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寺

白居寺

白居寺,藏語稱班廓曲德,意為吉祥輪大樂寺,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江孜縣江孜鎮,南、北、東三面環山,寺院四面臨水,距拉薩南約230千米處,距日喀則東約100多千米,海拔3900米。是一座藏傳佛教薩迦派、夏魯派、格魯派共存的寺院。白居寺始建於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歷時10年竣工。它是一座塔寺結合的典型的藏傳佛教寺院建築,塔中有寺、寺中有塔,寺塔天然渾成,相得益彰,它的建築充分代表了13世紀末至15世紀中葉後藏地區寺院建築的典型樣式。1998年,白居寺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白居寺是漢語名稱,寺的全名是“吉祥輪上樂金剛魯希巴壇城儀軌大樂香水海寺”,簡稱“班廓德慶”,即“吉祥輪勝樂大寺”,通稱“班廓曲第”,意為“吉祥輪寺”。位於江孜縣城東北隅,拉薩南約230千米處,距日喀則東約100多千米,海拔3900米。白居寺始建於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歷時10年竣工。它是一

白居寺白居寺
座塔寺結合的典型的藏傳佛教寺院建築,塔中有寺、寺中有塔,寺塔天然渾成,相得益彰,它的建築充分代表了13世紀末至15世紀中葉後藏地區寺院建築的典型樣式,也是唯一一座完整保存到今天的寺塔,用有具紀念碑性質的大型建築群,因而有西藏塔王之稱。
由於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禮,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建立的,因此它能聚薩迦格魯噶當等各派和平共存於一寺,每個教派在此寺內都擁有五六個“扎倉”。該寺現有16個扎倉。這使它在西藏佛教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影響。白居寺壁畫也是非常有名的,所表現的題材十分廣泛,主要包括顯密二宗、佛傳故事和本生故事等等,尤其是在繪畫方法上較之西藏其他很多寺廟,獨具特色。大殿一層經堂迴廊、吉祥多門塔一層東西淨土殿和兜率宮等殿所繪的主要是顯密題材的佛傳故事、經變故事和佛本生故事。但白居寺壁畫表現的主要題材還是密宗,如果你是對藏密佛教感興趣的遊客,可以在大殿一層東西法王殿金剛界殿、三層無量宮殿和吉祥多門塔一至五層佛殿中找找看。背光是白居寺壁畫裝飾內容中的一大重要特徵,由頭光和身光兩部分組成。白居寺壁畫中常見的背光有舟形、龕形和橢圓形、馬蹄形幾種,特點是造型精細、紋樣豐富、講究對稱,色彩對比強烈而又和諧,色彩的運用也很豐富,感覺精美莊重,但又不至顯得晦暗。白居寺中有很多散養的放生狗,與喇嘛、遊人和平共處、互不干擾,成為白居寺一景。

建寺歷史

白居寺白居寺
白居寺由寺院、吉祥多門塔、扎倉和圍牆四大建築單元多門塔、扎倉和圍牆四大建築單元組成,系明代建築。由江靈敏度法王繞丹貢桑帕和第一世班禪克珠傑共同主持修建的。克珠傑(1386—1438)早年追隨薩迦派仁達哇等著名佛學大師學習佛法,由於天資聰穎、博聞強記,很快成為一位精通五明、聞名衛藏的佛學大師。1413年繞丹貢桑帕(1389—1442)為了弘傳江孜地區的佛教事業,決定邀請克姝傑到江孜主持佛教事務,並將江孜莊園和上部城堡兩地辟出用於寺院修建,於1418年6月2日動工,1425年2月14日竣工,歷時七年。寺院為三層平頂藏式建築,平面為壇城(曼荼羅)模型,由大殿、法王殿、金剛界殿、護法神殿道果殿羅漢殿、無量宮殿和轉經迴廊等建築單元組成,形成一座宏偉巨大的寺院建築群。

寺內的措欽大殿已經有差不多500多年的歷史了。經堂的正殿供奉三世佛,它的兩側還有東、西淨土殿。因為要兼容花、白、黃三教,因而全寺塑像的風格也不同於別處,此殿表現最為明顯。經堂西北有一尊強巴佛的鎏金銅像,高有8米,據說是用14000公斤鑄成的。殿高3層,底下是48根立柱的大經堂,立柱上掛滿了年代久遠的絲織唐卡佛像。措欽大殿的二層是拉基大殿,全寺最高級別的“拉基會議”就在這裡舉行。周圍還有幾間佛殿,覺登殿里的一尊直徑3米的立體壇城與東廂殿里的文殊菩薩和十八羅漢塑像,都已經有500年的歷史了。在三層,有座叫夏耶拉康的佛殿,殿內的壇城壁畫頗有名氣,六菱圓形的蓮花藻井也屬罕見。

