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地區

林芝地區

林芝是西藏自治區的一個地區,古稱工布。林芝藏語意為“娘氏家庭的寶座或太陽的寶座”。林芝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地處雅魯藏布江中下游,位於北緯26°52′~30°40′,東經92°09′~98°47′之間;其西部和西南部分別與拉薩、山南兩地市相連,東部和北部分別與昌都市、那曲地區相連,南部與印度、緬甸兩國接壤,邊境線長達1006.5公里。林芝平均海拔3100米,總面積116175Km²,總人口14萬人。林芝被稱為西藏的江南,以世界上最深的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著稱於世。2015年4月,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林芝地區和林芝縣,設立地級林芝市;林芝市設立巴宜區,以原林芝縣的行政區域為巴宜區的行政區域。

基本信息

​概述

林芝地區林芝地區

喜馬拉雅山脈和念青唐古拉山脈似兩條巨龍橫空出世,由西向東平行伸展,在東部與橫斷山脈對接,形成群山環繞之勢,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的林芝地區就靜臥在這三大山脈的懷抱之中。有人稱它是西藏的瑞士,也被稱為西藏的江南。

林芝的森林原始景觀保存完好,高原挺拔的西藏古柏、喜瑪拉雅冷杉、植物活化石“樹蕨”以及百餘種杜鵑等等應有盡有,素有“天然的自然博物館”、“自然的綠色基因庫”之稱。其中布裙湖一帶還是傳說中野人經常出沒的地方。

林芝以世界上最深的大峽谷著稱於世,並有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垂直地貌分布,異常豐富的植被及野生動物資源,山高水長,人力難及,原始自然風貌保存完好,是世界僅存的絕少為人類所涉足的淨土之一。

地名由來

林芝聽上去就有趣,或許是它位於西藏東部的緣故吧,藏族人為它起了個富有想像力的名字。林芝藏語是說“太陽的寶座”,就西藏其他大多數地區來講,這的確是太陽每天升起的地方。

2013年,林芝參與由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國際線上推出的2013中國城市榜評選活動,將角逐“最中國生態名城”名號。

地理位置

林芝地形起伏大,海拔高差大。全地區平均海拔3100米,東西長646.7公里,南北寬353.2公里,總面積11.7萬平方公里。喜瑪拉雅山脈和念青唐古拉山脈似兩條巨龍橫空出世,由西向東平行伸展,東部與橫斷山脈對接。三大山脈雄居於林芝地區的西、北、東、三方,地形呈北高南低的走勢,東南低處正好面向印度洋、太平洋形成一個大峽谷。

雅魯藏布江款款流淌的河水在這裡留下巨大的拐彎,越過崇山峻岭的喜馬拉雅山支脈。從此變成了寬闊平緩的布拉馬普特拉何,這條西藏人心中的母親河在很長的一段是流向西方,纏繞於雄壯的喜馬拉雅山脈,可謂綿長,可惜再也尋不到歸途。

這裡海拔平均3000米左右,而最低處卻只有900米,就高度來講要低於西藏其他地區。是世界陸地垂直地貌落差最大的地帶,充滿綠色,是一片生機勃勃的世界。眾多稀有植物和被完好保存的原始森林,使這裡成了“天然的自然博物館”。

綠色的林芝離不開大山的懷抱,喜馬拉雅山脈和念青唐古拉山脈似兩條巨龍由西向東地平行伸展,“南迦巴瓦”則正是龍脊上的白色雪峰,它海拔7782米,是南段喜馬拉雅的最高雪峰,與橫斷山脈對接,形成了群山環繞的獨特地形。

三座綿延雪山匯聚一處,護佑著這裡的人民。籠罩著原始又神秘的門巴和珞巴。

演義出眾多古老的神話、傳說、圖騰以及崇拜。那些久遠的原始圖騰、原始苯教和盛行於今的藏傳佛教隱隱呼應,恰似一朵“隱秘的蓮花”。

雅魯藏布江這條世界最高的河流,在奔騰1000多公里後,從朗縣進入林芝地區,在米林縣迎面遇上喜馬拉雅山阻擋,被迫折流北上,繞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馬蹄形迴轉,在墨脫縣境內向南奔瀉而下,經印度注入印度洋。這種北高南低的走勢,東南低處正好面向印度洋開了一個大缺口,順江而上的印度洋暖流與北方寒流在念青唐古拉山脈東段一帶會合駐留,造成了林芝地區的熱帶、亞熱帶、溫帶及寒帶氣候並存的多種氣候帶,形成了這裡奇特的雪山和森林的世界。

這裡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雅魯藏布江在其西行之中切開喜馬拉雅山脈,從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壘峰之間穿過,江水瀉來,轟響如雷。大峽谷的平均深度為5000米,最深處達到5382米,這段峽谷長度為490多公里,最險峻處位於派鎮大渡卡到墨脫縣邦博地方,有240多公里,峽谷上部開闊,下部陡峭。江河流速高達16米/秒,流量達4425立方米/秒。奔騰的河水在峽谷底部著滾滾巨石,急吼奔流,聲震山崖。山谷里既有固態的萬年冰雪,又有沸騰的溫泉,既有涓涓細流,又有簾簾飛瀑。從谷底到山頂的垂直自然帶,都是一片片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裡邊蘊藏了豐富的自然資源。

