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歌》

《天馬歌》

《天馬歌》是對漢武帝《西極天馬之歌》的深化與完善。以充分的歷史資料,誇飾的手法,描繪了天馬的產地、體形、獨特功能,以及忠勇愛主之情景,闡述得深奧玄妙。

《天馬歌》 天馬歌
《天馬歌》是對漢武帝 《西極天馬之歌》的深化與完善。他盡情、暢快的文筆達到了淋漓盡致的極點,以充分的歷史資料,誇飾的手法,描繪了天馬的產地、體形、獨特功能,以及忠勇愛主之情景,闡述得深奧玄妙。通篇看去,似是言天馬如何雄壯迅捷,但後文又有”倒行逆施, 伯樂”等字樣,有想效仿穆王八駿,以得其用!《漢書.武帝紀》元鼎四年秋,即bc113年,馬生渥窪水中,作《天馬之歌》.太初四年,即bc101年春, 貳師將軍廣利斬大宛王首,獲汗血馬來,做《西極天馬之歌》.有此盛況!太白所寫,則以馬之老而見棄自況,思蒙收贖,當是去 翰林之後所做!(太白與玄宗前只做御用文人,不得展其志向,又有奸人陷害,遂辭去)感嘆知音不遇,襟抱不曾開!

作者

《天馬歌》 李白
唐李白(公元701—762年),生於公元701年,漢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四川江油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豪放飄逸,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 杜甫並稱“大李杜”,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又稱為“ 詩仙”。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靜寧縣成紀鄉),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於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乾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唐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唐天寶三、四年間(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後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唐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在藝術上,他的詩想像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900餘首,有《李太白集》。其詩想像豐富,構思奇特,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詩詞正文

天馬來出月支窟,背為虎文龍翼骨。
嘶青雲,振綠髮,蘭筋權奇走滅沒。
騰崑崙,歷西極,四足無一蹶。
雞鳴刷燕晡秣越,神行電邁躡慌惚
天馬呼,飛龍趨,目明長庚臆雙鳧。
尾如流星首渴烏,口噴紅光汗溝朱。
曾陪時龍躡天衢,羈金絡月照皇都。
逸氣稜稜凌九區,白璧如山誰敢沽。
回頭笑紫燕,但覺爾輩愚。
天馬奔,戀君軒,躍驚矯浮雲翻。
萬里足躑躅,遙瞻閶闔門。
不逢寒風子,誰采逸景孫。
白雲在青天,丘陵遠崔嵬。
鹽車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
伯樂翦拂中道遺,少盡其力老棄之。
願逢田子方,惻然為我悲。
雖有玉山禾,不能療苦飢。
嚴霜五月凋桂枝,伏櫪銜冤摧兩眉。
請君贖獻穆天子,猶堪弄影舞瑤池。

譯文

《天馬歌》 天馬
天馬來自於月支窟那個地方,它脊背的毛色如同虎紋一樣漂亮,骨如龍翼一樣堅韌有力。天馬仰天而嘶,聲震骨雲;它振動著的鬃毛,像綠髮一樣明亮。它蘭筋權奇,骨相神俊,飛跑起來, 倏然而逝,連影子也看不清楚。它騰邁崑崙,飛越西極,四蹄生風,從不失足。雞鳴時它還在燕地刷毛理鬃,到傍晚時它已在越地悠閒地吃草了。其神行之速真如電閃一般,只見其影而不見其形。天馬呼嘯著馳騁而過,就像是飛龍一樣窈矯。它目如明星,臆如雙鳧,尾如流星,首如渴烏,口噴紅光,汗流如血。它曾與宮中地 御馬一道在田街上賓士,羈金絡月,光照皇都。豪逸之氣, 凌邁九州。此時天馬的身價就是堆積如山的白壁,也難抵其值。那些所謂的名馬,什麼紫燕之類,跟它相比,真是不值一提。但是時過境遷,好景不長。如今的天馬,雖然依舊顧戀天子的車架,它奔跑起來依然能馳騁萬里, 聳躍浮雲,英姿不減當年,但卻遙望天門,躑躅而不得進了,遇不到 寒風子這樣的識馬者,誰還認得 逸景這樣的名馬呢?想當年,曾經駕著穆天子的車駕,穿過白雲,邁越丘山,前往西天與西王母相會,是何等的神氣得意啊,但如今卻駕著 車向著高峻的山坡上苦苦掙扎,鹽車倒行下滑而力盡途中,天色已晚。對天馬此種不幸之遭遇,只有伯樂才會中途停車為之撫慰悲嘆,少盡其力而老被遺棄,多么想能夠遇到像 田子方這樣的仁人啊,只有他才會對老馬的命運為之悲慟和同情。五月的嚴霜摧凋了桂枝,天馬伏櫪含冤無辜可食。雖然崑崙玉山之上有仙禾,可是,卻難以療救如今落羈天馬之苦飢啊,諸君有哪位可憐這匹年老的天馬,請您贖獻給 穆天子,它雖然不能出力拉車子,但在瑤池上作一匹弄影的舞馬,總還是可以的吧!

