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結縣

定結縣

定結縣隸屬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位於西藏南部、日喀則地區南部、喜瑪拉雅山北麓,是西藏自治區邊境縣之一。面積5461平方公里。定結藏語意為“水底長出”。隸屬日喀則,縣駐地江嘎。定結縣位於喜瑪拉雅山北麓湖盆區,地勢南北高,中間低。氣候為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2013年,定結縣總人口1.6萬人。2005年,定結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8385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66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816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551萬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6021.68元。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定結縣定結縣

中文名稱: 定結縣

行政區類別: 縣

所屬地區: 西藏自治區

下轄地區: 陳塘區,江嘎鄉,薩爾鄉,日屋鄉

政府駐地: 陳塘區

地理位置: 西藏自治區南部、日 喀 則地區南部

氣候條件: 高原湖盆區

總面積5816平方千米。

總人口2萬人(2003年)。

縣人民政府駐江嘎鎮,郵編:857900。

行政區劃代碼:542332。

區號:0892。

基本概況

定結藏語意為"水底長出"。公元1354年帕竹政權統治時期,推行卡制時建宗。清代隸屬前藏噶廈政府管轄。1959年民主改革時,舊宗址成為定結縣人民政府的辦公地點。1960年1月合併舊西藏的定結宗、康巴宗和金龍卡(1959年前隸屬班禪堪布會議廳管轄)以及孔馬地區,建立了定結縣人民政府。1962年從定結縣劃出崗巴區和塔傑區成立崗巴縣。同年定結縣人民政府駐地由定結村遷到江嘎。隸屬日 喀 則地區行政公署管轄至今。

該縣屬喜馬拉雅山北麓湖盆區,地勢南北高,中間低。東部是以錯姆折林為中心的高原湖盆區,平均海拔4500左右,地形較炙寬闊平坦。中西部是以葉如藏布和金龍河為兩條主線的河谷區。南部是喜馬拉雅山支脈脊背高寒區,海拔在4700米以上,多為冰川和雪山。西南部是陳塘峽谷區,地處喜馬拉雅山主脊南翼,該峽谷地勢差異大,平均海拔2500米,多為原始森林。屬高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除陳塘林區氣候溫和、雨水充沛、無霜期長外,其它大部分地區乾濕季分明,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乾燥少雨,多大風,氣候條件差。年日照時數3326小時,年無霜期100天左右,陳塘區年無霜期約為200天左右,年降水裡236.2毫米。常風的自然災害有:旱災、雪災、風災、冰雹、霜災、山洪等。

已知的主要礦種有硼、食鹽、瓷土、泥炭等。野生動物有羚羊、羚、喜馬拉雅塔爾羊、盤羊、長尾猴、班羚、雪豹、熊猴、小熊貓、金貓、林麝、馬麝、黑熊、豹貓、赤鹿、岩羊等。野生植物資源有長蕊木蘭、水青樹、錫金海棠、藏延齡草、胡黃連、桃兒七、天麻、參三七、雪蓮花等。

定結屬半農半牧縣。牧業農作物有青稞、春小麥、豌豆、雞爪谷、玉米、蕎麥、大豆。主要飼養氂牛、犏牛、黃牛、馬、驢、綿羊、山羊。林業主要集中在陳塘地帶。

工業以傳統的民族手工業為主。產品主要有卡墊、氆氌、藏毯、藏被、圍腰、陶製品。另有小型麵粉、糌粑、菜籽油的加工。

公路建設始於1962年,至1989年全縣共有3條主要公路:一條通過薩加縣至日 喀 則市;一條通過定日縣至樟木口岸;另一條通過崗巴縣至亞東縣。

江嘎,處於自然形成的沖積扇上,海拔4300米,常住人口1000多人。1987年制定了縣駐地地建設總體規劃,現已初具規模。學校、醫院、銀行、商店、郵電、自來水供應、太陽能浴室等社會公共服務設施齊全,為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陳塘地帶,1988年被西藏自治區列入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範圍,成為研究自然歷史和人文歷史遺產的重要基地。