林芝地區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東部和北部分別與昌都地區、那曲地區相連,西部和西南部分別與拉薩、山南兩地市相連,南部與印度、緬甸兩國接壤。喜瑪拉雅山脈和念青唐古拉山脈似兩條巨龍橫空出世,由西向東平行伸展,東部與橫斷山脈對接。

自然氣候

三大山脈雄居於林芝地區的西、北、東、三方,地形呈北高南低的走勢,東南低處正好面向印度洋、太平洋形成一個大峽谷,兩大洋的暖流常年魚貫而入,形成了林芝地區特殊的熱帶濕潤和半濕潤氣候,年降雨量650毫米左右,年均溫度8.7℃,年均日照2022.2小時,無霜期180天。

資源

土地

林芝地區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放眼林芝這塊雪山環繞之地,到處是綠色的世界,素有“西藏江南”之美稱。全地區宜農面積45萬畝,現有耕地面積28萬畝;草場面積436.48萬畝,其中可利用的草場面積78.8萬畝。

森林

林芝地區林地面積264萬公頃、森林復蓋率46.09%。為中國第三大林區,西藏森林的80%都集中在這裡。廣茂的原始森林蘊藏了豐富的林業資源和林下產品及珍奇動植物資源。整個林芝地區由南向北,幾乎集中了從海南島到北極地區的各種植被,現已發現和證實的就有3500多種。墨脫國家級動植物保護區、察隅慈巴溝珍稀動植物保護區,波密崗鄉針葉林保護區,林芝巴結古巨柏保護點等,就集中反映了林芝地區林業資源的基本特徵。

生物

茫茫林海棲息著各種珍禽異獸:是虎、豹、熊、羚羊、獐、猴、鹿等野生動物的樂園;還盛產蟲草,貝母、天麻、紅景天、黨參、三七、雪蓮花、藏麻黃、靈芝、大黃等名貴藥材;林下資源十分豐富,可食用的菌類達120餘種,松茸年產300餘噸;江河交錯,山高水長,有極為豐富的水力資源,水能蘊藏量在8200萬千瓦以上,其中可開發利用的水力資源達3300萬千瓦。

水利

西藏是全國水力資源較豐富的省區之一,而林芝地區的水力資源又占全西藏的70%以上,被聯合國列為21世紀十大超級工程的雅魯藏布江大拐彎電站,裝機容量可達6000多萬千瓦,是三峽電站的三倍。林芝地區位於雅魯藏布江的中下游,且受印度洋暖濕氣溫的影響,降水充沛,河網密布,其河網密度是全區最大的地區之一,全地區水域面積1148.7萬畝,水利資源蘊藏量約為8225萬千瓦。 除此之外,據西藏水利部門勘測,林芝地區可建30萬千瓦以上電站的地方有十多處,建30萬千瓦以下電站的地方有上百處,加之雪山眾多,河流落差大,枯水期短,具有興建水庫的理想條件。充分利用這些特有條件積極發展鄉村水電,在改造現有電站的同時,搞好巴河2萬千瓦電站的建設,為林芝的經濟建設提供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旅遊景區

布久喇嘛林寺

屬紅教,是林芝地區最大最重要的的藏傳佛教場所。垓寺依山傍水,佛殿庭院掩映綠蔭之中,院內藏犬成群。整個寺院形狀內呈正四角,外底層屋檐共有二十角,第二到第三層屋檐為八角,佛殿高20餘米,內徑10餘米,上復金頂,呈塔形,四面牆體分以白藍紅綠四色塗之,非常漂亮。喇嘛林寺有著名的蓮花生大師踐石遺蹟,寺內精美的壁畫也堪稱藏東一絕。

帕嘎寺

帕嘎寺帕嘎寺

位於工布江達縣娘浦鄉,海拔5000米。早先屬甘丹寺管轄。傳說寺內有兩靈塔,其一放置甘丹寺第一任赤巴宗喀巴大師的衣帽鞋等,帕嘎寺約建於五世達賴時期,屬黃教。寺中共供大小佛像1000多尊,有僧人近百。該寺後的帕嘎神山在工布地區非常有名,山形似多吉帕姆女神,特別是山腰處的多吉帕姆女神肚洞處更是靈驗,有神洞之稱。該洞洞口有兩處瑪堆,洞比較深,大洞和小洞相套,向上延伸,洞頂端有天窗,洞內四壁刻有圖案和不知名的文字,內有鐵鏈供客攀行。肚臍洞上面的則被認為是多吉帕姆的嘴巴。肚臍洞以下有一個水洞和間歇噴泉,其中一個被當地人俗稱為多吉帕姆撒尿洞。間歇噴泉四季不枯不竭,每四小時噴一次水,一日六次非常準時。此泉又叫"帕嘎神泉",據說噴水時總有一隻雄鷹從洞上飛出,泉歇即回。此泉洞庭以下有三個依靠水力轉動的經輪。帕嘎寺下面的山坡上有一天葬台,頗有名氣。另傳說帕嘎寺旁邊有三個呈現藍、青、白色的姐妹湖。

仁欽崩寺

該寺是墨脫最的寺院,位於墨脫村南則瑪拉山上。據傳是由甘布寺中的活佛甘布建築的,最初是一座有12面牆和東西南北四門的石木結構三層建築,內有鍍金銅佛像多座。1950年毀於地震,後重修為東西兩門建築。

