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理工大學測繪工程學院

東華理工大學測繪工程學院

東華理工大學(原華東地質學院)測繪工程學院的前身是華東地質學院測量系。測量系成立於1974年,並招收測量專業專科學生,1978年招收測量專業本科。2005年測量系與地質系組建成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2010年成立測繪工程學院。

學院成立

2005年測量系與地質系組建成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2010年成立測繪工程學院,東華理工大學副校長陳曉勇任院長。測繪工程學院的成立得到了學校、國家測繪局和行業專家的大力支持和關心,
測繪工程學院院長陳曉勇教授測繪工程學院院長陳曉勇教授
江西省政協常委、原學校黨委書記許從年教授,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局局長徐德明,國家測繪局副局長李維森,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勇,中國工程院院士寧津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先林,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祖勛,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元喜等分別對我校測繪工程學院的成立題詞祝賀。國家測繪局副局長李維森,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先林,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祖勛,國家測繪局職業技能鑑定指導中心主任趙繼成,國家測繪局法規與行業管理司司長李燁,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李永春,江西省政協常委、原學校黨委書記許從年,江西省測繪局副局長鍾永輝等領導親自出席揭牌儀式。

學科建設

下屬機構
測繪工程學院下設測量系、土地資源管理系、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系、3S技術與套用研究所、江西地理信息產業創新基地、測繪高新技術創新團隊,另有江西省數字國土重點實驗室。

學科情況

測繪工程學院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已形成了以測繪工程、土地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統三個江西省品牌專業為支撐的測繪學科專業群,
東華理工大學測繪工程學院掛牌合影東華理工大學測繪工程學院掛牌合影
同時測繪工程專業還是國防科工委聯合共建專業。目前具有1個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製圖與地理信息工程、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土地資源管理)、2個測繪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其中"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為江西省十五、十一五重點建設學科和江西省示範性碩士點。

師資力量

師資概況
測繪工程學院是集測繪、土地信息技術、空間信息工程技術、計算機信息技術於一體的空間信息管理和工程類學院。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在教職工50餘人,
測繪工程學院揭牌儀式測繪工程學院揭牌儀式
其中具有博士學位20餘人,博導6人,碩導18人,教授17人,副教授1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者3人,核工業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江西省十大傑出青年1人,江西省青年科學家1人,省部級學科帶頭人6人,江西省普通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幹教師6人,是一支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科研水平的教師隊伍。

教授聘任

學院聘請了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國工程院院士寧津生,中國科學院院士龔健雅,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建成等為兼職教授,著名大地測量學專家、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陶本藻教授,江西省測繪局副局長鍾永輝,總工程師焦三梓等為客座教授。

科研水平

實驗資產
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測繪工程學院擁有國內外先進的測繪、土地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和攝影測量與遙感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和生產儀器設備;三維雷射掃瞄器1套,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40套;動態GPS測量系統6台套;靜態GPS測量系統3台套,全站儀77台;測量機器人1台套;地理信息系統軟體3種50套;大型圖像輸出設備1套。學院儀器設備總價值1000餘萬元。
實習基地
學院學生實習學院學生實習

學院特別注重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重視科學研究及教學改革。科研方向主要定位在:核電工程測量及變形分析、空間數據質量控制與分析、遙感在資源環境中套用、土地規劃與評價技術等。建有秦山核電站實習基地、三峽大壩工程測量實習基地、樂安721礦數字測圖實習基地等多個大型實習基地。

學術交流

近年來,學院積極參加各類國內外會議,同武漢大學、同濟大學、中南大學、桂林理工大學等進行合作交流。

科研成果

近年來,學院先後承擔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科研項目,其中國家自然科研基金8項,重大橫向科技項目20餘項,獲獎項目(省級以上)20餘項。科研經費近五年來發表論文350餘篇,其中三大檢索文章56篇,核心刊物19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15部。學生獎國家級6項,省級獎20餘項。

