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縣

文山縣

文山市,是中國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縣級市,也是文山州的州政府所在地。文山市政府駐於開化鎮開化北路。2010年12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文山縣,設立文山市(縣級),以原文山縣的行政區域為文山市的行政區域。

基本信息

文山縣三元洞文山縣三元洞

面積:2972平方公里
人口:419018人
政府駐地:
郵編:663011
區號:0876
民族:12個少數民族,以壯、彝、苗居多
地理坐標:東經103°43′—104°27′,北緯23°16′—23°44′之間

概況

 文山縣位於雲南省東南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部。縣境東西最寬63公里,南北最長66公里,總面積2972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區屬西風帶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拔最高2991.2米,最低618米。全縣人口419018人,其中少數民族占54%,全縣特產名貴藥材三七,產量質量均屬全國之冠。
文山縣經濟發展與發達地區相比仍處於後進。2002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20.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8億元。全縣公路里程2311.8公里,其中二級公路68公里,三級瀝青路面154公里,全縣17個鄉鎮均有公路相通。全縣各鄉鎮均開通了國際、國內長途直撥程控電話,並實現了通信傳輸光纜化,市話裝機較大,開通了無線傳呼、移動通信。
文山縣是多民族雜居縣。共有12個少數民族,以壯、彝、苗居多。由於民族眾多,展現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風俗。全縣人口分布明顯:城鎮人口較集中,壩區、半山區、高寒山區相對較稀少。
文山縣有南亞熱帶到中溫帶多種氣候,多種地形地貌,形成“山水林洞相共生,奇險秀稀皆齊備”的多種優美自然景觀。陡峰、溶洞、峽谷、曲流、瀑布、溫泉、密林、古樹、花卉、天生橋、地下河等應有盡有。全縣植物種類繁多,主要有47科,136個代表樹種。有國家珍稀一級保護樹種銀杏、大樹杜鵑;二級保護樹種長蕊木蘭、杜仲等。
文山縣礦產資源較豐富。薄竹山中部由花崗岩組成,是滇東南三大成礦中心之一,有中型多金屬礦床分布。經查證,在國內有的12大類礦產中,文山縣境內發現8大類、24個礦種、90個礦藏地。已探明各種礦產儲量數千萬噸,以錳、鉛、鋅、鎢、錫、銀、砷、鋁、鐵、煤為主。
新世紀,新文山。山水秀美,物產豐富,景色宜人的文山縣這方熱土,處處物華天寶,蘊藏著巨大的潛力。文山人向您敞開熱情的懷抱,以諸多優惠的政策和優質高效的配套服務,在交通、能源、礦業、城市建設、科技推廣、新產品開發等方面為您提供廣闊的天地。我們熱忱歡迎海內外朋友前來文山縣考察、旅遊、洽談貿易、投資開發、攜手合作,共謀發展,共展宏圖。

地圖

 

文山縣

行政區劃

文山縣文山縣
 

2005年末,全縣轄開化、古木、平壩、馬塘、德厚、小街、追栗街、老回龍8個鎮及新街、喜古、樂詩沖鄉和東山、柳井、壩心、秉烈彝族鄉、紅甸回族鄉8個鄉,全縣16個鄉(鎮)下設137個村(居)民委員會,其中:社區居民委員會16個、村民委員會121個,有1532個村民小組。

歷史沿革

 清雍正八年(1730年)裁開化通判,設文山縣。轄區為開化府所設開化、永平、安南、王弄、東安、樂龍、逢春、江那八里,後從樂龍分新現共九里,里下設甲、牌,均原三長官司所屬地。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改馬白同知為安平廳,分管逢春、永平、東安三里,文山縣轄六里。民國1年,成立縣公署。2年(1913年)劃分南區設靖邊行政區。文山縣地域西南抵乾魚洞接許六馬以那么果河為界110公里,總面積6258平方公里。民國10年9月,文山縣已全部組成。民國18年(1929)年,公布《縣組織法》。19年改組縣公署為縣政府,組織區、鄉、鎮、閭、鄰各級自治機關。21年劃東區設硯山設治局,文山縣轄區2935公里。全縣改組為8個區,下轄11鎮、21個鄉。民國26年(1937年),為動員全面抗戰,根據立法院通過的《保甲條例》,全縣將區、鄉、鎮所屬編為216保、1922甲。民國28年廢除區制,擴大鄉鎮,縣新編組為5鎮、11鄉、194保、1866甲。民國32年(1943年),全縣16鄉鎮調整為155保、1272甲。民國37年,又調整為134保、1061甲。

