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水利工程與研究協會

國際水利工程與研究協會(IAHR)是各國學者個人和學術團體參加的協會,不設國家委員會。

第30屆大會概況

國際水利工程與研究協會執行主席國際水利工程與研究協會執行主席

第30屆國際水利工程與研究協會(IAHR)大會,於2003年8月24—29日在希臘塞薩洛尼基市的亞里士多德大學召開。參加大會的代表約700名,來自45個國家。中國水利學會派出了以曹征齊為團長的9人代表團,其它系統4人,中國大陸代表共13人,加上香港8人和台灣5人,中國代表總計26人。大會論文500餘篇,刊印成七冊論文集和1張光碟。
本屆大會的中心議題為“知識社會中的水利工程與研究—傳統概念和現代發展”(Water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 a Learning Society: Modern Developments and Traditional Concepts)。下設5個議題,分別為:海岸環境綜合管理;城鄉水系可持續發展;陸地河流工程管理與研究;水利信息學和工程實踐中現代數據技術;水利工程中的教育研究同專業發展之間的關係。全體大會活動包括開幕式、總報告、主題報告、伊本獎受獎者報告和閉幕式。5個議題的論文分別在若干分會場進行演講交流和牆展交流。此外,還有專題討論會、研討會、論壇大會、學生論文競賽、技術展覽、技術參觀、及會後技術旅遊等。
我國大陸提交論文23篇,在分會上發言交流的有李桂芬、陶建華、王連祥、郭軍、王兆印、彭靜、吳興征和耿兆銓等人共11篇,被邀做為分組主席的有李桂芬、王連祥、郭軍等3人。我國有兩位香港學生入選學生論文競賽活動,但未得獎。中國學者在IAHR大會的影響在不斷的擴大,總體發言水平較高,受到廣泛的好評。大會內容豐富,學術氣氛濃厚,會下交流活動頻繁。
下屆IAHR理事會的改造結果為:新任主席是E.P.D. mansard(加拿大),副主席3位是J.P. Chabard(法國)、N. Tamai(日本)和E. Varas(智利),委員會做了少量的調整,我國委員李桂芬連任。

自從我國成功舉辦了第29屆IAHR大會之後,不少的學者增加了參與意識,在本次會上有不少活動,提高了我國在本會上的威信。中國代表在各種場合會見了許多國際同行,包括IAHR現任主席F. Holly、當選IAHR主席E.Mansard、IAHR執行主席C. George、本屆大會組委會主席J.Ganoulis、

中國分會執委會會議

國際水利工程與研究協會國際水利工程與研究協會

國際水利工程與研究協會中國分會執委會2007年工作會議於5月8日在西安理工大學教四樓水利水電學院召開,該會議由第二屆國際水利工程與研究協會(IAHR)中國分會執委會主辦,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承辦。
會上,中國水科院教授、IAHR中國分會執委會主任委員李桂芬就IAHR2006年中國分會的工作情況做了總結並較為詳盡的講述了2007年IAHR理事會的改選情況及改選期間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她強調,中國水利在國際上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但國際宣傳和學術論文獲獎情況長期跟不上國內水利學領域進步的速度,希望中國水利學者和中國IAHR會員加強同IAHR總部及各級組織的學術聯繫,注重亞太地區的水利學術交流工作,共同樹立中國水利的國際形象。
中國水科院王連祥秘書長就2006年IAHR中國分會秘書處相關工作情況做了簡要總結,並將第三屆全國水利學與水利信息學大會的基本準備情況做了匯報。
本次會議還就關於申請2010年Hydroinformatics國際研討會和關於第四屆全國水利學與水利信息學大會的申請等工作情況展開討論,會議於當晚結束。

第33屆大會簡況

國際水利工程與研究協會(IAHR)第三十三屆大會於2009年8月中旬在加拿大溫哥華召開並舉行換屆選舉,來自各國的13位理事組成了新一屆協會理事會。經IAHR中國委員會推薦,河海大學張長寬教授當選為新一屆協會理事。
本屆會議的主題為“水工程與環境可持續發展”,重點研討的議題有水科學與工程的基礎理論研究進展、水工程與環境構建、水工程與自然流域及水生環境保護與修復、流域及海岸綜合管理的水信息研究進展等。
來自世界各地的1000餘名代表出席大會,我國近50名學者參加了此次盛會。

