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學

南昌大學

南昌大學(Nanchang University),簡稱“南大” ,位於江西省會南昌市,是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江西省唯一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教育部與江西省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江西省高水平大學整體建設高校,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全國首批十一所大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江西省首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中西部“一省一校”國家重點建設大學(Z14)聯盟成員,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教育部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江西主節點單位,江西唯一參與中國下一代網際網路示範工程CNGI建設的高校,是擁有12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設有研究生院和國家大學科技園。 學校辦學始於1921年創辦的江西公立醫學專門學校和1940年創建的國立中正大學。1993年,江西大學與江西工業大學合併組建南昌大學。2005年,南昌大學與江西醫學院合併組建新南昌大學。 截至2018年3月,學校有前湖、青山湖、東湖、鄱陽湖和撫州5個校區,其中前湖主校區占地面積4520畝,建築面積130萬平方米;學校設有人文社科學部、理工學部和醫學部和5所附屬醫院;有7個ESI前1%學科。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原國立中正大學校門,現校門設計來源於此 原國立中正大學校門,現校門設計來源於此

1921年,江西公立醫學專門學校成立,為南昌大學醫學院前身,何煥奎任首任校長。1940年國立中正大學成立,1949年5月南昌解放,國立中正大學改名為國立南昌大學,併入江西工專、農專、水專、體育師範專科,由中南區教育部直接領導,經費也由中南教育部直撥。

1952年,教育部根據以“培養工業建設和師資為重點,發展專門學院,整頓和加強綜合性大學”的方針,開始大規模的院系調整。在江西,1952年南昌大學農學院首先分出,獨立設定江西農學院,併入南昌農專、江西獸專,院址遷南昌縣蓮塘。同年,南昌大學工學院采冶工程科、農業工程科、水利工程系科分別併入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華中農學院(現華中農業大學)和武漢水利電力學院(現武漢大學)。

1952年底,中南教育部在武漢召開全區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會議,南昌大學由黨組書記、秘書長魏東明帶隊,工學院副院長王修寀、總務長戴鳴鐘、副教務長谷霽光以及會計科科長歐陽侃隨同前往。這次會議由中南教育部副部長徐懋庸主持,中南局宣傳部部長趙毅敏作政治報告,主要講過渡時期總路線。然後討論院系調整方案,提出取消湖南、廣西、南昌三大學校校名,在湖南、廣西、江西三省獨立設定師範院校。

正大時期首任校長、著名生物學家胡先驌先生 正大時期首任校長、著名生物學家胡先驌先生

這次會議後,南昌大學即進入緊張的院系調整階段,成立了中南區高等院校院系調整委員會南昌分會,呂良、劉乾才、魏東明等14人為委員。按照調整方案,南昌大學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科、電機工程系併入新成立的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科併入新成立的中南土木建築學院(現湖南大學);化學工程系科併入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理學院物理系、化學系,文法學院文史系、俄文系科併入武漢大學;數學系、生物系併入中山大學;經濟系併入新成立的中南財經學院(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育系和師範部教育科、生物科併入湖南師範學院(現湖南師範大學);史地科地理組併入華南師範學院(現華南師範大學)。同時,以體育專修科和師範部體育科為基礎成立中南體育學院,院址暫設南昌大學原址。1955年遷武漢。院系調整期間,邵式平省長請示中央同意,一是將原擬成立江西師專改為江西師範學院,二是保留生物科。

一張珍貴的中正大學“畢業證明書” 一張珍貴的中正大學“畢業證明書”

1958年,江西工學院和江西大學成立,1962年江西師院生物系併入江西大學,

1965年,江西大學和江西工學院均初具規模,江西大學設7個系、12個專業和瑞金分校;江西工學院設4個系、9個專業,

1985年江西工學院更名為江西工業大學,江西大學和江西共青墾殖場聯合創辦了江西大學共青學院。

1993年江西大學與江西工業大學合併組建成新的南昌大學,同年成為江西省第一個博士授予單位。

1997年,南昌大學正式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

2002年12月29日,南昌大學前湖校區奠基。

200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簽署協定,南昌大學實行省部共建。

2005年,南昌大學與江西醫學院正式合併組建新南昌大學。  

2008年10月6日,南昌大學太陽能光伏學院成立,是中國第一所在大學設立的光伏學院。  

2017年9月,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18年2月,入選江西省首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  

2018年6月19日,教育部辦公廳批准南昌大學與紐西蘭UNITEC理工學院合作舉辦建築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終止辦學。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南昌大學風光 南昌大學風光

截至2018年3月,學校本部共有教職工4481人 (其中專任教師2597人,正副教授1429人),其中“雙聘”院士4人,國家“973計畫”首席科學家2人,國家“千人計畫”創新項目入選者5人、“青年千人計畫”入選者4人,國家“萬人計畫”領軍人才8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5人,中科院“百人計畫”人選2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6人,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學部委員2人,國家科技部領軍人才3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2人。有全國模範教師石秋傑、獲國際護理界最高榮譽獎“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鄒德鳳等一批教師。學校湧現了國際護理界最高榮譽獎“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鄒德鳳、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江風益等一批崇尚師德、愛崗敬業的典型。  

