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理工大學

東華理工大學

原華東地質學院,2002年1月,江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學校併入,2002年4月,更名為東華理工學院。東華理工大學(原華東地質學院)是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防科技工業局、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土資源部、江西省人民政府與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共建的一所具有地學和核科學特色,以理工為主,經、管、文、法、教、藝、軍兼備的多科性大學。學校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後備軍官選拔培訓基地和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人才培養基地。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東華理工大學校徽東華理工大學校徽

東華理工大學(原華東地質學院)位於著名的“才子之鄉”——江西省撫州市,是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防科技工業局(原國防科工委)共建的一所具有地學和核科學特色,以理工為主,文、管、經、法、教兼備的綜合性大學。
學校由撫州校區和南昌校區組成,占地面積20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74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200多萬冊,其中電子圖書39萬冊,大型電子文獻資料庫13個。學校設有地球科學學院、測繪工程學院、核工程技術學院、水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建築工程學院、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化學生物與材料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文法學院、藝術學院、理學院(原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軟體學院、國防科技學院、海軍後備軍官學院、體育學院、師範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研究生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科研部、教育心理學教學部等20多個教學單位,還設立了獨立學院—長江學院。
學校現有在校生29000餘人(含留學生),是全國首批學士學位和第四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現有57個本科專業,其中11個國防軍工專業、1個國防重點專業、1個國防緊缺專業、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4個江西省品牌專業、8個省級特色專業,1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65個碩士點,有4個專業合作培養博士生,有10個領域的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具有在職人員以同等學歷申請碩士學位授權資格。
學校擁有一支綜合素質較高、敬業精神較強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2000餘人,教授、副教授530餘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168人、碩士學位585人,兼職博士生導師15人,中國工程院雙聘院士2人,“井岡學者”1人、“東華學者”2人;有省級學科帶頭人40人,省級骨幹教師52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家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8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省級教學名師7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7人。同時,學校還聘請了200多位國內外兼職教授。學校由中國工程院錢七虎院士擔任名譽校長。
學校科技實力雄厚。擁有核資源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放射性地質與勘探技術放射性地質與勘探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等8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含1個國際原子能機構參比實驗室),以及地質資源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等2個江西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學校是國際原子能機構鈾礦地質、同位素水文學高級培訓中心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東亞地區同位素水文資料庫主辦單位,多位教授受聘國際原子能機構諮詢專家。近三年來,學校發表科研論文60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50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譯著70餘部,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近800項,獲國家級或省部級獎勵54項,發明專利10項。與美國、俄羅斯、日本、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際交流和學術聯繫,並互派留學人員。
學校辦學條件優良,教學、生活設施齊備。有館藏豐富的地質博物館、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設備先進的體育館、藝術樓,以及游泳池、室內球場、體操房和標準田徑場等。擁有現代化的演奏廳和琴房、舞蹈房、美術展廳等,生均教育資源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部頒標準。學校是花園式校園,先後被授予“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和“江西省園林化單位”。
學校秉承“明德厚學、愛國榮校”的校訓,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從嚴治教,注重學生素質教育,學生在全國和全省各類賽事中屢創佳績;學校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是省內高校畢業生在廣東、上海、北京等地就業人數最多的院校之一。學校多次被評為“全省高校黨建工作先進單位”、“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東華理工大學建校55年來,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勵精圖治,艱苦奮鬥,成為我國核工業開路先鋒——核燃料循環工程專門高級人才培養的搖籃,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10多萬名各級各類專門人才,為我國核軍工事業、核大國地位的確立和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學校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正以“勤奮嚴謹、求實創新、追求一流、走向世界”的豪邁氣概和拼搏精神,朝著“省內一流、全國知名、特色鮮明、部分優勢學科進入國際先進行列”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目標闊步前進。