行政區劃

定結縣定結縣

截至2005年,定結縣轄3個鎮、7個鄉:江嘎鎮、日屋鎮、陳塘鎮;郭加鄉、薩爾鄉、瓊孜鄉、定結鄉、確布鄉、多布扎鄉、扎西崗鄉。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定結縣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南部,喜馬拉雅山北

麓。地處東經87°30′~88°37′,北緯27°80′~28°75′。東連崗巴縣,西臨定日縣,北與薩迦縣接壤,南與尼泊爾、印度毗鄰。邊境線長達165公里。

地形地貌

定結縣屬喜馬拉雅山北麓湖盆區,地勢南北高,中間低。東部是以錯姆折林為中心的高原湖盆區,平均海拔4500米,地形較炙寬闊平坦。中西部是以葉如藏布和金龍河為兩條主線的河谷區。南部是喜馬拉雅山支脈脊背高寒區,海拔在4700米以上,多為冰川和雪山。西南部是陳塘峽谷區,地處喜馬拉雅山主脊南翼,該峽谷地勢差異大,平均海拔2500米,多為原始森林。

氣候

定結縣屬高原內陸乾燥氣候。除西南部的陳塘林區受印度洋氣候的影響,氣候溫和、夏秋雨水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外,其它大部分地區四季不太分明,日照充足、紫外線強、晝夜溫差大、乾燥少雨、多大風、氣候惡劣。四季溫差小,冬冷夏不熱。年平均氣溫2℃。一月份平均氣溫-8℃。極端最低氣溫平均-27℃。七月份平均氣溫12℃。極端最高氣溫平均18℃。定結縣主要農牧區年平均日照3326小時,相對無霜期100天。

水文

定結縣境內有葉如藏布河和金龍河兩條主要河流,分別發源於崗巴縣和本縣的金龍普,年流量分別在5~50、3~25立方米/秒之間;另有嘎馬藏布和日屋藏布兩條支流,均匯入朋曲河流向尼泊爾境內。還有面積達80多平方公里的多布扎鹹水湖和定結季節性淡水湖。定結縣河流總長度約250公里,河網密度0.033公里/平方公里,年徑流總量4.7億立方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定結縣有煤、石油、天然氣、硼、食鹽、瓷土、泥炭等礦產資源。

生物資源

2003年,定結縣野生動物有羚羊、羚、喜馬拉雅塔爾羊、盤羊、長尾猴、班羚、雪豹、熊猴、小熊貓、金貓、林麝、馬麝、黑熊、豹貓、赤鹿、岩羊等。野生植物資源有長蕊木蘭、水青樹、錫金海棠、藏延齡草、胡黃連、桃兒七、天麻、參三七、雪蓮花等。農作物主要有小麥、青稞、蕎麥、豌豆等,主要飼養家畜有氂牛、犏牛、綿羊、山羊、馬、驢、騾等。藥材有貝母、蟲草、當歸、雪蓮、等三百多種。

人口

2013年,定結縣總人口1.6萬人,各鄉鎮人口: 江嘎鎮2748人、 日屋鎮976人、 陳塘鎮1591人、 郭加鄉1268人、 薩爾鄉2145人、 瓊結鄉2422人、 定結鄉1555人、 多布扎鄉1541人、 扎西崗鄉1908人、 確布鄉1539人。

交通

定結縣,主要公路有縣道嘎定線和薩初線是連線崗巴、薩迦和定日及縣各鄉鎮的公路。截至2013年定結縣通車裡程307公里,其中縣道1條,67公里;邊防公路2條,共99公里;鄉道1條,44公里。

經濟概況

經濟總量

2005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8385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66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816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551萬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6021.68元。

農牧業

農作物品種主要有青稞、春小麥、豌豆、油菜、土豆等,一年一熟,4-5月份播種,9月份收穫。在陳塘林區800畝山坡地上也種雞爪谷、玉米、小麥、蕎麥、青稞、大豆、蔬菜等作物,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 。定結縣是日 喀 則地區高海拔農業縣之一,年播種面積 3.675 萬畝。以人工條播和點播為主,亦有少部分撒播,靠引用河水和山泉自流灌溉,耕作方式落後,管理粗放,陳塘仍保持有刀耕火種的原始耕作習慣。