1950年1月全縣解放,轄區未變。除縣城兩鎮並為雲威鎮,太集(改永樂)、新平兩鄉直屬縣管外設平壩、馬塘、秉烈、德厚4個區,轄3鎮11鄉。5月撤鄉鎮設5個區,全縣編組為50個行政村、5個行政街,下轄自然村和村組。1951年10月,將中心區農村7個行政村及平壩區的布都、塘子寨2 個行政村並為攀枝花區,縣城設城關區,全縣共6個區。1952年土改結束,全縣6個區建97個鄉。1953年土改複查結束並為74個鄉、3個居民委員會。1954年除城關區外,再調整為81個鄉,全縣共760個自然村、21條街組。

1957年5月,文山專區以文山縣的鳴鷲、楊柳河、猛拉、舍所壩、秧草塘、白牛廠、老寨、古布龍等8個鄉距縣城較遠,劃入蒙自專區蒙自縣。文山縣總面積減為2634平方公里。全縣6個區、73個鄉和3個居民委員會。1958年9月,廢區撤鄉,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馬關縣的古木、八寨兩個區劃出12個鄉併入文山縣,總面積擴大到6844.55平方公里。1961年8月,恢復硯山縣制,文山縣總面積減為2867平方公里。

1987年12月,進行區鄉體制改革,變區為16個鄉(其中:5個彝族鄉、1個回族鄉)、1個鎮,撤銷公社建制。原設鄉改為125個行政村公所,縣屬開化鎮仍設5個辦事處。全縣轄1097個自然村,13個農村街集,47條城鎮街道,共1707個生產隊。拉白沖、拖嘎兩個鄉劃歸硯山縣,文山縣總面積減為2972平方公里,自此穩定未變。

1991年全縣生產隊改制為農業全作社。1993年全縣鄉鎮、行政村、辦事處未變,下轄1116個自然村,1481個合作社。2000年8月全縣設9鎮、8個鄉,125個村民委員會,5個居民委員會,1088個自然村,1531個合作社(生產隊)。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地理氣候

 文山縣位於滇東南偏西,東經103°43′—104°27′,北緯23°16′—23°44′之間,在北回歸線兩側。東和北與硯山相連,南鄰馬關縣,東南接西疇縣,西與紅河州的蒙自、屏邊兩縣相接。全縣東西橫跨63公里,南北縱跨66公里,總面積2972平方公里。縣城為文山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四周均有公路幹線:北上省會昆明市369公里,東至廣西南寧市675公里,南下船頭口岸122公里、河口口岸168公里,西至紅河州蒙自縣城128公里。
文山縣地域屬滇東南岩溶山原區,境內山巒起伏,河谷溝壑縱橫。最高峰薄竹山海拔2991.2米,是滇東南第一高峰。最低那么果峽谷海拔618米,與最高峰相差達2372米,形成全縣最大的高山峽谷。高低海拔差異大,具有多種地形地貌和立體氣候的特點。
多樣氣候。文山縣境氣候特點為:春秋長,冬夏短,四季氣候差別不大。文山氣候終年溫暖,年均氣溫12.8℃—18.1℃,月均最高氣溫16.8℃—23℃,最低氣溫7.2℃—10.6℃;日照時間長,年均日照319天,2023.1小時;年均積溫6502℃;陸地蒸發量1780.2毫米;年或有霜凍,但無霜期長,平均為359天,間或年份有小雪;降雨量較充沛,年均降雨146.4天,992.7毫米。

美食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特產

 花椒

文山縣文山縣

優質乾柿子

文山縣文山縣

景點

 灰土寨新石器時代遺址 位於縣城西北郊盤龍河畔,占地面積有千餘平方米。已採集到人牙化石1顆,石斧、網墜各1件,彈丸2粒,動物碎骨若干及夾砂紅陶數片。經專家推斷,此處為3500年前古人居住地。

文山縣文山縣

馬露頭火葬墓群 位於馬塘鄉馬露頭村西斷美柳北坡,占地約3000餘平方米,有火葬石盆4千餘冢。石盆中放有陶製壺、瓶、土鍋、碗等物。墓大小不一,為明末清初墓葬。

觀音閣 位於平壩鎮後山,嘉慶七年(1802)初建,道光十四年(1834)添建。正殿觀音閣呈單檐歇山頂,開三間,四周由檐柱與金柱形成走廊四面貫通。檐坊、桁斗拱上雕十二生肖及花卉圖案。前有文昌、關聖殿,後有老君閣。棟楹堊梵、輝映雲連、古樹籠罩、鳥聲盈耳、靜謐林中。

