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鐘寺古鐘博物館

大鐘寺古鐘博物館

大鐘寺古鐘博物館位於北京城名剎大鐘寺內。大鐘寺原名覺生寺,始建於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總占地3萬平方米,寺廟格局嚴謹,氣勢雄偉,曾是皇家祈雨、舉行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因寺內珍藏一口明永樂年間所鑄巨大佛鐘,故又俗稱為“大鐘寺”。 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覺生寺為市級重要的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2月,覺生寺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2月 ,大鐘寺文物保管所成立。1985年10月5日 ,大鐘寺古鐘博物館成立並對外開放,如今大鐘寺已經成為一座利用古代建築開展旅遊收藏、展覽研究、開發利用古鐘文物資源的多功能博物館。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大鐘寺古鐘博物館

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正月,雍正皇帝建覺生寺(即大鐘寺)。

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冬,覺生寺建成。

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永樂大鐘移至覺生寺,大鐘懸掛與大鐘樓建造工程完工。

自清乾隆八年起至清末,覺生寺成為清代皇室祈雨拜天的宗教場所。

民國時期,覺生寺由行使神權的皇家祈雨場所逐步進入平民化時期,並成為京城幾大廟會舉辦地之一。

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大鐘寺古鐘博物館

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覺生寺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0年3月1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大鐘寺文物保管所。

1980年10月12日,大鐘寺展覽正式對外開放。

1985年10月4日,大鐘寺古鐘博物館成立。

1986年3月30日,舉辦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南門開放儀式。

1986年10月7日,大鐘寺當選為新北京16景之一。

1990年3月19日,北京市文物局召開辦公會討論大鐘寺東路修繕規劃。會議確立了在大鐘寺原有格局上修建、復建的決定。

1996年12月27日,大鐘寺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0年2月,大鐘寺古鐘博物館電力增容改造工程開工。

2000年7月5日,大鐘寺古鐘博物館避雷工程開工。

館舍館藏

永樂大鐘,鑄於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年),由明成祖朱棣下令鑄造。通高675厘米,口徑330厘米,重46500千克。鐘身遍鑄佛教經咒銘文,有漢梵兩種文字,總計達23萬多字。永樂大鐘以“世界銘文字數第一”入選“北京世界旅遊之最。”永樂大鐘是在明代鑄造技術最發達的時期鑄成的,是這一時代集冶金技術之大成者,是大鐘寺古鐘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永樂大鐘
鎏金銅鐘,鑄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通高45.9厘米,口徑31.4厘米。整個鐘體自上而下分成六個部分,每部分都飾以不同的鎏金紋飾。依次為 :一、方折回紋;二、雲雷地饕餮紋;三、底紋為錦紋,上飾纏枝蓮花;四、開光內鑄有篆書的鐘款識,間飾蓮花;五、雲雷紋地上飾變形龍紋;六、雲龍戲珠圖案。 鎏金銅鐘
弘治道鍾,鑄於明弘治五年(1492年),通高124.5厘米,口徑89.5厘米,重514千克。鍾鈕為交龍蒲牢鈕,龍身相互交纏。鍾肩飾蓮瓣花紋二十八朵,蓮花瓣內鑄二十八星宿名。鐘體無任何分區,鑄滿文字。鐘腰處有蓮花牌位,鑄有“大明弘治壬子仲夏吉日制”款,鐘身文字全部為橫向排列,其中起始部位鑄有《北方真武經》。鐘體下部平均分布八卦符號,鍾裙部鑄滿道教符號。 弘治道鍾
三十五佛名鍾,鑄於明正德七年(1512年),通高105.3厘米,口徑68厘米,重188千克。青銅材質。鍾鈕為雙龍頭蒲牢鈕。鍾肩飾蓮瓣花紋十六朵。鐘體上半部銘文區內鑄滿三十五佛名號。下半部鑄有捐資鑄鐘的太監姓名。鍾裙鑄滿波浪及四個鍾月。 三十五佛名鍾
雲紋銅鐘,鑄於明正德八年(1513年),通高118.7厘米,口徑72.2厘米,重212千克。鐘身各分區內布滿浮雕狀雲紋,中間皆為雲紋組成的“王”字。鍾月間飾以雲紋、飛龍及波濤的浮雕。 雲紋銅鐘
萬善寺銅鐘,鑄於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通高110厘米,口徑78.7厘米,重228千克。鐘身鑄有一部《阿彌陀經》,在經文中間還鑄有一些精緻的小圖形,有蟠螭紋、陰陽魚、香爐、寶瓶、卍字元號、雙魚、小龍、雲頭等。 萬善寺銅鐘
乾隆銅鐘,鑄於清乾隆年(1736~1796年),體高210.7厘米,鈕高43.5厘米,口徑157厘米,重3108千克。青銅材質。鍾鈕為雙龍頭蒲牢鈕,鐘體自肩下逐漸外敞,鍾肩飾蓮瓣花紋二十朵,蓮瓣內亦有紋飾。 乾隆銅鐘

