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樓鎮

孟樓鎮

老河口市孟樓鎮地處鄂西北、豫西南的交匯處,是湖北省的重點口子鎮。與河南省鄧州市孟樓鎮毗鄰,素有“一步跨兩省、雞鳴響兩鎮”之稱,全鎮轄20個村,131個村民小組,人口4萬人,集鎮常住人口1.8萬人,版圖面積6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6萬畝,集鎮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5平方公里。轄村委會20個:柴崗、秦家莊、黃老營、曹營、熊河、畢莊、王樓、鄧家崗、余家溝、田營、孟樓、楊崗、朱家莊、朱家寨、大周營、李河、申家樓、韓堂、小黃營、曹坡。轄居委會1個:孟樓。年末總人口36985人,其中男性18987人。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孟樓鎮孟樓鎮
孟樓鎮位於老河口市東北部,河南省鄧州市的西南部,是湖北省的省際邊緣城鎮,北與河南孟樓鎮連線成為一體,分別與河南省的林扒鎮彭橋鄉和老河口市的竹林橋鎮薛集鎮袁沖鄉相鄰,距老河口市中心城區25公里,距河南省鄧州市30公里,是鄂西北重要的交通要塞、鄂豫邊界商貿重鎮、老河口市的區域中心鎮。
《史記· 孟子荀卿列傳》記載,公元320年,惠王為孟子建樓閣講學,孟子在此傳道授業解惑多年。後為紀念孟子在此講學,在楚北魏南遂分別以“孟樓”為名設鎮。曾有一牌坊立於兩孟之間,分別書有“中州賢林”、“唯楚有才”八個大字,後毀於戰火。
孟樓鎮孟樓鎮
1992年《經濟日報》在一版顯要位置刊發了“從孟樓到孟樓”的長篇通訊,介紹了兩個孟樓的情況,引起了時任河南省省長、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的高度重視,拉開了鄂豫兩孟友好競爭的序幕。河南孟樓轄14個村,114個村民小組,版圖面積5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萬畝,集鎮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4平方公里。
湖北孟樓的發展也時刻牽動著歷屆各級黨委、政府領導的心。自2004年以來,襄樊市委、市政府先後四次在孟樓召開了“對口幫扶孟樓口子鎮建設現場會”, 2006年8月4日,省政府也召開了對口幫扶孟樓口子鎮建設現場會,孟樓已經形成了六大專業市場, 2007年引進外資達2000餘萬元。邊貿、糧油精深加工、棉紡、特色餐飲等四大支柱產業正引領著全鎮經濟快速發展。

地理優勢

孟樓鎮孟樓鎮
孟樓鎮大部分是平崗平原地貌,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海拔最高點140.07米(黃海高程,下同),最低點131.03米;鎮區地理位置為東徑111°55′,北緯32°21′,屬北西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30℃,極端最高氣溫41℃,極端最低氣溫-17.20℃是,全年無霜期236.3天,年平均降雨量845.6mm。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棉花芝麻等,鎮區內的六大專業市場輻射兩省、三縣(市)、十個鄉鎮。年商品零售交易額突破5.6億元,日均上市交易人口2萬人,形成了繁榮的商貿,聚集了旺盛的人氣,是鄂西北、豫西南較大的農產品物資集散地之一。

鄉鎮經濟

孟樓鎮小麥
全鎮生產總產值59844萬元,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為16888萬元、32100萬元、10956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1.2%。農業總產值中,糧食作物4776萬元,畝平500元;經濟4882作物萬元;漁業1626萬元。農產品總產量:糧食30828噸,(其中小麥12310噸、水稻12080噸)、油料作物1317噸,瓜果2064噸,肉類4312噸,水產品2920噸,禽蛋1655噸。

全鎮稅收149.8萬元。財政收入671.5萬元,支出6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87萬元。比上年增加339元。

