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海洋物理科學協會

國際海洋物理科學協會

國際海洋物理科學協會,在海洋科學方面開展合作活動的兩國或多國組織的總稱。1902年成立的國際海洋考察理事會(ICES)是第一個國際海洋科學組織。

基本信息

概述

國際海洋物理科學協會國際海洋物理科學協會
在海洋科學方面開展合作活動的兩國或多國組織的總稱。1902年成立的國際海洋考察理事會(ICES)是第一個國際海洋科學組織,其他組織絕大多數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些組織是政府間組織,受兩國或多國政府間簽訂的有關海洋條約或協定的約束;有些是民間組織,通常由共同關心海洋某一專題的組織或個人組成。全面關心海洋科學的政府間國際組織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下屬的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為代表,民間國際團體以國際科學聯合會理事會(ICSU)下屬的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為代表。這兩個委員會參與許多重要的世界性海洋科學活動。其他政府間或民間組織的科學活動範圍都比較小,多限於某一地理區域或專題。

簡介

國際海洋物理科學協會(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PhysicalSciencesoftheOcean),簡稱IAPSO。成立於1919年,最初稱為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聯合會(IUGG)的物理海洋學分會(TheSectionofPhysicalOceanographyofIUGG),成員僅為摩納哥、英國、義大利和美國,是物理海洋界的民間國際科技組織。1929年成為物理海洋學協會(TheAssociationofPhysicalOceanography);1948年改名為國際物理海洋學協會(Th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physicaloceanography,IAPO);1967年改名現名。

宗旨和原則

促進有關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地震學、火山與地球化學、海洋與大氣物理學、水文科學、地貌學等問題的研究。將獲得的知識服務於社會發展的需要,如資源探測、減輕自然災害、改善和保護環境等,通過國際合作,促進和協調對地球及其空間環境的物理、化學和數學的研究,除了對地球系統各圈層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外,還包括日地系統以及有關月球和其他星球的研究。

工作語言

正式語言為英語和法語。

主要活動

IUGGIUGG
與IUGG同期每4年召開一次大會,IUGG大會規模為5000-6000人。並與ICSU有關組織和其他國際組織合作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根據近3屆大會統計,參加IAPSO在會的代表主要來自:阿根廷、比利時、巴西、加拿大、智利、中國、丹麥、埃及、愛沙尼亞、芬蘭、德國、法國、印度、愛爾蘭、義大利、日本、墨西哥、荷蘭、挪威、波蘭、西班牙、瑞典、瑞士、摩納哥、菲律賓、俄羅斯、塞席爾、辛巴威、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英國、羅馬尼亞、越南、南非等。

會員設定和組織規模

僅接受團體會員,每個國家一個名額,會員應是能夠代表該國家的海洋物理科學團體。IUGG現有的75個國家和地區會員也是IAPSO的成員。
作為IUGG所屬7個國際科學組織之一,IAPSO遵守IUGG的章程。

7個國際科學組織

國際大地測量協會(IAG),國際地震學和地球內部物理學協會(IASPEI),國際火山學業和地球內部化學協會(IAVCEI),國際地磁和高空物理協會(IAGA),國際氣象和大氣科學協會(IAMAS),國際水文科學協會(IAHS)和國際海洋物理科學協會(IAPSO)。

政府間國際海洋科學組織

海洋探測技術海洋探測技術
聯合國系統為主。聯合國大會就國家管轄範圍以外海床利用的立法和管轄問題,與海洋科學事務有直接關係。在聯合國專門機構中,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世界氣象組織、教科文組織和政府間海事協商組織(IMCO),分別就海洋漁業、海洋氣象、海洋科技培訓和規劃促進工作,以及國際航運和海上安全事項這些方面,與海洋科學事務有密切關係,其中1960年成立的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是負責協調海洋科學活動的重要組織。在聯合國跨組織聯合小組中,也有一些有關海洋科學事務的組織,如:海洋學科學規劃聯席委員會(ICSPRO)、海洋污染科學專家組(GESAMP)、全球海洋站系統聯合促進組等。
聯合國系統以外約有五、六十個獨立的政府間國際海洋科學組織。其中多邊組織較多,大多為專門設定。組建目的多是為海洋漁業服務,也有為區域性海洋測量、區域性海洋資源開發、區域性海洋環境保護、以及其他區域性專題研究而組建的。例如:由巴西、加拿大、古巴、法國、加納、象牙海岸、日本、南韓、摩洛哥、葡萄牙、塞內加爾、南非、西班牙和美國於1966年組成的國際大西洋鮪魚資源保護委員會(ICCAT),目的是促進大西洋鮪魚資源的研究和保護;由中國和日本於1975年組成的中日聯合漁業委員會(JCFC),目的在於促進黃海和東海漁業資源研究、交換有關資料和制定保護措施;由聯邦德國、瑞典、丹麥、挪威、法國、英國和荷蘭於1962年組成的北海水道測量委員會(NSHC),目的在於促進北海航道測量的合作,並為勘探利用北海能源制訂有關政策;由澳大利亞、法國、英國、紐西蘭、荷蘭和美國於1947年組成的南太平洋委員會(SPC),主要目的是促進南太平洋區域的海洋資源開發。

