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縣

林芝縣

林芝縣是西藏自治區曾經的一個縣,隸屬原林芝地區,2015年4月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林芝地區和林芝縣,設立地級林芝市,林芝縣改設為巴宜區。林芝藏語意為“娘氏家庭的寶座或太陽的寶座”,林芝縣地處西藏東南部、雅魯藏布江北岸、尼洋曲下游是青藏高原海拔最低的地區,素有“西藏江南”之美譽。國土面積102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萬畝,草場面積56.5萬畝,森林面積502萬畝。轄4個鎮,3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107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6.7萬(2013年)。縣政府駐地八一鎮。該縣平均海拔3000米,相對高差2200-4700米,位於林芝與米林交界的加拉白壘峰,海拔7294米。林芝,從亞熱帶到寒帶植物都有生長,素有“綠色寶庫”之稱。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林芝縣林芝縣

林芝,藏語意為“娘氏家庭的寶座或太陽的寶座”。林芝是青藏高原海拔最低的地區,素有“西藏江南”之美譽。八一鎮是藏東新興的工業城鎮,林芝地委、行署的所在地。

它位於林芝縣境內,海拔2900米,面積10238平方公里。轄1個鎮,6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107個村民委員會。

尼洋河從鎮南緩緩流過,四面環山,山上的林木鬱鬱蔥蔥,雨量充沛,氣候十分宜人。該縣居藏東雅魯藏布江中游地帶,地勢險峻,間有河谷平地。

歷史沿革

林芝縣八一鎮全景林芝縣八一鎮全景

林芝,藏語意為“娘氏家庭的寶座或太陽的寶座”。

林芝藏語意為“娘氏家族的寶座或太陽的寶座”。1959年9月則拉宗、德林宗和貢穆宗3宗合併成立林芝縣,駐地尼池村、直屬林芝專署。1964年林芝專署撤銷,林芝縣劃歸拉薩市管轄。1986年林芝行署成立,林芝縣又劃歸林芝行署管轄至今。縣府駐普拉。

據我國2000年人口資料統計,林芝縣總人總數為2.9萬。全縣“普九”教育人口復蓋率達到97.6%。

2005年10月9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68號)林芝縣人民政府駐地由林芝鎮遷至八一鎮。八一鎮是西藏東南部的新興城鎮,是林芝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1997年,面積10238平方千米,人口2.7萬(其中城鎮人口1.4萬),多為藏族,還有漢、門巴、珞巴等族。轄1鎮6鄉:八一鎮、達則鄉、布久鄉、百巴鄉、東久鄉、排龍門巴族鄉、米瑞鄉。縣政府駐達則鄉普拉街,距八一鎮18千米。(根據《政區大典》整理)

八一鎮(BayiZhen)地區行署和縣政府(2005遷入)駐地。

1960年設八一區,1987年改八一鎮。位於縣境中部,距縣政府18千米。面積240平方千米,人口0.3萬。轄仲沙、尼西、多布、久巴、更張、唐地、公仲、色旦、加旦、加丁嘎、唐繞、拉丁嘎、拉嘎娘、巴吉、玉美、巴桑繞、雪巴、章麥、傑布萊、永久、加21個村委會。

達則鄉(DazheXiang)。1959年設達則區,1987年改為鄉。位於縣境南部,面積2630平方千米,人口0.2萬。轄尼池、鎮巴、嘎拉、幫納、曲古、果差、朗歐、達則、卡斯姆、孜布、達卓莎、朗色、立定、扎朗、娘歐15個村委會。古蹟有色加更欽寺、達則寺、尼池金塔及尼池大柏樹、以及幫納村的“桑樹王”等。

布久鄉(BujiuXiang)1960年設布久區,1987年5月改鄉。位於縣城南,距縣城48千米。面積約800平方千米,人口0.2萬。轄甲日卡、嘎瑪、仲沙巴、則拉崗、卓木、堅曲、珠曲登、多東、麥巴、孜拉、馬本、仲果、結麥13個村委會。

