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植物園

北京植物園

北京植物園位於京西香山腳下,隸屬於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距市中心23公里。有多條公交可達。北京植物園是一個集科普、科研、遊覽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植物園,是國家重點建設的植物園之一。

北京植物園是國家級AAAA旅遊景區、中國林業科普基地、中國野生植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央國家機關思想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首批精品公園。 2019年5月6日,首屆北京牡丹文化節在延慶開幕,即日起至5月30日,市民可在北京植物園等6個園區細賞國色天香。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北京植物園位於北京的西北郊,東經116 °28 ′,北緯40 °,海拔61.6—584.6米   。北京植物園地處北京五環路之外,在海淀區香山公園和玉泉山(西山臥佛寺附近)之間,坐落在壽安山南麓,西山腳下。   曹寺路與香山路交匯處,周邊被西營、峂裕村、南營、鮑家窯環繞。

氣候情況

北京植物園的氣候為典型的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   1996—2003年,北京植物園年均溫度12.8℃,年降水量532.6毫米,一月均溫-2.5℃,七月均溫32.0℃,一月極端最低溫度-13.8℃,七月極端最高溫度38℃。  

植物資源

北京植物園 北京植物園

北京植物園(簡稱南園)截至2014年擁有各類植物3000多種,主要參觀點是溫室展覽區,內有13個展區,植物1500多種。

園內引種栽培植物10000餘種(含品種)近150萬株。占地900畝左右。植物園栽培了6000多種植物,包括2000種喬木和灌木,1620種熱帶和亞熱帶植物,500種花卉以及1900種果樹,水生植物,中草藥等。收集栽種植物3000餘種,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植物園,也是專門從事植物引種馴化理論研究和實驗的科研基地。   全園以植物展覽溫室為中心,共13個展室,栽有1500多種熱帶、亞熱帶植物,其中有石頭花、光棍樹、舞蹈蘭等珍貴植物。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熱帶溫室中熱帶植物占1000多種,有棕櫚植物、熱帶水生植物、王蓮室、多漿植物室、藥用植物室、工業原料植物、蘭科植物、芳香植物、熱帶果樹及柑桔類植物等。這裡的樹木園占地7萬平方米,內有中國稀有樹種銀杉,還有美洲的紅杉、斯里蘭卡的菩提樹等。這裡還有專類花園和國家植物標本館。  

植物園栽培的植物包括許多稀有物種。比如水杉1941年在湖北、四川第一次被中國科學家發現。由於水杉當時被認為已經在新生代第三紀(六千五百萬年前)就滅絕了,其活標本在中國的發現震動了植物學界。

植物園中的其它植物包括能捕食昆蟲的豬籠草,美國前總統尼克森贈送的美洲紅杉,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贈送的櫻花,菲律賓前總統馬科斯及夫人贈送的金蝶蘭,斯里蘭卡前總理西麗瑪沃·班達拉奈克贈送的菩提樹,佛祖曾在菩提樹下成道;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晚年在此植物園工作。

主要景點

綜述

園區規劃 園區規劃

北京植物園1956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其規劃面積400公頃,東西向最大距離約3.5千米,南北向最大距離約2.5千米。截至2014年已建成開放遊覽區200公頃。北京植物園由植物展覽區、名勝古蹟人文景觀、自然保護區和科研區四部分組成。

植物展覽區(約94公頃)分為觀賞植物區(面積42.47公頃)、樹木園(面積44.9公頃)和溫室區(面積6公頃)三部分。觀賞植物區由專類園組成,主要有月季園、桃花園、牡丹園、芍藥園、丁香園、海棠栒子園、木蘭園、集秀園(竹園)、宿根花卉園和梅園。月季園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月季專類園,栽培了近1000個月季品種。桃花園是世界上收集桃花品種最多的專類園。樹木園由銀杏松柏區、槭樹薔薇區、椴樹楊柳區、木蘭小檗區、懸鈴木麻櫟區和泡桐白蠟區組成。還有中草藥園,野生果樹資源區,環保植物區,水生和藤本植物區,珍稀瀕危植物區,和熱帶溫室。熱帶植物展覽溫室被評為北京20世紀90年代十大建築之一。盆景園於1995年建成開放。   盆景園主要展示中國各流派盆景的技藝與作品。  

名勝古蹟區由臥佛寺、櫻桃溝、曹雪芹紀念館、梁啓超墓、隆教寺遺址等組成。臥佛寺始建於唐代,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有元代銅鑄的釋迦牟尼臥像。櫻桃溝林木茂密,是北京近郊重要的自然保護教育區。  

植物園以展示中國東北、西北、華北地區植物資源為主,兼顧部分華中、華南亞熱帶觀賞植物。既有科學內容,又有園林外貌。按照“因地制宜,借勢建園,突出植物造景”的原則,植物園已建成松柏區和十幾個專類花園。各小園風格各異,各具特色。有中國寫意式的田園風光,有法國宮廷式整齊嚴謹的布局,也有英國風格的開闊舒展的畫面。  