教學單位

截至2016年6月,學校設有人文社科學部、理工學部和醫學部。

人文社科學部南昌大學人文學院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南昌大學外國語學院南昌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南昌大學法學院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南昌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南昌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南昌大學教育學院南昌大學管理學院
理工學部南昌大學理學院南昌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南昌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南昌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南昌大學軟體學院 南昌大學太陽能光伏學院 南昌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
南昌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南昌大學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
醫學部南昌大學基礎醫學院南昌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南昌大學藥學院南昌大學護理學院
南昌大學口腔醫學院 南昌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南昌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南昌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瑪麗女王學院 南昌大學眼視光學院 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實驗動物科學中心
其他前湖學院南昌大學撫州醫學院高等研究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獨立學院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南昌大學共青學院

附屬單位

附屬單位
序號 單位名稱 序號 單位名稱 序號 單位名稱
01 南昌大學後勤服務集團 02 南昌大學附屬眼科醫院 03 南昌大學附屬中學
04 南昌大學附屬國小 05 南昌大學上饒醫院 06 南昌大學校醫院
07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08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09 南昌大學口腔醫院
10 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 11 南昌大學萍鄉、新余、上饒醫院 (原南昌大學四附院分院) 
資料來源於官網 
非直屬附屬醫院
序號 醫院名稱 序號 醫院名稱
01 南昌大學附屬精神病醫院 02 南昌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03 南昌大學附屬傳染病醫院 04 南昌大學第五附屬醫院
資料來源於官網 

學科建設

南昌大學青山湖校區 南昌大學青山湖校區

截止2016年6月,學校擁有12個學科門類的119個本科專業,2個國家重點學科(食品科學、材料物理與化學),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材料加工工程),8個學術類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5個學術類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種博士專業學位授權(臨床醫學)和18種碩士專業學位授權,1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學校化學、臨床醫學、農業科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為主)、工程學4個學科進入美國ESI排名前1%。在全國第三輪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位列全國同類學科第4名   。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1個)

