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學史與科學哲學聯盟

國際科學史與科學哲學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英文縮寫:IUHPS,成立於1956年,是國際科學家聯盟(IUS)的成員,也是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26個科學聯合會的成員之一。現有國家、地區會員121個,團體會員4個,無個人會員。國際科學史協會( DHS)和國際邏輯學、方法論和科學哲學協會(DLMPS)是國際科學史和科學哲學聯盟(IUHPS)的兩大分支。DHS和DLMPS各自每隔4年但互相間隔2年舉行正式國際大會(例如DHS第21屆大會於 2001年在墨西哥召開,DLMPS第 12屆大會將於2 0 03年在西班牙舉行)。這兩個協會又在其中輪空的偶數年,即每兩年根據不同主題舉行聯合大會。

組織簡介

國際科學史與科學哲學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英文縮寫:IUHPS,是國際科學家聯盟(IUS)的成員,也是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26個科學聯合會的成員之一。

成立時間

國際科學史與科學哲學聯盟成立於1956年。

組織會員

現有國家、地區會員121個,團體會員4個,無個人會員。

分支組織

國際科學史協會( DHS)和國際邏輯學方法論科學哲學協會(DLMPS)是國際科學史和科學哲學聯盟(IUHPS)的兩大分支。

組織活動

DHS和DLMPS各自每隔4年但互相間隔2年舉行正式國際大會(例如DHS第21屆大會於 2001年在墨西哥召開,DLMPS第 12屆大會將於2 0 03年在西班牙舉行)。這兩個協會又在其中輪空的偶數年,即每兩年根據不同主題舉行聯合大會。

第14屆大會

2002年10月3日至5日,第14屆國際科學史協會( DHS)和國際邏輯學、方法論和科學哲學協會(DLMPS)聯合大會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舉行。

大會議題

大會議題是“科學史與科學哲學:正朝向一個新聯盟?”

大會發起人

第14屆大會的發起人為ICSU、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法國研究部和法國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學會。

大會主辦人

大會主辦者為巴黎四大、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所(屬CNRS和巴黎一大),法蘭西學院和巴黎高師(同時也是承辦者人)。

大會聯合委員會

大會聯合委員會分別由法蘭西學院的A. Fagot-Largeault(女)院士(主席), DLMPS主席、以色列 Hebrew大學教授M. Rabin, 和 DHS主席、土耳其伊士坦布爾大學的E.Ihsanoglu教授等8人組成。

大會項目委員

大會項目委員會由A. Fagot-Largeault院士、巴黎四大和巴黎高師的 D. Andler教授等 5人擔任。 D. Ahdler教授還與 CNRS和巴黎高師的 A. Barberouse主任研究員等 6人組成本地委員會。

大會秘書

大會秘書是L.Cartron小姐。

與會成員

大會共有預先登記成員 118人,另有臨時參加成員約 60人,分別來自法、英、德、意、荷、美、加拿大、希臘、奧地利、瑞士、丹麥、挪威、南斯拉夫澳大利亞、墨西哥、巴西、阿根廷、象牙海岸、土耳其、以色列、韓國中國等國家。

使用語言

大會使用正式語言為英語和法語。

大會宗旨

此次大會的宗旨是檢驗過去15年內科學史與科學哲學領域內發生的新變化,即科學史家和科學哲學家們不再被限制於許多老的界限和傳統,而致力於歷史研究與哲學研究的相互作用的新方式。因此,本次大會就是為了對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的新關係進行估量、對照和批評性反思,圍繞著澄清某些爭論並且可能提議未來研究的新視角的一些問題而召開的。