景點簡介

聯想東橋旁,正名叫覺生寺,裡面的鐘樓放著一口大鐘,據說此鍾四十三噸半(八萬七千斤),號稱北京鐘王。傳聞明朝燕王朱棣做了皇帝以後,老怕有人推翻他的寶座,為了消滅民間反抗力量,派軍師姚廣孝收集老百姓刀槍等武器,鑄了一口大鐘,上面刻著全部華嚴經,認為老百姓聽了鐘聲,就不會再反抗他。後來大鐘不知什麼緣故沉到了西直門外萬壽寺前面的長河河底(現在動物園和展覽館後面的那條河),到清朝時,皇帝命人把鍾撈出來,挪到覺生寺去,並蓋一座鐘樓懸掛大鐘。經工匠們平地、挖槽、放水、結冰,大鐘就打冰上滑挪到了覺生寺。後人順口都叫了大鐘寺,覺生寺反倒被人忘掉了。

大鐘寺規模宏大,是清代雍正皇帝下令建造。有山門、天王殿、正殿、後殿、藏經樓、大鐘殿、配殿建築,原是皇帝祈雨和信徒朝聖的場所。寺內大鐘名為華嚴鐘,通高6.75米,外徑3.3米,重約46.5噸,是我國歷史上無與倫比的巨鍾,在世界上也極為罕見,素有“鐘王”之稱。鍾內外鑄滿佛教經咒17種,總計22萬7千餘字。相傳為明初書法家沈度的手筆,是明初館閣體書法藝術的代表作,內容為永樂帝御製的《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為主的8種經。文字擺布得嚴絲合縫,字面清晰。字形恭楷端正,古樸遒勁,相傳為明書法家沈度手筆,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難得的國寶。大鐘鑄造精緻,造型奇特,銅質烏亮美觀,輕擊鐘聲圓潤深沉,重擊渾厚宏亮,音波起伏,節奏明快幽雅,尾音長達2分鐘以上,遠達18-40公里,體現了我國古代高超的冶煉技術。

這樣"魁梧"的大鐘當初是怎樣掛到鍾架上去的呢?原來大鐘鑄好後。待到冬天,先每隔500米挖一口井,再沿路挖溝引水,潑水結冰,大鐘在冰上滑行至覺生寺的冰土堆上。然後建鐘樓,鍾掛於樓頂,春暖解凍後取土而鍾懸。

古鐘博物館設有外國鍾鈴(歐洲)和戰國編鐘,共有400多不同的鐘;其中戰國編鐘共有65個。東邊是清代的鐘,西邊是明朝的鐘。1985年這裡成為了博物館。

佛道鍾鈴(一):清代是中國古代鍾鈴文化發展的晚期階段,也是中國古代鍾鈴文化由繁盛走向衰落的階段,清朝早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鑄造的鐘工藝精良;到清代中晚期,隨著國力的衰退,各種鑄造的工藝越來越粗陋,不僅鐵質佛鐘數量增多,而且形體越來越小,紋樣也變的粗糙。

