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西關中學

平度市西關中學

平度市西關中學是由原西關中學、李園中學、蟠桃中學三校合併新建而成。在新校建設過程中,面對校園植樹綠化面積大、資金困難的實際,積極開拓創新,按照校園“綠色銀行工程”的模式,借力發展,與苗木商合作,將部分校園可種植地塊承包給苗木商,由苗木商提供資金,高密度種植名貴苗木,學校負責日常管理,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勞動實踐教育。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平度市西關中學平度市西關中學

平度市西關中學以創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綠色生態校園”為目標,把發展校園經濟與植綠綠化、進行學生實踐勞動教育有機結合,按照實施校園“綠色銀行”工程的要求,校商合作,借力發展,同步實現了校園生態效益、育人效益、經濟效益。

平度市西關中學是市區和城郊相結合的學校,占地125畝,總建築面積33000平方米,總投資3700萬元。現有58個教學班,3500餘名學生,277名教職工,分教學區、辦公區、活動區和生活區。擁有教學樓、綜合樓、辦公樓和宿舍樓及師生餐廳,配備物理、化學、生物標準實驗室,音樂、美術、歷史地理等學科的特種教室齊全。

為適應21世紀教育的需要,學校建立了微機網路教室、電子備課室,實現了“四機一幕”進教室,形成了校內閉路電視網、校園閉路監控網、現代信息區域網路。校園綠化面積5600平方米,達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學校特色

特色一: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為學生健康成長奠定心理基礎

1、成立心理健康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專兼職心理老師對七八九三個年級學生進行心理健健康團體輔導,收到良好的效果。“心靈小屋”定期接待前來諮詢的學生,及時幫助學生走出心理困境。

2、重視心理健康校本教材的開發。

學校校本課程編委會於2009年12月編寫了《心靈的對話》和《走進綠色校園》

特色二:重視學生經典誦讀,弘揚民族精神

重視經典古詩文誦讀的實踐和研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廣大師生的國語水平。結合養成教育、禮儀教育、感恩教育、“八德教育”,將《弟子規》的學習和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真正成人成才。

特色三:學校在校本培訓中採取“學、培、研”一體化教師培訓模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發展模式

平度市西關中學校商簽署為期5年契約,苗木二分之一歸承包商,二分之一歸學校。隨著苗木的成長,屬於承包商的部分,逐漸間苗移走;屬於學校的部分,根據規劃留出永久栽植樹木,其餘分期間苗移栽到校園其它地方或出售創收。這樣既解決了校園部分地塊的綠化,為其增值創收儲存了“綠色”,又節省眼前綠化資金10餘萬元,同時,還為學生勞動實踐教育提供了基地。

經一年的發展,該校的校園經濟和植樹綠化已取得明顯效果,苗圃內的6000餘株苗木長勢良好,當年增值2萬餘元。學校占地83300平方米,已綠化面積32260平方米,綠地率達到39%,綠化覆蓋率達到45.9%,校園中的樹種已達百餘種,“綠色生態校園”的主題已開始顯現,一個優美宜人的師生學習生活環境初步形成。

課程理念

平度市西關中學平度市西關中學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來,我校更新了辦學理念,積極通過會議、校園廣播、校園網路等多種渠道和形式及時、全面地向廣大師生宣傳新課程理念,營造出濃郁的宣傳氛圍,學校還加強了校園文化建設,提高校園文化品位,注重在校園環境中充分體現先進的教育思想。

對於教育教學先進理念的學習學校也是常抓不懈,學校健全了學習制度,制訂了各種學習計畫。教師每周進行個人自學,加強對課程理念的理解。同時,教師們能夠將所學到的先進理念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去,理論聯繫實際,切實提高了教師們的專業素質。

按照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三級課程的實施方案,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尤其是綜合實踐活動與音體美等課程,能夠按照《山東省義務教育階段課程安排表》要求的周課時數開設,沒有隨意增減任何一門課程課時數的現象。

根據學校發展規劃,制定了學校課程方案,目標明確,內容有特色,符合學校所在地與學生的實際,有管理措施,有時間保證。同時,學校深挖課程資源和師資資源,使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相互配合,形成目標一致、體系嚴密、內容開放的課程體系。