歷史沿革

東華理工大學東華理工大學

20世紀50年代中葉,黨中央作出了發展原子能事業的決策。為了解決尋找鈾礦的技術人員問題,國家第二機械工業部於1956年6月在山西太谷創立了太谷地質學校,這就是東華理工大學的前身。
1958年6月經教育部批准,在太谷地質學校的基礎上,建立了太原地質專科學校(本科),校址由山西省太谷縣城遷往省會太原市。1959年9月二機部(國家第二機械工業部)決定,學校遷至毗鄰素有“中國鈾都”之美譽的721礦的江西省撫州市,校名改為撫州地質專科學校(本科)。
1969年至1973年受“文革”的影響,學校停辦。1974年開始籌建復校。其間培養了三屆中專生。1978年4月復辦大學,校名為撫州地質學院。1982年1月更名為華東地質學院。學院是全國第一批學士學位授予單位和第四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99年4月軍工院校管理體制改革後,學院由中國核工業總公司轉屬地省管理,實行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國防科工委共建的管理體制,以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
2001年,東華理工大學成為國防科工委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前身)與江西省政府簽署共建協定的第一所高校,在全國首創了部屬高校管理體制調整後進行省部(委)實質性共建的新模式。2002年1月江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學校併入華東地質學院。2002年4月經教育部批准,學院更名為東華理工學院。
2006年,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江西省政府雙方簽訂了共建東華理工學院協定,東華理工學院國防科技學院同時掛牌成立。
2007年1月經專家組討論通過,同意東華理工學院更名為東華理工大學。2007年5月18日學校正式掛牌,成為東華理工大學。
2010年10月1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在北京簽署了共建東華理工大學協定。
2013年5月16日,國土資源部與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南昌舉行共建東華理工大學簽字儀式。

辦學規模

師資隊伍

學校由中國工程院錢七虎院士擔任名譽校長,擁有一支綜合素質較高、敬業精神較強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20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100餘人,有雙聘院士10人,博士生導師9人,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530餘人(其中教授170餘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170餘人,碩士學位400餘人,有省級學科帶頭人35人,省級骨幹教師52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家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7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省部級勞動模範5人,省級教學名師5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才8人,第三層次人才43人。學院還聘請了100多名知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

院系設定

據2013年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東華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核資源工程學院)、東華理工大學核工程與地球物理學院、東華理工大學水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東華理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東華理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東華理工大學化學生物與材料科學學院、東華理工大學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東華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東華理工大學文法學院、東華理工大學藝術學院、東華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東華理工大學理學院、東華理工大學軟體學院、東華理工大學體育學院、東華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東華理工大學測繪工程學院、東華理工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東華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東華理工大學研究生院、東華理工大學國防科技學院(核能學院)、東華理工大學海軍後備軍官學院、東華理工大學師範學院、東華理工大學高教研究所、東華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等20多個教學單位,還設立了獨立學院—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

教學建設

教學成果
東華理工大學獲國家級教學成果2項,省部級教學成果42項,校級教學成果145項。
創新實驗區
核地學類套用開發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
電子信息類嵌入式系統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招生就業
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與就業,2012年招生計畫7750人,其中本科6360人,高職專科1390人。近年來,學校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貴州航天局、中國核工業地質局等單位簽訂合作協定,為他們培養合格人才;並在江蘇、浙江、廣東上海、福建等省市建立了畢業生實習就業基地,通過訂單式培養,向當地用人單位輸送合格人才。學校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是省內高校畢業生在廣東、上海、北京等地就業人數最多的院校之一。學校在2010年被評為“2007-2009年度江西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優秀單位”,多次被評為“江西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黨建就業
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本科教學工作優秀學校”。全國核工業系統“人才培養先進單位”和“2007-2009年度江西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學校黨建工作成績突出,被江西省教育工委授予2000-2003年度和2004-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黨建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12年度江西省社會科學工作先進單位”,幾十年來,已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10餘萬名高級人才。
獎助學金
學校對品學兼優的優秀學生頒發獎學金。特等獎2200元/年、一等獎1600元/年、二等獎1000元/年、三等獎600元/年、優秀特困生獎學金1000元/年。獎學金比例占學生人數的34%。國家獎學金8000元/年、國家勵志獎學金5000元/年、國家助學金一檔4000元/年、二檔3000元/年、三檔2000元/年。另設多項校友獎學金、專業優秀獎學金等。
對貧困學生的資助措施。減免學費:每學年對特困生按一定比例減免學費;發放困難補助:每學年對貧困學生髮放一次性困難補助;發放優秀特困生獎學金:每學年對因貧困而品學兼優的學生髮放優秀特困生獎學金;勤工助學:學校設立勤工助學專項基金,為貧困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幫助貧困生解決生活困難。
生源地國家助學貸款;新生到學校報到前(具體時間諮詢當地教育局)帶“入學通知書”和“身份證”到戶口所在地的市(縣級市)、區、縣教育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辦理了生源地助學貸款的新生帶銀行貸款受理證明(國開行)、確認函(江西農信社)到學校報到。