列山古墓群

位於朗縣金東鄉林邛公路旁,氣勢宏偉,構築奇特,整個墓群延綿幾公里。這在西藏境內殊難再見。

南迦巴瓦峰

藏語意為"直刺藍天的戰矛",主峰高7782米,有冰山之父的美譽。南迦巴瓦峰山腳處溫泉眾多,植物異常繁密,是理想的探險登山及療養勝地。

桃花溝

桃花溝桃花溝

在林芝縣城東南方向約5公里處,有一片天然野生桃林,人們稱它為桃花溝。桃花溝三面環山,高處有水源,四周林木蔥蘢,終年碧綠蒼翠,澗有流水,清澈見底;溝內野桃鱗次櫛比,林間鳥雀歡噪,既靜僻又幽雅,不失為一處難得的大自然樂園和桃果基地。野生桃林是林芝林區的一個組成部分。其本身的經濟價值並不亞於其它樹種,它不僅是四季綠化的觀賞材料,而果實、核仁可食用與藥用。

錯高湖

錯高湖錯高湖

錯高在藏語中意為綠色的水,也稱為"巴松錯"。它距工布江達縣50多公里,是紅教的著名神湖。湖形狀如鑲嵌在高峽深谷中的一輪新月,長約12公里,湖寬幾百至數千米不等,最深處60多米,總面積6千多畝。湖水清澈見底,四周雪山倒映其中,黃鴨沙鷗白鶴等飛禽浮游湖面,湖中則是游魚如織,分外寧靜。湖心扎西島上有錯宗工巴寺,建於唐代末年。島上的礁石均雕刻成了別致的動物形象以及佛像。錯宗寺為土木結構,上下兩層,殿供強巴佛千手觀音和金童玉女。寺南有一株桃和松的連理樹,春天時桃花與青松相映,煞是好看。錯宗工巴寺寺僧與信從們都乘獨木舟往來。每值春季,湖四周群花爛漫,雪峰陳列並倒影湖中,景色宜人至極。湖西北還有一5平方米大的巨石,大石中心有一可供一人鑽過的洞,據說能鑽此洞可消災除病。作為紅教著名的神糊。每年來此轉經觀湖的群從非常多。

加興溝水簾瀑布

距帕嘎寺20多公理還有以水簾洞瀑布聞名的加興溝。水簾瀑布高25米,分三簾自洞頂垂落,洞外古藤纏繞,洞內幽深曲折,落日之際,該洞雲蒸霧靄,蔚為壯觀。布加溝溫泉群,屬娘蒲鄉附近加溝分布一溫群,上泉名"尼姑泉",海拔4200米,中泉為"喇嘛泉",皆是上佳的淋浴與水療之處。

苯日神山

苯日神山苯日神山

苯日神山位於林芝縣駐地普攏的東南方,雅魯藏布江的北側。神山高聳入雲,森林密布,四季鮮花不絕,景色各異。春臨大地之際,處處芳菲,春意盎然;夏季涼風習習,煙雨濛濛,滿山杜鵑爛漫生姿;金秋萬山紅遍,野果飄香,令人流連忘返;冬季則雪峰皚皚,玲瓏剔透如水晶與光影的世界。苯日神山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有一個故事。相傳蓮花大師進藏並挑戰苯教時,曾與工布地區苯教首領阿窮傑博比試法力。傳說蓮花生大師到達雅江與尼洋河交匯處時,調集狂風試圖將沿江的村莊和樹木一掃而光,阿窮傑博情急之中以巨石壓著這些樹才不至於此,如今這一帶的樹梢都是歪的,即此次鬥法所致。而今苯日神山上遺有大石崇拜、神鳥崇拜、天梯(一棵位於苯日神山山腰處的巨木,該樹常被霧氣繚繞,仿佛高聳入雲,是傳說中通天之樹、宇宙樹,上掛各色經幡和祭品。當地百姓習慣將早夭的孩童裝入箱內樹葬於該樹極多的分杈之間,他們相信這樣可使靈魂升天)以及神水等傳說中的遺蹟。

苯日山摩崖造像及雕刻

是西藏非常有名的古蹟。位於林芝縣廣久鄉達域龍增村西南約300米處,臨雅魯藏布江。據考證已有1200年的歷史,是用以記載赤德松贊與工布地方首領會盟為好的。

漢妃梳妝檯

達域龍增村有一巨大的青石台,名為"嘉薩",意為"漢妃"。漢妃即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此村關於她們的傳說兩人都曾遭小人誣陷在此地駐留三年後才和贊普成親的。那塊大青石就是公主梳妝的地方。

易貢茶場

易貢茶場易貢茶場

易貢藏語為"美麗"。易貢河谷及易貢湖四周有不少狹長的台地,海拔最低1900米,最高2300米,年均溫為11.4度,年降水量960-1100毫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濕度大,日照也不強烈,土壤腐殖物含量高,最適宜茶樹生長。易貢茶又系天然冰雪融水澆灌,基本上不需化肥農藥等,品質和環保指標是世上少有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易貢茶場建於1987年,現有茶園面積2108畝,年產細茶兩萬佘公斤,產品遠銷海內外。