民間國際海洋科學組織

以國際科聯理事會系統為主。國際科聯理事會通過常設的特別委員會,研究和處理下屬聯合會中的海洋科學活動。這種委員會主要有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和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SCAR)。其中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又是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的科學諮詢團體。有關的聯合會為便利海洋科學活動,設定了相應的獨立協會或委員會,主要有:
①國際大地測量學和地球物理學聯合會(IUGG)下設的國際海洋物理科學協會(IAPSO),1919年初建時作為該聯合會的海洋處,1931年正式成為國際物理海洋學協會(IAPO),1967年改用現名。中國是成員國之一。該協會的宗旨是:促進有關海洋及其與邊界相互作用的科學研究,重點是藉助數學、物理學和化學方法能完成的研究課題;發起、促進並協調需要國際合作的海洋調查研究;為有關問題的討論和發表提供便利。主要附屬機構有:海洋地球物理學委員會、海洋化學委員會物理海洋學委員會、潮汐與平均海平面委員會,以及海-氣相互作用聯合委員會。
②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IUBS)下設的國際生物海洋學協會(IABO),建於1966年,宗旨是增進海洋生物學研究,提供並加強生物海洋學家之間的聯繫。曾參與“海洋學聯合大會”、“國際南大洋研究”等多項合作活動。1975年建立了一個珊瑚礁常設委員會。
③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UGS)下設的海洋地質學委員會(CMG),宗旨是促進海底地質學、地球化學和地球物理學的調查研究活動,並促進調查研究成果的廣泛傳播。

與海洋科學活動有關的組織

此外,在聯合會間委員會中,還有一些與海洋科學活動有關的組織,主要有:上地幔委員會(UMC)、聯合會間地球動力學委員會(ICG或IICG)和日地物理學科學委員會(SCOSTEP)。在國際科聯理事會系統內另有4個與海洋科學有關的機構:設在法國斯特拉斯堡的國際地震中央局(BCIS),設在巴黎的國際重力局(IGB),設在英國海洋科學研究所的平均海平面常設辦事處(PSMSL)和設在布魯塞爾的地球潮汐常設辦事處(SPMT),這些機構分別處理在世界範圍內收集的觀測資料。
國際科聯理事會系統以外,有關海洋科學的民間國際組織約有七、八十個。
國際政府間和民間的混合組織 由於一個組織的成員經常應邀參加其他組織的會議,從而逐漸形成兩個或多個組織新組成的專門團體,即國際政府間和民間組織的混合組織。一般是由政府間組織提供指導和經費,由民間組織提供專家和技術。主要有:
海洋學聯合大會 (JOA)。世界海洋科學家的聯合大會,自1959年始,約6年召開一次,綜述海洋科學各方面進展狀況。大會由許多國際海洋科學組織聯合主辦,20多年來已舉行過5次大會。
②北大西洋聯合協調組(NAT)。國際海洋考察理事會、國際西北大西洋漁業委員會(ICNAF)和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的秘書處間的組織,為協調北大西洋研究工作而設立,每兩年召開一次會議。
③江河輸入海洋系統聯合工作組(RIOS)。由來自海洋資源研究諮詢委員會(ACMRR)、海洋資源工程委員會、國際水文科學協會(IAHS)和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的成員組成。
④國際海洋研究科學工作組(SAIOR)。由來自海洋資源研究諮詢委員會、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和世界氣象組織的成員組成。
此外,有一些由一個或多個國際組織主辦的資料中心和服務部門。除世界資料中心(海洋學)外,其他資料中心或負責某一專題,或負責某一海區的資料工作。世界資料中心(海洋學)分別設在華盛頓和莫斯科,專門從事海洋資料的收集、編目、建檔、交換、供應、出版等工作。亞速爾水下固定聲場中心(AFAR)、墨西哥海洋生物分類中心(CPOM)、漁業資料中心(FDC)、印度洋生物學中心(IOBC)、國際地震學中心(ISC)、國際海嘯情報中心(ITIC)、黑潮資料中心(KDC)、地中海海洋分類中心(MMSC)、區域海洋生物學中心(RMBC)等也都與海洋科學關係密切。