材料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臨床醫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化學、力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南昌大學博碩士點一覽表
一級學科名稱及代碼二級學科、專業名稱及代碼獲授予權時間碩士/博士
註:1、帶“*”的為一級學科碩士點,“●”為自主設定的二級學科碩士點,“○”自主設定的交叉二級學科碩士點。2、學校有45個學術類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42個二級碩士點(有6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暫沒設二級碩士點,相對應地算了1個二級碩士點),有11個二級碩士授權點沒有一級學科點。
哲學(0101)馬克思主義哲學(010101)2006.01
中國哲學(010102)1986.07
外國哲學(010103)2006.01
邏輯學(010104)2006.01
倫理學(010105)2000.12
美學(010106)2006.01
宗教學0101072006.01
科學技術哲學(010108)1998.06
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050102)2006.01
漢語言文字學(050103)1986.07
中國古典文獻學(050104)2000.12
中國古代文學(050105)1998.06
中國現當代文學(050106)1993.12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050107)2006.01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050108)1996.04
新聞傳播學(0503)新聞學(050301)1998.06
傳播學(050302)2003.06
廣播電視藝術學(050407)2003.06
專門史(060105)2000.12
中國古代史(060106)1984.01
檔案學(120503)2006.01
政治經濟學(020101)2003.06
世界經濟(020105)2006.01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020106)2006.01
區域經濟學(020202)2003.06
產業經濟學(020205)1996.04
數量經濟學(020209)1996.04
人文地理學(070502)2006.01
工商管理(1202)會計學(120201)2006.01
企業管理(120202)2000.12
旅遊管理(120203)2003.06
技術經濟及管理(120204)2006.01
工商管理(120280)2004.06
★管理科學與工程(1201)▲管理科學與工程(1201)1996.04/2000.12
▲區域與產業經濟管理(120121)2008.02
▲社會治理與法治系統工程(120122)2008.02
法律史(030102)2006.01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030103)2006.01
刑法學(030104)2003.06
民商法學(030105)2003.06
訴訟法學(030106)2003.06
經濟法學(030107)1998.06
國際法學(030109)2006.01
政治學(0302)政治學理論(030201)2006.01
中外政治制度(030202)2006.01
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030203)2000.12
中共黨史(030204)2006.01
國際政治(030206)2006.01
國際關係(030207)2006.01
外交學(030208)2006.01
馬克思主義理論(0305)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030501)1993.12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030502)2006.01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030503)2006.01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030504)2006.01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1993.12/2006.01
公共管理(1204)行政管理(120401)2000.12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120402)2003.06
社會保障(120404)2006.01
土地資源管理(120405)2006.01
教育經濟與管理(120403)2003.06
高等教育學(040106)2006.01
教育技術學(040110)2006.01
套用心理學(040203)2006.01
體育人文社會學(040301)2006.01
成人教育學(040107)2006.01
英語語言文學(050201)2000.12
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050211)2003.06
美術學(050403)2006.01
設計藝術學(050404)2000.12
數學(0701)基礎數學(070101)1984.01
計算數學(070102)2006.01
機率論與數理統計(070103)2006.01
套用數學(070104)1986.07
運籌學與控制論(070105)2006.01
物理學(0702)理論物理(070201)1996.04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070202)2006.01
原子與分子物理(070203)2006.01
電漿物理(070204)2006.01
凝聚態物理(070205)2006.01
聲學(070206)2006.01
光學(070207)2003.06
無線電物理(070208)2006.01
化學(0703)無機化學(070301)1993.12
分析化學(070302)1986.07
有機化學(070303)1996.04
物理化學(070304)1986.07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070305)2006.01
光學工程(0803)光學工程(0803)2006.01
天體物理(070401)2006.01
套用化學(081704)2000.12
▲工業催化(081705)1996.04/2000.12
★管理科學與工程(1201)▲管理科學與工程(1201)1996.04/2000.12
生物學(0710)植物學(071001)1986.07
▲動物學(071002)1986.07/2006.01
水生生物學(071004)2003.06
微生物學(071005)1993.12
神經生物學(071006)2006.01
遺傳學(071007)2006.01
發育生物學(071008)2006.01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071010)1984.01
生物物理學(071011)2006.01
生態學(071012)2006.01
發酵工程(082203)2006.01
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090705)2006.01
水產養殖(090801)2006.01
★食品科學與工程(0832)▲食品科學(083201)1993.12/1996.04
▲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083202)2003.06/2006.01
▲農產品加工貯藏工程(083203)2000.12/2006.01
▲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083204)2006.01
▲食品質量與安全(083220)2007.02
▲食品生物技術(083221)2007.03
▲食品生物學(083222)2007.02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100403)2000.12/2006.01
力學(0801)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080101)2006.01
▲固體力學(080102)2003.06/2006.01
流體力學(080103)2006.01
工程力學(080104)1996.04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081302)1996.04
土木工程(0814)岩土工程(081401)2006.01
結構工程(081402)1986.07
市政工程(081403)2006.01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081404)2013.01
水利水電工程(081504)1993.12
★材料科學與工程(0805)▲材料物理與化學(080501)1993.12/1998.04
▲材料學(080502)1996.04/2006.01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080520)2007.02
▲微納米材料學與工程(080521)2007.02
▲先進材料及製備技術(080522)2008.02
▲材料連線與快速製造(080523)2008.02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1986.07/1993.12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080201)1990.11
▲機械電子工程(080202)1996.04/2003.06
▲機械設計及理論(080203)1998.06/2006.1
車輛工程(080204)2006.01
精密儀器及機械(080401)2003.06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0807)工程熱物理(080701)1990.11
熱能工程(080702)2006.01
動力機械及工程(080703)2006.01
製冷及低溫工程(080705)2006.01
流體機械及工程(080704)2006.01
化工過程機械(080706)1998.06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080402)2006.01
環境科學與工程(0830)環境科學(083001)2003.06
▲環境工程(083002)1996.04/2003.06
★材料科學與工程(0805)▲環境與能源材料(080524)2008.02
化學工程(081701)1998.06
化學工藝(081702)2000.12
生物化工(081703)2006.01
★管理科學與工程(1201)▲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120120)2008.02
電氣工程(0808)電機與電器(080801)1986.07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080802)2000.12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080803)2006.01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080804)1993.12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080805)2006.01
信息與通信工程(0810)通信與信息系統(081001)1998.06
信號與信息處理(081002)2003.06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0812)計算機系統結構(081201)2006.01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081202)1998.06
計算機套用技術(081203)1996.04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081101)1986.07
情報學(120502)2006.01
生物學(0710)生理學(071003)1990.11
細胞生物學(071009)1998.06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100101)1984.01
免疫學(100102)2000.12
病原生物學(100103)1986.07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100104)1984.01
▲內科學(100201)▲心血管病1984.01/2006.1
▲血液病
▲呼吸系病
▲消化系病
▲內分泌與代謝病
▲腎病
▲風濕病
▲傳染病
兒科學(100202)1986.07
神經病學(100204)2003.06
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100205)2006.01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100207)1981.1
臨床檢驗診斷學(100208)2006.01
 護理學(100209)2006.01
外科學(100210)普外2000.12
骨外
泌尿外
胸心外
神外
整形
▲燒傷1998.04
婦產科學(100211)1981.1
眼科學(100212)1993.12
耳鼻咽喉科學(100213)1986.07
腫瘤學(100214)1993.12
麻醉學(100217)2006.01
急診醫學(100218)1998.06
口腔基礎醫學(100301)2000.12
口腔臨床醫學(100302)1986.07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100401)2003.06
中西醫結合臨床(100602)1996.04
藥物化學(100701)2000.12
藥物分析學(100704)2006.01
藥理學(100706)1984.01
南昌大學專業學位授權點一覽表
專業學位種類獲批時間專業領域獲批時間專業領域獲批時間
臨床醫學博士20092009-------------------------------
工程碩士1999機械工程1999電子與通信工程2004
材料工程1999項目管理2004
電氣工程2001生物工程2005
建築與土木工程2001動力工程2006
食品工程2001工業設計工程2006
計算機技術2002物流工程2006
工業工程2002製藥工程2009
軟體工程2003水利工程2009
化學工程2003儀器儀表工程2010
環境工程2004控制工程2010
口腔醫學碩士20002000-------------------------------
臨床醫學碩士20002000-------------------------------
公共管理碩士20032003-------------------------------
工商管理碩士20032003-------------------------------
法律碩士20072007-------------------------------
教育碩士2009教育管理2009-------------------------------
教育技術2009-------------------------------
藝術碩士2009藝術設計(產品造型設計)2009廣播電視2010
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平面設計)2010-------------------------------
公共衛生碩士20092009-------------------------------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20102010-------------------------------
翻譯碩士20102010-------------------------------
新聞與傳播碩士20102010-------------------------------
旅遊管理碩士20102010-------------------------------
工程管理碩士20102010-------------------------------
農業推廣碩士2010食品加工與安全2010-------------------------------

教學建設

截至2016年6月,學校建有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公共數學),1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基因工程),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工程力學),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現代漢語、高等數學),3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9種“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9個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5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4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4個國家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專業。學校是教育部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江西主節點單位,是江西唯一一所參與中國下一代網際網路示範工程CNGI建設的高校   。2014年,學校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