2005年,全縣農作物實際播種面積為3.675萬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2.573 萬畝,占總播面積的 70 %;經濟作物播種面積0.735萬畝,占總播面積的20 %,比上年增加0.068萬畝; 飼草料播種面積為0.367萬畝,占總播面積的10%,比上年增加0.122萬畝;糧、經、飼三元結構比例為70:20:10。全縣有總草場面積528.64萬畝,可利用草場面積468.16萬畝,已利用草場面積277.48萬畝,農牧民人均占有牲畜13.03頭(只、匹)。牲畜的繁殖靠自然交配,適齡母畜一般每年生一胎,春季4-5月份接羔(犢)。

我縣的林業主要集中在陳塘森林地帶,加上連線到外圍的灌木林地和半農半牧區的小面積人工造林,估計可達幾十萬畝。森林復蓋率約為3-5%。按照歷史習慣,居住林區和林區邊緣的民眾僅根據需要每年採伐少量自用材,少量進入市場銷售,整個林區基本上處於原始狀態,1988年被西藏自治區列入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的範圍,成為研究自然歷史和人文歷史遺產的重要基地。2002年,全縣零星植樹9.18萬株。2005年全縣植樹造林總面積達2061畝,造林成活率達到了85%。完成初始登記人工國有林299.67公頃,人工集體林12.8公頃,人工個體林6.6公頃,退耕還林300公頃,天然林5630公頃,天然灌木林146369公頃,總共初始登記152618.07公頃。

工業

以傳統的民族手工業為代表,品種有:卡墊、氆氌、藏毯、藏被、圍腰、圍裙、泥土製陶等。從業人員較為普遍,一般製品僅限於自用,極少量進入市場作為商品流通。麵粉和糌粑加工以水磨為多,油菜籽的加工也多用土辦法。

固定資產

2005年實施項目總計43個,其中:續建項目6個,投資2755.49萬元;新開工項目37個,投資8650.99萬元。2005年開工項目中當年竣工35個,完成投資3647.6萬元;當年開工跨年度項目2個,總投資3431.06萬元,年內可完成投資1600萬元;續建項目6個全部竣工,完成投資2755.49萬元。截止9月底,全縣共完成固定資產7938.09萬元,預計年底可實現固定資產8003.09萬元。

財稅收入、農牧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截止2005年9月底,全縣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95萬元,完成自定目標的100%,完成地區指標的10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元,同比增長260元。

國內貿易和對外貿易

工商企業

至2005年底,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到367戶,新增27戶,新增從業人員98人,新增註冊資金100萬元,實現增加值168萬元,完成日 喀 則地區指標的112%。

2002年全縣分別有郵政、電信局各一個,全縣電話裝機容量達1600門,電話機安裝437門,其中:國內外長途電話328門,IC電話機4門,全年實現郵政、電信業務收入達31.8萬元。近年來電信、郵政、移動事業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座機、手機、好易通等已經普及到了廣大農牧民民眾家庭。

國內貿易和對外貿易

歷史上,我縣有古都、日屋、薩爾三個邊貿互市點,1963年舊曆8月15日,三個邊貿互市點集中到日屋,由此形成了民間自發的日屋邊境貿易市場,據此,1972年經國務院批准,日屋被確定為國家二級口岸,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都未開放,我縣為口岸市場建設發展從財力、物力、人力上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現有門面35間,帳篷30多頂的日屋邊境貿易市場。中尼雙方邊民進入市場以物易物,自由等價交換,對活躍邊境經濟,方便邊民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為此邊貿在每年的5--10月份進行,交易盛期為7--9月份,來此經商的國內外商人達3000多人,且一年一度的“夏爾巴民俗藝術節”雲集在此的國內外商人多達7000人以上,大大地繁榮了定結縣的市場,有力地推動了定結縣市場經濟的發展,商人們在此交易的商品有羊毛、鹽、磚茶、大米、麵粉、青稞、卡墊、馬匹、羊只、犏牛、玉米、芒稼、酥油、木材、日用百貨等90多種商品在日屋進行互市貿易,中方邊民進入市場的產品有:活山羊、糧油、食鹽、棉布、球鞋、曖水瓶等日用品和一些土特產品,尼方商人入境交換的主要產品有:犏牛、酥油、化纖、布料、裝飾品和民族用品等,每年交易數量上千噸,成交額達120萬元以上,每年為縣財政創收達30萬元左右,占年度財政收入的20%以上,日屋邊境互市貿易的發展對我縣農牧民民眾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財政收入的增加,市場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有力的推動作用。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3年定結縣全年教育投入18億元,增長上年15%。定結縣勞動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8.4年。高中階段毛入學率72.23%。新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3所、幼稚園209所、太陽能澡堂63個。“三包”標準提高到年生均2700元。