賞析

《天馬歌》 天馬
李白的《天馬歌》筆力雄健,寄意悲愴,讀後讓人感慨不已。李白是一個高度自信的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慧型,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他的最高理想就是做帝王的“輔弼”,來幫助帝王實現“寰區大定,海縣清一”,從而實現自身的價值。然而,他又不屑走一般士子們所走的道路,參加科舉考試,“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只能作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他早年的乾謁遊學,隱居學道都為了這個目標,然而李白畢竟不是“ 廟堂之器”,詩人太浪漫、太理想化,太目空一切,而政治卻是人的工作,需要的能與上上下下方方面面處理好關係,調動組織大家完成工作。這一點唐玄宗看得很清楚,有趣的是李白自己卻看不清楚自己,長安賜金歸來,他痛苦萬分,“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講到天馬,就不能不講到漢武帝。他聽說西域大宛國有良馬“蹋石汗血”,馬蹄堅利,踩石有跡,汗如赭血,速度極快。於是,派百餘人的使團,帶著一具用黃金做的馬模型前去大宛國,希望以重禮換回大宛馬。大宛國王愛馬心更切,不肯以大宛馬換漢朝的金馬。漢使歸國途中金馬在大宛國境內被劫,漢使被殺害。漢武帝大怒,命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征伐大宛,整整圍困了四十多天。最後大宛求和,把所有的馬匹拿出來供漢軍挑選。李廣利挑取了上馬數十匹,中馬以下三千餘匹,率馬罷戰而歸,史稱“天馬戰役”。漢武帝作《西極天馬之歌》贊曰:“天馬來兮從西極,經萬里兮歸有德。承靈威兮降外國,涉流沙兮四夷服。”

這首詩的開頭六句刻畫了天馬俊逸矯健的身姿。
“天馬來出月支窟,背為虎文龍翼骨。”這來自西域的天馬英氣逼人,背上的花紋猶如虎紋一樣絢爛,骨骼就像飛龍的翅膀一樣輕盈。好的相馬師相馬不是看牙口,而是看骨相。骨相是馬的生理特徵和審美特徵綜合體現,天馬是天子之馬,除了要有日行千里的作戰素質,還要有符合審美的外部形象。

“嘶青雲,振綠髮”,天馬仰天長嘯,青雲也為之震撼,那綠色的鬃毛甩動一下,猶如綠雲飄拂。

“蘭筋權奇走滅沒。”據說千里馬的頭部有一根蘭筋。這有些像體格魁梧的武林高手,他的手臂青筋暴出,一看就知道功夫了得。

“騰崑崙,歷四極,四足無一蹶。”天馬縱橫馳騁萬里,從沒有失足。

“雞鳴刷燕哺秣越,神行電邁聶慌惚。”早晨還在燕地(北京一帶)刷洗,傍晚已在越地(浙江一帶)進食了。

“天馬呼,飛龍趨,目明長庚臆雙鳧。”前面已經說過,好馬不僅要有飛一般的速度,也需要儀表堂堂。眼睛是靈魂的視窗,一個生命的精神狀態從眼睛中就可以看出來,天馬的眼睛如同長庚星一樣明亮,可以看出它的生命力何等的旺盛!