景點介紹

白居寺白居寺
扎倉
白居寺建築群以措欽大殿和吉祥多門塔為中心,分散布置古巴、琴各洛、洛布乾、德瓦金、賽貢、四剛王馬、仁定、頓各洛、拉剛、傑布久翁卡、西乃、列珠、長米切、康薩拉烏、下琴巴等17個扎倉和馬林、榮康、甘登、凱居、巴久等佛殿,以及扎廈、僧居等建築,總平面呈橢圓形。扎倉中以洛布乾、長米切、拉剛建築最早,以仁定、西乃、四剛王馬琴各洛規模最大。17座扎倉,分別隸屬於西藏佛教格魯、噶舉、薩迦三個教派,而格魯派最多,有扎倉7個。白居寺的獨特之處是各教派和平共存於一寺,這種情況在西藏其他寺院尚屬罕見。

十萬佛塔
白居寺中有馳名中外的白居塔。正名叫“菩提塔”。藏語稱這座塔為“班廓曲顛”,意為“流水漩渦處的塔”,這流水便是日喀則地區的年楚河。白居寺由熱布旦貢桑帕和班禪一世克珠傑於公元1418年首建。白居塔有九層,高達32米多,有77間佛殿、108個門、神龕和經堂等。殿堂內繪有十餘萬佛像,因而得名十萬佛塔。塔內另有千餘尊泥、銅、金塑佛像,堪稱佛像博物館。從塔西的入口進去可以沿樓梯一直上到塔的頂端,如果找不到上去的樓梯,最好四下轉轉,有的的確是比較隱蔽。
白居寺旁的白居塔有“十萬佛塔”之美譽,它的白居寺就是因為這座佛塔才格外富有魅力

措欽大殿
高三層:底層為大經堂,有柱48根,立柱上掛滿了年代久遠的絲織唐卡。殿內北面左壁有一尊高8米的釋迦牟尼銅像,據說是用1.4萬公斤黃銅鑄成;北為覺康正殿,供奉著“三世佛”銅像。其兩側還有東、西淨土殿,殿內塑像風格各異,兼容藏傳佛教格魯、薩迦、噶舉派之藝術風格。二層為拉基大殿,全寺最高級別的“拉基會議”就在這裡舉行。其周圍有幾座佛殿,其中北側的羅漢殿內的苦行山懸崖上塑有迥異不同的小廟、飛禽走獸和大大小小的十八羅漢塑像,造型奇特而優美。三層為夏耶拉康,殿內的壇城壁畫有六菱圓形的蓮花藻井頗具特色。寺內珍藏著大量的佛像、壁畫、唐卡法器、佛經等珍貴文物,譬如:用金粉書寫的大藏經,每部就有111卷之多;用明清時內地出產的緙絲、刺繡、織錦等絲織疑縫製的藏戲服裝約有100件,等等。

吉祥多門塔
亦稱“十萬見聞解脫大塔”,簡稱“白塔”,亦稱“白居塔”,是迄今西藏境內保存完好,最為雄偉華美的建築珍品。始建於1414年,歷時十年,耗工日百餘萬才完成。塔高9層,高42.4米,由塔基、塔腹、覆盆、塔幢等組成。塔座占地2200平方米,為四面八角形,有5層,線條明快,式樣別致,莊嚴穩重。塔內底層有佛殿20個,即:法輪殿、摩利支天殿、金剛手殿、清淨殿、回遮殿淨土殿葉衣佛母殿、馬頭明王殿、不動明王殿、星曜佛母殿、燃燈佛殿、增祿佛母殿、持梃護法殿、大力明王殿、幢頂臂嚴佛母殿、兜率宮殿、多聞天殿、八大觧脫

殿、護法神殿、尊勝佛母殿;五層有佛殿4個,即:北、西、南、東無量宮殿。5層塔座之上為圓形塔瓶,塔頂為銅皮包裹的錐形十三天。全塔下大上小,遂層遞收,開有108個門,實闢佛殿76間,門楣飾有異常精美的象、獅、飛龍的浮雕,其內藏各類佛像,總計十萬餘尊佛像和近千幅壁畫,故又稱“十萬佛塔”。塔瓶中部還有一層小佛殿,四面的門楣上繪有3米長的濕婆神的慧眼。塔內塑像甚為精湛:6層佛殿堂內供有高大的三世佛,肅穆恬靜,儀態莊重。其兩側為袒胸露臂、曲腰侍立、身披瓔珞、腰系彩帶的弟子塑像;5層為祖師泥塑像,盤腿端坐,神態凝滯呆板,給人以溫柔敦厚之感;5層以下殿內的壁畫和泥塑以凶神惡煞、面目可憎的金剛護法為主,但也有婀娜多姿、溫柔善良的度母像,形成鮮明的對照。總之,吉祥多門塔建築雄偉壯麗,與白居寺遙相呼應,渾然一體,寺中有塔,塔中有寺,相得益彰,為13至15世紀後藏地區寺塔相互輝映的典範,也是目前中國惟一一座集建築、繪畫和雕塑藝術於一身的宗教藝術博物館。

