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學專業

地理科學專業

地理科學專業包括地球概論、地質學基礎、地貌學、氣象與氣候學、地理信息系統、人文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水文學、測量與地圖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多媒體課件製作、地理教學論、遙感概論等。本專業以重基礎、重技能、寬口徑的人才培養理念為指導思想,在課程與課時設定上重視地理科學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強化學生的地理實踐與地理教學技能訓練課程的教學、因學生而異開設選修課程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具體由於各個學校的培養目標不同而不同,詳細可見各學校專業設定介紹。

基本信息

科學發展

地理科學最初是由美國阿克曼(EdwardAckerman,1911~ )在1965年出版的《地理科學》一書中提出。書中闡述了現代地理學研究的四大課題,即①自然地理學:研究作為人類居住區或環境的地文—生物系統;②文化地理學:探索人類社會與由人類活動所產生或改變了的居住地的特徵之間的相互作用;③政治地理學:研究政治過程與地理區域的相互作用;④位置論(包括傳統的經濟地理、城市地理和運輸地理):通過引用數學方法,深化理論,提高概括水平,把經濟、城市、運輸的研究在一個區域內結合起來。其內容包括:在一個理論系統中探索空間的性質、把系統方法套用於空間關係的研究、以及3個子系統的一體化等。此外,書後還附有豐富的上述各領域的現代著作目錄。本書的內容和所附書目對於了解現代地理學的成果以及當代地理學發展的前沿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隨後地理科學專業出現。詳情參考《世界百科著作辭典》。

專業概述

地理科學專業是一門從各種角度對地質、地表形態等地理特徵進行深入研究,同時也研究地域與人們生活關聯的一門學問。研究大致分為兩大領域,即以地形地質氣候、海洋等自然環境為對象的自然地理學和以人口、城市、交通、文化等為對象的人文地理學。除此之外,還要進行大量地理套用方面的研究,學習者會接觸到有關地質、勘探、地圖繪製、地理信息系統、城鄉規劃等等多方面的知識。

基本信息

學 科:理學
門 類:地理科學類
專業名稱:地理科學
一級學科:地理學
修業年限:四年
專業代碼:0707011

培養目標

全面面向21世紀科技、經濟、社會和基礎教育發展需要,本專業培養掌握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地理科學思維的基礎紮實、適應面廣、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中學地理教育和環境教育師資及其相關專業的後備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學思維和地理科學技能的訓練,同時兼顧環境科學理論與方法的培養,並通過教育理論課程和教學實踐環節,形成良好的教師素養,獲得從事地理教學、地理教學研究、地理科學研究、地理實際套用及環境教育等各種基本能力。

知識技能

1、具有紮實的地理學和環境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掌握地理科學和環境科學的基本實驗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
2、掌握教育法規,掌握並能夠初步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基礎理論,具備良好的教師素養和從事地理教育和環境教育的基本能力;
3、了解地理科學的最新發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專業學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識,並獲得廣泛的人文科學的修養;
4、具備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地理教學和環境教育的基本能力;
5、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得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並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課程設定

主幹學科

地理學

主要課程

地圖與遙感、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統、地理教學論、區域分析與規劃、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等。

實踐教學

包括室內與野外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一般安排10周~12周。

專業實驗

地圖學實驗、地質學實驗、地貌學實驗、氣象與氣候學實驗、水文學實驗、植物地理學實驗、土壤地理學實驗、沉積學實驗、地理模擬實驗、地理信息系統實驗等

學制與學位

標準學制:四年 依學分制學籍管理規定,修業時間不得少於三年,不得多於六年。
學位:理學學士

學位要求

1、本專業學生必須修滿172學分方可畢業。其中公共基礎課50學分、學科基礎課22學分、專業必修課28學分、專業選修課18學分、教師教育課程必修12分、教師教育課程選修4分、跨學科校選課4學分,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22學分,課外活動及社會實踐項目12學分。
2、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規定者,可授予學士學位。

分配表

項目 周數學期 入學教育及軍訓 課堂教學 期末考試 專業(或教育)實習 專業見習或考察 畢業論文(設計) 畢業教育 合計
2 15 2 ​ ​ ​ ​ 19
​ 18 2 ​ ​ ​ ​ 20
​ 16 2 ​ 2 ​ ​ 20
​ 18 2 ​ ​ ​ ​ 20
​ 18 2 ​ ​ ​ ​ 20
​ 16 2 ​ 2 ​ ​ 20
​ 10 2 8 ​ ​ ​ 20
​ 4 2 ​ ​ 10 1 17
總計 2 115 16 8 4 10 ​ 156

課程結構

課程類別 課程屬性 學時分配 占總學時比例 學分分配 占總學分比例
講授 實踐 講授 實踐 理論 實踐 理論 實踐
公共基礎課程 必修 845 18 35.4% 0.8% 49 1 28.2% 0.57%
學科基礎課程 必修 354 54 14.8% 2.3% 19 3 10.9% 1.72%
專業課程 必修 442 20 18.5% 0.8% 26 2 15.4% 0.72%
選修 296 ​ 12.4% ​ 18 ​ 11.5% ​
教師教育課程 必修 182 36 7.6% 1.5% 10 2 5.8% 1.19%
選修 72 ​ 3.0% ​ 4 ​ 2.3% ​
跨學科課程 選修 72 ​ 3.0% ​ 4 ​ 2.3% ​
小 計 2263 122 94.9% 5.1% 132 8 76.4% 4.2%
集中性實踐教學 必修 ​ ​ ​ 22 12.6% ​
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 必修 ​ ​ ​ 12 6.8% ​
畢業學時與學分要求 2385 學時 172 學分
必修與選修比例分配 必修占 81.3 % 選修占 18.7 % 必修占 84.9 % 選修占 15.1%