重點學科

部級重點學科

放射性地質與勘探 部級 核工業總公司 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地球化學 

水文學及水資源 部級 核工業總公司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環境工程   

分析化學 部級 核工業總公司 套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 

核技術與套用 部級 核工業總公司 核工程與核技術、勘查技術與工程 

省級重點學科

礦產普查與勘探 省級 江西省教育廳 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地球化學

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 省級 江西省教育廳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省級 江西省教育廳 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系統、土地資源管理 

地質工程 省級 江西省教育廳 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省級 江西省教育廳 勘查技術與工程 

計算數學 省級 江西省教育廳 信息與計算科學 

企業管理 省級 江西省教育廳 市場行銷、會計學 

套用化學 省級 江西省教育廳 套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 

計算機套用技術 省級 江西省教育廳

材料學 省級 江西省教育廳 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化學 

核技術及套用 省級 江西省教育廳

重點實驗室

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指定單位

鈾礦地質和同位素水文學高級培訓中心

東亞地區同位素水文資料庫主辦單位

本校“分析測試中心”為國際原子能機構參比實驗室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核資源與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江西省數字國土重點實驗室

地質資源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

學術科研

科研成果

2005至2010年間,東華理工大學科研成果獲國家或省部級獎勵54項。其中國家級獎勵9項,省部級獎勵43項。共有17項自然科學類、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分獲省級一、二、三等獎。獲各級各類科研項目596項,其中國際原子能資助項目6項,國家級科研項目3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44項。
2010~2013年間,學校發表科研論文60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及SSCI收錄100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譯著80餘部。獲國家級或省部級獎勵54項,發明專利10項。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近800項、2012年科研項目經費突破1.2億元,居江西第二。2010年10月,該校兩篇科技論文首次入選2009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

科研機構

據2013年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40個研究所,4個工程研究中心。擁有“核資源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放射性地質與勘探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國際原子能機構參比實驗室等10個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學校是國際原子能機構鈾礦地質、同位素水文學高級培訓中心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東亞地區同位素水文資料庫主辦單位,多位教授受聘國際原子能機構諮詢專家。學校被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指定為鈾礦地質和同位素水文學高級培訓中心,該校的國家級“分析測試研究中心”被國際原子能機構指定為參比實驗室。

學術資源

據2013年學校官網顯示,東華理工大學圖書館圍繞學校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逐漸形成了以核地球科學、核技術、核分析化學、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測繪工程學科文獻以及臨川文化研究資料為重點收藏,文理管兼收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有館藏紙質圖書159萬冊,電子圖書41萬冊,購買了CNKI超星數字圖書館等十多個大型文獻資料庫,並自建了臨川文化名人、學科導航等特色資料庫。