林芝巨柏林

朗縣、米林到尼洋河中下游一帶的河谷中,常有零星的柏樹分布,塔形的樹冠以及挺拔的樹幹十分惹眼,這即是西藏特有古樹-巨柏(亦稱為雅魯藏布江柏木)。林芝縣巴結鄉境內的巨柏自然保護區,樹木分布集中,生長較好,是一片比較完整的巨柏純林。在保護區內,平均每公頃蓄積量為678.34立方米,最高者每公頃蓄積量可達1000立方米。平均單株體積33.9立方米,平均高44米,平均胸徑158厘米。林緣處最好大的一株胸徑446厘米,樹高46米,樹冠投影地面積一畝有佘。經測算,該樹已達2000-2500年之久,被當地人以"神樹"之尊加以保護。古柏林在當地藏族民眾心目中是聖地,傳說苯教開山祖師辛饒米保的生命樹即是古柏,所以林中那些最大最古老的樹身上總是纏掛著風馬,樹林中還到處是瑪尼堆,常有信徒遠道前來朝拜。通麥、易貢一帶的半常綠喬木樹種-通麥櫟也是西藏特有的樹種之一。千年以上樹齡的櫟木和桑樹多有分布。林芝幫納村的幫納桑是傳說中松贊乾布和文成公主結婚時所手植的,樹齡已達千年,高7米,乾圍3.3米,可謂舉世無雙。

墨脫的瀑布

墨脫的瀑布墨脫的瀑布

墨脫的山多、水多,瀑布也多。有的瀑布細弱如幾縷輕紗,緩緩地從石壁上飄落下來,水珠被岩石碰撞得四分五裂,化作縷縷霧氣,飄浮在山腰;有的瀑布水流宏大,吼聲震耳,四季不涸,十分壯觀。在這些瀑布中,除素有"藏布奇觀"之稱的大拐彎瀑布外,有高達四百公尺的汗密瀑布,有從懸崖絕壁倒掛的"老虎嘴"瀑布,的雲崖飛瀉的地東瀑布,有雲霧繚繞的背瀑布,有銀彩帶飛舞的拉格瀑布……

背崩瀑布-冬天水小時,嫵媚秀麗,輕輕下瀉,深沉悠揚;夏天水量增大,那撼天動地的磅礴氣勢,恰似巨龍出山,令人驚心動魄。有時瀑布激起的雪沫煙霧,高達數百公尺,漫天浮游,竟使周圍一帶經常處於霏霏細雨之中,成為別致的"匹練掛遙峰"。

老虎嘴"瀑布-凌空而瀉的瀑流,象銀河倒懸,墜至半空,忽被峭石攔腰斬斷,霎時雪浪飛濺,宛如千萬串斷線的珍珠,紛紛揚揚,沿懸立千紉的絕壁陡然下墜,落進不見底的深淵,發出驚天動地的狂嘯。而河水卻象兇猛的野獸在咆哮,發出震耳欲聾的吼聲,仿佛整個峽谷在顫動。每到日落西山,"老虎嘴"彩虹繚繞,雪峰頂上緋紅一片,迷離變幻,奇勝不可名狀。

汗密瀑布-一層疊一層,落差高達400佘公尺,它穿雲越霧,由山巔奔騰飛瀉,是從高入雲霄的雪峰中直瀉而下,激起滿谷的蒙蒙水氣,"隆隆"水聲在整個山谷的轟鳴。第二層瀑布水勢急,瀑面寬大,從高處的綠叢中緩緩流出,然後急瀉而下。最下層斜衝到一巨石上,曲折而瀉,直至多雄拉河,形成一個個深潭。多層瀑布由於落差大,陽光一照,瀑邊映出一條條五彩繽紛的彩虹,將河谷兩岸的風光打扮得格外絢麗。

墨脫的藤橋與溜索

墨脫較為有名的藤橋有背崩藤網橋、炯興藤網橋,都長約400米,其中墨脫德興藤網橋橫跨雅魯藏布江,有300多年的歷史。藤網橋整個呈管狀懸空,多位於峽谷險要的河段,行走其上時,橋隨人的重力與河風吹送,左右晃悠幅度極大,但整個橋近似密封,頗為安全。墨脫景觀還有"溜索",那有點一葦渡江的姿式,但是以背對江面的樣子高速滑向對岸,需要較高的膽量和平衡技巧才能順利過江。

魯朗林海

魯朗海拔3700米,位於距林芝地區八一鎮80公里左右的川藏路上,坐落在深山老林之中;這是一片典型高原山地草甸狹長地帶,長約15公里,平均寬約1公里。兩側青山由低往高分別由灌木叢和崐茂密的雲杉和松樹組成“魯朗林海”;中間是整齊劃一的草甸,崐猶如人工整治一般;草甸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草坪上報春崐花、紫苑花、草梅花、馬先蒿花等成千上萬種野花怒放盛開,頗崐具林區特色的木籬笆、木板屋、木頭橋及農牧民的村寨星落棋布、崐錯落有秩,勾畫了一幅恬靜、優美的“山居圖”

旅遊指南

交通

林芝地區是世界上僅存的絕少為人類所涉及的淨土之一,一直是科考、探險的聖地,這也造成了旅遊交通方面的不便。

林芝地區林芝地區

目前到林芝旅遊,可從成都或者重慶坐飛機到林芝,也可先乘飛機到拉薩,再乘坐班車到林芝,另外林芝——拉薩也有航班。班車的首發時間為上午8:00,拉薩到林芝八一鎮的公路里程為633公里,票價155元,途經墨竹工卡、工布江達;另外,與林芝相連的公路路段有:林芝— 然烏,里程345公里,途經通麥、波密;澤當— 林芝,里程475公里,途經加查、米林。

在林芝境內的旅遊線路可設計為:乘班車由波密到八一,再由八一到排龍,徒步由排龍到札曲遊覽雅魯藏布江大轉彎和世界上最深的峽谷,再由札曲到排龍,途中可以訪問門巴族村落,欣賞原始森林,最後可以乘車由排龍到米林,由米林到山南地區的加查,途覽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風光。

