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經濟開發區

泰州經濟開發區

泰州經濟開發區是1996年成立的江蘇省省級經濟開發區,規劃總面積64.12平方公里。開發區處於泰州市主城區發展的主方向上,又兼泰州沿江的優勢,已經成為泰州市乃至江蘇省經濟最活躍、發展速度最快的區域之一。區內設有濱江工業園、高新技術工業園、韓國工業園、民營科技園和春蘭工業園,園區規劃高起點,建設高標準,已在近三十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實現了“七通一平”。區內企業598家,泰州開發區因此成為國內最大的空調、電冰櫃等家用電器生產、研發基地之一,成為泰州外向型經濟最密集的經濟區域。

基本概況

泰州經濟開發區區點陣圖
泰州經濟開發區是1996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級經濟開發區,規劃總面積64.2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0平方公里。開發區處於泰州市主城區發展的主方向上,又兼沿江優勢。區內企業600多家,有春蘭股份、林海股份、海螺水泥三家上市公司,孕育出中國500強之一的春蘭集團,引進了世界500強之一的韓國LG公司及大型跨國公司美國A.OSMITH和日本雅瑪哈

泰州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於泰州市中部最西端,依江而建,地理位置東經119°38′-120°33′,北緯32°01′-33°10′。

泰州經濟開發區自然環境優越,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均氣溫16℃,年降水量886毫米,全年無霜期224天。

區位優勢 

泰州經濟開發區美麗的港口
泰州經濟開發區所處的長江三角洲是由江、浙、滬三地16個地級以上城市組成的以上海為核心的複合性區域。該區域工業基礎紮實,產業集中度高,科技人才雲集,協作配套能力強,發展潛力大,是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模最大的區域。

作為國家一類開放港口城市,水陸交通便捷,是蘇中入江達海五條航道的交匯處,是沿海與長江“T”型產業帶的結合部。縱橫交錯的立體交通網路,打開了新泰州大步走向世界的快速通道。

公路:京滬高速、寧通高速、寧靖鹽高速、沿江高速交匯泰州,江陰長江大橋和正在建設中的泰州長江大橋橫跨長江。

鐵路:新長鐵路北接隴海線,南連京滬和浙贛線;寧啟鐵路連線京滬線可直達歐洲大陸。

機場:距上海虹橋國際機場250公里,浦東國際機場280公里,南京祿口國際機場150公里,蘇中機場正在規劃建設之中。

港口:區內泰州港已建成11座萬噸級以上國際化、現代化、規模化碼頭集群,可常年通航靠泊5萬級海輪。港口國際航線有定期班輪直達104個國家和地區;港口涉外機構齊全,可為國內外客戶提供“一關三檢”、貨運代理、貨物運輸等服務。

投資優勢

泰州經濟開發區泰州經濟開發區
產業配套完善:

作為泰州經濟開發區依託的泰州市,工業基礎紮實,已經形成機電、化工、紡織、食品、輕工、醫藥、建材等為主體的支柱行業。規模經濟是泰州工業生產的一大特色,有春蘭集團、林海動力集團、揚子江藥業集團等規模企業集團65家,有60多個產品的生產規模、市場占有率名列全國前茅。泰州經濟開發區的規模企業技術力量強,擁有春蘭集團、梅蘭集團、河海集團、揚子江藥業集團和雙登集團五個博士後流動站以及五個博士後創新中心、200多家各類科研機構,企業擁有博士後流動站的數量居全國省轄市首位。擁有眾多的優勢產業群,擁有一系列美稱:“家電城”、“製藥城”、“特色化工城”、“小動力城”、“車件之鄉”、“不鏽鋼之鄉”、“建築之鄉”、“提琴之鄉”。產業門類齊全,產業配套能力強。

泰州經濟開發區印花
城市功能完善

泰州市城市功能完善,地級泰州市成立以來,行政中心、金融商貿區、蓮花居住區先後建成,其中錦綉花園、沁蓮花園為國家級花園式示範小區。全市擁有三星級以上賓館12家,五星級酒店2家。2002年,泰州市獲“江蘇省人居環境政府獎”之榮譽稱號。開發區已建成30萬平方米花園式住宅小區。

配套設施齊全

開發區基礎設施配套齊全。開發區歷年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0多億元,環保熱電廠、污水處理廠均建成投產。

道路:園區主幹道路均已形成,路面寬度為60米,支路寬25-40米。

供電:電力供應來自華東一級電網。園區均建有110KV-220KV變電系統,實行雙迴路供電。

供水:供水水源來自市自來水廠,水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日供水能力30萬噸,進區供水接口均為800mm。排水系統完善,雨污分流,污水處理廠2座,一期日處理能力分別為2萬噸、4萬噸。

供熱:熱電廠一期裝機容量30000KW,供汽能力85噸/小時。

供氣:國家“西氣東輸”重點工程供氣管道在泰州境內通過,區內法液空、鳳凰機電可提供氣等氣體。

通訊:通訊網路完善,行動電話、國際網際網路等現代通訊網路已經形成,全市程控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40萬門。