國際性學術組織一覽

國際上地復墾家聯合會
國際科學傳媒協會
世界未來研究聯合會
國際體視學學會
國際物理與康復醫學學會
國際運動生物力學學會
國際運動心理學學會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
國際醫學生物工程聯合會
國際生理科學聯合會
世界精神病學會
國際神經病理學會
東南亞太平洋地區抗風濕
國際內分泌學會
國際抗癌聯盟
國際植物病理學會
國際心臟研究學會
亞洲水產學會
國際照明委員會
國際穀物科技協會
國際木材化學與製漿化學
國際材料研究學會聯盟
國際煤氣聯盟
國際隧道協會
國際玻璃協會
國際輻射防護協會
亞太材料和腐蝕協會
國際字航科學院
國際重載運輸協會
國際地圖製圖協會
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
國際模式識別協會
國際燃燒學會
國際水資源協會
國際土工織物學會
泛太平洋地區國際汽車工
國際機器理論與機構學聯
國際壓力容器技術理事會
太平洋地區焊接學會聯合會
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
國際運籌學會聯合會
國際模糊系統協會
國際影像科學委員會
國際測驗委員會
國際純粹與套用生物物理
亞洲大洋洲生物化學家與
國際昆蟲學會理事會
國際古生物協會
國際凍土學會
國際數學地質協會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
太平洋地區高分子聯合會
國際噪聲控制工程委員會
國際斷裂學會

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工程
國際博物館協會
國際科學哲學協會
世界公共衛生協會聯盟
亞洲毒理學會
亞洲運動醫學聯合會
國際體育科學和教育聯合會
國際藥理學聯合會國際病
國際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
國際腫瘤護士協會
亞洲皮膚科學會
國際腦電圖與臨床神經生
世界麻醉學會聯盟
國際病理學會
東南亞地區兒科學會
歐洲獸醫藥理學與毒理學
國際休克學會聯盟
國際土壤科學聯合會
世界義勇消防聯盟
亞洲印刷技術論壇
公共運輸國際聯會
國際上力學與基礎工程學會
亞洲建築師協會
國際泥炭學會
太平洋地區核理事會
國際腐蝕理事會
國際青少年太空人組織
國際航行學會聯合會
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
國際幾何學與圖學學會
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
國際吸氣式發動機學會
國際水文科學協會
國際大壩委員會
國際汽車工程學會聯合會
國際熱處理與表面工程聯
國際鑄造者組織
國際腦研究組織
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
國際環境誘變劑學會協會
國際系統研究聯合會
國際水質協會
亞非心理學會
國際植物生理學協會
國際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
國際原生動物學委員會
國際礦物學協會
國際地理聯合會
國際礦床成因協會
國際電化學學會
亞洲化學學會聯合會
國際顏色協會
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

國際繼續工程教育協會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
國際科學史和科學哲學聯盟
亞大地區免疫學會聯合會
國際毒理學聯合會
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
世界心理治療學會
國際人工器官學會
國際解剖學者協會聯合會
國際藥學聯合會
太平洋小兒外科學會
西太平洋地區醫學教育協會
世界高血壓聯盟
國際泌尿外科學會
國際野蠶學會
亞洲營養學會聯合會
世界畜產協會
國際楊樹委員會國際生物
菸草科學研究合作中心
世界印刷大會
水環境聯合會
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
國際建築師協會
國際石油工程師學會
國際輻射研究協會
國際資金屬學會
國際宇航聯合會
國際測量師聯合會
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
國際計量測試聯合會
國際真空科學技術與套用
國際傳熱大會
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
亞太電動車協會
國際食品工程協會
亞太地區無損檢測委員會
國際焊接學會
亞洲遙感協會
國際晶體學聯合會
國際實驗動物科學理事會
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
國際生態學協會
國際心理科學聯盟
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細胞生
國際微生物學學會聯盟
太平洋海洋科學技術大會
國際地球化學與宇宙化學
國際沉積學家協會
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
國際催化學會聯合會
西太平洋地區聲學委員會
國際光學工程學會
國際計算力學協會

國際科學編輯聯合會
國際科學史與科學哲學聯盟
亞洲睡眠研究會
國際免疫學會聯合會
國際生物力學學會
亞洲—南太平洋體育運動
國際防癆和肺病聯合會
國際醫學物理組織
亞大地區生理學會聯合會
國際老年精神病學會
亞洲小兒外科學會
亞洲超聲醫學和生物學聯
國際糖尿病聯合會
國際外科學會
國際植物保護科學協會
國際營養科學聯合會
國際園藝科學學會
世界包裝組織
亞太地區職業安全衛生組織
國際非木材纖維製漿造紙
國際食品科學技術聯盟
國際橋樑及結構工程協會
國際晶體生長組織
世界核醫學與生物學聯盟
國際橡膠會議組織
國際礦業金屬材料學會聯
國際航空科學理事會
國際大地測量協會
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
國際展覽聯盟
國際製冷學會
國際內燃機委員會
國際水利工程與研究協會
國際農業工程學會
國際摩擦學理事會
國際無損檢測委員會
國際機械工程學會聯合會
國際海洋物理科學協會
亞太運籌學會聯合會
國際過程系統工程組織
國際岩石力學學會
國際套用心理學會
國際遺傳學聯合會
國際細胞生物學聯合會
亞太昆蟲學會常設理事會
國際古植物學協會
國際地貌學家協會
國際粘土研究協會
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
國際熱分析及量熱學聯合會
國際聲學委員會
國際光學委員會
國際純粹與套用物理學聯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