景點交通:從林芝前往巴松錯等主要景點,可在八一鎮郵電局租借吉普車,可乘坐6人,兩天700元。

美食

新年有獨特的習俗。飲食每到年三十傍晚,家家戶戶都要把過年的食品“措”(用糌粑做成的祭品)、油炸果子、牛羊肉、酥油、奶渣、人參果、紅糖、乾桃、蘋果……擺在木盤裡,放在院子中央,呼喚狗來吃。工布人認為狗吃什麼和不吃什麼都會預示來年的年景,吃了措或餅子,就是糧食豐收;吃了奶渣和酥油,兆示牧業興旺;吃了乾桃,全家幸福安康……。狗赴宴後,全家圍坐在一起,吃一種叫作“結達”食品,這是一種用酥油、奶渣和面調成的一種麵疙瘩,串在木棍上烤著吃,大家要儘可能多吃,吃得飽飽的。

住宿

由於旅遊交通方面的滯後,林芝地區的住宿也相對落後。旅館、招待所一般集中在交通比較發達的城鎮(如八一鎮),此地的賓館有林芝地區招待所、農牧學院招待所、林芝賓館等。若在大峽谷地區旅遊,可選擇住在當地居民家中,但要緊記入鄉隨俗、入境問禁,尊重當地的傳統和生活習慣,也可以自帶帳篷紮營。

人口

2000年底林芝地區總人口為15.92萬人,其中農村人口11.12萬人,城鎮非農業人口4.8萬人。

林芝區聚居著藏、漢、回、怒、門巴、珞巴、獨龍、納西等10多個民族及登人。除墨脫縣外,其他6縣的居民均以藏族為主。藏族人口有11萬多,占全地區總人口的90%以上。目前,全地區的少數民族幹部達3714人,占幹部總數的64.33%,其中人口較少民族幹部(包括門巴、珞巴、僜人)為196人,占幹部總數的3.4%。

林芝各民族一覽

門巴人:

門巴族,約五萬人,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的門隅地區。

門巴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緬語族門語支,無文字,通用藏文,多通曉藏語。

門巴族主要從事農業,其次間營林業、牧業、狩獵。

門巴族的風俗里,很多地方與藏族相似,但有其獨特的地方。無論男女均嗜好喝酒、吸鼻煙。主食以在薄石板上烤的蕎麥餅為主,也吃酥油、糌粑、奶渣等食物。

婚姻以一夫一妻為主要形式,同時,也存在著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制,其中又多數以兄弟共妻和姐妹共夫的形式出現。人死了後,有水葬、天葬、土葬和岩葬幾種葬法,以水葬為最普遍。

珞巴族:

人口約3000,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珞瑜地區。

珞巴族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沒有文字,長期靠刻木結繩記事。

珞巴族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紡織、狩獵、竹器、採集。其中,狩獵是其主要副業之一。

珞巴族有其獨特的生活習慣和風俗,無論男女,均喜佩戴裝飾品,好菸酒,食物主要有玉米、雞爪谷作的乾飯和稀粥,喜吃辣椒,吃飯時,以手代筷。婚姻多為一夫一妻制,有少量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的家庭,並有轉房制度,即丈夫死後,遺妻歸丈夫的兄弟所有,無論長幼,人死後,一般用土葬,葬禮期間,全村參與。

僜人族:

主要分布在西藏東南察隅一帶,有自己的語言,無文字,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多使用結繩和刻木記事的方法。平時沒有記年、月、日的習慣,因而也就沒有記年齡和生日的習慣。

僜族的主要從事的生產活動是農業,其農作方式傳統、落後。

僜族的婚姻習慣,主要是父權制下的一夫一妻,有相當數量的一夫一妻,但無一妻多夫現象。

喪葬方面,有火葬和土葬兩種方式,忌諱水葬。

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林芝,藏語意為“娘氏家庭的寶座或太陽的寶座”。

林芝古稱工布,歷史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西藏的史前時期。20世紀70年代,尼洋河邊發現了一批新石器時代的人類遺骨和墓葬群,考古表明早在四五千年之前,林芝地區已有人類從事刀耕火種的農業,過著相對定居的生活。出土文物中的網墜、箭頭,還說明這裡的人們不僅在古代的尼洋河、雅魯藏布江而且在已被這些河流襲奪的古湖泊水濱從事農業,也兼從事漁業。專家研究認為他們應屬於一個大的部落以至部落聯盟或族體,並將他們稱為林芝人。在藏東南地方,林芝人和林芝文化是具有相當代表性的。

關於林芝的歷史,最早的文字記錄見於工布第穆摩崖石刻上。該石刻位於林芝縣門日區廣久雍仲增村附近,面向西南,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字跡仍然清楚。上面記載了這樣一段歷史。

雅隆部落的第一代首領聶赤贊普,從波密來到工布的強妥神山,從這裡開始他的雅隆部落首領生涯,前後共經歷七世,全駐蹕於藏南青瓦達孜宮。公元1世紀前後,因雅隆部落君臣之間發生權力爭鬥,第七代首領止貢贊普被殺,他的兩位王子聶赤和夏赤逃回工布地區。後來弟弟夏赤從工布返回雅隆,成為雅隆部落的第八代首領布德功傑,而哥哥聶赤則留在工布地區成為工布人的首領,開始了工布土王的沿襲。石刻中說:“工布王族系肇一於王兄”, “永不令外姓為工布王,只命工布王之子孫世襲。”這塊摩崖石刻是8世紀藏王赤德松贊(?-815)頒賜給工布王的盟誓文書,並勒石為紀。此後許多年工布地區都由工布王統治。