全鎮個體工商經營戶1048戶,經營總額56000萬元,稅金320萬元。

六大市場

孟樓鎮棉花交易市場
漢孟大市場(農貿市場):於1990年10月竣工,由工商部門投資20萬元建成,經營面積3600平方米,主要經營品種蛋、肉、禽、蔬菜、調味品等,年成交額800萬元,日均成交量2.5萬公斤,固定經營戶50戶,動態經營戶400戶。經營戶中由45%的屬本市的,55%屬外來的,經銷的產品30%來自本鎮,70%來自外地,現由市市場開發服務中心管理,年稅費收入18萬元。

工業品市場:於1995年2月竣工,由工商局供銷社個體戶(社會融資)投入資金350萬元建成的經營面積10000平方米,主要經營:服裝、日用小商品、布匹及其它,年成交額1500萬元,以零售為主。固定經營戶70戶,動態經營戶160戶。 2001年省工商局對口扶持又建設了漢孟工業品市場,2001年10月建成,經營面積新增1000餘平方米,新增固定經營戶15戶、動態經營戶30戶,年新增交易額180萬元,經營戶中30%屬本鎮的,70%來自外地,經營的產品10%來自本市,90%來自外地,現由市供銷社主管,年稅費收入30萬元。

牲畜交易市場:於1994年8月竣工,由孟樓鎮政府畜牲局共同投資14萬元建成的經營面積4500平方米,主要經營豬、牛、羊,年成交額400萬元,日均成交量1000頭,以購銷為主,有固定經營戶40戶,動態經營戶60戶。經營戶中60%來自本鎮,40%來自外地,經營的產品50%來自本市,50%來自外地,現由市畜牧局管理,年稅費收入15萬元。

糧油交易市場:於1992年8月竣工,由孟樓鎮政府與糧食部門共同出資180萬元建設的,經營面積4000平方米,主要經營:糧食、油料,年成交額2000萬元,日均成交量5萬公斤。以加工、零售為主,有固定經營戶34戶,動態經營戶130戶。經營戶中60%來自本鎮,40%來自外地。經營產品8%來自本市,20%來自外地,現由糧貿公司管理,年稅費收入38萬元。

竹木交易市場:於 1994年9月竣工,由孟樓鎮政府和林業局共同出資12萬元建成的經營面積3500平方米,主要經營竹、木材,年成交額200萬元,日成交30立方米,固定經營戶3戶,動態經營戶20戶。經營戶中70%來自本鎮,30%來自外地,經營的商品10%來自本市,90%來自外地,由市林業局主管,年稅費收入13萬元。

棉花交易市場:於2002年形成,經營面積5000平方米,主要經營:棉花的收購和加工,市場輻射面積30萬畝,年產皮棉45萬擔,年吞吐量60萬擔,年交易額3600萬元。固定經營戶20戶,動態經營戶80戶,經營戶中60%來自市鎮,40%來自外地,產品30%來自本市,70%戶來自外地,由孟樓鎮主管,年稅費收入30萬元。 

鄧州市孟樓鎮

基本概況

位於豫西南邊緣,與湖北省老河口市孟樓鎮一街相隔。207國道縱貫全境,北靠豫宛連中原大地,南通荊楚接漁米之鄉。轄14個行政村,123個村民小組,總面積54.4平方公里,鎮區面積4.2平方公里,耕地5.4萬畝,人口2.4萬,鎮區常住人口7000人。孟樓自古就是豫、鄂、川、陝毗鄰地區的交通要塞和豫鄂邊緣物資集散流通中心。

農業經濟

區域經濟基本成型,崛起棉花、畜牧、小辣椒、林果四大支柱產業。棉花發展到2.5萬畝,人均1畝;小辣椒發展到2.5萬畝,人均1畝;黃牛飼養量達到9800頭,戶均1.5頭,出現10個養牛專業村和154個養牛大戶;並建成500畜位的黃牛育肥場。發展金絲大棗500畝。如今的孟樓,已初步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支柱,支柱帶基地,基地連萬家的格局。同時建起朱灣提灌站,使有效灌溉面積達到203畝,旱保田達到一萬畝,打下了農業產業化的堅實基礎。

