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迦寺

科迦寺

科迦寺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科迦村,是藏傳佛教薩迦派寺院。科迦,系藏語“定居”之意。996年由大譯師仁欽桑布創建。據記載,先有科迦寺後有科迦村,村因寺而得名。科迦寺是普蘭縣大寺,歷史悠久,在當地享有盛名,每年都有阿里地區札達、噶爾等縣及境外尼泊爾的信徒前來朝拜。2001年,科迦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該寺進行宗教活動、民間慶典活動的聚集地。

基本信息

簡介

科迦寺科迦寺
科迦寺位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普蘭縣科迦鄉科迦村,距普蘭縣城15公里。早期為阿底峽傳承教派,13世紀初改為直貢噶舉派,15世紀普蘭被木斯王管轄,科迦寺歸藏傳佛教薩迦派管轄至今。996年由大譯師仁青桑布創建,同時建造的還有芒域的瑪爾瑪寺、古格的托林寺。15世紀時,普蘭阿滾王下令沿孔雀河築壩護寺,並添銀制文殊菩薩三尊。1898年,釋迦佛殿被毀。科迦寺存有舊殿堂建築兩座,即覺康和百柱殿。二殿均為由若干房間組成的複合二層多邊形建築。寺記憶體有早期壁畫、木構件及造像。科迦寺是藏傳佛教後宏期的主要寺廟之一,對於研究藏傳佛教後宏期歷史、建築、繪畫、雕塑等,有著十分重要的歷史、藝術與科學價值。科迦寺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科迦寺建築風格獨特,文物眾多,歷史悠久,聞名遐邇。歷史上曾有一段時間是尼泊爾“洛國王”所主管,後由西藏地方政府直接管理,其地位相當重要。科迦寺的建築與古格故城和托林寺是同一時期建造,整個建築風格特別是木結構構件十分相似,殿內壁畫也是一種流派,都是十分罕見的古代建築傑作,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概況

(圖)科迦寺科迦寺的金銅佛

科加村是依科迦寺而漸漸形成的,這在西藏是很通常的事。比如先有薩迦寺,再有薩迦村甚至薩迦縣;再如札達縣的托林寺與托林村。對宗教及其高僧大德的強烈崇拜,使名寺附近總是漸漸聚集起居民村落,兩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這裡地處喜瑪拉雅南坡,離尼泊爾只有10來公里的山路,可謂呼吸之聲相聞,孔雀河蜿蜒流經科加寺。

科迦寺建於11世紀的古格王朝,系由古格王供養、名僧仁欽桑布主持修建的。有傳說認為,科迦寺與札達的托林寺同一天建成。科迦寺中,嗄加拉康是典型的壇城式建築,壇城是防止邪魔在修持時入侵的一種形制。藏傳佛教早期,壇城式與迴廊式(如大昭寺)建築形式並存,而科迦寺這兩種形式亦並存,其覺康殿就類似迴廊式。這可以看出該寺與吐蕃佛教有某種傳承關係。

印度史上記載了科迦寺,這使它在印度非常有名。因而凡到神山聖湖朝拜的印度香客,總要到科迦寺來進香,才算圓滿。嗄加拉康殿那扇著名的門框,顯系模仿印度教的石窟藝朮,製作極其精美,有數百組佛像、動植物等圖案組合,相傳是仁欽桑布當年特地從尼泊爾請來工匠阿修達瑪所雕。

寺院結構

科迦寺科迦寺殿內
覺康 
即釋迦殿,是僧眾聚集頌經的場所。覺康由廊院、門廊和殿身三部分組成。廊院、門廊體量較小,殿身體量巨大。覺康外牆均飾紅色,頂部裝飾邊瑪草。整個殿堂外觀和諧,氣勢莊嚴。廊院:位於覺康最南部,20世紀80年代末增建。廊院由後建迴廊與大殿門廊共同圍成。門廊:由門外敞廊和門內過廳組成。敞廊的柱、托木、梁等均有彩繪,顏色以藍綠色為主。條形門廳內無陳設。殿身:平面呈多邊“亞”字形,表示密宗的曼陀羅。南北長30.5米,東西寬21.9米。殿身大門設於殿北牆正中,通高3米,寬2.3米。進入大門是平面呈“凸”字形的經堂,扇面牆呈“U”形,與三面邊牆間形成轉經通道。扇面牆內側佛台供塑像3尊,均立像,戴冠,通身飾金。兩側面的扇面牆上均繪有壁畫,殿身兩側牆壁布滿直通屋頂的經書櫃。
百柱殿
藏文名“嘎加拉康”。百柱殿體量較大,系由多座殿堂和生活用房組合而成的複合建築。據記載,百柱殿是科迦寺最早建造的大殿,殿內遺存構件、壁畫等尚能看出早期建築的痕跡,但殿堂後期改建較多。該殿已較少使用,僅二層僧舍、伙房仍在使用,主要的聚會、頌經場所已移至覺康殿內。百柱殿是科迦寺重要的建築,為該寺主殿。百柱殿外牆為磚紅色,上部以厚重的邊瑪草裝飾檐口。殿平面呈多邊“亞”字形,沿東西軸線基本對稱。殿南北寬33.5米,東西長41.9米。首層平面的布局為早期的中央大殿環以小殿的形式。