到了薩迦時期和帕竹時期(13-16世紀),林芝地區成了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的勢力範圍。17世紀甘丹頗章政權成立,林芝地區被分封為阿沛、江中、甲拉等幾家地方首領的領地,不久又劃分成立了則拉、覺木、雪卡、江達等宗。而波密地方,長期為土酋噶朗德巴統治,處於割據狀況。

1931年,西藏地方政府將林芝波密地方劃為波堆、波密兩宗,墨脫地區改為墨脫宗。

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實行民主改革,1960年1月成立塔工專署,同年2月改設林芝專區,專署駐林芝縣。將拉綏溪、古如朗木傑溪、加查宗、朗宗、金東溪劃歸山南專區。原屬昌都地區的嘉黎宗、傾多宗、易貢宗、曲宗劃入林芝專區。以德木宗西部與覺木宗東部、則拉崗宗東北部合併設林芝縣(駐尼池村);以白瑪桂(包括金珠、珞堆卡)設墨脫縣;以則拉崗的西南部設米林縣;以江達宗設工布達縣(駐江達村,即太昭);以雪喀宗和覺木宗西部設雪巴縣(駐雪巴村);以嘉黎宗設嘉黎縣;將傾多宗、易貢宗、曲宗合併設波密縣(駐紮木)。林芝專區轄林芝、墨脫、工布江達、雪巴、波密、米林、嘉黎等7縣。

1961年米林縣遷駐東多村。1962年工布江達縣遷駐介德。

1963年10月撤銷林芝專區,將林芝、墨脫、工布江達(駐介德)、米林(駐東多村)4縣劃歸拉薩市領導;嘉黎縣劃歸那曲專區;波密縣劃歸昌都專區。撤銷雪巴縣,大部分劃歸工布江達縣,一部分劃歸林芝、嘉黎2縣。

1986年2月1日,林芝地區行署正式恢復,下轄林芝、米林、工布江達、墨脫、波密、察隅、朗縣7個縣,共有55個鄉鎮,614個行政村。

1997年,面積117000平方千米(實際控制面積76000平方千米),人口14萬。地區行政公署駐林芝縣八一鎮。轄林芝、工布江達、米林、察隅、墨脫、波密、朗縣7個縣。(數據根據《政區大典》)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林芝地區總人口158647人。其中: 林芝縣 38960、工布江達縣 24971、米林縣 18047、墨脫縣 9699、波密縣 26748、察隅縣 25939、朗縣 14283。

2005年10月9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68號)林芝縣人民政府駐地由林芝鎮遷至八一鎮。

2015年4月3日,林芝撤地設市,成西藏第四個地級市。

行政區劃

林芝地區行政公署駐林芝縣。截至2007年底,林芝地區轄7個縣:

林芝縣:面積10237平方千米,人口3萬。郵政編碼860100。縣人民政府駐八一鎮。

工布江達縣:面積11650平方千米,人口2萬。郵政編碼 860200。縣人民政府駐工布江達鎮。

米林縣:面積 9471平方千米,人口2萬。郵政編碼 860500。縣人民政府駐米林鎮。

墨脫縣:面積34000平方千米,人口1萬。郵政編碼 860700。縣人民政府駐墨脫鎮。

波密縣:面積14972平方千米,人口3萬。郵政編碼 860300。縣人民政府駐紮木鎮。

察隅縣:面積31659平方千米,人口2萬。郵政編碼 860600。縣人民政府駐竹瓦根鎮。

朗縣:面積 4186平方千米,人口1萬。郵政編碼 860400。縣人民政府駐朗鎮。

文化風俗

地方風俗

據林芝人傳說,工布地區早先也同其他藏區一樣,藏曆正月初一過年。7世紀,吐蕃時期,林芝受到北方霍爾人的侵犯。時值深秋,工布王阿吉傑布將帶領工布的男人出征,此時離過新年不遠了,人們有點戀戀不捨離家。阿吉傑布是位通情達理的首領,他說,仗不能不打,年也不能不過,不打林芝地區仗過不了年,不過年也沒心思打仗,我決定把工布的年提前到十月一日來過,我們吃得飽飽的,喝得足足的,再出發打仗。於是他們提前過了年就出發了。由於心裡痛快,作戰很英勇,最終取得了勝利。從此以後,工布就每逢藏曆十月初一過年了,這一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工布新年有獨特的習俗。每到年三十傍晚,家家戶戶都要把過年的食品“措”(用糌粑做成的祭品)、油炸果子、牛羊肉、酥油、奶渣、人參果、紅糖、乾桃、蘋果……擺在木盤裡,放在院子中央,呼喚狗來吃。工布人認為狗吃什麼和不吃什麼都會預示來年的年景,吃了措或餅子,就是糧食豐收;吃了奶渣和酥油,兆示牧業興旺;吃了乾桃,全家幸福安康……。狗赴宴後,全家圍坐在一起,吃一種叫作“結達”食品,這是一種用酥油、奶渣和面調成的一種麵疙瘩,串在木棍上烤著吃,大家要儘可能多吃,吃得飽飽的,鬼來了背不動人。