交流合作

東華理工大學被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指定為鈾礦地質和同位素水文學高級培訓中心,學校國家級“分析測試研究中心”被國際原子能機構指定為參比(仲裁)實驗室。依託“核設施數字工程實驗中心”和“地理信息與數字影像技術研究中心”建設的“江西省空間信息與數字國土實驗室”,於2004年2月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實驗室,並擁有“核資源與環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東華理工大學十分重視國際學術交流與中外合作辦學,近五年陸續派出專家、教師出國考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共出訪30多個國家、80多批次、170多人次。1999年以來,先後派出10位科學家去日本科技廳就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問題開展合作研究。與美國歐洲澳洲亞洲等國家或地區的20多所高校建立了長期的校際交流與合作關係。與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建立了長期交流與合作關係。學校還長期聘任國外資深專家來院任教。
學校於2005年開始與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國際學院聯合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目前該項目在校生總人數達到103人,項目具體執行單位是長江學院。除正在執行的中--澳三個合作辦學項目以外,學校繼續拓展新的合作辦學空間,目前正在申報與白俄羅斯維傑布斯克國立大學的合作辦學項目以及與美國湖賓學院兩個本科層次的合作辦學項目。同時正在籌備與國外高校合作建立“孔子學院”的合作辦學項目。

校園文化

辦學理念

學校秉承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的優良校風,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從嚴治教,注重學生素質教育,學生在全國和全省各類賽事中屢創佳績;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名列全省前三名,並評為江西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單位。學校黨建工作成績突出,被江西省教育工委授予“2000-2003年度高校黨的建設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校訓

明德厚學愛國榮校

校歌

東華理工之歌
作 詞:王光世彭年發 作曲:劉愛民
我們從太行走來,紮根在紅土地上,伴隨著核工業前進的步伐,在艱辛中奮鬥成長。
我們在這裡耕耘,育英才薪火相傳,在科學的海洋里探珠摘貝,用青春放飛理想。
我們從這裡走出,奔向那四面八方,投身到國防軍工現代化建設,在創業中鑄就輝煌。
啊,這就是東華理工,為了祖國的繁榮和富強,明德厚學,愛國榮校,向著美好的明天,展翅飛翔

校慶日

東華理工的校慶日和中國第一顆核子彈爆破成功(1964年10月16日)是同月同日,為每年10月16日。

歷任領導

時 間 校(院)名 校(院)長 任職時間 校(院)黨委書記 任職時間
1956-1958 太谷地質學校 王 濤 1956-1958 趙巨豐(總支書記) 1956-1958
1958-1959 太原地質專科學校 王 濤 楚予民(副書記主持工作) 1958-1959
1960-1969 撫州地質專科學校 程 平 1960-1969 程平(代) 1960-1969
1973-1978 撫州地質學校 王 濤 1973-1978 王濤(黨的核心小組組長) 1973-1978
1978-1981 撫州地質學院 王 濤 1978-1981 唐占印(兼) 1978-1981
1982-2002 華東地質學院 王 濤 1982-1983 王 濤 1982-1984
王 祥 1983-1988 丁聯池 1984-1991
李學禮 1988-2001 王 壎 1991-1997
苗靖賢 1998-1999
周文斌 2001-2002
2002-2006 東華理工學院 周文斌 2002-2004 許從年 2002-2006
劉慶成 2004-2006
2007~ 東華理工大學 劉慶成 2007~ 許從年 2007~

校友名錄

核工界

周文斌校友周文斌校友

周文斌校友周文斌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才、 著名水文地質和核廢料處置專家、 南昌大學校長。 

郭冬發 國際原子能機構特派員、赴伊拉克核查成員之一、 中國鈾礦地質研究院研究員。

王 森 秦山第三核電有限公司總經理、 黨委書記。  

牟慶山 核工業西北地質局局長。

科學界

施爾畏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著名化學家。  

應明生 清華大學智慧型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博士生導師。

雷懷彥 中國科學院蘭州研究所氣體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美國科學協會會員、 農工民主黨甘肅省副主委、 博士生導師。

龔健雅 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武漢大學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政界

