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縣孟門鎮

山西省歷史文化名鎮,位於呂梁市柳林縣,歷史悠久,據歷史資料記載孟門為大禹治水第一門戶,是山西傘頭秧歌之鄉,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富足,以紅棗和煤焦為兩大支柱產業。

孟門簡述

孟門鎮流行戲曲首推傘頭秧歌,次為二人台,猶喜愛和擅長嗩吶。民風孝順父母,弟兄親善,妯娌和睦,鄰里互濟禮讓。有公路東南通柳林、東北通臨縣,山西省沿黃公路縱臨縣,山西省沿黃公路縱貫而過,鎮西有黃河渡口通陝北吳堡縣薛下村鄉。

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2009年9月11日,山西省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評選結果揭曉,孟門鎮榜上有名。

柳林縣四大古鎮之首

孟門鎮今雖為柳林縣下轄地、屈居“九曲黃河第一鎮”臨縣磧口鎮之後、隔河之陝西吳堡今為縣,但是論“古”,此三者在孟門面前卻都不過是小弟弟,甚至三者都曾為孟門的下轄地。而且孟門鎮歷史與柳林縣歷史同步而未曾間斷——不論是在遠古、先秦時代,也不論是在兩千年的封建歷史長河中包括明清晉商文化興盛時期,還是在近代抗戰時期,孟門具有柳林縣其它任何一個鄉鎮都無法替代的歷史地位。簡單明了地說:我認為孟門在柳林縣的歷史地位,相當于山西在中國的歷史地位,有人說“中國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而我就可以說“柳林五千年文明看孟門”,因此推選孟門鎮為“柳林縣四大古鎮”之首,是無可厚非的。

天下黃河第一門

所謂“孟門”,是大禹治水之黃河河道上的第一個大門,故因以命地名矣。
孟門“嶺上-郭家塔”龍山文化遺址的發現,有力證明了早在新石器時代,孟門就有人類生息繁衍。
洪荒時代,人文先祖大禹治水來到這裡,破天荒地改堵疏流,鑿蛟龍壁而河出孟門。從此,黃河歸道,天下水患平息,黃河兒女在這裡捕魚狩獵,拓荒耕田,繁衍生息,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而大禹治水的故事也在這裡世代相傳開來,激勵著一代代黃河兒女不屈不撓、開拓創新的奮鬥精神。對此,兩千多年前的大秦帝國丞相呂不韋主持編撰的《呂氏春秋》里這樣記載:“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大溢,禹鑿龍門水南流”。戰國尸佼《尸子》也有記載“龍門未辟,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謂之孟門”。
西周穆王時代(前1009—前954年在位),山西呂梁武當山(北武當山)玄武道場,為了祭祀禹治水之功績,在孟門的莊王山麓大禹石附近創建了孟門道院。《穆天子傳》中有西周穆王見西王母曾途經此地“北登孟門”的記錄。

九曲黃河第二鎮

在中國,人人爭當第一,沒人敢稱第二。孟門鎮則願居磧口鎮之後而稱“九曲黃河第二鎮”,儘管它歷史久於磧口。
早在4600前,孟門就是功蓋九州的大禹治水停耒之處。2800年前因建有著名道院,逐漸成為一方旅遊勝境,不少帝王將相慕名而至。
三卿分晉後,趙襄子將撫孤救趙恩公韓厥的玄孫韓康封為侯(今山西柳林孟門),並賜姓藺,遂藺氏自此而始,孟門便成為中華藺氏問根尋祖之源,而“藺”則成為當時全國性大都市。三國魏爭奪藺地刀兵相見,鐵騎角逐將近一個世紀。公元前313年,“秦拔我藺”。又六年“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西至河曰:“我先取藺、皋狼、敗林人於蒞,而功未遂”。秦莊襄王再次攻克藺後,把南山巒命名為“莊王山”,沿用至今。
公元前500年,被歷代封建統治者尊為“聖人”的孔子攜其弟子冉求子路顏淵等遠道來游。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於元朔三年汾陽祭罷后土,巡視黃河沿岸與河東各郡縣,下“推恩詔”,封其宗室代共王子劉熹為藺侯,形成孟門歷史上兩藩五年的侯國史。北周大象元年(579)設定胡郡,兼置定胡縣,郡縣治所皆在今孟門鎮;年僅六歲的周靜帝在外公楊堅授意下,在孟門設立定湖郡領定湖縣。又二年楊堅纂了外孫的皇位進而統一天下為,設孟門關;唐武德三年(620)置西定州,治所在今之孟門鎮。貞觀二年(628)廢西定州,改定胡縣為孟門縣,縣屬石州。貞觀七年(633)廢孟門縣,置孟門鎮。貞觀八年(634)廢鎮,復置定胡縣。北宋時期,本縣今境域先屬石州治下的離石、定胡等縣,後期部分地區隸屬晉寧軍。金時縣境大部屬石州治下的孟門縣,縣治仍在今之孟門鎮。
愛民如子的唐太宗李世民對孟門情有獨鍾,六年中三易其名,由西定州改孟門縣、孟門鎮、定湖縣。貞觀13年又巡幸孟門,於南山題詞“西晉第一叢林”,並下詔命尉遲恭監造“亭台殿宇數百座”,即今孟門南山寺。元朝至元八年初改置孟門縣,明末,闖王李自成率軍東渡黃河,由三交、孟門渡口登岸,直搗明王朝都城。
孟門歷為縣治駐地,其間也曾為州郡治駐地,前後長達1500多年。而且歷史上的孟門縣,不僅僅是今天的孟門鎮所管轄的幾十個村莊,還地跨今柳林、中陽、臨縣的部分村鎮以及陝西省吳堡縣全境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今天臨縣的三交以南部分也屬於孟門。因此,今天的臨縣文化包括秧歌、吳堡文化只是孟門文化的延續,今天的磧口文化也只是孟門文化的延續而已。一個經歷了一千四百多年歷史的古郡縣城,一個曾經是重要的軍事渡口,又是連線東西南北商業大流通的水旱碼頭,是何等的繁華富貴,不難想像。