通關:快速便捷,區內設有海關和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局分支機構,提供全天候通關服務。

人力資源充足

開發區基礎教育發達,有13所省重點中學、4所國家級示範中學;職業技術教育覆蓋面廣,有10所職業技術學校;高等院校初具規模,有5所高等院校;大學生比例為60/10000,專業技術人員占產業工人的比例達到18%,18周歲—50周歲的可用勞動力約260萬;普通生產工人工資在400-600之間,技術人員工資在800元左右,高級管理人員工資在1500元左右。人力資源成本在長江三角洲地區具有比較優勢。

泰州經濟開發區西湖翠苑
投資服務高效

服務機構健全:泰州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為市政府派出機構,行使省轄市一級的經濟和行政管理許可權,下設辦公室、招商局、經濟發展局、社會事業局、規劃建設局、財政局、工商局、國土局、公安局、稅務局、勞動人事局等辦事機構,為區內企業服務。

服務體系完備:泰州經濟開發區建立了三大服務體系--外商投資審批過程中的一條龍服務、企業建設過程中的全方位服務、企業開工投產後的經常性服務,全面負責進區企業的管理和協調服務,同時推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真正營造出一個優質的投資軟環境。

金融環境良好:新區設有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交通銀行中信實業銀行等專業金融機構,外匯結算業務加入全球的外匯結算體系。

通關服務便捷:區內設有海關和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局分支機構,提供全天候通關服務。

進出境運輸通達:區內設有外輸代理公司、貨櫃運輸公司,代理貨物進出境運輸服務。

優惠政策 

土地政策:“七通一平”的土地出讓價格優惠,極具競爭力,依法辦理50年國有土地使用權證。

稅賦優惠:企業所得稅除享受兩免三減半優惠外,根據項目的性質、規模、產能、利稅等情況,對項目進行獎勵。進區企業除享受國家優惠政策外,還可享受開發區的財政扶持。行政性收費為零,多達20項的行政規費免收。

投資載體

泰州經濟開發區江蘇原省委書記李源潮視察集團海慈藥業
經過近八年的發展,開發區產業集群格局初步形成,區內設有中國石油化工(泰州)開發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園、春蘭工業園韓國工業園和泰州民營科技園。

中國石油化工(泰州)開發園區——規劃面積9.58平方公里,依託國家一類開放港口-泰州港,可以常年停靠3萬噸兼靠5萬噸的海輪。區內貨物進出渠道通暢,運輸成本具有比較優勢。港區重點發展石化、輕紡、機械冶金、新型建材等大運輸量、大用水量的高技術化傳統產業和物資中轉、儲運業務。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建設了蘇中地區第一家保稅倉庫。區內有海螺水泥、陵光30萬噸原油倉儲、中海油300萬噸燃料油項目、揚子江藥業集團一類新藥項目落戶園區,項目投資規模超過20億元人民幣,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醫藥、建材為主體的臨港經濟特色。

高新技術產業園——規劃面積11.6平方公里,依託區內高新技術創新中心、留學生創業園、林海集團(上市公司)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發展信息微電子、生物醫藥、基因工程、新型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已有台資、日資、韓資及民資近60多個高新技術企業進區,利用外資總額逾2億美元,建有7萬平方米現代化、高標準的標準廠房。

春蘭工業園——依託區內的中國春蘭集團(上市公司)、韓國LG電子冷機公司,已建成家電、自動車等機電一體化產業基地。目前已有德國韓國新加坡香港等40餘個機電項目進區投資,累計利用外資總額逾3.5億美元。

韓國工業園——LG(泰州)電子冷機有限公司總投資近1億美元,是韓國LG公司在中國投資的最大的冰櫃研發、生產基地,擁有年產300萬台冰櫃和500萬台冰櫃壓縮機的生產能力。為了鼓勵更多的配套企業來泰州為LG公司配套,泰州開發區專門在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區劃出2平方公里的地塊作為LG公司配套企業為主的韓國工業園, 已有LG配套、汽車零部件、儀表等十餘家韓國企業落戶園區。

泰州民營科技園——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位於市區南側,以吸納市內外民間資本為主,主要發展電子、電器、機械、醫藥、服裝、精細化工、物流市場、商貿和現代農業以及農產品加工業。

發展規劃

泰州經濟開發區泰州經濟開發區
經濟開發區突出招商引資,狠抓項目推進,重大項目不斷集聚,推動了全區經濟總量的強勁增長。

經濟開發區緊緊圍繞“學趕蘇南,跨越發展”的戰略思路,進一步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力度,重點突出招引重大項目,加快在建項目推進速度,已有7個項目竣工投產,正在實施和在手開發的總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29個,其中,6個項目已審批,開工建設,6個項目已經正式簽約,正在辦理相關手續。隨著一批批重大項目的投產見效,經濟開發區已經成為全市重大項目的集聚區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前三季度,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超過了40%,其中,工商稅收收入同比增長了83%。國稅開票銷售、利稅指標分別占全市的36.3%和20.6%。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