特色專業
名稱學院級別名稱學院級別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機電工程學院國家級通信工程信息工程學院國家級
醫學影像學醫學院國家級漢語言文學人文學院國家級
生物科學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國家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工程學院國家級
工商管理經濟與管理學院國家級食品科學與工程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國家級
軟體工程軟體學院國家級-----------------------------------------
自動化信息工程學院省級麻醉學醫學院省級
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機電工程學院省級土木工程建築工程學院省級
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省級化學理學院省級
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省級預防醫學公共衛生學院省級
新聞學人文學院省級數學與套用數學理學院省級
水產養殖學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省級環境工程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省級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省級口腔醫學醫學院省級
熱能與動力工程機電工程學院省級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學院省級 
品牌專業
名稱學院級別名稱學院級別
哲學人文學院省級通信工程信息工程學院省級
經濟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省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工程學院省級
法學法學院省級建築學(五年)建築工程學院省級
漢語言文學人文學院省級土木工程建築工程學院省級
英語外國語學院省級食品科學與工程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省級
新聞學人文學院省級環境工程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省級
廣播電視新聞學人文學院省級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省級
歷史學人文學院省級臨床醫學醫學院省級
數學與套用數學理學院省級預防醫學醫學院省級
套用物理學理學院省級醫學影像學醫學院省級
化學理學院省級口腔醫學醫學院省級
生物科學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省級護理學醫學院省級
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省級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信息工程學院省級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電工程學院省級工商管理經濟與管理學院省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機電工程學院省級行政管理法學院省級
工業設計藝術與設計學院省級旅遊管理經濟與管理學院省級
熱能與動力工程機電工程學院省級自動化信息工程學院省級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信息工程學院省級電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學院省級 

學生獲獎

在校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連續11年獲18個一等獎,連續獲得江西省大學生電子製作大賽冠軍,連續2年獲全國大學生網路大賽第二名。2005年,學生獲得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設計大賽影視類全國唯一的金獎和29項單項獎,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科技競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聲樂專業組一等獎,全國大學生藝術歌曲大賽二等獎1項,第二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1項,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賽“最佳語言獎”,第十屆全運會女子四人雙槳金牌。在2012年的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中,南昌大學謝明勇教授指導的博士生陳奕   的《靈芝質量控制模式研究及黑靈芝多糖研究初探》一篇入圍,也是江西省唯一的一篇獲獎論文。  

國際交流

南昌大學大力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與30多個國家(地區)的近60所高校、科研機構建立有穩定的交流與合作關係。法國普瓦提埃大學孔子學院連續三年被國家漢辦評為優秀孔子學院,與印尼哈山努丁大學簽署了合作建設孔子學院執行協定。學校受教育部、商務部委託,成功承辦多類研修班項目。赴幾內亞開展經濟管理師資培訓,開展援助非洲專題項目研究,是中國首所在非洲頒發學歷證書的高校。先後組隊參加國際大專辯論賽、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等活動,開展赴境外參加夏令營、學習實踐及邀請境外大學生來華參加春、夏令營等交流項目。建立健全了師生赴境外高校攻讀碩士、博士學位,進行學術交流,開展短期學習和實踐活動機制,拓展了師生的國際視野,增強了國際交流能力。菲律賓總統阿羅約訪問學校並發表主旨演講。  

外界評價

• 學校排名

1、南昌大學在武書連主持的《2014中國大學評價》排名第67   。

2、武書連2013中國大學綜合實力100強,南昌大學排名61位   。

3、中國校友會網《中國校友會網2014中國大學排行榜100強》中,南昌大學名列第78位   。

4、從1993年以來,南昌大學一直在江西省高校中排名第一,是江西省唯一一所在全國各省市全部一本招生的重點大學。

5、學校的生物類、食品類、文史類、理工類、電子類、計算機類、建築類、材料類、新聞類、環境類、機械類、軟體、法學、醫學類專業均列全省第一位 其中食品類、材料類在全國前五名。食品科學和材料物理與化學是南昌大學國家重點學科。

• 綜合排名

1、2012年武書連主持的《2012中國大學評價》,南昌大學排名第61位;  

2、2011武書連主持中國大學綜合實力100強,南昌大學排名63位;  

3、2012-2013年研究生教育高校競爭力排行榜,南昌大學排名60位;  

4、2013年中國大學排行榜百強榜,南昌大學排名71位。  

學術研究

科研成就

學校在矽襯底GaN基發光二極體、FKBP12.6介導的心肌細胞肌質網鈣釋放在正常心臟和心臟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靈芝質量控制模式及黑靈芝多糖的結構表征與活性功能研究、認知記憶的去甲腎上腺素能調控研究、過敏性疾病塵蟎變應原的基礎研究及其診斷試劑盒的研製、稻米營養方便食品及其加工副產品深加工關鍵技術和產業化、益生菌發酵果蔬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套用、高速鐵路數位化測量系統、南方離子型稀土礦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分離等領域取得一批具有一定原創性、標誌性、有特色的科研成果。

“十一五”期間,南昌大學科研經費總額達9.076億元,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419項,專利授權217項,分別比“十五”期間增長343%、217%和578%,呈現快速增長態勢。發表SCI收錄論文1030篇,EI收錄論文706篇,ISTP收錄論文443篇,CSSCI收錄論文1045篇。科技成果轉讓帶動政府、社會總投資37.2億元。在組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承擔國家級重大課題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並呈現良好增長勢頭。  