“尾如流星首渴烏”,天馬飛奔,風馳電掣,尾巴就像流星一樣。畫家畫馬的動態,不僅僅是靠四肢的動作體現,鬃毛和尾巴的動態也是不可忽視的細節。徐悲鴻大師筆下的駿馬桀驁不凡、自由奔放。

“首馬渴烏”是說天馬的頭部像打水用的水桶,是指天馬的魁偉,我們常說的高頭大馬就是這個意思。

《天馬歌》 汗血寶馬
“口噴紅光汗溝朱。”天馬又叫“ 汗血馬”,奔跑時脖頸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紅色物質,鮮紅似血。近年來,專家們對此進行了研究,目前有三種流行的說法。

一、流血說。馬在高速奔跑時體內血液溫度可以達到45℃到46℃,但它頭部溫度卻恆定在與平時一樣40℃左右。據此,有關動物專家猜測:汗血馬毛細而密,這表明它的毛細血管非常發達,在高速奔跑之後,隨著血液增加5℃左右,少量紅色血漿從細小的毛孔中滲出也是極有可能的。

二、寄生蟲說。新疆農業大學動物醫學系教授孫運孝說,其實“汗血”就是一種寄生蟲病。在新疆牧區,許多馬匹脖頸部都曾出現過一種由副絲蟲病感染而造成的出血現象。這種病病源為多乳突副絲蟲,它們寄生在馬皮下組織內和肌間結締組織內。到了夏天這種副絲蟲就鑽到外面排卵,這時就會刺穿馬皮,尤其是在晴天的中午前後,病馬的頸部、肩部、鬢甲部及體軀兩側皮膚上就會出現豆大結節,結節迅速破裂後流出的血很像淌出的汗珠。

三、視覺誤差說。南京農業大學畜牧專家鄭亦輝教授提出了一種猜測:流汗如血僅僅是一種文學上的形容。馬出汗時往往先潮後濕,對於棗紅色或栗色毛的馬,出汗後局部顏色會顯得更加鮮艷,給人感覺是在流血,而馬肩膀和脖子是汗腺發達的地方,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汗血寶馬在疾速奔跑後肩膀和脖子流出像血一樣鮮紅的汗。
中國文人有一種“汗血寶馬”情結,無論是在史籍中,還是在傳說里,“汗血馬”都是那種給人們帶來美感和聯想的生靈。尤其是在古代,馬是戰爭的利器,馬的優劣一定意義上決定著戰爭的勝敗。

“天馬奔,戀君軒,駷躍驚矯浮雲翻。萬里足躑躅,遙瞻閶闔門。”這是李白被“賜金放還”後心理的真實寫照,他並不想離開,這裡雖然有失落,但畢竟只有在這裡才能實現的他的理想和抱負,哪怕那只是個夢。離開這裡,做這樣的夢,自己也會覺得可笑了。

“不逢寒風子,誰采逸景孫。”我是名馬“逸景”的子孫,可是沒有寒風子這樣知馬的伯樂,我又如何去“騰崑崙,歷四極”,“神行電邁聶慌惚”呢?這一句流露出李白的無力、無助與無奈。

《天馬歌》 汗血寶馬
“白雲在青天,丘陵遠崔嵬。鹽車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現在的天馬是何等的悲慘,在崎嶇、陡峭的山路拉著鹽車,筋疲力盡,車子在往下滑,纜繩深深勒緊皮肉里!讀到此處不禁讓人扼腕嘆息,潸然淚下……這不正是晚年李白生活的圖景嗎?遇赦放還後,59歲的李白輾轉於 宣城金陵一帶,過著病弱交加、饑寒交迫的悽慘生活。

“伯樂翦拂中道遺,少盡其力老棄之。”李白渴望能遇到伯樂,這伯樂是誰呢?最大的伯樂已經把他“賜金放還”了,還有誰會推薦他呢?中國人向來是看領導臉色行事的,誰也不會為不相干的人去得罪領導。李白希望能遇到一位像田子方這樣的人,同情自己的遭遇。

“雖有玉山禾,不能療苦飢。”淒楚可憐的哀號容易引起別人的誤解,所以李白解釋說,我不是乞討,即使有錦衣玉食的生活,也不能療治我內心的痛苦。我的痛苦是理想不能實現,空有報國之志,卻報國無門。