歷史傳說

轉經筒轉經筒
科迦寺是著名的千年佛寺,和托林寺(扎達縣)、那瑪寺(克什米爾)同為大宗師仁青桑布主持修建的。據說三個寺院為同一天修建,同一天開光,距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
傳說當時在此地來了7名身強力壯的印度雲遊僧,從事佛事活動,行前特給國王留下7大包銀子,驚奇的國王請教大師如何處置,大師稱此乃財神“瞻巴拉”賜予的非凡妙果,不能占為己有,應行善積德,作為造福於眾生的供品精心服侍。國王依照神意和大師指教,動用大量的人力、財力,相繼在噶爾棟修建了規模宏大的上下宮堡和色康大經堂,暫時把7名印度游僧留下的銀子統統供於其中。不久國王取出7大包銀子帶到地處中尼邊界的“謝噶爾倉林”,請尼泊爾工匠製造一尊世間罕見的文殊菩薩像。造完後他又請仁欽桑布大師加持開光,在運往噶爾棟的途中,忽然聽到文殊菩薩開金口說道:“吾依附於此地,紮根於此地”。這時國王喜出望外,就在此地修建了科迦寺。

文物保存

科迦寺科迦寺
科迦寺依地勢建造,依山傍水,坐南朝北,南北高山環抱。整個寺廟殿宇巍峨,各種大小經堂僧舍、舍利塔等相互映襯。寺廟建築藝術風格獨特,建造工藝精良,可惜已有部分損毀;寺內原收藏大藏經100餘卷,只剩下6卷真品;殿內壁畫保存完好,風格鮮明獨特,均為百年珍品。

僧侶傳奇

科迦寺科迦寺
寺管會主任巴桑是一個傳奇人物。他本是科迦寺的僧人,“文革”初起,他害怕寺中珍寶被毀,便攜帶十餘件文物潛往尼泊爾科加寺前拍朝聖者科加寺所在的科加村是從尼泊爾進入普蘭的必經之路,科加村是一個具有田園風味的小村莊,頗有世外桃源的感覺。在村中經常有身著異域特色衣著的遊客光著腳、提著小鐵筒從這裡經過。

民俗文化

科迦寺科迦寺
科迦寺佛事

藏曆六月四日,在普蘭縣最南端的科迦寺舉辦該寺大師的佛事活動。科迦寺和托林寺是齊名的千年古寺,由於其在阿里和鄰近的尼泊爾佛教界的影響,每年的這個時候,前來參加佛事活動的僧侶和民眾不下千人。每當此時,寺中收藏的歷代唐卡將掛於寺中,為佛事活動增添價值。佛事活動期間,科迦寺10多位僧人晝夜輪流看護著這些老唐卡,活動結束後,科迦寺的老僧人就會把它們保存起來,只有來年才能再見到。儘管已經歷經千年時光,但這座古寺仍然靜靜地佇立在孔雀河畔。它被當地百姓視為珍寶,也是中印尼三國信眾的聖殿。
科迦村的男人節
在普蘭的科迦村有一個獨具風趣的節日,每年藏曆2月11日至15日的男人節。節前,由村中有威望的老人操辦集資,規定好每家所要提供的米麵、酥油、肉類和柴草數量。過節當天,村里從18歲至最年長的男人都如皇帝般被侍候著,至高無上。所有男人都會集中在科迦寺門口廣場,喝酒看戲,婦女兒童只能站著圍觀。每家輪流委派女人為男人們倒酒上菜,直至過完節日。節日一過,男女則平等相處。

地理氣候

科迦寺科迦寺
普蘭縣以高原山地為主,中部較高。境內山高谷深,山巒起伏,形成千姿百態、雄偉壯觀、秀麗多姿的高原地貌。屬高原亞寒帶乾旱氣候區。日照充足,日溫差大,年溫差相對也較大,氣溫低,降水少。年日照時數約為3153.2小時。年霜期213天。年降水量172.8毫米。自然災害主要有雪災、地震洪水土石流冰雹等。

西藏自治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