百巴鄉(BaibaXiang)1988年設立,位於縣政府西,距縣政府80千米。面積約300平方千米,人口0.2萬。轄拉格、更巴、仲尼、扎得、扎麥、強嘎、張巴、連別、娘魯、沙嘎、白巴、曾巴、折巴、伍巴、色貢、拉嘎、扎堆、堆龍18個村委會。

東久鄉(DongjiuXiang)1961年設立東久區,1988年改鄉。位於縣境東部,距縣政府83千米。面積約1000平方千米,人口0.1萬。轄東巴才、朗林、崩巴才、納麥、扎西崗、仲麥、巴嘎、貢次、貢登、拉日、德拉、友巴、白木13個村委會。

排龍門巴族鄉(PailongMenbazuXiang)1960年置排龍鄉,1987年改排龍門巴族鄉。位於縣境東部,距縣政府115千米。面積600平方千米,人口0.06萬。轄門仲、扎曲、巴玉、阿子店、迫龍、唐通、白瑪店、歐旁、玉梅9個村委會。境內有雅魯藏布江大拐彎風景區,為自治區野生動物的重點保護區。

米瑞鄉(MiruiXiang)1960年設米瑞區,1987年改鄉。地處雅魯藏布江北岸,素有林芝“糧倉”之美稱。距縣政府42千米,面積800平方千米,人口0.2萬。轄貢覺、玉容增、通麥、木多、色古拉、米瑞、增巴、肖仲、本仲、拉奶、嘎沙、貢尼公嘎、達嘎扎、比東、吉定、仲沙、米糧麥、在來、丁拉19個村委會。境內有薩摩崔司石刻,以及林芝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德本寺。

2000年,林芝縣轄3個鎮、4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8960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八一鎮24367人、林芝鎮4455人、百巴鎮3001人、米瑞鄉2031人、布久鄉2659人、東久鄉1823人、排龍鄉624人。

地理環境

位置

林芝縣地處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東南麓,天河雅魯藏布江與工布人的母親河尼洋河在此相匯,地處北緯29°21′~30°15′、東經93°27′~95°17′之間,東鄰墨脫縣,南接米林縣,西部和西北部與工布江達縣交界,北部和東北部與波密縣相通。東西長177.2公里,南北寬98.6公里。

地貌

巴宜區巴宜區

林芝縣境南部為岡底斯山余脈,北部屬念青唐古拉山支脈高山地段。平均海拔3000米,最高峰加拉白壘峰,海拔7300米,最低處為巴玉村,海拔1600米,相對高差達4700米。

氣候

巴宜區巴宜區

受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影響,林芝縣境內屬溫帶濕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季溫和乾燥,夏季濕潤無高溫。年平均氣溫8.5℃(最冷一月,平均氣溫為-2℃,最熱七月,平均氣溫20℃年)。無霜期175天左右。年日照時間2022小時。年平均降水量654毫米,主要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

行政區劃

林芝縣地圖林芝縣地圖

全縣轄4個鎮、3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林芝鎮、百巴鎮、八一鎮、魯朗鎮、更章門巴族鄉、布久鄉、米瑞鄉。共有2個社區、74個行政村。縣人民政府駐八一鎮。

