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縣

馬龍縣

馬龍縣隸屬於雲南省東部,居昆明市與曲靖市麒麟區之間,東及東北部與麒麟區、霑益縣接壤,南與陸良縣、宜良縣毗鄰,西及西北與嵩明、尋甸兩縣交界。位於東經103°16′-103°45′、北緯25°08′-25°37′之間,位於東經103°16′-103°45′、北緯25°08′-25°37′之間,面積1751平方公里,2010年,馬龍縣總人口21萬人,非農業人口21萬人,有彝族、白族、回族、瑤族、布依族等民族。馬龍縣氣候屬低緯高原季風型氣候,冬春乾旱,夏秋濕潤,季節乾濕分明,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適應種植各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每年平均日照1985小時以上,每年平均降雨量1032毫米,縣城年均氣溫13.4℃,每年無霜期241天,風向多西南風,年均風速4.3米/秒。馬龍縣糧食作物主要有稻穀、小麥、玉米、大豆、蕎、馬鈴薯等。2010年,馬龍縣主要有鐵礦、鉛、鋅、銅、鈷、重晶石、陶土、泥炭、石英沙、磷礦等。鐵礦石已探明儲量3000多萬噸,重晶石儲量2000多萬噸,泥炭儲量3000餘萬立方米。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馬龍縣馬龍縣
國土面積1614.15平方公里。境內7條河流分別流入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具有山區、丘陵等地形特徵。全縣轄4鄉5鎮,2個社區、1個居委會、64個村委會,523個村民小組。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19148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004人,占11%;彝、苗、回等23個少數民族人口14510人,占7.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9人。
氣候特徵 氣候屬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6℃,年均降水量1001.8毫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日照較長,熱量不足;雨量充沛,但乾冷同期,雨熱同季,乾濕分明,降水集中。
土地資源
總面積240.05萬畝,上報耕地22.28萬畝,占9%,林地128.6萬畝,占53.5%,有林地115.04萬畝,疏林地0.57萬畝,灌木林地4.64萬畝,未成林地1.99萬畝,苗圃27萬畝。牧草地20.48萬畝,占9%,水域用地5.29萬畝,占2.2%。人均國土面積13.2畝,人均林地7.1畝,人均牧草地1.1畝,人均耕地1.2畝,人均未利用土地1.7畝。
生物資源
糧食作物主要有稻穀小麥玉米大豆馬鈴薯等。境內地形平緩,相對高差較小,屬半濕潤常綠闊葉林的分布區域,大片的次生產雲南松林與櫟類,早冬瓜、白楊、杉松混交林組成了典型的高原雲南松植被類型。有穿山甲水獺斑頭雁白腹錦雞白花蛇梅花鹿鯉魚、田蛙、深溝雞、黑山羊等幾百種野生和家殖動物,有雞樅、松茸草烏桔梗杜鵑山茶蘭花等數百種菌、藥材及小灌木。
礦產資源 主要有鐵礦、鉛、、重晶石、陶土、泥炭、石英沙、磷礦等。鐵礦石已探明儲量3000多萬噸,重晶石儲量2000多萬噸,泥炭儲量3000餘萬立方米。
旅遊資源
經過幾年的開發,旅遊業初具規模。主要風景區有馬過河河谷風光、野花溝、萬畝草山、香爐山和九龍湖。待開發的景區(景點)有龍陽仙洞諸葛山耍水龍潭綠野沙塘、馬槽箐、乾河谷等。
農田水利 2003年底,全縣有中型水庫1座,小型水庫155座,小壩塘321座。設計總庫容9259萬立方米,有效庫容8100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13.55萬畝,水利化程度達60.49%。大中型拖拉機配套農具62台,小型拖拉機配套農具362台,農用排灌電動機242台,農用排灌柴油機242台。全縣已建成不同層次的高穩產田地13.5萬畝。庫容1.5億立方米的車馬碧水庫正在進行項目前期工作。
交通和通訊
貴昆鐵路320國道崑曲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貴昆鐵路和昆沾複線在馬龍縣境內設有5個車站,營運里程分別為40.15公里和47.7公里。國道320線經過通泉、王家莊、馬過河3個鎮,境內里程48公里。崑曲高速公路及複線經過通泉、舊縣2個鎮,境內里程43.5公里。至2003年底,有各種民用車輛2239輛,其中農用運輸車148輛。全縣有等級公路708.6公里,縣內公路密度平均每100平方公里為43.9公里。鄉村公路好路率達90%。全縣程控電話容量達15600線,已安裝程控電話的用戶達6500餘戶,其中:住宅電話8473部,行動電話7685部。
電力設施 馬龍電力設施比較完善。有110千伏變電站1座,35千伏變電站6座,總裝機容量35450千伏安,通電村達100%。
小城鎮建設
縣城(通泉鎮)建設規模5平方千米,城區人口3萬餘人。小城鎮建設發展較快,全縣5鎮4鄉建有水泥街道和基本配套設施。位於崑曲高速公路旁的舊縣鎮被列為省級重點示範集鎮,納章鎮、馬過河鎮被列為市重點示範集鎮。