商貿重鎮

明清時期,商業城鎮的發展是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孟門因歷為跨河建制的縣郡駐地,自古即是是黃河秦晉峽谷上的重要渡口和兵家必爭之地,也黃河中游文化交匯的樞紐和物資集散中心,有“晉西第一門戶”、“黃河明珠”、“黃河商貿重鎮”等的美譽。
據考,孟門早在戰國時期為趙國藺邑的時候,就發展成為當時全國性的大都市。趙在當時是戰國七雄之一,商品經濟發達,貨幣形制複雜,其種類多,有變化;縱觀整個戰國時期,趙國境內所流通行用的貨幣形態,大致上可分為尖足布、方足布、圓足布、刀幣、圜錢幾大類別。地名為“藺”字的貨幣,就有尖足布、方足布、圓足布、尖首刀,直刀、圜錢六種,這說明了藺地在當時的社會經濟和商品貿易十分發達和繁榮。
明清時期,孟門撤縣攝鎮後,由軍事重鎮轉為黃河沿岸的商貿大鎮,貿易繁榮,行業齊全。與當時相鄰的柳林鎮、磧口鎮同被譽為晉陝黃河峽谷間、黃土高原腹部的文化商貿重鎮,同是山西西部晉商文化的勁旅,組成了黃河中游商貿古鎮的“金三角”。諺傳:“孟門磧口柳林子,家家戶戶有銀子,一家兩戶沒銀子,旮哩旮旯掃出幾盆子。”
儘管在行政建制上孟門已成為區區小鎮,但其經濟地位和商貿規模已超過一般的府州縣城。東來的有布匹百貨,西去的有皮貨油鹽,本地產的紡織品和定胡酒遠銷黃河河套地區。過去蒙古族的貴族階層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死後不穿定胡衣,會死不瞑目;婚喪嫁娶不喝定胡酒,覺得事宴辦得不圓滿。”鎮內的當鋪院是孟門鎮上歷史較長的高姓住宅兼營典當業的大院,至今保存基本完好。高家同時還兼營雜貨和酒坊。寶和院原為最大的、經營時間較長的一處騾馬店,當時鎮上還有“常興全”(鹽店)、“忠和義”。歷時久遠而規模較大的酒坊有“瑞”字號的“瑞興久”、“瑞升長”,“茂”字號的“興茂長”等等。孟門人在柳林、磧口、綏德平遙、汾陽、包頭等地開設店鋪的亦甚多。

永寧州八大官寺之首·南山寺

威鎮河東的孟門南山寺(又名靈泉寺),曾引得唐太宗、宋仁宗金世宗等歷代帝王留連忘返,達官顯貴趨之若鶩,兩岸眾生頂禮膜拜,文人墨客詩酒唱和。據記載,南山寺前身為孟門道院,建造於周穆王時代,東漢擴建為寺院。寺院西廂牆壁上有清嘉慶年間的石碣,上刻南山寺十大美景,描繪得如詩如畫,宛若仙境,史稱“晉西第一叢林”。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十三年,巡遊孟門縣,被南山的秀麗景色吸引了,下旨令尉遲恭監造寺院。於是,一座規模恢宏、建造精雅的寺院落成。南山寺最興盛時期,寺內有僧人六百多,耕種寺田五千多畝。可見當時的規模有多大!南山寺是官辦寺,為永寧州八大官寺之首,領導著晉西以及陝西吳堡、綏德等地的一百多處寺院。包括今天聞名天下的柳林香嚴寺等。實乃黃河中游罕見的寺院。 
南山寺歷史上高僧倍出,譽滿華夏。北宋時的友雲禪師被宋仁宗敕封為“佛呈園契大師”。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雅士也慕名來南山寺觀光。有“五龍聖飛之地”之美稱。這裡有明太祖朱元璋挖聚寶盆的著名傳說;金代著名書畫家王庭筠游南山寺作《題南山寺友雲亭》的詩文,現存寺內石碑上;傅山於1674年(康熙13年)八月間,偕友人王吾、門人胡庭、孫傅蓮蘇遊歷到此,並有《自青龍驛過靈泉寺》一詩留存。
南山寺從唐貞觀十三年建造寺院,歷經唐、宋、金、元、明、清。清乾隆四十六年五月,一場大火將正殿以及四十多間配殿全部化為灰燼。乾隆五十九年也就是被大火燒毀的十年以後開始,依原樣動工重新建造南山寺。重新修建時,在原來的結構上作了重大調整。比如東西兩廡的各二十四間木結構改建為無梁殿,同時將前院中央的關帝殿改建為三層樓閣式木結構建築。南山寺又出現了一個興盛期。