大會內容

大會安排特邀代表報告12場,小組發言論文48篇。
會議的12場報告是:
1.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德高望重的M.Grene(女)教授(海德哥爾的學生和密友)“朝向一個歷史性的和生態學的科學哲學”。Grene教授認為,當代科學哲學有兩個主要轉向:一個是從重分析的一般科學方法論研究向重歷史的分科研究的轉向,另一個是從以物質科學為主要模型向以生命科學為主要模型的轉向。她的報告主要論述第二個轉向,她提出的根據是:(1)允許科學哲學基於一個徹底的實在論,因為生命研究的對象是基因與人的行為,它們是實在的;(2)哲學是對人類知識的研究,以生物心理學的方式研究,我們不僅能注意到感覺問題,而且可注意到更多經大腦加工的知識。科學哲學應該研究科學實踐或活動的科學,也即人與自然的關係。這正是生態學研究的主題。
2.以色列Tel Aviv大學的M.Dascal教授:“在科學史與科學哲學中的是與應該的二分及其論戰角色”。他認為,在20世紀後半期,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的二分是因為過於注重了休漠的在“是”與“應該”間的範疇區分,。而對科學論戰的重視,可在科學的描述性和規範性之間提供一個理想的和真實的中間基地,從而粉碎“是”與“應該”的二分,達到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的新的聯合。
3.DHS前任主席、印度班加羅爾世界文化研究所的B.V.Subbarayappa教授:“科學教育與印度社會階層”。他的報告詳細介紹了印度現代教育尤其是現代高等教育的開創、設定、發展和組成等問題,以及它們在當今印度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針對“為什麼印度的工科博士每年僅有區區300名左右”的提問,他批駁了美國等 國流水線式製造工科博士的方法,堅持高學位人才必須精益求精,並讚揚了法國工科博士的精英培養方式。
4. 美國聖母大學的E.McMulin教授:“科學哲學也有一個歷史”。他的報告主要介紹了最近20年國際學術界對科學哲學的歷史的研究的情況,尤其是國際科學哲學史協會(HOPOS)每兩年一次所舉行的大型國際會議的盛況,讓人們了解到科學哲學與科學史的研究正從一個重要方面走向融合。
5.法國CNRS阿拉伯和中世紀科學哲學與科學史中心的R.Roshdi教授:“分析方法:在數學史與數學哲學之間”。他列舉了9世紀到12世紀數學史中的幾個實例,讓人們從另一個方面認識到科學哲學的邏輯分析方法是如何滲入科學史研究的。
6.丹麥Aarhus大學的H.Kragh教授:“科學相對主義的相對性”。他基於對近現代物理科學的歷史性研究,認為科學的歷時性進步和統一性仍存在,科學革命概念應該被’‘保守性革命”概念替代。因此,科學相對主義哲學本身也是相對的。
7.牛津大學現代史學院的R.Fox教授:“我們過去的生活方式與現在的生活方式”。他基於對幾乎已存在了~個世紀的科學哲學家和科學史家之間的方法論爭論,認為一方面自然主義哲學方法存在著去歷文化即ahistorical的特徵,另~方面歷史學派中又存在著削弱(de-emphasized)對當代科學進行概念分析的分科研究趨向。因此,我們必須謹慎地對待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的新聯盟。對此,美國《科學哲學》編委、杜克大學的A.Rosenberg教授批駁了自然主義科學哲學的去歷史化觀點,他認為在自然主義方法論的背後,實際蘊含著一個歷史性的形上學標準。
8. 法國CNRS的D.Leconrt主任研究員和巴黎四大的人M.Derthelot博士介紹了“法國的科學史與科學教育,以及它們在法國科學研究中的地位”。該報告強調了在法國總體上而言,科學哲學的歷史性定向是始終存在的。
9.10. 由國際著名科學哲學家、實驗哲學創立人之一的 I. Hacking(法蘭西學院院士和多倫多大學教授)主持的兩場大會報告中,巴西里約熱內盧大學的A. C.K.P.Regnor教授在他的“修辭性的和科學性的合理性、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的一個交叉點”的報告中,通過對達爾文《物種起源》的文本分析,認為一方面在科學史研究中增加科學分析的方法使得對科學理論的描述性解釋更具哲學味,另一方面在科學哲學研究中增加修辭性方法使得對科學理論的語境說明更具歷史性。因此,通過對這兩方面的關係研究來理解科學實踐的合理性就成為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的一個交叉點。Regnor教授的報告引起了在生命科學中有關科學實踐模式的熱烈爭論。在小組討論中,美國科學哲學協會執委、杜克大學的R.Brandon教授提出:在套用性科學哲學中存在的主要實踐模式是假說——演繹模式(H——D),而在科學哲學史上,主要存在兩種對H——D模式的表述:即波普爾的和R. Bernard的,而在處理實驗生物哲學時,後者比前者更適用。挪威大學的F.Ragnar教授的報告是“作為科學解讀的科學哲學”。他認為,科學哲學家對科學文本的解讀不僅是為了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的目的而使自己成為科學的公關代理,而且必須對現代科學給予批判性洞見。這在後現代思潮中表現為對科學主義的解構。在由此引發的關於後現代解構主義的小組討論中,CNRS暨多科技術學院套用認識論中心的M.Bitbol。l主任研究員指出:目前在學術界有一種片面的理解傾向,即認為後現代思潮的最主要特徵就是解構。其實,後現代性包括對現代科學主義的解構和後現代的表征主義重構。
11.阿根廷國立南大學的J.M. Torres:“生物科學中方法論的有效性:一個關於科學史與科學哲學聯合問題的主題”。他首先列出這兩個事實:即國際一流生物學期刊中:作為生物學家的作者經常將科學哲學家的著作引人參考文獻;科學哲學家直接發表文章。然後他總結了至少在下述兩方面科學方法論在生物科學中有重要作用:(1)基本概念,例如基因概念的形成;(2)大眾對一項新科學理論如進化論的解讀和最終接受。
12.哈佛大學科學史研究中心的M. Everett教授:“科學史研究的成果和令人不滿意之處:氣氛和措施。”
大會小組討論的12個主題是:1.科學、人文與社會;2.庫恩之前與之後;3.科學推理與合理性;4.(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的)聯盟問題;5.進化論的前景;6.生命科學;7.生命起源;8.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在法國;9.透視規範;10.科學史、科學哲學和思想史;11.知識實踐的歷史與哲學;12.專題報告。
通過大會總結出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的3個動向:
1.歷史性轉向的深入發展:一方面,科學哲學的歷史性轉向不僅在重分析傳統的英語國家,而且在歐洲及其他地區達到了一個更寬廣的程度;另一方面,實在論或自然化的處理方法又被套用於科學史研究。
2.分科性研究的轉向:對歷史問題的重視加強了科學哲學的分科研究傾向,同時又減弱了對當代科學的一般概念分析,而認為基於學科分支的研究可能更具豐富的結果。
3.整體化研究的傾向。即視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為一個整體,在更寬廣的語境中,既在科學共同體中,也在社會實踐中進行統一研究的傾向。當然,科學史與科學哲學是否正在發展成為一個統一的學科,對此還存在著廣泛而激烈的爭論,但無疑這種爭論加強和激勵了這兩個學科間的進一步聯合。