2012年,學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3項(重點項目1項),在全國高校排第59位,獲批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0項(重點項目2項),在全國高校排第19位。獲專利授權300多項,國際三大檢索收錄論文964篇。作為主持單位承擔"863計畫"2項。學校成立有光伏技術研究院、轉化醫學研究院、生命科學研究院、空間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高等研究院、軍工研究院等82個科研單位。2015年,學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9項(位列全國申報單位第30名);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1項(位列全國高校第36名),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大型舞台劇和作品類)1項。

南昌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依託南昌大學創辦,2001年經省科技廳、省教育廳批准成立。已成為江西省重要的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基地、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和高新技術發展的輻射基地。   學校大力推進學研產用相結合,先後與省內外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簽訂了一大批全面合作協定,湧現出國家大學科技園、晶能光電、中興軟體(南昌)公司、豐城低碳生態科技示範園、宜春鋰電及新能源汽車研究院等一批產業基地。  

科研設施

南昌大學科研平台(自然科學部分)(截至2014年3月)
機構名稱成立時間依託院系(學科)級別
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2007.10.26江南大學、南昌大學國家級平台
國家矽基LED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1.1.7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國家級平台
食品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2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部級平台
鄱陽湖環境與資源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7.11.1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部級平台
發光材料與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1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部級平台
生物質轉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6.6.27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部級平台
江西省食品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2002中德聯合研究院省級平台
江西省發光材料重點實驗室2000南昌大學省級平台
江西省分子醫學重點實驗室2001.11第二附屬醫院省級平台
江西省機器人與焊接自動化重點實驗室2002南昌大學省級平台
江西省鄱陽湖綜合治理與資源開發重點實驗室2003南昌大學、江西師範大學、省山江湖辦省級平台
江西省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重點實驗室2005.3南昌大學省級平台
江西省消化病研究重點實驗室2005.3第一附屬醫院省級平台
江西省神經科學重點實驗室2010.9.27南昌大學省級平台
江西省地球空間信息重點實驗室2010.9.27南昌大學省級平台
江西省植物資源重點實驗室、江西省廬山植物園2010.9.27南昌大學省級平台
江西省醫學生物高技術重點實驗室2001江西省醫學科學研究院省級平台
江西省製造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2南昌大學省級平台
江西省生物質轉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4.1南昌大學省級平台
江西省汽車電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7.12.21南昌大學、江鈴汽車集團公司省級平台
江西省心臟血管疾病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9.12第二附屬醫院省級平台
江西省嵌入式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9.11南昌大學、中興長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興軟體技術有限公司省級平台
江西省半導體發光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0南昌大學省級平台
江西省轉化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0.9.27南昌大學省級平台
江西省新能源化學重點實驗室2011.9.30南昌大學省級平台
江西省高性能精確凝固成形重點實驗室2011.9.30南昌大學省級平台
江西省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重點實驗室2011.9.30南昌大學省級平台
江西省心血管系統重點實驗室2011.9.30第二附屬醫院省級平台
江西省再生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1.9.30第一附屬醫院省級平台
江西省呼吸病重點實驗室2011.11.23第一附屬醫院省級平台
江西省微尺度交叉科學重點實驗室2012.8.20南昌大學省級平台
江西省基礎藥理學重點實驗室2012.8.20南昌大學省級平台
江西省智慧型信息系統重點實驗室2012.8.20南昌大學省級平台
江西省創面修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2.8.20第一附屬醫院省級平台
江西省肝膽疾病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2.8.20第二附屬醫院省級平台
江西省眼科學與視覺科學研究所2012附屬眼科醫院省級平台
江西省血液學重點實驗室2013第二附屬醫院省級平台
江西省人工關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3第一附屬醫院省級平台
江西省眼科學重點實驗室2013附屬眼科醫院省級平台
江西省高等學校高分子及套用催化重點實驗室2005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廳級平台
江西省高等學校現代機械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5機電工程學院廳級平台
江西省高等學校微納米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2008.8.7高等研究院廳級平台
江西省高等學校太陽能光伏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8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廳級平台
江西省高等學校功能雜化高分子重點實驗室2009.9.1理學院廳級平台
江西省高等學校基礎醫學重點實驗室醫學部廳級平台
中德聯合研究院1988南昌大學校級獨立機構
南昌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1994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校級獨立機構
南昌大學稀土與微納功能材料研究中心1995理學院校級獨立機構
南昌大學套用化學研究所1994理學院校級獨立機構
南昌大學近代物理研究所1996理學院校級獨立機構
南昌大學中德食品工程中心2001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校級獨立機構
南昌大學機械電子研究所1993機電工程學院校級獨立機構
南昌大學計算機技術工程研究所1994信息工程學院校級獨立機構
南昌大學鄱陽湖研究中心2003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校級獨立機構
南昌大學設計研究院1963建築工程學院校級獨立機構
南昌大學納米技術工程研究中心2005.9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校級獨立機構
南昌大學軍工研究院2006.8.9機電工程學院校級獨立機構
南昌大學高等研究院2007.1.13南昌大學校級獨立機構
南昌大學LDK太陽能研究中心2007.2.14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校級獨立機構
南昌大學晶片設計研究中心2007.9.12理學院校級獨立機構
南昌大學物聯網與智慧型計算研究中心2007.9.12信息工程學院、軟體學院校級獨立機構
南昌大學鐵道裝備工程研究中心2009.3.21機電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建工學院,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校級獨立機構
南昌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2010.2.8醫學部、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校級獨立機構
南昌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2010.2.8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醫學部校級獨立機構
南昌大學空間科學與技術研究院2010.2.8信息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校級獨立機構
南昌大學鋰電及新能源汽車研究院2011.5.8機電工程學院校級獨立機構
南昌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研究院2012.11.20信息工程學院校級獨立機構
南昌大學綠色建築技術研究院2012.12.18建築工程學院校級獨立機構
南昌大學免疫與生物治療研究所2013.3.16江西省醫學科學研究院校級獨立機構 
南昌大學科研平台(社會科學部分)(截至2014年3月)
類型機構名稱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南昌大學中國中部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江西省區域經濟研究院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7個)南昌大學中國中部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南昌大學江右哲學研究中心、南昌大學客贛方言與語言套用研究中心、南昌大學立法研究中心(江西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南昌大學旅遊規劃與研究中心、江西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南昌大學廉政研究中心(江西省黨風廉政建設研究中心)
江西省高校德育重點研究基地(1個)江西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校級獨立建制研究機構(16個)道德與宗教研究所、影視藝術研究中心、胡辛工作室、、胡平工作室、遙遠藝術研究中心、贛劇文化藝術中心、書畫研究院、國學研究院、江西省翻譯產業基地(南昌大學翻譯研究中心)、四方藝術研究院、井岡山研究中心、江西產業經濟研究所、茶文化研究所、工業設計研究院、電子音樂研創中心、創新創業研究中心、文化資源與產業研究院
校級非獨立建制研究機構(17個)當代文學研究所、贛文化與古籍研究所、哲學研究所、、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所、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法學研究所、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所、行政管理研究所、歐洲研究所、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猶太研究所、英美文學研究中心、繼續教育研究中心、江西省統一戰線歷史研究中心、語言類型學研究所、外國語言研究所、岳飛研究中心、金融證券研究所、巴洛克音樂研究中心 