李氏宗祠 民國11年(1922)建於樂詩沖村,為三間六耳三間廳一大院的兩合相連建築。祠共三進,整體布局嚴謹,檐柱雕刻細緻。祠內有黎元洪所題匾額,供奉里李氏祖先牌位。

 

文山縣文山縣
 文筆塔 矗立於縣城東側東文山頂。清康熙中期建,拱翼學宮,景名“雁塔秋風”,為文山八景之一。嘉慶二十三年(1818),移魁星閣文峰塔於此。塔七層,高五丈八尺(19.33米)。 嵌楹聯:“雙桂爭奇,鐵畫銀鉤探月窟;一江橫影,層巒疊嶂躡天根”,概括文山地理形勝。抗戰中期修築防禦工事事全部拆除,現重建新塔高49米,七層八翹,比舊塔更為壯觀。

大興寺 位於縣城中州醫院內,清康熙五年由五台山非涯禪師創建。 整座廟宇占地20餘畝,建築巍峨清幽,是一座直進三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建築群。大雄寶殿正梁懸掛康熙年間開化知府吳文炎題書"金屋藏真"匾,關聖殿中有銅幣所鑄“大興雙桂”,爭妍鬥豔,香飄百米。殿柱有光緒年間文山八文人所撰刻的“古乾歷春秋,種自何人?想當年祗樹園中,法原不二;禪林深歲月,花因我佛,到此日天香雲外,世所無雙”的長聯。

壽佛寺 位於縣城北門外,初建於乾隆五十二年(1787),全部落成於嘉慶五年(1800)。建築規模宏偉寬敞,木石雕鏤彩繪,精工細鑿,構思周密,內容豐富;庭院青松翠柏,古榕馨桂,清幽雅致。壽佛寺右側禹王宮,宮內戲台具獨特風格:戲台精雕細刻,鏤空、淺浮雕刻,花鳥人物圖案各具千秋;朱漆彩畫,歷時百餘年色彩尤存。現尚存舊房已由民眾集資修復為老年活動室。

樂西石闕 位於德厚樂西村寶山上,建於清嘉慶二十年(1815),石質。石闕台基呈正方形,高55厘米,上建一石座,頂置石雕寶珠1顆。石座四周刻春牛圖、雲朝龍、蚌、螃蟹、山羊、荷花等圖案。石闕東西面門槓兩旁個各有1對對聯,東面聯為“保村莊千年是福主,佑黎庶萬載為神”,西門對聯為“凜凜威風群雄俱伏首,巍巍德赦萬姓蓋歸心”,門額刻“澤被東土”。石檐枋上有裝飾性石雕斗拱,其上挑出翹檐。東西兩門各有八字形石矮牆,上有“瓦”屋脊,有吻獸脊。南北石牆刻畫今已不存,西石牆右刻三國故事人物,左刻八仙過海圖。

歷史名人

 沙源彝族,明萬曆年間王弄長官司土目,驍勇有將才。屢率兵抵禦犯邊交趾,曾率部入蒙自破賊,聲勢浩盛。天啟元年(1621),明朝廷授源世襲安南長官司職,後又任守備、宣撫司。源衛國東征西戰,八十高齡善終。
龍上登 明教化龍氏第二十五代領主,忠勇有文才。屢抵禦交趾犯邊,後赴京領襲世職。上登勤讀詩書,對國家大事、歷史事件有獨到見解,親撰《龍馬山碑》推崇孟子,肯定孟子“君有大過,諫之不聽則易位”的主張;贊同“民貴、君輕”之說。