林芝鎮轄10個村委會:達則村、卡斯木村、朗歐村、尼池村、真巴村、幫納村、曲古村、立定村、嘎拉村、康扎村。

百巴鎮轄12個村委會:百巴村、白拉村、開朗村、大壩村、拉格村、連別村、強嘎村、張巴村、色貢村、折巴村、扎地村、增巴村。

八一鎮轄2個居委會、12個村委會:雙擁路社區、白瑪崗社區;巴果繞村、多布村、公仲村、加丁嘎村、拉丁嘎村、唐地村、永久村、色定村、章麥村、加耐村、巴吉村、尼西村。

魯朗鎮轄8個村委會:白木村、巴嘎村、羅布村、扎西崗村、東巴才村、東久村、洛木村、拉月村。

更章門巴族鄉轄7個村委會:更章村、門仲村、白瑪店村、塘堆村、久巴村、扎西村、娘魯村。

布久鄉轄11個村委會:仲薩巴村、加日卡村、馬邊村、麥巴村、珠曲登村、孜拉崗村、孜熱村、仲果村、傑麥村、簡切村、多當村。

米瑞鄉轄13個村委會:肖仲村、吉定村、嘎薩村、曲尼貢嘎村、洛乃村、澤列村、米瑞村、色果繞村、通麥村、玉榮增村、姆多村、增巴村、米娘麥村。

八一鎮:總人口24367人。

林芝鎮:總人口4455人。

百巴鎮:總人口3001人。

米瑞鄉:總人口2031人。

布久鄉:總人口2659人。

魯朗鎮:總人口1312人。

排龍鄉:總人口624人。

城市風貌

尼洋風光尼洋風光

被譽為“西藏江南”的林芝,風光旖旎,景色醉人,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她像一顆“高原明珠”一樣熠熠生輝,吸引著來自全國乃至世界的客商。

富庶起來的林芝縣,既保持著人間仙境般獨特的旅遊資源和神奇風景,也不乏完善的現代化設施和優越的投資環境,不失為旅遊首選和宜居宜商的寶地。

自然資源

林芝縣林芝縣

林芝縣地處西藏東南部、雅魯藏布江北岸、尼洋曲下游。地勢險峻,間有河谷平地。平均海拔3000米,相對高差2200—4700米。

尼洋河是位於雅魯藏布江北側的最大支流,也是雅魯藏布江流域內的五大支流之一。它發源於米拉山西側的錯木樑拉,由西向東流,在林芝縣的則們附近匯入雅魯藏布江,全長307.5公里,落差2580米,流域面積15459平方公里,在林芝匯入雅魯藏布江。處於大峽谷水汽通道作用的範圍,水熱條件充足,沿河森林茂密。尼洋河空氣清新,風光秀麗,變化多端,一會創造了峽谷,一會又開闢了平原,一會流經大草原,一會又在山巒賓士,山溝溪畔的灌叢,秋季落葉後的枝條玉紅潔亮,形成長長的“紅霞溝”,溝溪中的卵石,水流半掩,宛如珍珠撒地,景觀別致,美不勝收!

尼洋河在傳說中是“神女的眼淚”。是工布人民的“母親河”。

林芝縣面積102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萬畝,草場面積56.5萬畝,森林面積502萬畝,素有“綠色寶庫”之稱。主要樹種有柏樹、桑樹、雲杉、冷杉、高山松等。藥材資源有三七、蟲草、紅景天、貝母、黨參等。食用菌資源有銀耳、木耳、松茸、猴頭、獲苹、靈芝等。

動物資源有樟、黑熊、猴、豹、馬熊、草變、水蹈等。

林芝蘋果產量居西藏第一,品質優良。所產核桃也歷為貢品。林芝縣木材資源豐富,木材蓄積量約為6000萬立方米。年採伐木材235000立方米。

產業發展

林芝縣扎西崗村林芝縣扎西崗村

林芝縣農、牧、林三業兼備,是林芝地區的主要產糧縣之一。木材蓄積量約為6000萬立方米。年採伐木材235000立方米。縣電站每年發電量240萬千瓦時。並有木材加工廠等一批基礎工業。川藏公路橫貫境內達223公里。已形成全縣6鄉1鎮99個行政村都能通汽車的公路網。總通車裡程達410公里。

名特產品主要有麝香、熊膽、靈芝、蟲草、猴頭、天麻、三七、蘋果、核桃和高原魚類。八一鎮是西藏東南部的新興城鎮,是林芝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川藏公路和林澤公路在此交會。鎮區面積8平方公里,人口1.6萬。鎮內有大小工廠、事業單位90多個。如著名的林芝毛紡廠、西藏農牧學院等。