“嚴霜五月凋桂枝,伏櫪銜冤摧兩眉。”“鄒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譖之,王系之。仰天而哭,夏五月,天為之下霜。”(《淮南子》)李白借鄒衍這個典故來抒發積鬱於胸中哀怨。

“請君贖獻穆天子,猶堪弄影舞瑤池。”周穆王率同八駿西赴崑崙山,拜訪西王母,崑崙山之主西王母設宴迎接。聯繫當年在宮中為楊貴妃寫《清平調三首》的往事,我們不難看出李白在這裡表達了希望回到朝廷的願望,即使自己不能馳騁沙場,殺敵立功,也可以作一匹舞馬,博取君王一笑。悲悲慘慘,淒淒切切,當年“安能摧眉折腰是權貴”的李白竟然說出這么令英雄氣短的話,真讓人有些意外。

作者生平

《天馬歌》 李白
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李白少年時代的學習範圍很廣泛,除 儒家經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並"好劍術"(《與韓荊州書》)。他很早就相信當時流行的 道教,喜歡隱居山林,求仙學道;同時又有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李白約在二十五、二十六歲時出蜀東遊。在此後十年內,漫遊了長江、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地方,並在安陸(今屬湖北)與 唐高宗時任宰相的許圉師的孫女結婚,後又徙家任城(今山東濟寧)。開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長安,爭取 政治出路,但失意而歸。
天寶元年(742),因受玉真公主等的推薦,被玄宗召入長安, 供奉翰林,作為文學侍從之臣,參加草擬檔案等工作。李白初時心情興奮,很想有所作為,但時值玄宗後期,政治日趨腐敗黑暗, 李林甫把持政權,在朝廷上逐漸形成了一個腐朽的統治集團,賢能之士屢遭排斥和迫害。李白秉性耿直,對黑暗勢力不能阿諛奉承,因而遭受讒言詆毀,在長安前後不滿兩年,即被迫辭官離京。此後11年內,繼續在 黃河、長江的中下游地區漫遊。
天寶三載,李白在洛陽與 杜甫認識,結成好友,同游今河南、山東的一些地方,攜手探勝,把酒論文,親密無間,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佳話。次年兩人分手,此後未再會面,但彼此都寫下了感情深摯的懷念詩篇。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李白正在宣城(今屬安徽)、 廬山一帶隱居。當時,玄宗任命其第十六子永王為山南東路、嶺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節度使、江陵大都督,負責保衛和經管長江中部一帶地區。李白懷著消滅叛亂、恢復國家統一的志願,參加了率師由江陵東下的永王幕府工作。不料永王不聽肅宗命令,想乘機擴張自己的勢力,結果被肅宗派兵消滅。李白也因此獲罪,被系 潯陽(今江西九江)獄,不久流放 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幸而途中遇到大赦,得以東歸,時已59歲。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帶。
61歲時,聽到太尉 李光弼率大軍出鎮臨淮,討伐安史叛軍,還北上準備從軍殺敵,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從叔當塗(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凍的寓所病逝。李白詩歌對後代產生深遠影響。唐代韓愈、李賀,宋代歐陽修、蘇軾、陸游,明代高啟,清代屈大均、黃景仁、 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詩歌汲取營養,受其影響。

寫作背景

他的詩,想像力“欲上青天攬明月”,氣勢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確無人能及。北宋初年,人們發現《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和《憶秦娥》“秦娥夢斷秦樓月”兩詞,又尊他為詞的始祖。有人懷疑那是後人所託,至今聚訟紛紜。其實,李白的樂府詩,當時已被之管弦,就是詞的濫觴了。至於歷來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這兩首詞,格調高絕,氣象闊大,如果不屬於李白,又算作誰的作品為好呢?
在隋朝末年,其先祖攜眷多人,被流放西域,李白就出生在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托克馬克附近,唐代這裡是安西都護府所轄地)。5歲時隨家人返回中原,定居四川江油青蓮鄉。
然而,西域的山川疆土,民族風情,對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李白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
作賦自比相如,還是一位鮮為人知的書法家。25歲起離川,他身佩寶劍,週遊四方。天寶年間,李白立身長安,他沿著絲綢之路遙望西域,寫出了《天馬歌》。

史書資料

《新唐書·卷202·李白傳》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文苑下·李白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