大年初一,人們帶上供品和青稞酒到自己的莊稼地里去祭祀豐收女神。大家在地里樹起一根長長的桿,上端掛著經幡,下部綁著麥草,木桿前搭一祭台,然後煨桑、唱歌、跳舞,請求豐收女神保佑來年莊稼豐收。

新年的娛樂活動很多,也很獨特。從初二開始,男子跑馬射箭,工布地區的箭都是響箭,箭頭是木質圓錐體,上面鑽了許多小洞,箭離弦後,空氣穿過小洞,發出尖利的嘯聲。響箭射出,滿耳呼嘯,人們既緊張又興奮。此外還有摔跤、抱石頭、砍樹的比賽。女子除了為騎士、箭手唱歌助興外,還聚在一起玩各種遊戲。晚上,廣場上點燃篝火,火堆旁擱上一個大木桶,凡來跳舞的人都帶一壺酒到入大木桶,然後圍著篝火跳舞喝酒,通霄達旦,熱鬧非凡。

林芝地區波密地方西巴村斗熊節是一個比較有名的民俗節日。每逢藏曆五月十五日,全村老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去度母山煨桑,祈禱山神和上蒼保佑風順雨順,吉祥如意。然後姑娘們圍在一起跳舞

林芝地區,突然樹林後一片喧譁,只見7隻狗熊,手持帶剌的樹枝,叫喊著走近人群,3位獵人沖了過來……有趣的"斗熊"遊戲開始了。相傳17世紀的一次宗教活動中有熊光顧,被認為是吉祥之事,以後每次活動都有獵人斗熊的祭山儀式。許多年過去了,原來的宗教內涵變成了民俗遊戲。有意思的是,現在的斗熊遊戲中又增加了許多保護野生動物新內容。

相比之下,本日山上的拜鷹節則帶有更多的宗教色彩。本日山是一座本教信徒崇拜的神山,山上有一座色迦更欽寺,是本教最古老的寺廟,相傳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這座寺廟香火很旺,前來朝拜的僧俗人眾很多。每年藏曆四月,都有很多鷹繞寺盤鏇,相傳一位著名的本教僧人去世前說過,我去世後就不再轉世了,我會變成100隻鷹來看你們。為紀念這位僧人,每年藏曆4月30日,附近的男女老少在這天都穿上節日的盛裝,來到寺廟,舉行各種法事活動,並跳起歡快的工布舞,向神祈願五穀豐登,人畜興旺。

林芝地處山區,還有很多山民的習俗。比如工布的山民酷愛射箭,也長於射箭,無論什麼傳統節日,都有射箭比賽。此時射手在場中比賽射箭,歌手和觀眾在場邊歌舞助興,成為工布地區一道精彩的民俗風景。工布人的箭很特別,箭頭是鐵鏃,箭尾是鷹翎,做弓的竹子都來自墨脫,具有強勁的韌性。而比賽用的箭多為響箭。射箭比賽時一定要唱歌,歌者都是各村寨出色的歌手,他們穿著節日的衣裳,男右女左,排列在靶場兩側,輪到本村箭手比賽時,他們齊聲唱起箭歌,並伴以強勁的工布舞蹈,助威鼓勁,把節日的氣氛和競賽情緒推向高潮。

珞巴民風

文化習俗文化習俗

珞巴族由米新巴部落、米古巴部落、達額木部落等20多個部落組成,居住在大峽谷地區。據記載,珞巴這一族稱,來源於藏族對居住在珞瑜地區的人的習慣性稱呼,意為“南方人”。

珞巴作為一個古老的民族,具有許多奇異的風俗:

生殖崇拜

崇拜:許多珞巴人家門口有一個用愷木刻的男性生殖器物件,有一米多長碗口粗,龜頭還塗了紅顏色;進屋後天花板上也有這樣的東西。珞巴人對男性生殖器很崇拜,據說一來可以避邪,二來表示人丁興旺。

吃烤鼠肉下酒:吃烤鼠肉下酒:

吃烤鼠肉下酒:珞巴人喜歡用烤鼠肉來招待貴客。烤老鼠都是當著客人的面進行的,主人用一截竹子從老鼠屁股里捅進去,放在火上烤,烤好後剁成段再配以佐料即大功告成;另一種方法是將老鼠連毛一起切成一段,放在竹筒中在火旁烤,什麼時候來了貴客什麼時候打開竹筒請客人食用,吃的時候把帶毛的皮撕去就行了。珞巴人喜歡以自釀的雞爪谷酒待客,以示敬意。敬酒時,女主人跪在地上,用瓢端酒,客人喝一口,女主人添一次,酒碗始終是滿的。最有意思的是,女主人在添酒前,倒一點在手心裡,先喝一口嘗嘗,以示酒是乾淨的沒有下毒。另外,珞巴人把飯菜放在半邊竹筒里,用手抓吃,別有情趣。

萬物之靈-“吾勇”:珞巴人的信仰叫萬物有靈。他們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全和萬物有靈有關,牲靈、神靈、鬼魂、妖魔等等,珞巴人稱為“吾勇”。他們認為,吾勇種類繁多,無所不在,因而十分崇拜山神,出獵、出征、外出交換等都須殺牲祭獻山神。人們崇拜風、雨、雷、電、冰雹等自然現象。祭祀大地、森林是珞巴人自然崇拜的主要內容,凡砍伐、翻土、播種、除草、收割、開倉等都要擇吉日殺牲祭祀。珞巴人還有圖騰崇拜,他們認為人與自然界中的某種動植物、無生物、自然現象和生產工具等有著一種神秘的關係。珞巴人對圖騰物有一系列崇拜儀式和忌禁,不準獵虎,視虎為他們的祖先,還有各式各樣的宗教活動。