位於巴結村的巨柏林占地100多畝,其中一棵樹齡已達2500年以上,被譽為巨柏王,樹高50米,乾圍18米,被稱為“活的文物”。

經濟概況

巴宜區巴宜區

2011年,林芝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3.3億元、同比增長22%,財政收入完成5115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34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完成7542元,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完成10.5億元。

2012年,林芝縣生產總值完成40.63億元;財政收入完成5888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預計完成2.75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012元,其中,現金收入達到人均6301元。此外,大力發展特色農牧基礎產業和旅遊業,實現種植和養殖發展特色化、基地建設規模化、優勢農牧產品經營產業化、生產技術標準化的合理布局,養殖、水果、蔬菜、天麻、花卉等優勢產業帶和產業發展基地建設成效喜人,全區專業合作社達到32家;將旅遊業作為林芝縣的龍頭產業培育,截至目前,已配套投入資金438.5萬元用於發展壯大旅遊業。2012年,全區接待遊客87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6.09億元,同比增加37.2%。

2013年,林芝縣生產總值完成50億元,比增23.05%;財政收入完成8877萬元,比增50.76%;農村經濟總收入3.2億元,比增16.66%;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10762元,比增19.42%,其中,現金收入達到7271元,比增15.39%。

社會事業

2013年,林芝縣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辦學就學條件不斷完善,全縣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8%,國中入學率98.8%,鞏固率均達100%,“普六”和“普九”人口復蓋率均達100%。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高,常見地方病和傳染病得到有效防控,農牧區免費醫療參加率達100%。“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和電影“2131”工程建設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廣播電視復蓋率分別達92.8%和97.1%。全縣實現了“村村通郵、村村通電話”的目標。

林芝縣民俗文化節眾多,林芝市林芝縣桃花節、雅魯藏布大峽谷文化旅遊節以及工布風情原生態文化旅遊節,獨特的民族歌舞,傳統的民族服飾展示和民族競技活動吸引著八方賓客。

川藏公路318國道和306省道橫貫縣境,距拉薩400公里,距成都1700公里,距林芝機場約50公里。川藏公路境內達223公里。

旅遊名勝

旅遊資源

溪流溪流

被譽為西藏林芝人民母親河的尼洋河、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魯朗貢措湖景區以及“世界柏樹王園林”和被稱為“東方小瑞士”的魯朗鎮扎西崗民俗村等等。此外還有壁立萬仞,堅不可催,以奇峰、俏壁、飛瀑而聞名的嘎定神山險峻而又奇特等景觀。

歷史遺蹟

主要有喇嘛嶺寺和第穆摩崖石刻等著名歷史遺蹟。位於林芝縣布久鄉的喇嘛嶺寺,是林芝地區最具特色、最大的紅教寺院和最重要的藏傳佛教場所。喇嘛嶺寺依山傍水,造型也別具特色,寺里有著名的蓮花生大師踐石遺蹟,寺內精美的壁畫也堪稱一絕;第穆摩崖石刻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它是工布地區最早記載歷史的石刻,不僅可通過此了解工布文化,同時對工布歷史文化的科考起到重要的作用。

風景名勝

雅魯藏布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旅遊資源有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比美國著名的科羅拉多大峽谷更深更長,堪稱世界之最)、世界柏樹王(被譽為“中國柏科之最”,樹高50米,胸徑5.8米,至今已有2600年的樹齡)、色季拉國家4A級森林公園、魯朗林海、魯朗瑞士田園風光、尼洋風光、冰湖、喇嘛嶺等40多個自然和人文景觀。

雅魯藏布江下游,江水繞行南迦巴瓦峰,峰迴路轉,作巨大馬蹄形轉彎,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峽谷。1994年,中國科學家們對大峽谷進行了科學論證,以綜合的指標,確認雅魯藏布幹流上的這個大峽谷為世界第一大峽谷。大峽谷北起米林縣的大渡卡村,南到墨脫縣巴措卡村,全長504.6公里,最深處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世界第一大峽谷。