位置面積

馬龍縣馬龍縣
馬龍縣地處雲南省東部,居昆明市與曲靖市麒麟區之間,位於東經103°16′~103°45′、北緯25°08′~25°37′之間,東及東北與曲靖市麒麟區、霑益縣接壤,南與陸良縣山水相連、西南與宜良縣毗鄰、西及西北與嵩明、尋甸兩縣交界。東西跨距47.25公里,南北跨度44.5公里。全縣總面積1614.149平方公里,境內山巒起伏,河流縱橫,地勢東南高峻,中部隆起向西北傾斜呈階梯形下降,平均海拔2000米,最高海拔2493米,最低海拔1772米,全境四面環山,屬烏蒙山系,多山谷河槽,由七條分別流入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河流切割為11個大小不等的山尖小壩子,具有山區、丘陵、河谷等地形特點。縣城駐地通泉鎮,海拔2034.2米,距省會昆明沿國道320線135公里,距曲靖市府30公里。沿崑曲高速公路距昆明113公里,距曲靖市府22公里。貴昆鐵路橫貫縣境三鎮,境內設有5個車站,國道320線和崑曲高速公路均從縣城及城郊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區位較好。

建置沿革

馬龍縣古稱銅瀨邑,西漢元封二年(前109)置銅瀨縣,屬益州郡。蜀漢、兩晉時沿稱銅瀨縣,隸建寧郡。唐武德

馬龍縣馬龍縣
元年(618)更名同起縣,屬郎州(南寧州)。兩爨時為西爨曲軛。南詔稱曲軛川,屬拓東節度。宋代大理國後期稱納垢部,為三十七部之一,屬石城郡。元初改稱納垢千戶,領易龍百戶,屬磨彌萬戶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納垢千戶為馬龍州,改易龍百戶為通泉縣,屬曲靖路(短期曾隸仁德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撤通泉縣入馬龍州,隸曲靖府。宣德六年(1432)至成化十二年(1476)屬仁德府。弘治七年(1494)改設流官知州。清代沿稱馬龍州,隸曲靖府。民國2年(1913),廢州設縣,改稱馬龍縣行政公署,直屬於省府。民國18年(1929)改稱馬龍縣政府。1950年3月,馬龍縣人民政府成立,屬曲靖地區專員公署(行政公署)。其中1958年10月撤銷馬龍縣建制,併入曲靖縣,1961年7月復置馬龍縣。“馬龍”一詞系彝語“麻籠”譯音,意為“駐兵之城”。

行政區劃

全縣轄五鎮四鄉(通泉鎮納章鎮王家莊鎮馬過河鎮舊縣鎮馬鳴鄉月望鄉大莊鄉張安屯鄉)共3個社區、64個村民委員會(其中有3個民族村委會)及431個自然村、521個村民小組。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0年,馬龍縣總面積240.05萬畝,上報耕地22.28萬畝,占9%,林地128.6萬畝,占53.5%,有林地115.04萬畝,疏林地0.57萬畝,灌木林地4.64萬畝,未成林地1.99萬畝,苗圃27萬畝。牧草地20.48萬畝,占9%,水域用地5.29萬畝,占2.2%。人均國土面積13.2畝,人均林地7.1畝,人均牧草地1.1畝,人均耕地1.2畝,人均未利用土地1.7畝。
生物資源
2010年,馬龍縣糧食作物主要有稻穀、小麥、玉米、大豆、蕎、馬鈴薯等。境內地形平緩,相對高差較小,屬半濕潤常綠闊葉林的分布區域,大片的次生產雲南松林與櫟類,早冬瓜、白楊、杉松混交林組成了典型的高原雲南松植被類型。有穿山甲、水獺、斑頭雁、白腹錦雞、白花蛇、梅花鹿、鯉魚、田蛙、深溝雞、黑山羊等幾百種野生和家殖動物,有雞樅、松茸、草烏、桔梗、杜鵑、山茶、蘭花等數百種菌、藥材及小灌木。
礦產資源
2010年,馬龍縣主要有鐵礦、鉛、鋅、銅、鈷、重晶石、陶土、泥炭、石英沙、磷礦等。鐵礦石已探明儲量3000多萬噸,重晶石儲量2000多萬噸,泥炭儲量3000餘萬立方米。