壁畫
白居寺壁畫造型千姿百態,人物豐富多彩,置身其間撲朔迷離,仿佛進行了佛國世界神奇的迷宮。題材總體分為顯宗、密宗和歷史人物三大類。顯宗內容又可細分為經變故事、佛傳故事和佛本生故事三類,畫面主要集中在大殿一層經堂、迴廊、吉祥多門塔四層各殿和一層淨土殿、兜率宮殿等殿。密宗內容又可細分為行部、事部瑜伽部和無上瑜伽部四種題材,主要根據《成就法海》、《吉祥勝》、《金剛頂經》、《文殊室利根本儀軌經》、《不空羂索儀軌》、《蓮花網鬘》《金剛藏莊嚴經》等密宗四部經典、儀軌繪製,畫面多集中在大殿一層東西法王殿、金剛界殿、三層無量宮殿和吉祥多門塔一至五層佛殿中,是白居寺壁畫表現的主要題材,均系壇城畫面和諸佛菩薩畫像。其中,在三層無量宮殿里的主要壇城壁畫有:身語意時輪大壇城、吉祥密集阿閦佛大壇城、卓式吉祥淨摩敵大壇城、阿閦佛部吉祥密集文殊金剛大壇城、熱氏閻魔敵大壇城、如來部吉祥紅色閻魔敵十三尊大壇城、身部忿怒閻魔敵六面文殊大壇城、吉祥空行海大壇城、路夷波式吉祥勝樂大壇城、五空行大壇城、比瓦巴式呼金剛大壇城、幻化勝樂諸佛加行大壇城、大日如來部四位續所述大壇城、金剛界壇城。在吉祥多門塔底層至塔幢各殿繪有諸佛菩薩畫像27529身:一層繪有2423身、二層繪有1542身、三層繪有3400身、四層繪有1278身、五層繪有18886身、橫斗繪有321身、十三法輪繪有677身、塔幢繪有127身,真不愧為“見聞解脫十萬佛塔”的美譽。歷史人物題材主要包括印度、西藏各個傳承及其教派高僧大德、譯師、法王等佛教傑出人物。畫面主要集中在大殿二層道果殿和吉祥多門塔四層各佛殿。其中道果殿壁畫主要根據《佛本生經》《彌勒上生經》、《大悲蓮花經》、《華嚴經》等典籍繪製,主要內容為88位大成就者和八思巴忽必烈會見場面。

壁畫文化

白居寺壁畫的構圖綜合除兼顧寺殿結構和塑像協調外,根據題材表現的需要。採取中心構圖、敘事體構圖和兩者融合圖三種構圖形式;佛傳故事和本生故事為了強調情節的整體和連續性,採取敘事體連續性構圖,並打破傳統僵硬的棋格構圖模式,採取裝飾紋樣自然構圖,寓裝飾和構圖兩種功能於一體,自然協調。融合中心構圖法和敘事體構圖法於一體來構圖是白居寺壁畫構圖的一大創新。吉祥多門塔一層兜率宮殿經變壁畫採取的就是這一構圖形式。作品將彌勒佛巨大工業畫像構置於壁中,左右按敘事體構圖形式構置彌勒本生和因緣故事,突破了傳統的脅侍配置,使形式和內容的表現得到完美的統一

白居寺壁畫人物優美協調,比例準確,反映出西藏藝術人體比例和人體審美特點。除為數不多的脅侍菩薩仍保留著早期造像量度經典指導下纖細苗條身軀外,大多數人物造型尤其是高僧、羅漢和明王、護法神身軀明顯藏化:粗壯、結實,富有力量和張力。人物造型神兼備,注重於諸佛、菩薩、明王、力士內在氣韻的揭示,佛陀強調空靈和靜穆,菩薩強調慈悅和親切,明王強調粗獷和沉毅,將藏傳佛教寓意諸佛的五蘊皆空,菩薩用智慧上求菩提、用悲憫下救眾生和明王、力士以勇猛、威武、怖畏所化示的沉毅、慈悲展現無餘,體現出一種蓬勃內在的生機。線條和色彩的運用及其相互間有機會的組合是白居寺壁畫造型的主要語言。外形輪廓通常用鐵線描勾勒,準確簡潔,富有力感;背光、衣紋通常運用遊絲線描勾勒,精緻柔美。同時運用色彩暈染來體現明暗向背和遠近高下及人物骨骼的轉折、肌肉的張弛,增強造型的體積感和畫面的空間感,色彩明快熾烈,強調冷暖色調之間的和諧和對比,暈染層次豐富細膩,具有濃烈的裝飾風格。據白居寺壁畫題記,寺塔壁畫主要系後藏拉孜縣、康馬縣拉薩尼木縣藝術家創作而成。以拉孜畫家為首的拉堆畫風稚拙簡樸、自由誇張,以康馬縣乃寧畫家為首的乃寧畫風和拉薩尼木畫風有機地融為一體,逐漸形成了一種充滿生機、自成一體的繪畫風格,成為14至15世紀藏傳佛教藝術日趨成熟的代表作,標專著藏傳佛教藝術在15世紀逐漸走向鼎盛。
由於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禮,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建立的,因此它能聚薩迦、格魯、噶當等各派和平共存於一寺,每個教派在此寺內都擁有五六個“扎倉”。該寺現有16個扎倉。這使它在西藏佛教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影響