專業介紹

測繪工程(本科)
測繪工程專業(本科)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獲得工程師或科學研究基本訓練的,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具有工程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製圖、空間空位技術、GIS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城市、水利、資源、信息、交通、環保與災害預防及農林等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國家空間基礎測繪與管理、陸海空運載工具導航與管理、城市和工程建設、精密核電工程、礦產資源勘察與開發、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以及GIS與數字地球(數字城市、數字工程)等工作特色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地理信息系統(本科)
地理信息系統(本科)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獲得工程師或科學研究基本訓練、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具備紮實的地理信息系統基本理論基礎,地理信息的數據採集、處理、管理和可視化表達及初步的GIS套用系統設計與開發能力;掌握GIS在區域經濟、國土資源、地礦等領域套用的基礎知識、地理空間信息網路發布與管理技術為主要特色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地資源管理(本科)
土地資源管理(本科)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獲得工程師或科學研究基本訓練的,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具有土地信息技術特色的,為國家土地管理事業和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經專業訓練及系統教育後,畢業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特色,到土地估價及資產評估機構、土地規劃與設計研究單位、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城市建設及土地管理相關部門從事土地資源管理教學、科研、管理及技術生產工作。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碩士)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是“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下面的二級學科。本學科以地球形狀為研究對象,採用常規大地測量技術、GPS、攝影測量等方法來獲取空間數據信息,利用各種專用軟體及計算機等設備來分析處理數據,為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服務。根據我院的學科特色,設定三個主要研究方向:①核電精密工程測量與數據分析;②核設施監測分析與減災防災;③地礦信息系統.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碩士)
東華理工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信息管理學科最早建設始於1956年,在資源勘查領域培養了大批本科生和碩士生。2002年開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本科專業,面向資源與環境空間信息系統領域。該專業的建設思想是以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3S”空間信息技術對傳統專業進行改造,為國家各級政府部門和相關行業培養具有資源環境科學、空間信息技術和經濟管理科學三重知識結構的複合型技術人才,為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根據學科的發展需要,制定本碩士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學院地理信息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答辯
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碩士)
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是測繪科學與技術的二級學科。本學科利用地圖圖形語言與數學模型語言描述自然界與人類社會各種自然、人文、社會現象的空間分布、相互關係、動態演變特徵;研究空間信息採集、智慧型抽象、存儲、分析、可視化處理、管理與套用的一門科學與高新技術。信息技術、知識工程、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已使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成為人類認知地理環境和利用地理資源條件,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具,成為當今數字地球科學研究的重要工具與支撐。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作為測繪科學與地理科學、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智慧型與認知科學等眾多學科相結合形成的綜合性邊緣學科與技術,作為地球信息科學形成與發展的基礎與支撐,在國民經濟各部門(農林、地礦、冶金、水利、交通、環境、海洋、導航、行政管理、市政管理、城市規劃與管理、國防建設、作戰指揮等)具有廣泛的套用前景,也有力地推動了各相關學科的科技進步與發展;研究、開發、建立的各級、各部門地理信息系統已經產生了巨大的社會與經濟效益。根據學院的學科特色,設定三個主要研究方向:
(1)地理信息系統質量控制理論與方法的研究;
(2)鈾地礦工程地理信息系統理論與套用;
(3)地圖製圖及專題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究與開發
攝影測量與遙感(碩士)
本專業碩士學位獲得者應具有較高的社會主義覺悟,德、智、體得到全面發展,可從事本學科領域較高層次的科研、教學和工程技術方面工作的高級科研人才。通過在校學習的鍛鍊,要求學生具備紮實的測繪學及數理化基礎;具有攝影測量與遙感學科堅實而寬廣的理論基礎,掌握本學科的發展趨勢及學術前沿,並了解相關邊緣學科。能熟練開展野外測繪工作、相關的實驗測試工作、熟練套用計算機,並在本學科有關領域做出創造性科技成果。研究方向有(1)影像數位化測圖技術的開發與套用;(2)多種數據源地理信息系統的圖像處理;(3)遙感圖像分析與自動分類方法的研究。
土地資源管理(碩士)
本專業碩士學位獲得者應具有較高的社會主義覺悟,德、智、體得到全面發展,可從事本學科領域較高層次的科研、教學和工程技術方面工作的高級科研人才。通過在校學習的鍛鍊,要求學生具備:紮實的土地管理學及數理化基礎;具有土地管理學科堅實而寬廣的理論基礎,掌握本學科的發展趨勢及學術前沿,並了解相關邊緣學科。能熟練開展野外地籍調查和測繪工作、相關的實驗測試工作、熟練套用計算機,並在本學科有關領域做出創造性科技成果,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具有學術帶頭人或組織實施科學研究項目的素質以及科學嚴謹的學風。畢業後能夠勝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學、科研或技術管理工作。研究方向為(1)土地信息技術;(2)土地利用規劃;(3)土地估價與管理;(4)土地經濟與資源經濟。
測繪工程(專業碩士)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高層次套用型專門人才。具備掌握所從事工程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先進的技術方法和手段,在領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獨立從事工程設計、工程實施、工程研究、工程開發、工程管理的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能比較熟練地閱讀所從事工程領域的外文資料,能運用外語工具從事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工作。

行業影響

學院經過近四十餘年的發展,在國內享有很高的聲譽。學院為教育部高等學校測繪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單位;教育部高職高專測繪類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成員單位;中國GIS協會理事單位;中國測繪學會測繪教學委員會成員單位;中國GPS協會理事單位;中國測繪學會攝影測量、工程測量、礦山測量、儀器等專業委員會成員單位;中國GIS理論與方法專業委員會成員單位,江西省測繪學會常務副理事單位;江西省遙感與套用協會理事單位;江西省土地學會理事單位;同時具有土地規劃甲級資質,測繪乙級資質。

人才培養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回顧四十餘年來辦學歷程,在東華理工大學測繪工程學院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下,為測繪事業的發展培養了4000多名不同層次的測繪人才而倍感欣慰與自豪。

知名校友

(不完全的很小一部分在學術方面有突出成績的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龔健雅院士
1997年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第五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家測繪局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曾成功中期預報1996年雲南麗江大地震、武漢大學趙少榮教授
中國知名地理信息產業專家、南方測繪集團總工程師、南方數碼總經理謝剛生教授
國家“千人計畫”、美國OldDominion大學終身教授、德國洪堡基金獲得者、桂林理工大學副校長周國清教授
江西省科學院副院長周世健教授

西南交通大學地球科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劉國祥教授
日本最高測繪獎獲得者、東華理工大學副校長陳曉勇教授校友重回母校
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國務院學科評議組通信評議專家、中南大學測繪與國土信息工程系書記劉慶元教授
而今,東華理工大學測繪工程學院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發揚核軍工“黃埔軍校”的"艱苦奮鬥,知難而進"的精神,立足我國核軍工事業,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建設、地方經濟發展培養更多優秀的測繪人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