人口民族

2005年,全縣總戶數50271戶,其中農村戶數44000戶,總人口194665人。在總人口中非農業人口21340人,占11.0%;少數民族人口14937人,占7.7%(其中彝族7596人、苗族3915人、回族3187人)。在總人口中,男性100791人;女性93874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7.4:100。年內出生人口2073人,年內死亡89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1‰,人口密度為120人/平方公里。

氣候特點

氣候屬低緯高原季風型氣候,冬春乾旱,夏秋濕潤,季節乾濕分明,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適應種植各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據實測資料記載,年平均日照1985小時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032毫米,縣城年均氣溫13.4℃,年無霜期241天。風向多西南風,年均風速4.3米/秒。

經濟發展

馬龍縣馬龍縣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較快。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完成52778萬元,是1952年196萬元的269.2倍,是1978年2905萬元的18.2倍;工農業總產值完成95108萬元,是1978年2288萬元的41.5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536萬元,是1978年的11.3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5745萬元,是1978年的12.1倍;鄉鎮企業總收入完成64415萬元,是1978年1613萬元的39.9倍。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第一、二、三次產業比重是41.1∶24.8∶34.1,比1978年的56∶25∶19,第一產業下降14.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上升15.1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1400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3元,農民人均消費支出1308元,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58%;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7115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5688元,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39.6%,該縣實現小康程度82.21%。
農業 200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41172萬元,農業比重在工農業總產值中占43.29%。種植業中的糧經作物之比由1995年的63.1∶36.9調整為52.3∶47.7。馬龍縣被省列為早熟蘋果基地縣、優質烤菸基地縣、野生菌保護基地縣、種羊示範基地縣。馬鳴鄉被省列為肉牛凍精改良綜示區,納章鎮、大莊鄉被省列為山羊綜示區。
工業 2003年,全縣現價工業總產值達53936萬元,比2000年年均增長21.1%。現已形成建築建材、化工、冶金機械、食品加工等為主的地方工業體系。
非公有制經濟 縣委、政府先後出台了《關於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決定》及對外開放等多項優惠政策,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九五”期間,全縣共推出招商引資項目64個,實現簽約47個,項目就位資金10390萬元。引進技術36項,引進人才160名。2003年底,全縣個體工商戶達1521戶,從業人員1958人,註冊資金1138萬元,全縣非公有制經濟實現產值6620.7萬元,占全縣國內生產總值的14.9%。

社會發展

基礎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突破。科技對國民經濟貢獻率已達40%。1993年,“大爪草防治試驗和研究”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4年,“草地牧業綜合發展項目”獲農業部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1997年11月,“水稻粳稻新品種雲粳33選育及推廣”獲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2000年,馬龍縣獲省人民政府畜牧業豐產獎。2002年通過了國家科技進步考核,馬鳴農業綜合項目獲市級科技成果三等獎。全縣各類學校98所,在校學生36404人,教職員工2233人。普及國小教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普及實驗教學和高標準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通過省市驗收,縣一中被省教委評定為二級二等完中,高中招生條件得到改善,招生能力得到增強;全縣近年參加省級體育競技活動獲金牌16枚,銀牌7枚,銅牌12枚,縣體校辦校以來為上級體育部門輸送了以競走為主的運動員100餘名,其中8名成為國家級運動健將,被評為全國先進業餘體校,縣少體校被評為國家“先進少體校”;縣、鄉醫療衛生單位基本實現了人員、房屋、設備三配套,初級衛生保健工作基本完成;計畫生育15年保持無多胎生育目標;全縣有線電視覆蓋率達35%,電視覆蓋率93%,廣播覆蓋率達94%。

風景名勝

馬龍野花溝
馬龍野花溝位於曲靖馬龍縣西南部馬鳴鄉境內,距雲南省昆明市120公里左右,深藏於馬鳴鄉80平方公里莽莽蒼蒼的原始森林峽谷里,是典型的原始河谷風貌,是典型的野外山水風景區。
馬過河鎮鳳龍灣風景區
馬過河鎮鳳龍灣景區位於馬過河鎮西部,320國道旁,距縣城27公里,距馬過河集鎮2公里。景區一條寬廣悠長的馬過河大河川流而過,有2.08平方公里的湖泊水面;景區青山綠水、飛瀑流泉、波光蕩漾、鷺飛鳥鳴;河面波光蕩漾等。
香爐山自然風景區
香爐山自然風景區位於馬龍縣舊縣鎮集鎮南面,距崑曲高等級公路舊縣立交橋3公里。風景區以香爐寺為中心,遠觀見太極,兩山呈S型首尾銜接。