覃修綱(1839-1905),字省三,壯族,原籍廣西西林縣。因作戰勇敢、戰績卓著而被賜“果勇巴圖魯”、“霍龍武巴圖魯”勇號,賞穿黃馬甲。曾任三品參將、河口總兵、開化鎮總兵、普洱總兵等職,去職後落籍文山。覃捐廉建蓋五夫子祠,捐助建設三元洞和虛靈洞,於三元洞觀廳留下“盤水文山閒管領,和風甘雨慶昇平”對聯。覃故後,朝廷宣付史館立傳,賜祭葬,誥封建威將軍。
李熙文 (1843-1876),字叔豹,文山縣開花鎮人。清同治甲戌補選進士、點翰林院庶吉士。熙文少年隨父旅跡近大半中國,歷經動亂艱辛,體察民間疾苦,陶冶成當時較著名的青年詩人。生前所寫詩文較多,今尚存《古蓮齋詩草》和《經吹堂新稿》,編成《李叔豹詩集》,計134首,收入《雲南叢書詩集》之六十六。
張建鼎 (1894-1966),字禹卿,藝名竹八音,文山縣開化鎮人。是滇劇界久負盛名的滇劇表演者,他以其獨具特色的唱腔和演技蜚聲滇劇界。在昆明被稱為“竹派”,與羅香圃、黃雨清、李桂蘭等齊名。竹八音是繼李瑞蘭之後唯一能用腦後音的一人。
楚圖南 (1899-1994),字方朋,文山縣開化鎮人。先後擔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文教委員回委員、文教部長,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會長。楚圖南還是第一屆至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常委及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政協第二至第五屆常委,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副主席、民盟中央名譽主席。他在負責人民外交工作的30餘年間,多次出席國際性和平會議,接待國外來訪者不計其數,在許多國家的文化界、藝術界、教育界及政界廣交朋友,為我國民間外交和文化交流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楚圖南不僅是著名的馬列主義社會活動家、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還是有較深造詣的學者、革命文化的傳播者、著名的書法家和知名的世界語者。早年匯集出版了《刁斗集》、《荷戈集》等著作。1993年中共黨史出版事業和北師大出版了他的文選。
索三道 (1923-1967),原名仁義,原籍河北省磁縣。索三道曾任文山縣第一區區長、區委書記,中共文山縣委組織部長、副書記,中共文山州委農村工作部副部長等職。他一生儉樸、不求名利、廉潔奉公、平易近人,關心民眾疾苦,深受人民民眾擁戴。索三道將他的大半生貢獻給了文山縣各族人民,為文山縣的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立下了難以磨滅的功績。
王建烈 (1928-1993),文山縣開化鎮人。自幼酷愛繪畫。少年求學時曾臨摹關山月、李可染等名畫家原作,1952年考入東北魯迅美術學院深造,後分配到湖南工作。曾任湖南工藝美術學會理事、建築裝飾協會常務理事、中共湖南省廣告美術公司總支委員,任政協長沙市第三屆委員會委員。王紹烈主要作品有:針繡掛屏《韶山毛主席故居》和《達•芬奇像》,大型土家錦《岳陽樓》,水彩畫《第一座湘江大橋》和《山城紅岩》,鋼筆畫《愛晚亭》、《清水塘》、《橘子洲頭》等;其論著有《工藝美術設計與生產製作》、《論包裝裝潢的商品化問題》、《初探室內裝飾諸要素》等。 

雲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述轄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12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79個縣、29個自治縣。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昆明市盤龍區 | 五華區 | 官渡區 | 西山區 | 東川區 | 安寧市 | 呈貢縣 | 晉寧縣 | 富民縣 | 宜良縣 | 嵩明縣 | 石林彝族自治縣 |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曲靖市麒麟區 | 宣威市 | 馬龍縣 | 霑益縣 | 富源縣 | 羅平縣 | 師宗縣 | 陸良縣 | 會澤縣
玉溪市紅塔區 | 江川縣 | 澂江縣 | 通海縣 | 華寧縣 | 易門縣 | 峨山彝族自治縣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保山市隆陽區 | 施甸縣 | 騰衝縣 | 龍陵縣 | 昌寧縣
昭通市昭陽區 | 魯甸縣 | 巧家縣 | 鹽津縣 | 大關縣 | 永善縣 | 綏江縣 | 鎮雄縣 |彝良縣 | 威信縣 | 水富縣
麗江市古城區 | 永勝縣 | 華坪縣 |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 寧蒗彝族自治縣
普洱市思茅區 |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 景東彝族自治縣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 西盟佤族自治縣
臨滄市臨翔區 | 鳳慶縣 | 雲縣 | 永德縣 | 鎮康縣 |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 滄源佤族自治縣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 | 瑞麗市 | 梁河縣 | 盈江縣 | 隴川縣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 福貢縣 |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 | 德欽縣 |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 祥雲縣 | 賓川縣 | 彌渡縣 | 永平縣 | 雲龍縣 | 洱源縣 | 劍川縣 | 鶴慶縣 | 漾濞彝族自治縣 | 南澗彝族自治縣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 | 雙柏縣 | 牟定縣 | 南華縣 | 姚安縣 | 大姚縣 | 永仁縣 | 元謀縣 | 武定縣 | 祿豐縣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 | 箇舊市 | 開遠市 | 綠春縣 | 建水縣 | 石屏縣 | 彌勒縣 | 瀘西縣 | 元陽縣 | 紅河縣 |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 河口瑤族自治縣 | 屏邊苗族自治縣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 | 硯山縣 | 西疇縣 | 麻栗坡縣 | 馬關縣 | 丘北縣 | 廣南縣 | 富寧縣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 勐海縣 | 勐臘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