魯朗林海位於距林芝地區八一鎮80公里左右的川藏路上。這是一片典型高原山地草甸狹長地帶,兩側青山由低往高分別由灌木叢和茂密的雲杉、松樹組成魯朗林海。中間是整齊劃一的草甸。

苯日神山苯日神山

苯日神山位於林芝縣駐地普攏的東南方,雅魯藏布江的北側。苯日神山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有一個故事。

傳說蓮花生大師到達雅江與尼洋河交匯處時,調集狂風試圖將沿江的村莊和樹木一掃而光,阿窮傑博情急之中以巨石壓著這些樹才不至於此,如今這一帶的樹梢都是歪的,即此次鬥法所至。

● 桃花溝

在林芝縣東南方向約5公里處,有一片天然野生桃林,人們稱它為桃花溝。桃花溝三面環山,高處有水源,四周林木蔥蘢,終年碧綠蒼翠,澗有流水,清澈見底;溝內野桃鱗次櫛比,林間鳥雀歡噪,既靜僻又幽雅,不失為一處難得的大自然樂園和桃果基地。野生桃林是林芝林區的一個組成部分。其本身的經濟價值並不亞於其它樹種,它不僅是四季綠化的觀賞材料,而且果實、核仁可食用與藥用。

帕隆藏布江帕隆藏布江

張文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帕龍藏布峽谷許多地段岩石直立陡峭,幾乎成90度,而且無論上源支峽或主峽,其峽谷形態都十分完整。西藏東部林芝市林芝縣境內的帕隆藏布,主要由兩條二級支流匯合而成,最後在門

中村和扎曲河之間流入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該流域是中國三大原始林區之一,是藏東南林區的重要分布區,也是中國最大的季風海洋性冰川分布區。

布如溝溫泉群,是在林芝市有名的溫泉群,不僅分布多,而且各具特色。該溫泉群距工布江達娘蒲鄉8公里左右,不通汽車,山路婉蜒曲折,騎馬約需1小時左右可抵達。泉口熱氣騰騰,霧氣繚繞,景色神奇而迷人;泉水水溫在40—50攝氏度,含有多種微量元素,能治療多種疾病。

布如溫泉是由岩石中滲出,岩壁凹凸不平,天然成趣。其中有一碗口大泉眼,旁邊樹木花草四季常綠,白霧環繞。由於該泉眼與地下熱水河相通,附耳側聽有吐哈之聲。故又名日“聽泉洞”。

東久自然保護區東久自然保護區

東久自然保護區以保護赤斑羚等野生動物和它們生存所需的特定環境為目的,

區內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森林茂密,冰峰雪嶺互相輝映,溪流瀑布交相襯托,兼有完整的山地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區內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2種,以赤斑羚為主的國家和自然區重點保護動物50種。赤斑羚是較稀有的動物之一,1973年才在西藏發現,其分布區十分狹小,是獵人圍追獵捕的主要動物之一。西藏境內赤斑羚總數不足1500隻,因此該保護區已成為赤斑羚這一瀕危動物的物種保存基地。

位於林芝市林芝縣布久鄉的喇嘛嶺寺,是林芝地區最具特色、最大的紅教寺院和最重要的藏傳佛教場所。喇嘛嶺寺里有著名的蓮花生大師踐石遺蹟,寺內精美的壁畫也堪稱一絕。

● 第穆摩崖石刻

第穆摩崖石刻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它是工布地區最早記載歷史的石刻,不僅可通過此了解工布文化,同時對工布歷史文化的科考起到重要的作用。

民族風情

西藏林芝是個多民族地區,民俗文化節眾多,令人眼花繚亂--比如林芝縣桃花節、雅魯藏布大峽谷文化旅遊節以及工布風情--原生態文化旅遊節等,使這裡不時呈現出節日的歡樂海洋。獨特的民族歌舞,傳統的民族服飾展示和民族競技活動吸引著八方賓客,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

中國縣城5

完善詞條,學習知識,也分享知識!

西藏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