佛道鍾鈴(二):佛道鍾鈴出現在中國古代鍾鈴文化發展的後期階段。佛鐘又稱梵鍾,指佛教用鍾。道鍾: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更鐘:更鐘是指中國古代城市中向公眾統一報時的器具。佛教鍾:佛教鈴是指用於佛教領域的鈴,主要充當佛教樂器、法器和佛教建築的裝飾品。金剛鈴:金剛鈴是佛教密宗的法器之一。鍾鈴鑄造:中國古代鍾鈴的質地以青銅為主。青銅主要由銅、錫鉛融合組成。它的方法有:失蠟法,分鑄法,疊鑄(築)法,陶范法。

明清精品:這裡集中展出了明清時期北京地區鑄造的古鐘精品,既反映了中國古代鍾鈴鑄造所取得的輝煌藝術成就,也體現了北京地區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其中有:天寧寺銅鐘,雲紋銅鐘,弘治道鍾,張淮等造銅鐘,三十五佛名銅鐘,柏林寺銅鐘,摩訶庵銅鐘,藥王廟銅鐘,彌勒庵銅鐘,鑄佛銅鐘,善緣庵銅鐘等。

永樂大鐘:永樂大鐘是明成祖朱棣下令鑄造。通高675厘米,直徑330厘米,重46500千克。鐘身內壁有佛教經咒100多種,總計23萬多字,有漢梵兩種文字組成。已有600多年歷史,是世界上最大的鐘。

在大鐘樓東面的庭院裡,按歷史年代陳列著40餘口形狀各異的古鐘。宋、元時代的鐘呈桶形,如珍藏在藏經樓里的大鐘,是宋熙寧年間鑄造,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是大鐘寺最古老的鐘。明初開始鐘口逐漸外張,呈喇叭形,反映出在我國古鐘發展史上,人們對聲學、力學原理的認識過程。

歷史沿革

大鐘寺曾是清朝皇帝祈雨的地方,寺院坐北朝南,由南往北依次為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後殿、藏經樓、大鐘樓和東西翼樓,另外還有六座配廡分布在兩側。大鐘樓是寺內獨具特色的核心建築,它矗立在一座巨大的青石砌成的台基上,整個鐘樓上圓下方,象徵“天圓地方”,青石台基上砌有八角形“散音”池,在它的作用下,輕擊大鐘時,方圓百餘里均可聽到純厚、古雅的鐘聲,餘音可持續3分鐘之久。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開是在此地(舊時稱曾家莊)修建寺院,總占地3萬平方米。乾隆八年,永樂大鐘從萬壽寺移至覺生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成為皇家祈雨的場所,此活動一直沿續到清朝末年。大鐘寺的廟會至今開放,舊時每年正月初一起,開廟半月,遊人雲集,原有“打金錢眼”等活動,很是熱鬧。近年來旅遊事業發達,恢復了廟會,並增加了新年鳴鐘的傳統。

寺史簡述

清代,這裡"長林佳茂",是"右隔城市之囂,左繞山川之勝"的"寂靜清修之地"。雍正十一年(1733)在此建覺生寺。為了懸掛萬壽寺遺落的大鐘,按陰陽家的生�之說,特地在寺內設計了一座上圓下方的二層鐘樓。此後人們遂稱此寺為大鐘寺。覺生寺的本名反被人忘。覺生寺建造之初為佛徒,僧人的寂靜清修和善男信女們的鼎禮朝拜之所。乾隆五十二年(1787)又為皇上祈雨的場所,若持續時間長,便由皇貴戚們來寺代皇帝拈香,此活動一直沿續到清朝末年。大鐘寺的廟會期是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開廟半月。廟會上最吸引人的項目是"打金錢眼"。鍾內懸一銅�。用銅元擊中作響,主一年順利。清末民初時,每逢廟會之期,地上銅元可積數十層,至30年代,物困財竭,鐘下銅元已所積不多。到新中國成立前夕,廟宇已相當敗落。建國後,1957年10月28日,大鐘寺被公布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大革命"期間因無人管理,寺院變成廠房,大鐘樓的油漆已剝蝕,大鐘被塵埃封滿,雖然還掛著,但噤若寒蟬,一派淒涼殘敗的景象。1980年10月大鐘寺把70年代就有人建議籌建"鍾林"的願望實現了,以寺藏的30多口古鐘為基礎,建成了古鐘博物館。1986年又作了調整和充實。1987年被評為北京十六景之一,大鐘寺遂建成一座利用古代建築、輔以旅遊、綠化、收藏、研究、複製、展覽古鐘為一體的多功能的古鐘博物館和旅遊勝地。近年來旅遊事業發達,不僅恢復了廟會,繁榮了經濟,"打金錢眼"已成為一項別具風格的娛樂項目再現於廟會期間。