大會作用

通會此次大會,一方面鼓勵西方學者對西方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的非傳統問題與方法的研究,以及對其他非西方國家與地區的認識論與哲學傳統的研究;另一方面是直接鼓勵非西方學者的參與,大會還為此專門提供了一些資助。

國際性學術組織一覽

國際上地復墾家聯合會
國際科學傳媒協會
世界未來研究聯合會
國際體視學學會
國際物理與康復醫學學會
國際運動生物力學學會
國際運動心理學學會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
國際醫學生物工程聯合會
國際生理科學聯合會
世界精神病學會
國際神經病理學會
東南亞太平洋地區抗風濕
國際內分泌學會
國際抗癌聯盟
國際植物病理學會
國際心臟研究學會
亞洲水產學會
國際照明委員會
國際穀物科技協會
國際木材化學與製漿化學
國際材料研究學會聯盟
國際煤氣聯盟
國際隧道協會
國際玻璃協會
國際輻射防護協會
亞太材料和腐蝕協會
國際字航科學院
國際重載運輸協會
國際地圖製圖協會
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
國際模式識別協會
國際燃燒學會
國際水資源協會
國際土工織物學會
泛太平洋地區國際汽車工
國際機器理論與機構學聯
國際壓力容器技術理事會
太平洋地區焊接學會聯合會
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
國際運籌學會聯合會
國際模糊系統協會
國際影像科學委員會
國際測驗委員會
國際純粹與套用生物物理
亞洲大洋洲生物化學家與
國際昆蟲學會理事會
國際古生物協會
國際凍土學會
國際數學地質協會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
太平洋地區高分子聯合會
國際噪聲控制工程委員會
國際斷裂學會