經濟發展

鄉鎮企業迅速崛起,工業小區已具雛形。全鎮出現各類企業近千家。工業企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目前擁有106家,其中集體企業30家,產值超千萬元的骨幹企業6家,初步形成農副產品加工、畜產品加工、塑膠製品、農藥化工四個工業體系。在鎮區東部規劃興建占地700畝的工業小區,已吸納各類工業企業18家,年產值達8000萬元。全鎮已有1700多名農村富餘勞力進鎮務工。

建成豫孟漢正街(擁有190家門店)、豫孟辣椒城兩個專業市場,是豫西南最大的小辣椒、糧油、棉花、農機、竹木交易市場。1999年市場交易額達到2.5億元。幾年來,累計投入6000多萬元,對鎮區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益設施進行了建設、配套和完善。鎮區面積由0.4平方公里擴大到1.29平方公里,規劃建成了8條主要街道,劃分了工業區、商貿區、生活區等小區。相繼建成了4公里高等級公路、15公里鄉村公路、豫孟汽車站,開通了2570門程控電話和行動電話數字基站,建成了日供水1800噸的自來水工程,月供電50萬千瓦時的電力專線等,有效改善了投資環境。

日供水1800噸的自來水廠和月供電50萬千瓦時的電力專線,完全可以滿足鎮區工業、生活需要。程控電話和行動電話數字基站可使您的通訊通往全球每個角落。南距老河口機場25公里,北距南陽機場90公里。

歷史文化

孟樓鎮孟樓鎮
河南孟樓歷史悠久,自古就有“途通川陝達江漢,商賈雲集貨堆山”的美稱。宋時稱“辛興街”,後被金兵燒毀,改稱“兩興集”,清鹹豐十六年稱“渾家樓”,清同治年間改稱孟樓至今。相傳清朝同治年間,有一位姓孟的鐵匠在鐵匠鋪旁搭了一個包子店,他賣的包子料全味美只三文錢一個,當買包子的人掰開一看,裡面夾著兩個一文的銅板,所以過往的客人都喜歡到孟家吃包子,隨即他的鐵生意越做越好,發了財,蓋起了一座小樓,人們就稱孟樓。這就是河南孟樓。到了孟鐵匠的第四代子孫,為擴大鐵生意規模,在老孟樓街的南邊興家立業,以同樣的辦法發了家,蓋了樓。後來那個地方劃歸湖北,在它的周圍漸漸地興起了一座集鎮,即湖北孟樓。唇齒相依的兩個孟樓雖分屬河南、湖北兩省,但世世代代友好相處,互通有無,競相發展。現在,兩個孟樓孟鐵匠的後代,因區域隔離,口音和生活習慣也發生了一定的差異。

河南孟樓境內有西竹、下港兩個東漢古墓群,鎮政府東北處有為紀念後代憲宗時期率相裴度而建的晉公廟。裴度曾因戰亂寓居孟樓,興水利,墾農田。孟樓人為感其恩德而建此廟,現存古柏一株。胸徑一米有餘。明朝宰相李賢出生於孟樓小李村,李賢幼年在孟樓長樂泰山廟學館讀書。經歷英宗、代宗、憲宗諸朝,同其父李升、祖父李威並稱李氏”三閣老”,其墓瑩均按一品規格建造。李賢昆弟48人,葬一墓塋,墓木連綿十餘里,號稱“長樂林”。李賢在其著《長樂林表》中曰:“我祖之墓去鄧60里號長樂林者,我隨我兄往拜掃焉。”現鄧州博物館收藏有“明宰相李賢故里碑”一通和其祖父李威墓前的蹲猴縛馬柱一對。孟樓西北三公里處有明朝末年李自成義軍南下安扎前鋒部隊的”小營”,即現在“小營”自然村村名的來歷。孟樓街北面有法門寺,號稱天下獨一無二,東邊有十賢公園,西邊有玉皇閣等遺址。在與湖北孟樓交界處有“中州賢關”和“唯才是楚”雙面界牌。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