辦學條件

1、最佳化教師隊伍。

按照《課程方案》的要求配齊配足了各門課程的專(兼)職專業教師。我校中學高級教師有53人,中學一級教師110人,初級教師132人,一線教師學歷達標率100%。

2、加強校、內外師資培訓。

我校積極開展教師培訓活動,每年的寒暑假,集中分散相結合,如暑假中的網路培訓、教師的讀書活動、班主任的外出參觀等,都是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和培訓。今年我校又安排了部分領導和老師到濰坊、山西、廣東、濱州等地進行參觀學習。學校在教師的任用方面,能根據不同教師的教育教學風格和特點,科學合理地分配工作,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3.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為全面提高辦學條件,學校建立了微機網路教室、電子備課室,已對八年級級部安裝了“四機一幕”,三個級部都有多媒體活動教室,基本上形成了校內閉路電視網、校園閉路監控網、現代信息區域網路。目前,我校教學人員能達到人手一機,實現多媒體進教室,所有機器能夠上網,建有項目完善的學校網站—“西關中學網站”。

各室使用率高,有專人管理,有完備的制度、措施。各種借還記錄、使用記錄、損壞賠償記錄完備。

課外活動時間,圖書室、閱覽室、實驗室和計算機室對學生全面開放,學生課外活動豐富多彩。

4、最佳化社會課程資源

學校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全體學生家長會,學校成立了“家長委員會”。除了每學期的期中和期末全校性的召開兩次家長會以外,各級部也可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和班級學生的特點,由班主任和年級主任商討不定期的召開不同層次的學生家長會,形式有個別座談、幾人座談或部分家長指導的形式進行,可以充分考慮學生家長的時間等各方面因素,因此很受學生家長的歡迎。

學校根據實際情況,每個學期都要組織學生以參觀、調查、訪問的形式,親身去觀察和體驗自己所在社區的生活。如:和烈士陵園、新華書店、圖書館、博物館、馬家溝芹菜基地、陽光花園建立長期的教育基地,把學習的知識與社會生活的實際更好地聯繫在一起。學校根據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請一些在有關方面頗有建樹的人士來學校講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奮鬥目標,豐富他們對有關知識的感性認識。

教學質量

1.加強教學研究。

我們學校的教學研究本著“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教師發展為本,以學校發展為本”,最終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的理念開展工作,我們的具體做法是:(1)、以師德建設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2)、以“對話”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形式。(3)、以小課題研究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載體。(4)、立足校本,以學科教科研活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5)、以發展性教師評價引領教師專業發展。

“十一五”期間,我們學校結合山東省立項課題“校本研究中‘學、培、研一體化’教師教育模式研究”進行了探討,並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在2008、2009、2010年青島市國中教學工作會議上,我校連續三次進行了經驗交流。

近年來學校先後有35人次參加了省市級骨幹教師培訓,有38人被評為青島市學科帶頭人後備人才、教學能手、青年教師優秀專業人才,有102人被評選為平度市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骨幹教師,有16名教師被評選為學校教學名師。教師在各級刊物上發表論文80餘篇,獲獎論文達200多篇。

2、規範教學常規,開展有效教學活動

學校注重教研組建設,成立了語文、數學、英語、政史地、理化生、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綜合實踐、地校課程等教研組,學期初即制定教學計畫,並圍繞計畫開展活動。各教研組以年級為單位定期進行集體備課活動。為督促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學校實行提前備課制度,每月進行一次業務材料檢查,每學期舉行期中、期末兩次全校性的評比檢查,把結果納入教師考核。

為促進有效教學在我校開展,學校組織全體教師舉行“人人奉獻一堂優質課”、“高效課堂”“診斷課聽課”等教學活動,活動中要求教師精心備課、上課,利用教研組活動進行評課,活動開展的紮實有效。為了督促老師們上好每一節課,學校實行了提前半分鐘候課和推門聽課制,切實做到了“向課堂要質量”。

我們的課堂教學遵循了“五原則”即:

(1)、至少組織學生實施2種學習方式。(2)、學生自主活動平均每節課不少於15分鐘。(3)至少設計一個探究性問題。(4)、連續講課一般不超過10分鐘。(5)、下課前至少留5分鐘讓學生交流發問。

3.加強德育工作實效。

充分利用宣傳櫥窗、校園網、黑板報、報刊等宣傳手段,宣傳規範辦學的內容以及先進的教育理念,使規範辦學思想深入到師生心中。

學校在傳統節日到來之際,都會向學生宣傳相關的習俗,並向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促使學生更多的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增加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在重大節日放假時間,學校總是把學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十一、寒假、暑假等假前,都會進行學生安全教育,並同時下發家長一封信,以此引起家長的重視。

為豐富學生的業餘生活,學校定期開展學生藝術節和體育節比賽,通過以上活動的開展,陶冶學生的情操

4、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學校一直堅持正常的作息時間,不加班加點,強調在單位時間內提高工作效率。學生每天在學校學習時間不超過8小時,雙休日與其他法定節假日不上課。作業布置體現層次性和可選擇性,控制知識鞏固型練習題目,確保一定數量的探究性、實踐性題目。每天書面作業時間不超過1.5小時。杜絕節假日上課,並不定期的組織學生問卷,調查課程開展和課外作業布置情況,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努力提高中國小課程實施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教輔資料的選用符合省教育行政部門的有關規定。

學校根據陽光體育的總體活動計畫,將當天沒有體育課的班級進行了學校統一安排課間活動內容和活動場地,為保障活動的落實和學生的安全,學校安排專人進行檢查和指導,並將每班的活動情況進行了記錄(包括出勤人數、活動內容的落實等)。

評價

圍繞課程標準,學校在對學生評價上以激勵性評價為核心,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幾方面進行評價,內容上分成過程評價和期末評價兩種。注重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為了全面反映學生的成長曆程,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學校為每個學生建立成長檔案,收集學生每個學習階段方方面面的資料,包括學業成績、父母的期望、教師、同學和自我的評價、重要比賽的成績、自己滿意的作品等。通過學生自評、同學評、家長評、教師評相結合的方式;實行對學生的日常評價與期末檢查相結合的辦法,學生成績評定實行等級制評價。同時制定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校本課程評價方案。教師考核與獎懲中學生考試成績所占比重大大減少,減輕了教師的精神負擔。使教師和學生享受到課程改革帶來的成果。

存在問題

1、學校對當地企事業單位、風土人情和社會名人等校外課程資源開發還不夠完善,對各種媒體對教學的輔助作用發揮不夠充分;

2、雖然有一定數量的教研論文、著作、研究報告、公開課、優質課、科研課題等,但是質量和層次上還需提高;

3、利用文化節、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興趣小組、社團活動等開展的活動內容不夠豐富;

4、學生每學年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時間略有不足;開設的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評價標準和辦法還不夠完善。

改進措施

1、進一步加強教師培訓和提高。

繼續加強對各學科課程標準的學習,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提高,以促使我校教研論文、著作、研究報告、公開課、優質課、科研課題等的質量和層次上再提高。進一步加強教材培訓。要逐步完善課程培訓的方式和方法,拓寬培訓的內容,不斷提高培訓的實效性。以促使學校對當地企事業單位、風土人情和社會名人等校外課程資源開發逐步完善。

2、加快研究、建立適應新課程的評價體系。

要根據各學科課程標準的評價建議和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加快研究和建立適應新課程的評價體系,特別是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評價標準和辦法要逐步完善,以引導和促進廣大教師將新課改的理念真正落實在教學中。

3、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要引導廣大教師、教輔人員,改變過去的一些不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模式、方法,充分利各種媒體和網路資源,開展網上教研、網上學習,改變學習和工作方式,充分發揮各種媒體對教學的輔助作用,提高教學研究、教師培訓的效率和質量。

學校課程實施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但教育形勢日新月異,社會、家長對教育所寄予的期望越來越高,我們會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教育的脈膊,不斷提升課程實施水平,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山東省級規範化學校(五)