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工程
國際博物館協會
國際科學哲學協會
世界公共衛生協會聯盟
亞洲毒理學會
亞洲運動醫學聯合會
國際體育科學和教育聯合會
國際藥理學聯合會國際病
國際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
國際腫瘤護士協會
亞洲皮膚科學會
國際腦電圖與臨床神經生
世界麻醉學會聯盟
國際病理學會
東南亞地區兒科學會
歐洲獸醫藥理學與毒理學
國際休克學會聯盟
國際土壤科學聯合會
世界義勇消防聯盟
亞洲印刷技術論壇
公共運輸國際聯會
國際上力學與基礎工程學會
亞洲建築師協會
國際泥炭學會
太平洋地區核理事會
國際腐蝕理事會
國際青少年太空人組織
國際航行學會聯合會
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
國際幾何學與圖學學會
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
國際吸氣式發動機學會
國際水文科學協會
國際大壩委員會
國際汽車工程學會聯合會
國際熱處理與表面工程聯
國際鑄造者組織
國際腦研究組織
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
國際環境誘變劑學會協會
國際系統研究聯合會
國際水質協會
亞非心理學會
國際植物生理學協會
國際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
國際原生動物學委員會
國際礦物學協會
國際地理聯合會
國際礦床成因協會
國際電化學學會
亞洲化學學會聯合會
國際顏色協會
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

國際繼續工程教育協會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
國際科學史和科學哲學聯盟
亞大地區免疫學會聯合會
國際毒理學聯合會
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
世界心理治療學會
國際人工器官學會
國際解剖學者協會聯合會
國際藥學聯合會
太平洋小兒外科學會
西太平洋地區醫學教育協會
世界高血壓聯盟
國際泌尿外科學會
國際野蠶學會
亞洲營養學會聯合會
世界畜產協會
國際楊樹委員會國際生物
菸草科學研究合作中心
世界印刷大會
水環境聯合會
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
國際建築師協會
國際石油工程師學會
國際輻射研究協會
國際資金屬學會
國際宇航聯合會
國際測量師聯合會
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
國際計量測試聯合會
國際真空科學技術與套用
國際傳熱大會
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
亞太電動車協會
國際食品工程協會
亞太地區無損檢測委員會
國際焊接學會
亞洲遙感協會
國際晶體學聯合會
國際實驗動物科學理事會
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
國際生態學協會
國際心理科學聯盟
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細胞生
國際微生物學學會聯盟
太平洋海洋科學技術大會
國際地球化學與宇宙化學
國際沉積學家協會
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
國際催化學會聯合會
西太平洋地區聲學委員會
國際光學工程學會
國際計算力學協會

國際科學編輯聯合會
國際科學史與科學哲學聯盟
亞洲睡眠研究會
國際免疫學會聯合會
國際生物力學學會
亞洲—南太平洋體育運動
國際防癆和肺病聯合會
國際醫學物理組織
亞大地區生理學會聯合會
國際老年精神病學會
亞洲小兒外科學會
亞洲超聲醫學和生物學聯
國際糖尿病聯合會
國際外科學會
國際植物保護科學協會
國際營養科學聯合會
國際園藝科學學會
世界包裝組織
亞太地區職業安全衛生組織
國際非木材纖維製漿造紙
國際食品科學技術聯盟
國際橋樑及結構工程協會
國際晶體生長組織
世界核醫學與生物學聯盟
國際橡膠會議組織
國際礦業金屬材料學會聯
國際航空科學理事會
國際大地測量協會
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
國際展覽聯盟
國際製冷學會
國際內燃機委員會
國際水利工程與研究協會
國際農業工程學會
國際摩擦學理事會
國際無損檢測委員會
國際機械工程學會聯合會
國際海洋物理科學協會
亞太運籌學會聯合會
國際過程系統工程組織
國際岩石力學學會
國際套用心理學會
國際遺傳學聯合會
國際細胞生物學聯合會
亞太昆蟲學會常設理事會
國際古植物學協會
國際地貌學家協會
國際粘土研究協會
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
國際熱分析及量熱學聯合會
國際聲學委員會
國際光學委員會
國際純粹與套用物理學聯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