主要景點

覺生寺坐北朝南,規模宏大,一派皇家建築氣勢。由南向北依次為山門、鐘樓、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大鐘樓;兩側有配殿、群房和跨院。1�大鐘樓大鐘樓是寺內獨具特色的核心建築,矗立在一座巨大的由青石砌成的台基上,整座鐘樓上部圓形,下部方

大鐘樓

形,象徵天圓地方。台基上砌有八角形散音池,池深70厘米,直徑4米,鐘響時起共鳴作用。此池之建造不僅利於聲學,同時降低鍾架的高度,符合力學原理,又是參觀者觀察大鐘內部的好地方。

兩口大鐘

(1)沿革

大鐘鑄造於明朝永樂年間,故人稱"永樂大鐘"。鑄造地點是德勝門內鑄鐘廠。鑄成之後,存放在漢經廠(遺址在今嵩祝寺一帶),直到萬曆三十五年(1607)才被移到西直門外萬壽寺懸掛起來。每日由6個和尚敲鐘。到天啟年間,由於社會動盪,大鐘棄於地上。直到清朝雍正年間才被重視。雍正皇帝命在新建成的覺生寺內再設計建造鐘樓,並開始移置大鐘。移鍾工程到乾隆八年(1743)才完成。

(2)結構大鐘通高6�75米,直徑3�3米,鍾唇厚18�5厘米,重46�6噸。大鐘內外皆鑄銘文,字型婉麗典雅,是明初館閣體書法藝術的代表作。過去一直傳為出自明初書法大家沈度之手筆。近年來經專家考證,發現有誤。永樂初年,朱棣曾徵召四方善書之士,養在宮中,其中有被朱棣譽為"我朝王羲之"的沈度及其他館閣體書法家。大鐘上銘文可能出自其中某人之手。鍾外銘文有《諸佛如來菩薩尊者名號集經》,鐘上鑄此經的前20卷。有《彌陀經》和《十二因緣咒》;裡面為《妙法蓮嚴華經》,鍾唇為《金剛般若經》,蒲牢(鐘紐)處刻《楞嚴咒》等經咒17種。全部經文和咒語共有23萬餘字。鍾文皆漢字楷書,字型工整,古樸遒勁,勻稱地分布在鐘體各處。大鐘具有明顯的音樂效果,經鑑定,鐘聲可達方圓百里。低音頻率豐富,穿透力強,餘音可持續3分鐘之久。內行人從鐘聲中分辨出十幾種音素所產生的和諧音調。其原因之一是鐘壁各部位厚度不同。頂部厚120毫米,腰部厚94毫米,鍾唇厚185毫米。一經撞擊,能產生出不同的振盪頻率。原因之二是內在化學結構合理。經化驗,其成分比例為:銅80�54%,錫16�4%,鉛1�12%及少量的鋅、鎂、鐵等元素。符合《考工記》中"六齊"項下的"鐘鼎之齊"的記載。