山東省為提高中國小辦學水平,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開展了省級規範化學校的建設與管理工作。
煙臺大學附屬中學
萊州市雙語學校
萊州市夏邱中學
萊州市東宋中學
煙臺第十四中學
蓬萊市易三實驗國小
蓬萊市第二實驗國小
招遠市實驗國小
萊州市城港路街道中心國小
萊州市萊州中心國小
萊州市平里店鎮中心國小
萊州市驛道鎮中心國小
煙臺市福山區東華國小
濟南第五中學
東營市勝利第六十二中學
東營市英華園學校
東營市勝利第七中學
平陰縣龍山國小
東營市海河國小
棗莊市台兒莊區澗頭集中心鎮第一中學
棗莊市薛城舜耕中學
棗莊市第十三中學
滕州市級索鎮姚莊國小
滕州市級索鎮中心國小
棗莊市薛城區雙語實驗國小
平陰縣實驗國小
棗莊市市中區實驗國小
沂源縣韓旺中心學校
淄博市臨淄區金山中學
章丘市第二實驗國小
章丘市匯泉國小
桓台縣周家中學
桓台縣新城中學
桓台縣唐山鎮中學
桓台縣魚龍中學
桓台縣侯莊中學
桓台縣邢家中學
桓台縣果里中學
濟南市歷城區郭店鎮東城實驗國小
淄博市周村區城北中學
淄博市淄川區東坪中學
淄博市淄川區崑崙中學
淄博市淄川區寨里鎮黌陽中學
淄博市淄川區龍泉中學
淄博市淄川區太河中學
淄博市淄川區雙溝中學
淄博市臨淄區敬仲鎮中學
淄博市臨淄區雪宮中學
淄博市臨淄區第一中學
淄博市張店區第三中學
沂源縣魯村鎮中心國小
高青縣中心路國小
桓台縣邢家國小
桓台縣起鳳鎮魚龍第一國小
高青縣實驗國小
淄博市周村區市南路國小
淄博市淄川寨里鎮中心國小
淄博市淄川區雙溝中心國小
淄博市臨淄區虎山國小
淄博市張店區興學街國小
淄博市張店區灃水鎮第一國小
淄博市張店區東一路國小
淄博市張店區鋁城第二國小
淄博市張店區傅家中心國小
淄博市張店區馬尚鎮九級塔國小
淄博師專附屬國小
平度市西關中學
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學
青島市嶗山區第八中學
濟南市新苑國小
平度市同和國小
平度市南京路國小
萊西市月湖國小
萊西市實驗國小
青島市城陽區正陽路國小
青島市城陽區流亭街道空港國小
青島四方區實驗國小
青島李滄區第二實驗國小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香江路第三國小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黃浦江路國小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國小
青島鄭州路國小
青島大棗園國小
青島同安路國小
青島基隆路國小
青島樺川路國小
青島平安路第二國小
濟南市經十一路國小
青島南京路國小
青島嘉定路國小
青島市實驗國小
濟南市姚家國小
濟南匯文實驗學校
濟鋼鮑山學校
濟南市南上山街國小
濟南市友誼國小
平陰縣第四中學
章丘市繡水中學
濟南市舜玉國小
濟南市歷城區柳埠鎮第一中學
濟南市歷城區港溝鎮港溝中學
濟南市歷城區第三中學
濟南市歷城區華山鎮中心中學
濟南市第十四中學
濟南市第三十四中學
濟南市外語學校開元分校
濟南市燕柳國小
濟南市青龍街國小
濟南市舜耕國小
濟南市制錦市街國小
高青縣實驗中學
青島嘉峪關學校
山東省青島第五十一中學
沂源縣歷山中學
東營市育才學校
濟南甸柳第一中學
棗莊市立新國小
桓台縣實驗中學
濟南市經七路第一國小
濟南市博文國小
平陰縣實驗中學
章丘市實驗中學
東營市實驗中學
青島福州路國小
濟南燕山學校
濟南市明珠國小
濟南師範學校附屬國小
濟南實驗初級中學
濟南第十九中學
濟南育英中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