地方特產

馬龍黑木耳
黑木耳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胺基酸和維生素,其中鐵的含量比肉類高100倍,鈣的含量是肉類的3070倍。同時它含有65%以上的多糖類膠體物質,具有清腸潤肺止血,降低血脂和膽固醇之功效。
彝家泡缸酒
泡缸酒是滇東南彝族民間的傳統佳釀,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三國時期,泡缸酒就已經成為彝族人民祭祀、祈神、慶賀、宴請的常備佳品。

歷史文化

彝族火把節
火把節是彝族隆重的節日,一般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舉行。屆時,各家各戶相互串門並點燃火把,遍布于山鄉田野,認為火把可以驅邪除病,燒滅蟲害等。入夜,舉行篝火晚會,青年男女盡情彈唱、歌舞。節日期間彝民們要殺牛、殺羊祭神。
馬龍咨卡彝族火草褂
彝族“火草褂”紡織技藝源遠流長,據《南詔通記》載:“南詔國民及彝族羅婺人喜采野生火草為衣。”由此可證明火草服飾是彝族人民長久以來的傳統服飾之一。
火草褂工序繁雜。從上山採摘火草葉到織就一件火草褂,需經“采火草、洗火草葉、撕火草絨、捻火草線、紡火草線、上線架擰線、圈火草線、提火草線和織火草布、量體裁布縫
衣、鑲青布邊及釘紐扣”等多道工序,30多個工作日方能完成。
火草褂分男式女式。男式有布紐扣,鑲青布邊,無袖,前襟左右兩衽縫製口袋;女式無紐扣,不鑲邊,無袖,一前一後兩塊火草布,縫製成套頭的式樣,與圍腰搭配穿戴。
火草褂是彝族人民愛情的信物。彝家男女青年談情說愛時,姑娘答應小伙子的求愛就送給小伙子一件火草褂和一雙“皮拉踏”(火草鞋)。
彝族火草褂蘊含著雲南彝族服飾的深厚文化底蘊,是彝族服飾的瑰寶,是古代踞織技藝的活化石,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彝族人民純潔、美好的心靈象徵。2009年,火草紡織手工技藝被批准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得到傳承和保護。
馬龍八大景詩
馬龍歷史上八景古樸的詩情畫意,已永遠地鐫刻在馬龍人的記憶深處。馬龍八景有:
①龍陽仙洞:位於王家莊鎮土官寨村前約一華里處,舊名土官洞,明朝馬龍知州張棅游此地,更名為龍陽洞,並寫下膾炙人口的《游龍陽洞記》。文中描述此處:“山川秀拔,隱見疊呈,千態肆狀,隨在可樂,而此尤擅奇觀。”
②層岩瀑布:位於納章鎮,在鎮政府南約一公里處,迤澤河到這裡突遇陡崖,飛瀉而下,形成壯麗的瀑布,瀑布兩岸,巨石聳立。
③香爐倚空:是馬龍八景中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景,香爐山以其秀麗雄奇的山水風光和佛道文化為人們嚮往。山環水繞呈太極圖貌,其中一嶺自上逶迤而下,且平且突,中有兩石突起,形成一大一小兩個香爐,因而得名。
④龍湫夜月:指舊時的大龍井村旁龍潭,是“靈泉灩灩,桂魄晶瑩,俯而窺之,玉盤一珠。”如今,舊時的兩眼龍泉出水漸少,林木已不復存在,但在田野的濕地上,還常有鷺鷥等水鳥在這裡覓食棲息。
⑤九曲文河:即縣城東、西河,環回不可勝數,郡人於舊城山建文昌宮,而此二水映帶其前,蜿蜒如龍,環疊如帶;綠波澹淡,欲去復回。時至今日,河水流經地修築的廣場被人們命名為“文河廣場”。
⑥東阿古木:即縣城城東的大樹林山,現為縣林業局辦公區。據《續修馬龍縣誌》載:“二十餘株(古木),難以歲月計。扶疏百尺,掛月披雲;蒼翠半岡,天然圖畫;秦松漢柏,千載同賞。”古木毀於清朝道光、鹹豐年間的戰火中。
⑦伯刻翠屏:位於縣城北面的伯刻山,俗名“黑泥大山”。隨著縣城不斷拓展,縣城離“伯刻翠屏”已越來越近,站在水景公園往北一望,伯刻翠屏已近在咫尺,相隔兩公里多。
⑧綠莎野塘:位於今東光工業園的東北,距縣城約5公里,是馬龍縣唯一的一個天然湖。在《馬龍州志賦》中,著名詩人宋湘在描寫馬龍山川名勝時,用了最多的筆墨來描寫綠莎野塘。