大鐘五絕

永樂大鐘被譽為鐘王,與世界同類大鐘相比具有五絕,或說五大特點。

1、形大體重歷史價值高

如此重大的巨鍾,鑄造年代已有560多年,其歷史內涵之豐富非他鍾所能比及。遠在15世紀的永樂年間,已是成祖遷都後的三大工程之一了。

2、銘文最多

一隻鐘上鑄造23萬餘字,而且筆筆清晰,不僅是鑄造技術的奇蹟,也是書法的典範。

銘文

3、一流的音樂特性

輕擊大鐘,其音圓潤、深沉、古雅;重擊則純厚、洪亮、莊嚴。內行人能辨出1�3�5�Ⅰ等完全諧和音組成的泛音系列。無論該鐘的音質、音色還是傳播距離,在世界古鐘之林中,都名列前茅。

4、先進的力學結構

46.5噸的大鐘懸在木樑上,只靠一根長1米,高14厘米,寬6�5厘米的銅穿釘,實在令人驚訝。據力學專家測算,穿釘恰能承受40多噸的剪下力,而且保證了鐘體和鍾鈕的合理比例,不破壞大鐘的整體美觀。

5、高超的鑄造工藝

我國15世紀的鑄造技術已居世界領先水平。我國鑄鐘有三大傳統工藝,即泥范法、鐵范法、失蠟法。該鐘是採用地坑泥范法鑄造的。該鐘鑄造之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18世紀俄國沙皇下令要鑄一口超過北京大鐘的皇鍾。沙俄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鑄成了一口重193噸的大鐘。由於工藝不濟、冷卻後出現大裂縫,成為世界上從未響過的大鐘。

鍾林介紹

大鐘樓東面的庭院裡陳列著40餘口古鐘,最早的是宋代熙寧年間鑄造的,距今900多年。按年代順沿分別有宋、元、明、清各代古鐘。藏經樓一樓是古鐘簡史陳列廳。展品中最小的香菸盒大小的陶鍾,是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最古老之鐘。展品中的精品有商代青銅鐘、三件一組的編鐘,西周編鐘、春秋編鐘、早商青銅鈴、西周合瓦形編鐘,曾候工編鐘等。

相關內容

1957年10月28日,大鐘寺被公布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文革期間因無人管理,寺院變成廠房,廟內建築淒涼破敗。1985年10月國家撥專款重修大鐘寺,創立了大鐘寺古鐘博物館,是目前全國唯一的以收藏、展覽、研究、開發利用古鐘和古鐘資料、傳播古鐘文化知識為宗旨的專題性博物館。館藏古鐘類文物品種比較齊全,有樂鍾、朝鐘、佛鐘、道鍾、金剛鈴等古鐘類文物400多件,其中一級文物6件。古鐘222口、鈴192隻中,大的近7米高,小的可放在手掌之中;年代最遠的為西周編鐘,近的為民國道鍾。該館陳列面積2500平方米。現有《大鐘寺歷史沿革陳列》、《古鐘簡史陳列》、《鑄鐘工藝陳列》、《鐘王銘文陳列》等基本陳列。還設定了供觀眾敲擊和娛樂的編鐘、佛鐘和龍洗。該館出版有《古鐘文化》叢書。共有10個展廳,分別為:

第一展廳覺生寺歷史沿革

第三展廳 戰國編鐘

第五展廳 佛道鍾鈴(魏晉-明代)

第七展廳 明清精品

第九展廳永樂大鐘第二展廳早期鍾鈴

第四展廳 佛道鍾鈴(類型概說)

第六展廳 佛道鍾鈴(清代)

第八展廳 鍾鈴鑄造

第十展廳 外國鍾鈴

1996年,大鐘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式成為受國家保護的古蹟。

開放時間:

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00——16:30(16:00停止售票)。每周一閉館。

門票價格:20元/人,學生票10元。

每周三前200人免費。

自動語音導覽:有中、英、法、日、韓五種語言導覽機,觀眾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

殘疾人專項服務:觀眾入口處備有殘疾人輪椅,展廳設殘疾人坡道。

交通線路:

特8外環 特8內環 運通101線 運通201線 300快車外環 388路 87路 361路 422路 425路 604路 614路 88路 658路 695路 718路 617路,捷運十三號線,到大鐘寺站下車

