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梁詩

柏梁詩

柏梁詩是一種句句用韻的特殊的七言詩體,又稱為「柏梁體」或「柏梁台體」。柏梁詩最早出現於漢朝,是聯句詩的一種。

相傳西漢元鼎二年,漢武帝大興土木築柏梁台。西漢元封三年柏梁台落成,漢武帝在柏梁台上設宴擺酒宴請臣子,人各一句,於是湊成一首二十六句的聯句,句句押韻,詩歌史上稱之為「柏梁台聯句」,所以這種詩稱為柏梁體。

從形式上看,柏梁體是聯句詩的一種,也可以看作是轆轤體聯句的特殊形式,但是柏梁體因為有著自己的具體規定,所受約束較多,與常見的轆轤體聯句卻也存在許多不同之處。

在詩歌發展史上,柏梁體的內涵發生了三大轉變,分別是在①場合②內容③句意承接三個方面的變化。最初的柏梁體詩是①朝廷宴會時皇帝與宗室群臣一起作的七言聯句詩,人各一句

②且多以述自己職分,③前後句意不相屬;

而後世出現的柏梁體詩已經成為①文人墨客吟詩聯句的一種文字遊戲,一人一句,②內容豐富多樣,③前後句意多相承相接。

古今柏梁體詩有四大共同特點:①只有七言詩,沒有五言詩②都是押平聲韻(偶有仄韻變格),且一韻到底③都是句句入韻④有重韻。

柏梁詩在祖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詩體演變鏈條上的重要一環。柏梁體詩在詩歌史中意義有三:

一是多人共同創作一首詩,開創了詩歌聯句的先河。

二是柏梁詩可以看作是七言詩形成的標誌,在詩體演變過程中的有著劃時代意義。

柏梁詩可分為五類,每類各舉一例以示:

(一)帝王宴歌類

1、著名的漢武帝時的柏梁詩:

日月星辰和四時,(帝)

驂駕駟馬從梁來。(梁王)

郡國士馬羽林材,(大司馬)

總領天下誠難治。(丞相)

和撫四夷不易哉,(大將軍)

刀筆之吏臣執之。(御史大夫)

撞鐘伐鼓聲中詩,(太常)

宗室廣大日益滋。(宗正)

周衛交戟禁不時,(衛尉)

總領從官柏梁台。(光祿勛)

平理請讞決嫌疑,(廷尉)

修飾輿馬待駕來。(太僕)

郡國吏功差次之,(大鴻臚)

乘輿御物主治之。(少府)

陳粟萬石揚以箕,(大司農)

徼道宮下隨討治。(執金吾)

三輔盜賊天下危,(左馮翊)

盜阻南山為民災。(右扶風)

外家公主不可治,(京兆尹)

椒房率更領其材。(詹事)

蠻夷朝賀常會期,(典屬國)

柱欀欂櫨相枝持。(大匠)

枇杷橘栗桃李梅,(太官令)

走狗逐兔張罘罳。(上林令)

齒妃女唇甘如飴,(郭舍人)

迫窘詰屈幾窮哉。(東方朔)

(二)文人聯句類。如:

1、燕歌行曹丕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為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