呂梁“小延安”

早在1930年就有中共地下黨員為陝北地下黨組織傳遞情報。1935年,孟門薛家坪建立起河東黨支部,組織了農民自衛軍,於1936年拔掉磧口敵據點和偽區公所,為迎接毛澤東親率的東征紅軍掃清了障礙。在紅軍東征至抗日戰爭爆發,離石縣境內唯一的中共區級組織誕生於孟門。1940年至1949年,中共區委與區政府設定於孟門南坡、耀頭、穆家坡達十年之久。抗戰八年中,中共離石縣委移駐孟門薛家坪至磧口一帶長達七年又八個月,在孟門石安、西坡、佃則一帶成立了抗日民主縣政府、抗日救國聯合會及青救會、農救會、工救會、婦救會等抗日救亡組織,組織建立了離石縣抗日游擊大隊、抗日武裝自衛總隊、抗日武裝自衛委員會等軍事組織,領導全縣人民參戰491次,拔敵據點52個,擊斃敵偽7600餘人。

孟門名人

古代人物:“完璧歸趙”的戰國名相藺相如祖籍孟門,他的先祖韓康被趙襄子封為藺侯,賜姓藺。其食邑為藺邑,也就是今天的柳林縣孟門鎮; 劉熹,藺侯,代恭王(一作代共王)劉登五子、代孝王劉參孫子、漢文帝劉恆曾孫;漢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巡視河東各郡縣與黃河各縣,頒詔書封代恭王子劉熹為藺侯,治所即今柳林縣孟門鎮; 明代進士、副都御使、四川巡撫高崇熙; 令嘉靖皇帝畏憚的“天下直臣”高金,……
近代人物:則以中共離石縣第四區委員會書記,新疆地質局中學黨支部書記薛玉龍,中共河東支部書記薛丕華,磧口商會會長劉光隆,少年烈士劉兒,國民黨山西省政府教育廳廳長薛步庭,北京衛戍司令部政委、中央人民政府華北局政策研究室主任穆樹旺,中共中央保密局局長薛引俊,廣東省委常委、婦聯主席薛玉清,解放軍總後勤部供應部辦公室負責人、總後北京物資供應站站長、總後物資部機電設備局局長李汝平,蘭州軍區政治部主任穆嘉安,大港油田總指揮高向謙,成都市保險公司總經理高澤德,西安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柳聚英,解放軍空軍上海政治學院政委(正軍職)王萬冰,雲南省財貿部長(常委)吉振庫,廣州市商業廳副廳長吉丕禮,國家儲備金屬局總庫黨委書記郭尚榮,寧夏自治區糧食廳廳長高慶峰,……。
現代人物則以原美國摩根銀行所羅門兄弟公司副總裁陳勇,省糧食系統政工骨幹、柳林縣政協一、二、三屆主席和黨組書記劉世海,全國勞模、全國“老有所為”奉獻獎獲得者、山西省第11屆黨代會代表、孟門劉家圪垯村支書陳步亮柳林一中校長車育,呂梁行署糧食局局長馮興義、白寶賢,呂梁行署煤炭局局長王玉山,山西柳林富安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第13屆傑出青年農民車安奎、柳林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陳繁昌、“全國三八紅旗手”白保英,呂梁英雄高有鳳,山西柳林凌志煤焦有限公司董事長、燎原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鴻志,國際硬筆書法家同盟會會士、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外書法藝術鑑賞家(聘任)、呂梁市青年書協常務理事、柳林縣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白宇照,呂梁地區武術協會名譽會長、石州武術館館長郝登選,柳林二中校長、柳林縣委常委陳明軒,民間剪紙大師、山西民間剪紙協會會員、柳林文化研究會剪紙課題組副組長宋桂英,焦裕祿式的人物、旺蒼人民的好書記、人民大眾的勤務員穆至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