國際性學術組織一覽

國際上地復墾家聯合會
國際科學傳媒協會
世界未來研究聯合會
國際體視學學會
國際物理與康復醫學學會
國際運動生物力學學會
國際運動心理學學會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
國際醫學生物工程聯合會
國際生理科學聯合會
世界精神病學會
國際神經病理學會
東南亞太平洋地區抗風濕
國際內分泌學會
國際抗癌聯盟
國際植物病理學會
國際心臟研究學會
亞洲水產學會
國際照明委員會
國際穀物科技協會
國際木材化學與製漿化學
國際材料研究學會聯盟
國際煤氣聯盟
國際隧道協會
國際玻璃協會
國際輻射防護協會
亞太材料和腐蝕協會
國際字航科學院
國際重載運輸協會
國際地圖製圖協會
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
國際模式識別協會
國際燃燒學會
國際水資源協會
國際土工織物學會
泛太平洋地區國際汽車工
國際機器理論與機構學聯
國際壓力容器技術理事會
太平洋地區焊接學會聯合會
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
國際運籌學會聯合會
國際模糊系統協會
國際影像科學委員會
國際測驗委員會
國際純粹與套用生物物理
亞洲大洋洲生物化學家與
國際昆蟲學會理事會
國際古生物協會
國際凍土學會
國際數學地質協會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
太平洋地區高分子聯合會
國際噪聲控制工程委員會
國際斷裂學會

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工程
國際博物館協會
國際科學哲學協會
世界公共衛生協會聯盟
亞洲毒理學會
亞洲運動醫學聯合會
國際體育科學和教育聯合會
國際藥理學聯合會國際病
國際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
國際腫瘤護士協會
亞洲皮膚科學會
國際腦電圖與臨床神經生
世界麻醉學會聯盟
國際病理學會
東南亞地區兒科學會
歐洲獸醫藥理學與毒理學
國際休克學會聯盟
國際土壤科學聯合會
世界義勇消防聯盟
亞洲印刷技術論壇
公共運輸國際聯會
國際上力學與基礎工程學會
亞洲建築師協會
國際泥炭學會
太平洋地區核理事會
國際腐蝕理事會
國際青少年太空人組織
國際航行學會聯合會
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
國際幾何學與圖學學會
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
國際吸氣式發動機學會
國際水文科學協會
國際大壩委員會
國際汽車工程學會聯合會
國際熱處理與表面工程聯
國際鑄造者組織
國際腦研究組織
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
國際環境誘變劑學會協會
國際系統研究聯合會
國際水質協會
亞非心理學會
國際植物生理學協會
國際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
國際原生動物學委員會
國際礦物學協會
國際地理聯合會
國際礦床成因協會
國際電化學學會
亞洲化學學會聯合會
國際顏色協會
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

國際繼續工程教育協會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
國際科學史和科學哲學聯盟
亞大地區免疫學會聯合會
國際毒理學聯合會
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
世界心理治療學會
國際人工器官學會
國際解剖學者協會聯合會
國際藥學聯合會
太平洋小兒外科學會
西太平洋地區醫學教育協會
世界高血壓聯盟
國際泌尿外科學會
國際野蠶學會
亞洲營養學會聯合會
世界畜產協會
國際楊樹委員會國際生物
菸草科學研究合作中心
世界印刷大會
水環境聯合會
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
國際建築師協會
國際石油工程師學會
國際輻射研究協會
國際資金屬學會
國際宇航聯合會
國際測量師聯合會
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
國際計量測試聯合會
國際真空科學技術與套用
國際傳熱大會
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
亞太電動車協會
國際食品工程協會
亞太地區無損檢測委員會
國際焊接學會
亞洲遙感協會
國際晶體學聯合會
國際實驗動物科學理事會
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
國際生態學協會
國際心理科學聯盟
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細胞生
國際微生物學學會聯盟
太平洋海洋科學技術大會
國際地球化學與宇宙化學
國際沉積學家協會
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
國際催化學會聯合會
西太平洋地區聲學委員會
國際光學工程學會
國際計算力學協會

國際科學編輯聯合會
國際科學史與科學哲學聯盟
亞洲睡眠研究會
國際免疫學會聯合會
國際生物力學學會
亞洲—南太平洋體育運動
國際防癆和肺病聯合會
國際醫學物理組織
亞大地區生理學會聯合會
國際老年精神病學會
亞洲小兒外科學會
亞洲超聲醫學和生物學聯
國際糖尿病聯合會
國際外科學會
國際植物保護科學協會
國際營養科學聯合會
國際園藝科學學會
世界包裝組織
亞太地區職業安全衛生組織
國際非木材纖維製漿造紙
國際食品科學技術聯盟
國際橋樑及結構工程協會
國際晶體生長組織
世界核醫學與生物學聯盟
國際橡膠會議組織
國際礦業金屬材料學會聯
國際航空科學理事會
國際大地測量協會
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
國際展覽聯盟
國際製冷學會
國際內燃機委員會
國際水利工程與研究協會
國際農業工程學會
國際摩擦學理事會
國際無損檢測委員會
國際機械工程學會聯合會
國際海洋物理科學協會
亞太運籌學會聯合會
國際過程系統工程組織
國際岩石力學學會
國際套用心理學會
國際遺傳學聯合會
國際細胞生物學聯合會
亞太昆蟲學會常設理事會
國際古植物學協會
國際地貌學家協會
國際粘土研究協會
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
國際熱分析及量熱學聯合會
國際聲學委員會
國際光學委員會
國際純粹與套用物理學聯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