達到54.2%,高出全行業出口增速7.1個百分點,占全行業出口總額的82.7%;四是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是我國電子產品出口的主要地區,對全行業出口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五是美國、日本、香港仍是電子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對俄羅斯、中東等新興市場的出口也保持較快的增速。

園區簡介

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以下簡稱園區),於2005年8月成立,是重慶市為最佳化和提升全市產業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而規劃建設的IT產業園區,是“十一五”期間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主要基地,也是中西部地區首家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的微電子產業專業園區。2009年6月,重慶市人民政府認定西永園區為“重慶台資信息產業園”。2010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在西永園區設立“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
西永園區位於重慶主城西郊的西部新城,屬於重慶市規劃中的六大城市副中心之一的西永組團,總規劃面積約37平方公里,毗鄰重慶大學城和重慶鐵路物流園。園區產業區約30平方公里,由“一區五園”組成,即西永綜合保稅區、軟體及服務外包產業園、積體電路產業園、基礎電子產業園、創新創業產業園和企業服務園。
西永園區距重慶中央商務區、江北機場、重慶火車北站、寸灘保稅水港等均在30分鐘車程內,有24條公交線路連線主城,內環快速、渝遂高速、中環快速、外環高速、成渝城際鐵路、襄渝鐵路以及規劃中的4條輕軌線縱橫穿越,交通網路豐富,出行方便快捷。同時,園區開通了直達國際通信關口局的3條數據寬頻專用通道。
在市領導的直接推動下,在市、區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四年艱苦創業,西永園區初步具備了一個現代化產業園區的雛形,已進入大開發、大突破的前夜。截止2010年1月,園區開發公司在征地拆遷、基礎及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累計投資近70億元;開發整治土地8km2,完成征地拆遷2萬畝,建成道路網35km,建成廠房、軟體研發樓、安置房、商業街等各類樓宇100多萬m2,同步完成園區水電氣訊等配套設施建設,生活配套環境得以較大改善。同時,園區累計引進項目97個,契約引資金額約263億元(其中外資近24億美元),契約產能超過3000億元,惠普、富士康、廣達、英業達、微軟IBM、NDATA、AP、辛克、凸版、兵裝集團機車事業總部、渝德科技、北大方正、中科院軟體所、科博達、挪威RPR、NIIT等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園區,基本形成了以惠普重慶電腦生產基地(富士康、廣達、英業達等)為代表的PC製造產業,以茂德8英寸晶片線、中電科技2條6英寸晶片線為代表的積體電路產業,以惠普GDCC、N、中科院軟體所等為代表的軟體與服務外包產業,以富士康(重慶)產業基地、北大方正、科博達等為代表的電子元器件配套產業的四大產業格局,日益成為重慶自主開發、產業發展、引智引資和對外展示的熱點和重慶市擴大就業、拉動內需、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的重要支撐,被授予“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示範區”、“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園區”、“國家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國家高技術產業(信息產業)基地”等稱號。
目前,西永園區正全力以赴加快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建設。西永綜合保稅區占地面積10.3平方公里,由A、B兩區組成,A區4.18平方公里,B區6.12平方公里,兩區之間有專用通道連線。西永綜合保稅區是重慶市筆記本電腦基地的主要載體,也是目前我國面積最大、功能最全、政策最優的綜合保稅區,具有通關作業、保稅加工、保稅物流、貿易服務四大功能。區內重點發展筆記本電腦、伺服器、印表機等電子產品,由有富士康、英業達廣達、惠普保稅物流分撥中心和亞太結算中心等企業和項目落戶,還預留了重大投資項目發展空間。2010年8月將實現圍網運行,年底將實現區內第一批企業富士康、英業達、廣達投產。重慶市正以西永綜合保稅區為依託,積極探索“整機+配套”、“製造+研發”、“生產+結算”一體化的加工貿易新模式,傾力打造亞洲最大