學術資源

• 學術期刊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原《江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63年創刊。1966年停刊。1993-1975年間以《新江大》刊名出刊6期。1977年復刊。1993年,江西大學與江西工業大學合併組建南昌大學,《江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隨之改名為《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是由南昌大學主辦的人文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雙月刊,大16開,逢單月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刊登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史學、新聞、藝術、語言文字、圖書情報學等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的科研成果。常設欄目有馬克思主義研究、道德與人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時代、經濟與管理、法學與法治、新聞與傳播、歷史與文化、詩學縱橫、文藝思潮與創作評論、當代社會保障研究、語言與文字、教育與科學、學術爭鳴園地等,“道德與人生”欄目獲全國高校社科期刊“優秀欄目”。“詩學縱橫”欄目獲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為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擴展版)、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歷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華東地區優秀期刊、江西省優秀社科期刊。

《南昌大學學報(理科版)》是南昌大學主辦的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雙月刊,公開發行。1963年創刊,原名《江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年更為現名。主要刊登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食品科學、電子科學、計算機科學、材料科學、管理科學等學科基礎理論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研究報告、簡報、快報、等學術論文。為中文核心期刊(綜合性科學技術類)和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用刊源之一。

《南昌大學學報(工科版)》是南昌大學主辦的工程技術類綜合性學術期刊,季刊,國內外公開發行。1964年創刊,原名《江西工學院學報》,1985年改為《江西工業大學學報》,1993年更為現名。主要刊載化工、環境、機械、食品、自動化、電子、計算機、水利、水電、土木建築工程、材料科學與數理學科等方面的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積極報導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等工程技術類的最新研究成果。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核心期刊。

《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原江西醫學院學報)是一份由南昌大學主管、主辦的綜合性醫藥衛生類學術期刊,創刊於1956年11月,月刊,月末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設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綜合報導、綜述4個固定欄目,以及專題研究、方法·技術、調查研究、病例報告、科研信息、讀者·作者·編者6個機動欄目。為中文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第三屆和第四屆江西省優秀期刊。

《實用臨床醫學》由吳階平題寫刊名,是國家科技部、國家新聞出版署聯合批准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臨床醫學雜誌,由南昌大學主管主辦,2000年12月創刊,月刊。是江西省優秀科技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期刊、中國生物醫學期刊引文資料庫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資料庫期刊;獲第四屆江西省優秀期刊欄目獎   。

• 圖書資源

南昌大學圖書館 南昌大學圖書館

據官網顯示,圖書館有圖書文獻380萬餘冊;年訂購中、外期刊1912種;引進EI、SCI、ISTP、SPRINGER、ELSEVIER、PQDD等資料庫56種;自建“重點學科導航資料庫”、“南昌大學博、碩論文資料庫”等特色資料庫6種;電子圖書110萬餘冊。已基本形成了以重點學科文獻建設為中心,理、工、醫、農、文、史、哲、經、管、法、教育等多學科文獻並存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建成了綜合網路環境下的文獻資源雲存儲平台、計算機集成管理系統、電子文獻閱覽室、電子文獻檢索室。  

學校文化

文化標誌

校訓:格物致新、厚德澤人  

校徽

校訓碑 校訓碑

新徽標主體色為藍色,藍色套邊類似藍色青花瓷盤,富有江西特徵。圓環中是一棵樟樹,茂密的枝幹表示南昌大學是一所文理滲透、理工結合的綜合性大學,同時也象徵昌大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和“百年樹人”的教學風範。樟樹是江西省的省樹。“南昌大學”校名由趙朴初題寫。  

校徽同史丹福大學、京都大學校徽相似,皆由樹為主體。  

校名

“南昌大學”校名由已故的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長、全國政協副主席、著名書法家的趙朴初先生題寫。  

校歌

作詞:王易

改編:周明

作曲:遙遠

贛水之濱西山麓,蓬勃朝氣迎晨曦,巍巍昌大宏規啟,弦歌既倡薪火繼。

揚六藝,張四維;勵志節,戒荒嬉。重科學,篤日新;圖自強,養大氣。

求知力行期有為,崇德尚能興華夏。繼往開來,開來兮,責在斯!