李智富 江西省統計局副局長, 黨組成員。

肖 斌 湖南省信息產業廳總工程師、黨組成員,現任衡陽市副市長。

商界

方勵校友方勵校友

方 勵 美國勞雷工業公司總裁,遼寧大連“5.7”空難飛機黑匣子成功打撈者。

趙炳申 全國人大代表、 中國銀行河南省分行行長。

魏雲龍 南昌順外農工商聯合總公司總經理。

左 飆 安徽省環太金屬礦產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天霖助學金捐助人。

東理大事記

2007年12月31日 從《北京科技報》獲悉,我校陳煥文博士發明的"EESI-MS的新技術"入選該報推出的"2007中國科學十大發現",躋身前三名,受到媒體的熱點關注和高度評價。2009年5月13日 由中央電視台、海政電視藝術中心等聯合攝製的22集電視連續劇《中國國防生》在東華理工大學南區開機拍攝,該劇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駐南昌航空大學、東華理工大學選培辦推動攝製的。作為國內首部涉足國防生題材的電視劇,《中國國防生》涉及國防生的訓練、學習、生活和愛情,反映了國防生的思想從迷茫到堅定的成長和轉變過程,展現了國防生獻身國防的堅定信念。 2009年10月22日 英國《自然》(Nature)雜誌報導了我校陳煥文教授研究團隊關於“粘稠物檢測”質譜方法的創新成果,這是該期《自然》“研究亮點”報導唯一的中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2010年6月2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江西省委書記蘇榮、省長吳新雄,撫州市委書記甘良淼、市長張勇等省市領導陪同下,蒞臨東華理工大學視察受災民眾安置工作,慰問入住學校的父老鄉親,看望奮戰在安置一線的師生員工,並對東華理工大學救災工作十分滿意

專家評價

三個沒想到與六個沒想到:
1996年教育部對學校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專家評價三個沒想到:沒想到在這么偏僻的地方有一所辦學歷史這么長的學校,沒想到在這么偏僻的地方集聚了這么多的博士碩士,沒想到在這么偏僻的地方有辦學條件好,校園環境如此美的學校。
2004年教育部對學校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家評價六個沒想到:學校變化如此之大,辦學條件如此之好,教學成果如此之多,對國家貢獻如此突出,教師如此愛崗敬業,評建氛圍如此濃厚。

未來發展

東華理工大學自1956年創建以來,在光榮而曲折的辦學歷程中,始終牢記辦學使命,形成、保持、發展了鮮明的“東華理工特色”:艱苦奮鬥,為國奉獻,構建核軍工學科群優勢。伴隨著祖國核工業前進的步伐,學校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勵精圖治,勤儉辦學,成為中國核工業開路先鋒―核燃料循環工程人才培養的搖籃,為中國國防科技工業和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學校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牢記“兩個務必”,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主動適應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穩定外延,注重內涵拓展和可持續發展,為早日實現“省內一流,全國知名,部分優勢學科進入國際先進行列”而不懈努力。

江西省高校一覽

211工程院校南昌大學
普通院校 江西師範大學 | 江西財經大學 | 江西農業大學 | 華東交通大學 | 南昌理工學院 | 東華理工大學 | 江西理工大學 | 贛南醫學院 | 南昌航空大學 | 南昌工程學院 | 江西中醫學院 | 宜春學院 | 江西經濟管理職業學院 | 上饒師範學院 | 九江學院 | 景德鎮陶瓷學院 | 井岡山大學 | 江西藍天學院 | 南昌大學醫學院 | 江西科技職業學院 | 江西科技師範學院 | 江西財經職業學院 | 江西藝術職業學院 | 上饒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公安專科學校 | 新余高等專科學校 | 江西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贛江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城市職業學院 | 九江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大宇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套用技術職業學院 | 江西旅遊商貿職業學院 | 南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 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 | 贛南師範學院 | 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 江西中醫學院科技學院 | 江西理工大學套用科學學院 | 江西渝州科技職業學院 | 江西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 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 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 | 九江職業大學 | 南昌鋼鐵職工大學 | 南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南昌市業餘大學 | 南昌市職工科技大學 | 萍鄉高等專科學校 | 新余鋼鐵有限責任公司職工大學 | 新余高等專科學校 |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 | 鷹潭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套用工程職業學院 | 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 | 江西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 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 | 江西理工大學套用科學學院 | 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 | 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