特產

白居寺白居寺
牛羊肉
藏族人民主要以食牛羊肉和奶製品為主。在牧區一般不食蔬菜,飲食單調,從單一的飲食結構來說,牧區乃至整個西藏都屬高脂肪,高蛋白飲食區。眾所周知牛羊肉熱量很高,這有助於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人們抵禦寒冷。有趣的是藏族人民有食生肉的習慣,若到一些牧民或農區家中,你會看到掛到屋內或帳篷內的風乾的牛羊肉,你若去這些人家作客,主人會拿出風乾的牛羊肉叫你品嘗,這種風味只有在高原才能品嘗得到。

酥油
在西藏隨時隨地可以見到酥油。在拉薩的八角街,牧民拿著一塊塊、一包包的酥油,擺在地上,拿在手上,到處兜售;不論城鄉,每個糧油店里,一定斷不了酥油的供應;走進每個家庭,柜子里擺的東西可以缺這少那,但不會沒有酥油。總之,酥油是每個藏族人時刻不可缺少的食品。酥油是從牛、羊奶中提煉出來的。牧民煉酥油是很有趣的。在牛奶分離器還沒普遍使用的西藏牧區,人們提煉酥油仍然是用土辦法。牧民婦女將奶汁稍為加溫,然後倒入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再用力上下抽打,來回數百次,攪得油水分離,上面便浮了一層談黃色的脂肪質,把它舀起來,灌進皮口袋,冷卻了便成酥油。酥油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藏族民眾,特別在牧區,一般很少吃菜和水果,日常的熱量除了肉外,便靠酥油了。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有放在糌粑里調和著吃;逢年過節,老鄉們炸果子、“卡賽”,也用酥油。

旅遊貼士

白居寺白居寺
風俗習慣
藏族人絕對禁止吃驢肉、馬肉、有些地區不吃魚;經筒、經輪不得逆轉禁忌在別人背後吐痰;吃飯時不滿口、咬不出聲、喝不出響;朝山節、傳昭大法會、當雄賽馬會、江孜達瑪節、江孜賽馬(射箭)節。塔上的佛堂都很有特色,更重要的是當你登上塔頂,就可以俯瞰整個江孜古城,非常美麗非常壯觀。

氣候特點
西藏複雜多樣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獨特的氣候。除呈現西北嚴寒乾燥,東南溫暖濕潤的總趨向外,還有多種多樣的區域氣候和明顯的垂直氣候帶。“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等諺語,即反映了這些特點。與中國大部分地區相比,西藏的空氣稀薄,日照充足,氣溫較低,降水較少。西藏高原這裡每立方米空氣中只含氧氣約150─170克,相當於平原地區的62%至65.4%。西藏是中國太陽輻射能最多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平原地區多一倍或三分之一。日照時數也是全國的高值中心,拉薩市的年平均日照時數達3021小時。氣溫偏低,年溫差小,但晝夜溫差大。

交通

白居寺位於日喀則江孜縣城中,步行前往即可。

門票

門票60元,在十萬佛塔照相另收費10元。

開放時間

9:00-19:00

建議遊玩時間

2小時

最佳旅遊時節

四季皆宜。因為日喀則地區日光充足,氣候溫和,一年四季都適合出遊。只不過夏秋季節更適宜遊覽。

注意事項

1、白居寺中有很多散養的放生狗,與喇嘛、遊人和平共處、互不干擾,成為白居寺一景。
2、帶相機進入十萬佛塔須繳費10元,但是對於能拍攝十萬尊佛像來說,絕對物超所值。
3、佛塔內大多數屋子光線很暗,不要使用閃光燈。用閃光燈對壁畫和雕塑有影響,而且照片中會出現高光點,效果很不好。正確的拍照方法是長時間曝光,可以用三腳架,或將相機放在固定物體上。

西藏自治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