前湖之風

南昌大學“前湖之風”周末講壇,是學校為豐富大學校園文化生活,活躍校園文化學術氛圍,讓廣大師生增長知識、開拓視野、提高品位,更好地培育創新拔尖人才而開辦的。

“前湖之風”周末講壇作為南昌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堅持“兩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秉承“格物致新 厚德澤人”的校訓;傳承“育人為本、教研並重、兼容並蓄、致善致用”的辦學思想;堅持開放性、高雅性、定期性、互動性、民眾性的原則。

“前湖之風”周末講壇是南昌大學唯一的定時定點的學術講堂。講壇主要面向全校師生,邀請國內外各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和省內外知名人士前來演講,並致力於建立長期性、定期性、全方位、開放式的演講人才庫。講壇採取師生互動的形式,以專題講座為主,對話、討論、辯論等多種形式為輔,每期進行全程錄象和視情況進行現場直播並定期整理,彙編出版《前湖之風》周末講壇校園文化叢書。

校區校貌

校區建設

前湖校區平面圖 前湖校區平面圖

學校建有前湖、青山湖、東湖、鄱陽湖、撫州5個校區,占地面積8098畝(約539.9萬平方米),校舍面積213萬平方米。

前湖主校區:地處南昌紅谷灘新區,是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主要培養基地。前湖校區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南昌站的首站。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聖火“如意”的南昌站全程傳遞也於2009年9月9日在南昌大學前湖校區舉行。

青山湖校區北區:是食品科學研究生、軟體類本科生、繼續教育學院、附屬中國小以及在職人員和同等學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的培養基地。

前湖校區 前湖校區

南區:是科學技術學院辦學基地。

東湖校區:是醫學科學研究,醫學類研究生教育、本科生(含留學生)高年級教育以及醫學繼續教育基地。

鄱陽湖校區:是共青學院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辦學基地。

撫州校區:是本科二批層次和專科層次的醫學教學及醫學高等職業教育基地。  

(圖冊資料來源)

校園景觀

校門:南昌大學的正校門全長323米,模仿原國立中正大學校門樣式而成,在網上被稱為“亞洲第一大門”, 是前湖校區的標誌性景點。半圓形的正校門,與遼闊秀麗的前湖、大門邊的龍騰湖彼此呼應,仿若萬頃碧波中的一葉揚著白帆的紅船。  

和平女神:矗立於和平廣場中心點的和平女神像,由遙遠先生創作,原型已由中國“和平女神基金會”在紀念諾曼第登入60周年之際,以中國人民的名義贈送給法國人民。南昌大學和平廣場的這一尊,是她的複製品。  

貝蓮噴泉:校園廣場的中心有一泓噴泉,因其外觀似一朵蓮花,花瓣又是貝殼的形狀,故名貝蓮噴泉。貝蓮噴泉上有用各種字型書寫的名言警句,成為昌大的一處文化景觀。

室內體育館:2007年11月18日晚,全國大學生排球聯賽前八強(女隊)主客場比賽在室內體育館裡進行。校隊在室內體育館開館後迎來的第一場全國性比賽的開門紅。

校門側面圖 校門側面圖

游泳館:2009年5月2日,南昌大學錢紅游泳俱樂部正式揭牌。這是中國高校第一次引進游泳項目。南昌大學游泳館場館面積1.9萬平方米,館內設定有50米×25米標準水池及跳水池,還配備建設有健身房、茶室等。游泳館是以奧運冠軍錢紅提出的以奧運會標準場館來配備的。

正氣廣場:是一個半徑為92米,占地3萬平方米,深6米的圓形下沉式萬人廣場。廣場緊鄰著龍騰湖。在湖面與廣場的交接處,有一座中華正氣龍。這座龍代表了中國人對未來的希望,以及中國人對正義的追求,它的原型於千禧之際在北京城西中央廣播電視塔下揭幕。校園中的這座雕塑是在2005年的5月7日建校65周年紀念日建設落成的。

和平女神 和平女神

主教學樓:教學主樓是前湖校區最早建設的建築之一,全校大部分學生都要被安排來這裡上課,因此它也被人稱為“綜合樓”。綜合樓前面五層,後面四層,有微機語音室,正常上課教室,以及若干考研教室,樓的零層是停車場,這裡是學校基礎課程教育中心,整個教學主樓可同時容納15700人上課。

主體育場:站在潤溪湖上的石橋眺望體育場,主席台頂部的膜結構曲中有形。體育場內設有高聚光燈,可以在夜間看足球比賽,學校的每屆運動會都在這裡舉行,場內設有5330個座位。

白求恩 廣場:南昌大學醫學院新校區的地標性廣場。  

現任領導

南昌大學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喻曉社 
黨委副書記、校長 周創兵
黨委副書記 徐求真、黃恩華
黨委委員、副校長 江風益、李葆明、鄧曉華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暫缺 
副校長 朱友林、辛洪波、朱小理 
總會計師 黃新建
校長助理李鳴