組織機構

辦公室:負責博物館行政、財務、人事、後勤管理工作,聯繫政府職能部門,協調單位各部(科)室間的工作,保證館領導對下級的指令通達和單位各項工作的有序進行。

社教部:負責對來博物館觀眾的接待、講解服務,並負責博物館的對外聯絡與宣傳、臨展工作,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活動,並負責對博物館的網站進行維護及內容更新的工作。

業務部:負責博物館文物藏品的徵集、保管、研究、展覽,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出版學術著作、編輯出版圖錄等工作。

保衛科:負責博物館內部治安秩序的管理及安全防範、宣傳教育、安全監督、安全檢查等工作,落實市文物局下達部署的各項安全工作,協調聯繫公安、消防等部門,防止各類事故的發生。

經營管理部:負責博物館的工藝品經營部,銷售特色小鍾工藝品、博物館的出版物等,並承接各類鐘的設計、鑄造等工作。

展覽與藏品

鎏金銅鐘

鎏金銅鐘,鑄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通高45.9厘米,口徑31.4厘米。整個鐘體自上而下分成六個部分,每部分都飾以不同的鎏金紋飾。依次為:一、方折回紋;二、雲雷地饕餮紋;三、底紋為錦紋,上飾纏枝蓮花;四、開光內鑄有篆書的鐘款識,間飾蓮花;五、雲雷紋地上飾變形龍紋;六、雲龍戲珠圖案。

弘治道鍾

鑄於明弘治五年(1492年),通高124.5厘米,口徑89.5厘米,重514千克。鍾鈕為交龍蒲牢鈕,龍身相互交纏。鍾肩飾蓮瓣花紋二十八朵,蓮花瓣內鑄二十八星宿名。鐘體無任何分區,鑄滿文字。鐘腰處有蓮花牌位,鑄有“大明弘治壬子仲夏吉日制”款,鐘身文字全部為橫向排列,其中起始部位鑄有《北方真武經》。鐘體下部平均分布八卦符號,鍾裙部鑄滿道教符號。

三十五佛名鍾

三十五佛名鍾,鑄於明正德七年(1512年),通高105.3厘米,口徑68厘米,重188千克。青銅材質。鍾鈕為雙龍頭蒲牢鈕。鍾肩飾蓮瓣花紋十六朵。鐘體上半部銘文區內鑄滿三十五佛名號。下半部鑄有捐資鑄鐘的太監姓名。鍾裙鑄滿波浪及四個鍾月。

雲紋銅鐘

雲紋銅鐘,鑄於明正德八年(1513年),通高118.7厘米,口徑72.2厘米,重212千克。鐘身各分區內布滿浮雕狀雲紋,中間皆為雲紋組成的“王”字。鍾月間飾以雲紋、飛龍及波濤的浮雕。

萬善寺銅鐘

萬善寺銅鐘,鑄於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通高110厘米,口徑78.7厘米,重228千克。鐘身鑄有一部《阿彌陀經》,在經文中間還鑄有一些精緻的小圖形,有蟠螭紋、陰陽魚、香爐、寶瓶、卍字元號、雙魚、小龍、雲頭等。

旅遊信息

景點名稱:大鐘寺古鐘博物館

行車路線:乘302、300、367、718、運通101路車到大鐘寺站下車,路北

所在區縣:海淀區

景點位置:北京市海淀區北三環西路甲31號

遊客評價

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大鐘寺古鐘博物館

1、位於北京北三環西路路北側大鐘寺站。有樂鍾、朝鐘、佛鐘、道鍾、金剛鈴等古鐘類文物400多件。

後面最珍貴的是永樂大鐘,約1420年鑄成,高6.75米,直徑3.3米,重約46.5噸,有“鐘王五絕”的美譽。

每逢元旦、春節,寺里就會組織議價敲鐘,情況隨行就市,各有不同。

2、還停留在兒時的記憶。奶奶家就住這邊,每年春節這裡有廟會,於是大人就每一年都帶我們去玩,當一切都已經模糊的時候,唯一記住的就是那口大鐘,小小的我站在他面前,感覺他好大好高啊,直到我能夠到敲鐘的木棍時,大鐘終於被我敲響了,雖然聲音很小很無力,但這證名我長高了,長大了。這幾年大鐘寺沉寂了許多,也許久沒有再去了,仍唯獨不變的是每一年的春節零時,鐘聲會準時響起,我又長大一歲。