熱帶溫室在植物園有四個展區,熱帶雨林展區,四季花園展區,沙漠植物展區,專類植物展區,分別展示了不同氣候條件下典型的植物景觀。  

植物園區

牡丹園

北京植物園展覽溫室外景 北京植物園展覽溫室外景

牡丹園位於臥佛寺路西側,南鄰溫室區,北接海棠栒子園,面積約4.5公頃。主要任務是收集牡丹品種,保存牡丹種質資源,培育和推廣良種,以及普及牡丹分布、分類、遺傳育種、栽培管理知識。園內收集栽植牡丹262個品種3229株,芍藥220種、6568株,分別引種自山東菏澤的趙樓、李集、何樓、洪廟、鄧莊以及河南洛陽和甘肅天水等地,為北京規模最大,品種、數量最多的牡丹專類花園。牡丹園的設計採取自然式手法,因地制宜,借勢造園。植物栽培採用喬、灌、草復層混交,疏林結構,自然群落的方式,以原有油松為基調樹種,保留古老樹木並把它們組織到綠化中去。此種設計滿足了牡丹越冬和避免夏日曝曬的生物學特性需要。

牡丹園南入口處有三組山石,六株百年以上的國槐。北側台地建有六角一座。中部一漢白玉牡丹仙子雕塑側臥於花叢翠竹中。雕塑附近矗一組山石,上鐫“粉雪千堆”四字。

園北部有一《牡丹仙子》大型燒瓷壁畫,壁畫長17.20米,高4.3米,厚1.4米,取材於《聊齋志異》中“葛巾·玉版”篇。壁畫對面為一兩層閣樓,名為“群芳閣”。  

芍藥園

北京植物園 北京植物園

位於牡丹園西部,園內於西北高坡處建紅柱朱頂“挽香亭”一座,並點綴有仿木花架、浩態狂香石、醉露台等小品。利用地勢改造,形成芍藥畿、倚紅坡和精品賞花區,在較小的面積內,創造了富於變化的賞花空間,展現了芍藥花獨特的觀賞性,形成專類芍藥園規模。截止到1994年,收集了220個品種,種植了3568株芍藥。  

占地面積0.6公頃,以水池瀑布、假山和中國古典園林式建築“玉蘭山居”統領全局,突出自然風格和植物造景,以木蘭科植物為主景樹,並栽培牡丹品種200餘個、芍藥30餘個。  

月季園

北京植物園黃葉村 北京植物園黃葉村

該園位於植物園東部南端,南鄰香頤路,北靠楊樹區,西至植物園南門,東到植物園東南門,總面積7公頃,建成於1993年5月。

月季園以展示不同類型月季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配置形式為主,注重整體效果,既是月季專類園,又是新優園林展示區。採用沉床式設計,軸線布局嚴整,中部是音樂噴泉廣場。廣場為沉床式,圓形,直徑40米,面積1256平方米。中間為暗設的噴泉,噴水高達7米。沉床落差5米,上寬下窄,以三層月季花形圖案鋪裝的緩坡台地式花環,逐漸向底部過渡。三層最大直徑90米,面積5102.5平方米。沉床周邊是以疏林草地為基調的賞花區。

月季園除展示各種月季外,還配植有新優植物金山、金焰繡線菊、紫葉矮櫻等15種。  

木蘭園

丁香園 丁香園

位於臥佛寺前坡路西側,南接海棠栒子園,與宿根花卉園隔路相望。1957年始建,1959年建成,面積0.84公頃。此園北部,以高約5米的擋土牆為屏障,形成了背風向陽的生態環境。木蘭園採取規則式的設計手法,布局整齊,園路十字對稱,中心一長方形水池,東西主軸線上置兩個帶狀花壇。沿綠籬以十字對稱的種植手法分隔空間。水池四面的草坪上各植一株青蘭,白玉蘭、紫玉蘭散植在綠籬後的草坪上。草坪上還栽植了華北落葉松、白皮松等針葉樹,以增加冬季綠色景觀。北部背風向陽,靠山坡栽植了大葉黃楊、廣玉蘭、蚊母等幾種常綠闊葉樹。南半部的草地上,1993年栽植了自美國引種的新優植物紅王子錦帶、金邊紫葉小檗、雪山八仙花、貝雷茶條槭、花葉錦帶、金葉西洋山梅花、歐洲衛矛、金葉風箱果等。南下坡還種植了紫葉稠李、金葉接骨木等。本園收集栽植了木蘭14種,118株,其中珍貴品種有黃山玉蘭、望春玉蘭、二喬玉蘭、寶華玉蘭、凸頭玉蘭。南下坡有長春玉蘭、紫玉蘭等。每年4月初,木蘭盛開。  