著名人物

宋湘,字煥襄,號芷灣,是清朝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傑出的詩人和書法家,被稱為“嶺南第一才子”。宋湘於1756年12月25日寅時生於嘉應州(今梅州市梅縣區)白渡鎮象湖村,父親宋步雲是私塾教師。他自幼聰敏,23歲中秀才,37歲中解元,44歲中二甲第11名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45歲任惠州豐湖書院院長,52歲先後任四川省和貴州省鄉試主考官。53歲後在京城歷任文淵閣校理、鹹安宮總裁、國史館總纂、文穎館總纂等職。58歲起出任雲南省曲靖、廣南、永昌、大理等地知府。在雲南為官13年,治山、治水、治窮、安民,一生清廉,政績卓著。70歲升為湖北督糧道,他離開雲南時,滇民自發集合長隊依依不捨地送行。道光六年(1826年農曆12月25日)剛71歲於湖北觀察署任上在睡眠中逝世,竟然無錢安葬,是當地的百姓父老募捐幫其料理後事。許多地方為紀念他一生清廉的光輝形象,建祠塑像,立碑奉祀。
阮近賢,字蘭室,明萬曆丙午(1606年)舉人。
阮元聲,字無聲,明崇禎戊辰(1628年)進士。
徐霞客,是我國明代的旅行家、地理學家,他一生用了三十多年的時間,不避風雨、不顧困頓,足跡遍布祖國的大部分疆土,並用文學的筆觸記錄了他旅行的見聞,留下了地理學名著《徐霞客遊記》。

中國縣城5

完善詞條,學習知識,也分享知識!

雲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述轄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12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79個縣、29個自治縣。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昆明市盤龍區 | 五華區 | 官渡區 | 西山區 | 東川區 | 安寧市 | 呈貢縣 | 晉寧縣 | 富民縣 | 宜良縣 | 嵩明縣 | 石林彝族自治縣 |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曲靖市麒麟區 | 宣威市 | 馬龍縣 | 霑益縣 | 富源縣 | 羅平縣 | 師宗縣 | 陸良縣 | 會澤縣
玉溪市紅塔區 | 江川縣 | 澂江縣 | 通海縣 | 華寧縣 | 易門縣 | 峨山彝族自治縣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保山市隆陽區 | 施甸縣 | 騰衝縣 | 龍陵縣 | 昌寧縣
昭通市昭陽區 | 魯甸縣 | 巧家縣 | 鹽津縣 | 大關縣 | 永善縣 | 綏江縣 | 鎮雄縣 |彝良縣 | 威信縣 | 水富縣
麗江市古城區 | 永勝縣 | 華坪縣 |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 寧蒗彝族自治縣
普洱市思茅區 |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 景東彝族自治縣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 西盟佤族自治縣
臨滄市臨翔區 | 鳳慶縣 | 雲縣 | 永德縣 | 鎮康縣 |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 滄源佤族自治縣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 | 瑞麗市 | 梁河縣 | 盈江縣 | 隴川縣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 福貢縣 |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 | 德欽縣 |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 祥雲縣 | 賓川縣 | 彌渡縣 | 永平縣 | 雲龍縣 | 洱源縣 | 劍川縣 | 鶴慶縣 | 漾濞彝族自治縣 | 南澗彝族自治縣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 | 雙柏縣 | 牟定縣 | 南華縣 | 姚安縣 | 大姚縣 | 永仁縣 | 元謀縣 | 武定縣 | 祿豐縣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 | 箇舊市 | 開遠市 | 綠春縣 | 建水縣 | 石屏縣 | 彌勒縣 | 瀘西縣 | 元陽縣 | 紅河縣 |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 河口瑤族自治縣 | 屏邊苗族自治縣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 | 硯山縣 | 西疇縣 | 麻栗坡縣 | 馬關縣 | 丘北縣 | 廣南縣 | 富寧縣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 勐海縣 | 勐臘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