3、是中學時去過的了。還在那裡買了一盒古鐘音樂的磁帶,封套是溥傑題字,據說裡面的音樂就是用大鐘寺的鐘演奏的(當然還配其他樂器)。價錢頗貴(至少當時我覺得是的),但這是我高中時最喜歡的磁帶之一,反覆聽無數回,也算值得。

永樂大鐘是要登幾層樓梯參觀的,有個“打金錢眼”的節目。就是從上面投幣,如果打中中央的圓孔里會響。當時我的心理很矛盾,一方面我完全不相信,又吝惜錢,上去之前覺得我才不要扔錢去打呢。於是也就沒有換幣(如果願意的話,可以跟坐在下面的博物館管理人員換1角的硬幣),但是到了頂上,我突然又感到很不甘心,不開心,摸了摸口袋裡有一個一元的硬幣,一衝動就扔出去了……然而也沒有打中“金錢眼”。這樣我似乎甘心了,不過更加不開心。

我去參觀的那一次,見遊客留言簿寫的都是些讚美的話,比如“古代的工匠真偉大”之類。對於我來說,只是在心疼那一元錢(如果換成一角的,起碼我還能再打九次,打中的機會還能多點),當然我也沒有往留言簿上寫下這個心情。

現在,從單位回家如果是坐計程車,司機往往選擇走北三環,也就能經過大鐘寺。我常常想,保存這樣完整的一座寺院,如果不是一個“古鐘博物館”,而是一處清淨的道場,該有多么好啊。那樣北京人也就不用動輒去走柏林寺、走五台山、走江西、走湖南湖北(“走江湖”)、走廣東福建去參訪了,北京的有僧團的寺院實在是太少了。

中國博物館——北京市

從某種角度上說,了解一個地方的過去和現在是從博物館開始的。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人們通過文物與歷史對話,穿過時空的阻隔,俯瞰歷史的風風雨雨。