文化衛生

2013年定結縣農牧區醫療補助標準從年人均300元提高到340元。完成了城鄉居民和核定員額內僧尼免費健康體檢。新建標準化鄉鎮衛生院8個、縣急救中心19個。自治區第三人民醫院投入使用。培訓各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2萬人次。孕產婦住院分娩率81%,圓滿完成了209名先心病兒童救治,實施白內障復明手術144例。

社會保障

2013年投入3億元,實施18項民生補助政策。全年新增就業2.8萬人。全縣社會保險參保248.9萬人次。企業基提高到月人均1018元,新農保基礎養老金提高到月人均105元。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年度支付限額分別提高到3萬元、2萬元。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月人均440元和年人均1750元。建設城鎮保障房4.3萬套,改造國有工礦棚戶區1300戶。發放困難民眾臨時物價補貼420萬元。安排財政資金89.9萬元。

風景名勝

曲登尼瑪寺

據藏文經書記載,公元8世紀中葉修建了“金剛太陽塔”,後人習稱為“曲登尼瑪”,為紅教(寧瑪派)寺院。

貢巴西強寺

貢巴西強寺建於距縣城38公里的莎爾鄉政府駐地,貢巴西強寺建成於公元1560年(嘉靖三十九年)。貢巴西強寺建築面積1850平米。該寺有大小佛殿九間,大殿內供奉該寺創建人仁欽白瑪貴桑多吉佛。

扎西群培寺

扎西群培寺位於距離縣城115公里的定結鄉政府駐地。扎西群培寺建於定結鄉政府駐地的後山上,建成於1384年,建築面積1300平米,屬黃教寺院。扎西群培寺共有一間大殿和五間小佛堂,大殿內奉著加娃亞塞松佛,意為“父子三人”。在大小六間佛堂內到處依稀可見古色古香的壁畫,藏有完好的古唐卡、古經卷等珍貴的文物。

群果寺

群果寺建於距縣城38公里的莎爾鄉政府駐地,貢巴西強寺建成於公元1560年(嘉靖三十九年)。群果寺建築面積1600平米,屬黃教寺院。該寺院有大小佛殿六間,大殿內供奉如來佛祖弟子之一的古入佛,佛高三米。

歷史文化

逛林卡

逛林卡是藏族民眾根據高原氣候、環境和生活條件形成的一種民族習慣。以前,每年藏曆5月1日至15日這半個月裡,人們走出庭院,來到濃蔭密布的林卡遊玩,逐步成為林卡節。

下爾巴人

定結縣陳塘聚居著夏爾巴人,所謂的夏爾巴人,漢語意為“東方來人”,又可解釋為“留下來的人”。傳說其祖先起源於宋朝時期的西夏王朝的党項族,後來西夏復滅,他們的後代逃亡到陳塘。夏爾巴人兼有藏族和漢族的習俗,他們使用藏文,但卻形成了與藏族截然不同的民俗文化。 陳塘的夏爾巴人服飾很有特點。婦女頭頂的帽子上以鮮花和孔雀羽毛點綴,脖子上掛著由兩百多個銀環連成的項鍊,胸前掛著六個銀制的小串子,腰部繫著銀帶,手腕戴著大白貝殼。這向外人透露出一種原始古樸。

西藏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