相近專業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測繪工程、城市規劃、旅遊管理

就業方向

主要可以從事的工作如
教師——從事中學地理教學工作
編輯——在地圖出版社從事地圖的繪製、編輯工作
公務員——在地質局、國土規劃局工作
工程測量人員——在大型建設集團從事與建築、土地測量等相關的工作

開設院校

根據院校隸屬關係排列

教育部
北京師範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武漢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華中師範大學 西南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石河子大學 ​ ​ ​ ​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首都師範大學 ​ ​ ​ ​
天津市教育委員會
天津師範大學 ​ ​ ​ ​
河北省教育廳
保定學院 唐山師範學院 石家莊學院 邯鄲學院 邢台學院
山西省教育廳
山西師範大學 太原師範學院 忻州師範學院 山西師範大學現代文理學院 ​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
內蒙古師範大學 赤峰學院 呼倫貝爾學院 集寧師範學院 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範學院
遼寧省教育廳
遼寧師範大學 瀋陽大學 ​ ​ ​
吉林省教育廳
延邊大學 通化師範學院 吉林師範大學 長春師範學院 白城師範學院
吉林師範大學博達學院 ​ ​ ​ ​
黑龍江省教育廳
佳木斯大學 哈爾濱師範大學 齊齊哈爾大學 哈爾濱學院 ​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上海師範大學 ​ ​ ​ ​
江蘇省教育廳
南通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徐州師範大學 淮陰師範學院 鹽城師範學院
蘇州科技學院 南京曉莊學院 ​ ​ ​
浙江省教育廳
浙江師範大學 寧波大學 ​ ​ ​
安徽省教育廳
安徽師範大學 阜陽師範學院 安慶師範學院 皖西學院 滁州學院
宿州學院 池州學院 ​ ​ ​
福建省教育廳
閩江學院 泉州師範學院 ​ ​ ​
江西省教育廳
江西師範大學 上饒師範學院 贛南師範學院 江西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
山東省教育廳
山東師範大學 聊城大學 德州學院 濱州學院 臨沂大學
泰山學院 棗莊學院 青島大學 ​ ​
河南省教育廳
信陽師範學院 安陽師範學院 許昌學院 南陽師範學院 商丘師範學院
平頂山學院 鄭州師範學院 信陽師範學院華銳學院 ​ ​
湖北省教育廳
湖北大學 湖北師範學院 黃岡師範學院 襄樊學院 鹹寧學院
湖南省教育廳
湖南科技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衡陽師範學院 邵陽學院 湖南文理學院
衡陽師範學院南嶽學院 ​ ​ ​ ​
廣東省教育廳
華南師範大學 韶關學院 惠州學院 韓山師範學院 湛江師範學院
嘉應學院 廣州大學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 ​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廣西師範大學 廣西師範學院 欽州學院 廣西師範學院師園學院 ​
海南省教育廳
海南師範大學 ​ ​ ​ ​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重慶師範大學 ​ ​ ​ ​
四川省教育廳
四川師範大學 西華師範大學 綿陽師範學院 內江師範學院 ​
貴州省教育廳
貴州師範大學 銅仁學院 安順學院 畢節學院 凱里學院
黔南民族師範學院 貴州師範大學求是學院 貴州師範學院 ​ ​
雲南省教育廳
雲南師範大學 曲靖師範學院 玉溪師範學院 楚雄師範學院 ​
西藏自治區教育廳
西藏大學 ​ ​ ​ ​
陝西省教育廳
陝西理工學院 寶雞文理學院 鹹陽師範學院 渭南師範學院 西安文理學院
商洛學院 安康學院 ​ ​ ​
甘肅省教育廳
西北師範大學 蘭州城市學院 天水師範學院 甘肅民族師範學院 ​
青海省教育廳
青海師範大學 ​ ​ ​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
新疆大學 新疆師範大學 喀什師範學院 ​ ​

專升本

培養目標全面面向21世紀科技、經濟、社會和基礎教育發展需要,本專業培養掌握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地理科學思維的基礎紮實、適應面廣、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中學地理教育和環境教育師資及其相關專業的後備人才。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學思維和地理科學技能的訓練,同時兼顧環境科學理論與方法的培養,並通過教育理論課程和教學實踐環節,形成良好的教師素養,獲得從事地理教學、地理教學研究、地理科學研究、地理實際套用及環境教育等各種基本能力。

知識技能

1、具有紮實的地理學和環境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掌握地理科學和環境科學的基本實驗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
2、掌握教育法規,掌握並能夠初步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基礎理論,具備良好的教師素養和從事地理教育和環境教育的基本能力;
3、了解地理科學的最新發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專業學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識,並獲得廣泛的人文科學的修養;
4、具備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地理教學和環境教育的基本能力
5、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得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並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主幹學科地理學

主要課程地圖與遙感、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統、地理教學論、區域分析與規劃、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等。

實踐教學包括室內與野外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一般安排10周~12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