傑出校友

• 兩院院士

邱定蕃、鍾登華、丁健、黃克智  

• 政界

胡振鵬、王曉東、洪禮和、謝茹、孫剛、姚亞平、丁曉群、余欣榮、胡憲、王樣生、謝亦森、周亞夫、鍾利貴、張勇、曾慶紅、王萍、劉宗華、楊憲萍、吳道聞、陳東有、徐毅、肖光明、劉德意、張玉印、李克榮、黃定元、魏小琴、柯進水、歐陽吟、張躍嶺、李華棟、歐陽志鴻、黃菊花  

• 教育科研界

尹長民、周孝德、徐叔雲、孔建益、謝維和、鍾毓寧、甘筱青、王曉春、花明、羅學渭、朱獻民、王國炎、李水弟、扶名福、游海、虞國慶、何玉長、王金華、鄭洲、程樣國、徐求真、謝明勇、蔡力行、汪少華、樊曉平、何培民、唐英、朱聖龍、陳國樹、胡輝華、陳曄光、謝東、易劍東、吳炳方、李葆明  

• 新聞文藝界

余孝忠、黃曄明、黃鶴、楊玲玲、嚴力、王暉、李玉英、劉華、沈鵬、劉立雲、汪秀珍、傅通先、簡光洲、郭健、方學良、劉回年  

• 醫療衛生界

饒毅、梅林、管軼、陳安球、趙白鴿、丁 健、吳樂斌、漆松濤、吳書林、張建華、袁也豐、邱錄貴、宮海燕、李國棟、姚雪彪、韓忠朝、李葆明、熊仁根、譚錦泉、袁志民、陳掌星、徐柏慶  

• 企業商界

孔棟、游建平、熊建明、吳樂斌、符念平、曹永沂   、彥彬、侯為貴  

2009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二)

在《2009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以280.15分再列榜首,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分別以224.66分、219.14分獲得第2、第3名。至此,在《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已經連續13年位居榜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已經連續10年保持中國大學前三名。2009中國大學評價顯示,浙江大學在科學研究領域以122.01分首次領先北京大學(120.74分)。 

江西大學一覽表

江西省高校一覽

211工程院校  南昌大學
普通院校           江西師範大學 | 江西財經大學 | 江西農業大學 | 華東交通大學 | 南昌理工學院 | 東華理工大學 | 江西理工大學 | 贛南醫學院 | 南昌航空大學 | 南昌工程學院 | 江西中醫學院 | 宜春學院 | 江西經濟管理職業學院 | 上饒師範學院 | 九江學院 | 景德鎮陶瓷學院 | 井岡山大學 | 江西藍天學院 | 南昌大學醫學院 | 江西科技職業學院 | 江西科技師範學院 | 江西財經職業學院 | 江西藝術職業學院 | 上饒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公安專科學校 | 新余高等專科學校 | 江西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贛江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城市職業學院 | 九江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大宇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套用技術職業學院 | 江西旅遊商貿職業學院 | 南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 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 | 贛南師範學院 | 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 江西中醫學院科技學院 | 江西理工大學套用科學學院 | 江西渝州科技職業學院 | 江西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 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 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 | 九江職業大學  | 南昌鋼鐵職工大學 | 南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南昌市業餘大學 | 南昌市職工科技大學 | 萍鄉高等專科學校 | 新余鋼鐵有限責任公司職工大學 | 新余高等專科學校 |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 | 鷹潭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套用工程職業學院 | 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 | 江西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 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 | 江西理工大學套用科學學院 | 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 | 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

中國211工程大學

地區學校數量所處省市學校
華北地區
        
30所
            
北京: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郵電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林業大學 | 中國傳媒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師範大學 | 中央音樂學院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中國政法大學 | 中央財經大學 | 華北電力大學 | 北京體育大學
天津: 南開大學 | 天津大學 | 天津醫科大學
河北:河北工業大學
山西: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內蒙古大學
華東地區30所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 | 復旦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上海大學 | 東華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同濟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江蘇省: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蘇州大學 | 南京師範大學 | 中國礦業大學 | 中國藥科大學 | 河海大學 | 南京理工大學 | 江南大學 | 南京農業大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山東省:山東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
浙江省:浙江大學
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大學 | 合肥工業大學
福建省:廈門大學 | 福州大學
江西省:南昌大學
西南地區10所重慶市:重慶大學 | 西南大學
四川省:四川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農業大學 | 西南財經大學
雲南省:雲南大學
貴州省:貴州大學
西藏:西藏大學
東北地區11所遼寧省:大連理工大學 | 東北大學 | 遼寧大學 | 大連海事大學
吉林省:吉林大學 | 東北師範大學 | 延邊大學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東北農業大學 | 東北林業大學
華中地區11所湖北省: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武漢理工大學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華中師範大學 | 華中農業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河南省:鄭州大學
湖南省:湖南大學 | 中南大學 | 湖南師範大學
華南地區6所廣東省:中山大學 | 暨南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師範大學
廣西:廣西大學
海南省:海南大學
西北地區12所陝西省:西北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長安大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陝西師範大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甘肅省:蘭州大學
寧夏:寧夏大學
青海:青海大學
新疆:新疆大學 | 石河子大學
軍事系統3所第二軍醫大學 | 第四軍醫大學 | 國防科技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