神秘的巫:巫師有卜卦師“米劑”和祭神跳鬼師“紐布”兩種。“米劑”殺雞取肝,從肝呈現的顏色、明暗、凹凸、平陷、圓扁及紋路的曲直、折向、起訖點等徵象,判定吉凶、貧富、離合、壽緣、旺敗、豐歉、觸犯何種鬼神、所需何種祭品。“紐布”除具有“米劑”的職能外,還以祭神跳鬼的禱詞、咒經、模擬動作、祭獻犧牲和占卜等方式,為人怯危求安,免災招益。另外,巫師還主持氏族或村寨祭祀和神判等各種巫術活動。在珞巴人中,凡家人被殺或殺害他人,甚至無意獵殺了圖騰動物,都要舉行相應的送魂儀式,以求安穩,人們相信通過驅趕或模擬巫術,家人才能平安。

千年忌禁:婦女禁吃雞肉;酒麴、釀酒糧禁止他人摸動,認為他人摸動會帶走“吾勇”,使酒發酸;妻子生小孩後至嬰兒臍帶脫落期間,禁止丈夫外出勞動;妻子懷孕兩三個月後,禁止丈夫參加捆綁屍體和豬牛,禁止殺牲等。

珞巴人的婚姻和喪葬也很奇特珞巴人的婚姻和喪葬也很奇特

寓意生死的婚俗與喪葬:珞巴人的婚姻和喪葬也很奇特,他們除了買賣婚姻和包辦婚姻外,還有試婚制,即男方在婚前先到女方家去住一段時間(一般為三年),之後如雙方願意則結婚,如不願意就賠給對方一些東西。喪葬除土葬外,還有樹葬,即把死者的屍體放在死者生前用過的藤筐里,掛在村頭的樹枝上,上面搭草棚遮雨防曬。

政治經濟

經濟

在廣東、福建兩省的對口扶貧下,林芝地區的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地區GDP連續10年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長速度。2004年,全地區GDP達到22.5億元、稅收1.12 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45 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2846.5元,其中人均現金收入1739元,較2003年分別增長37.6%、35.07%、17%、12.84%和15.78%;共吸引社會投資5.95億元,占地區總投資的24.25%,較2003年增長196.02%。截至去年年底,全地區個體工商戶達4819戶;社會需求不斷增長,僅援藏投入就帶動社會消費近3.88億元,較2003年增長14.79%。農牧民人均純收入、農牧民人均現金收入、人均糧食占有量、人均儲蓄額、人均住房面積、適齡兒童入學率和鞏固率、民營企業納稅、小城鎮建設、小康村建設等10個方面居全區之首。由此,林芝地區成了西藏高原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排頭兵。

林芝地區以農牧業為主。農牧民施工隊伍的建設也迅速發展。截止目前,全地區共組織農牧民施工隊伍參與工程建設6萬餘人次,實現收入15000多萬元,在全區有資質的26家農牧民工程隊伍中,林芝地區就占了12家,居全區之首

政治

2005年以來,林芝地委、行署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沿著“1231”發展思路,不斷解放思想,真抓實幹,使人民生活顯著提高、各項事業得到全面發展。

一是教育事業邁上新台階。地委、行署繼續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狠抓教育事業,成效顯著。2005年,朗縣實現“普九”,地區成功舉辦了全區教育現場會。全地區現有各類學校192所,在校生30345人,初步形成了幼兒、國小、中學和中等職業教育相結合的教育體系。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8.3%,“普六”人口復蓋率達到100%,“普九”人口復蓋率為70%,掃盲人口復蓋率為94%。

二是科技事業取得新成績。地區堅持“科技興地”戰略,積極推進技術創新,廣泛普及科學知識。2005年,全地區共投入科技經費100餘萬元,推廣科技項目4個、優良品種20多個,全地區科技人員達到3600人,科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40%、科技知識普及率達60%。

三是文化事業獲得新發展。2005年,全地區基層文化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地區圖書館開館啟用,工布江達、米林等縣文化活動中心竣工,全區文化現場會在米林縣召開。全地區現有5個文化館、43個鄉(鎮)文化站和375個村文化室,1個地區級圖書館和1個民眾藝術館,1個專業藝術團和7個業餘藝術團。文化市場日漸繁榮,共有各種文化經營商275家,文化娛樂場所500餘處,從業人員2000餘人。廣播電影電視工作取得新突破,“西新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2131”工程取得新進展,廣播電視復蓋率分別為88.68%和89.34%。

四是醫療衛生事業譜寫新篇章。2005年,全地區城鎮職工醫療改革試點全面啟動,完成了工布江達、察隅、波密、朗縣、米林5縣疾控中心建設,新建或改擴建14個鄉鎮衛生院,縣鄉醫療機構設施日益完善。目前,全地區共有醫療機構72個;公共醫療衛生從業人員833人,每千人擁有醫護人員5人;醫院床位597張,每千人擁有3.7張。人口出生率為千分之11.9,自然增長率為千分之9.3,人均期望壽命69歲。

五是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新進步。2005年,地委、行署積極落實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強化就業再就業服務,拓寬就業渠道,開發就業崗位,降低城鎮失業率,把城鎮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2005年,全地區共有1717人實現了就業。

西藏自治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