產業介紹

IT業大體來說就是電子類產品。比如電腦手機投影機印表機,及所有的電腦周遍設備都稱之為IT產品。IT行業指的是經營這些產品的行業,另外還包括網路,軟體等都稱之為IT行業,內容廣泛。
從20世紀80年代算起我國信息產業已經度過了20多年的風風雨雨,2005年我國信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38411億元,我國信息產業已躍居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其中,IT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865億元,預計到2008年,其規模將達6308億元,成為國民經濟中最富活力的領域之一。
隨著IT的發展,與IT相關的行業也逐步受到青睞——網路工程、軟體、軟體測試、網路行銷等等,而這些方面的就業也比較不錯
網路方面——售前網路工程師,售後網路工程師,方案工程師,架構工程師,策略工程師,運維工程師,網路工程師,系統工程師,伺服器工程師,WEB伺服器工程師,資料庫管理員,郵件工程師,網路安全工程師,系統安全工程師,網站維護工程師,網站後台工程師,網站最佳化工程師,網路推廣策略工程師。
軟體方面——JAVA程式設計師、.NET程式設計師網站開發工程師、資料庫開發工程師、J2EE系統工程師、ORACLE資料庫開發工程師、系統分析設計工程師、軟體項目配置管理員、文檔工程師等等。
成為他們,其實加入專業的IT培訓機構就可以,如北大青鳥。成立12年,具備自己獨立的技術研發團隊,培養50多萬專業人才
IT行業日新月異的發展,IT行業這方面的人才缺口相當大,學一門IT專業以後的就業就會容易很多,而且還能學到適應社會所需的專業,也能迎合社會的需要,而且以後經過自己的努力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行業展望

中國IT行業處在一個非常好的市場環境下,我們有很大的內需市場,還有亟待開發的外需市場。中國IT企業有能力把中國製造改為中國產品。因為當前的it行業除了具有人才和技術方面的支持,更有巨大的市場需要。我們需要創造出更多的品牌。我們需要研製出真IH符合大眾直著超出消費者需求的產品配上合適的行銷戰略去占領更多的市場。如今的世界市場格局已經隨著幾次經濟危機得到重新的定義,世界高端市場以及最有潛力的市場已經從歐美轉向中國本土。中國IT行業可以遵循充分占領國內市場為首要目標到占領亞洲市場,最後到占領歐美等國際市場的發展路線。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能充分學習並領會國際同類型先進企業的先進管理經驗,並且根絕中國國情制定出屬於中國IT行業適應的相關企業發展戰略措施,比如行銷管理戰略,生產經營戰略,財務運作戰略等等。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去贏得市場,贏得消費者。脫離中國傳統家族式管理模式,以世界市場為我們的目標,以世界上先進企業的模式為我們衡量自身的參考。中國it行業當前的首要任務是杜絕粗製濫造的產品,這樣的產品無論配以怎樣的行銷戰略,其市場生命都是非常短暫的。其次是,我們需要改變自身的運作模式,努力從代工形企業轉變為品牌形企業,這樣才能真正在市場上找到自己的定位,也使自己對市場的把握更為主動。最後本文只是從筆者的角度提出建議和啟示。企業的發展要通過不斷的認識自我,改善自我,才能從這不斷糾IH的過程中發展強大起來。
無論是哪種經營模式,只要套用得當便能做到運籌帷幄。我們要學會借鑑國際優秀企業的實戰運營經驗和教訓,做好國內品牌的推廣和經營,但是也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毫無選擇的完全模仿別人。我們需要鑑定別的公司的經驗對我國企業來說的利弊之處。選擇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經驗來提高我國企業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1]以蘋果公司來說,如文中分析的,蘋果公司在行銷戰略上有很多方法有其特定的經濟以及技術環境作為支持,這樣的成功經驗放在當前的經濟和技術環境下或許已經不具有競爭力。其次,在蘋果整個行銷戰略中有些是屬於賈伯斯本人特定的人為因素,這樣的方法有其失敗的可能性,對於資金不是很雄厚,無法經得起失敗考驗的公司來說需要慎重考慮參考的可能性,避免給公司的運營帶來潛在的危險。除此之外,本文對於那些希望通過自己的優秀產品去占領市場的IT企業來說具有意義重大的參考作用。筆者謹此希望中國IT行業玎以藉由出色的行銷戰略去建立起更多更有價值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品牌。從而通過這一新興行業的發展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