北京城八區旅遊景點列表

地區名景點名
東城區 故宮 | 天安門廣場 | 雍和宮 | 中國國家博物館 | 天安門城樓 | 毛澤東故居 | 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 | 隆福寺 | 國子監 | 中山公園 | 鐘鼓樓 | 文天祥祠 | 東堂 | 北京大學紅樓 | 勞動人民文化宮 | 淳親王府 | 段祺瑞執政府舊址 | 社稷壇 | 皇史宬 | 老舍紀念館 | 于謙祠 | 柳蔭公園 | 茅盾故居 | 肅親王府 | 青年湖公園 | 僧格林沁祠堂 | 孚郡王府 | 聖米厄爾教堂 | 宣仁廟 | 明城牆遺址 | 城東南角樓 | 柏林寺 | 凝和廟 | 東四清真寺 | 人民英雄紀念碑 | 天安門 | 太廟 | 中國國家博物館 | 中國革命博物館 | 中國美術館 | 毛主席紀念堂 | 文天祥祠 | 孔廟 | 正陽門 | 地壇 | 古觀象台 | 孫中山行館 | 國子監 | 金水橋 | 柏林寺 | 智化寺 | 普渡寺 | 鼓樓 | 鐘樓
西城區北海公園 | 北京動物園 | 恭王府花園 | 景山公園 | 什剎海 | 白塔寺 | 北京胡同游 | 北京天文館 | 明城牆遺址公園 | 白雲觀 | 廣化寺 | 宋慶齡故居 | 歷代帝王廟 | 梅蘭芳紀念館 | 郭沫若故居 | 月壇公園 | 廣濟寺 | 德勝門箭樓 | 阜景文化旅遊街 | 會賢堂 | 徐悲鴻紀念館 | 匯通祠 | 首都博物館 | 民族文化宮 | 魯迅故居
宣武區大觀園 | 法源寺 | 萬壽公園 | 陶然亭公園 | 北京古城建築博物館 | 報國寺 | 天寧寺 | 湖廣會館 | 宣武藝園 | 白雲觀 | 牛街清真寺 | 先農壇 | 松筠庵 | 法源寺 | 南堂 | 琉璃廠 | 梨園劇場 | 老舍茶館
崇文區天壇 | 北京自然博物館 | 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 | 北京遊樂園 | 北京市規劃展覽館 | 永定門城樓 | 天壇體育場 | 百工博物館 | 珠市口教堂 | 龍潭湖公園 | 北京市琺瑯廠 | 龍潭西湖公園 | 金魚池社區 | 袁崇煥祠 | 南崗子天主教堂 | 正陽門箭樓 |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 | 燕墩 | 花市清真寺 | 陽平會館戲樓 | 天橋樂茶園
朝陽區北京歡樂谷 | 蟹島 | 朝陽公園 | 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 | 北京工體富國海底世界 | 中國紫檀博物館 | 北京民俗博物館 | 中國科學技術館 | 中國電影博物館 | 摩銳水世界 | 團結湖公園 | 北京中華民族園 | 興隆公園 | 金盞鬱金香花園 | 朝來森林公園 | 日壇 | 四得公園 | 北京朝來農藝園 | 平房天主教堂 | 紅領巾公園 | 東都樂園 | 麗都花鳥園 | 北旭野生動物樂園 | 航空航天模型博物館 | 萬子營清真寺 | 北京市卡通藝術博物館 | 東壩觀光果園 | 個園 | 中國現代文學館 | 紅軍公園 | 小紅門清真寺 | 南下坡清真寺 | 常營清真寺 | 康營清真寺 | 八里莊清真寺 | 通勝卉芳農業科技園 | 鎮海寺公園 | 西會清真寺 | 西黃寺 | 中國農業展覽館
海淀區香山公園 | 頤和園 | 中華世紀壇 | 圓明園遺址公園 | 北京植物園 | 鳳凰嶺自然風景區 | 北京海洋館 | 玉淵潭公園 | 中國電影資料館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 太平洋海底世界 | 北京藝術博物館 | 百望山森林公園 | 陽台山自然風景區 | 北京電影旅遊城 | 中央廣播電視塔 | 大覺寺 | 紫竹院公園 |鷲峰森林公園 | 大鐘寺古鐘博物館 | 翠湖水鄉旅遊區 | 北京航空館 |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 錦繡大地農業觀光 | 團城演武廳 | 中國郵電博物館 |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 | 水生野生動物救治中心 |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園 | 李大釗烈士陵園 | 臥佛寺 | 七王墳 | 三一八烈士墓 | 大慧寺 | 辛亥灤州革命先烈紀念塔 | 松堂 | 首都體育館 | 真覺寺 | 高梁橋 |埃德加·斯諾墓 | 紫竹院 | 景泰陵 | 黑龍潭 | 薊門煙樹碑 | 慈壽寺塔 | 碧雲寺 | 櫻桃溝 | 摩訶庵 | 魏太和造像
豐臺區世界花卉大觀園 | 北京世界公園 | 北宮森林公園 | 盧溝橋 | 北京青龍湖公園 | 蓮花池公園 | 鷹山森林公園 | 北京南宮溫泉垂釣中心 | 南宮旅遊景區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 中華航天博物館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雕塑園 | 遼金城垣博物館 | 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 萬芳亭公園 | 南宮溫泉 | 北京萬龍八億滑雪場 | 長辛店二七革命遺址 | 宛平城 | 金土城遺址 | 鎮崗塔
石景山區石景山遊樂園 | 西山八大處公園 | 北京射擊場 | 北京國際雕塑公園 | 北京亞洲電視城 | 北京古城公園 | 承恩寺 | 八角公園 | 皇姑寺 | 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蹟陳列館 | 法海寺 | 四海公園 | 希望公園 | 慈善寺 | 北京宦官文化陳列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