桃花園

北京植物園 北京植物園

桃花園建於1983年,占地面積4.2公頃,截止到2014年末,已收集展示觀賞桃花60餘個品種5000餘株,是世界上收集觀賞桃花品種最多的專類園。桃花園的觀賞桃花,從樹型上分有直枝桃類、帚桃類、壽星桃和垂枝桃類。從花型上看有單瓣型、梅花型、月季型、牡丹型和菊花型。主要品種有白花山碧桃、碧桃、絳桃、緋桃、紫葉桃、二色桃、人面桃、垂枝桃、壽星桃、灑金桃、菊花桃等品種。桃花花期自四月初一直開到五月初。  

丁香園

亂花漸欲迷人眼 亂花漸欲迷人眼

丁香園占地3.5公頃,始建於是1958年。已收集丁香20餘種(包括變種和品種)1000餘株,主要有白丁香、紫丁香、蘭丁香、小葉丁香、佛手丁香、花葉丁香、遼東丁香、喜馬拉雅丁香、四川丁香、朝鮮白丁香、裂葉丁香、日本丁香、北京丁香、毛葉丁香、暴馬丁香、垂枝北京丁香、什錦丁香,紫萼丁香、紅丁香等。

由於種類較多,每年四、五月間丁香花觀賞期達月余。丁香園與碧桃園既是完整的一個觀賞植物區,又以植物分割成相對獨立的兩個空間。園林設計均採用大面積疏林草地的手法,中心為視野開闊的大草坪 ,四周地形略有起伏。以疏林的形式配植了油松、法桐、垂柳、毛白楊等骨幹樹種,鄰緣樹配置了白樺、小葉椴、雪松等樹叢或孤立樹。在林間大喬木間與園林沿線上,成組、團式種植了大片的碧桃或丁香,少則七八株,多則二、三十株,總數在千株以上。四月中旬後,丁香碧桃園萬花齊放,成為北京桃花節觀賞碧桃的主要景區。  

海棠園

北京植物園海棠園是中國最大的,收集海棠品種最多的海棠專類園,總面積31700平米,共展示海棠種和品種共八十餘個,八百多株。
整個海棠園地勢西高東低,西北面借天然的西山做為背景屏障。園區在原有地形的基礎上,做出了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地形結構。
一期建成的東區偏中國傳統古典園林特色,景觀緊湊精緻。借取“只恐風日損芳菲,乞借春陰護海棠”的詩意,建有一座清式風格的小木亭,名曰“乞陰亭”。以亭為中心,鵝卵石鋪就的花溪路蜿蜒通向南邊的落霞坡和西面的綴紅坪。各種形狀各異的海棠詩詞石刻或立或臥于海棠花叢中。
二期建成的西區現代感十足,綠絨毯般的大草坪十分開闊,更多的海棠品種在這裡匯集。在制高點建有一座現代風格的木亭及觀景平台,在青山構建的天然背景下,既可觀望西區的繁花點點,也可俯瞰東區的梅林盛景。
春天一過,海棠各種顏色形狀各異的果實的出現也讓海棠園成為觀賞點,密密匝匝的果實布滿枝頭,可持續觀賞至冬季。 

紫薇園

北京植物園 北京植物園

紫薇園於2006年建成,占地1公頃,以收集紫薇品種為主,同時栽植展示夏季開花的各類喬木、灌木和花卉。園中種植紫薇古樁41株,合歡、龍柏等大喬木90株,灌木2300餘株,鋪草坪5300平方米。該園依水而建,有林蔭休閒廣場和木亭供遊客休息,各類喬木、灌木和草花加強了以紫薇為主體的夏花植物。  

玉簪園

玉簪園於2006年建成,面積約3000平方米,收集展示玉簪品種79個3000餘墩。玉簪園內,各種喬木、灌木形成適合玉簪生長的林蔭地,蜿蜒穿行的小路將不同品種的玉簪自然分隔,同時配植了蛇莓、小葉蔓長春、麥冬等其它耐蔭地被,還在外圍種植了金葉連翹作為花籬,進一步豐富了該園的景觀。玉簪園內植物高低錯落,疏密有致,是一處將觀賞與休憩功能相結合的專類園。  

梅園

梅花為中國傳統名花之一,在中國栽培歷史極其悠久。梅園是正在建設中的以栽植、欣賞梅花為主要功能的專類園。梅園始建於2003年,占地6.1公頃,分5個區域:入口區、水景觀光區、山林游賞區、庭院精品區、退谷訪勝區。本園利用櫻桃溝三面環山、北陰向陽的獨特小氣候栽種抗寒梅花20餘個品種,有垂枝梅、單杏梅、豐後梅、美人梅、綠萼梅、重瓣跳枝梅等。

櫻桃溝

位於臥佛寺西北,又名“退谷”“周家花園”,因富於野趣而著稱。櫻桃溝有著獨特的自然條件,是北京近郊一處生態功能健全的自然保護區。被譽為“活化石”的水杉在這裡蔚然成林,還栽有玉鈴花、青檀、紅松等珍稀瀕危植物;“紅葉招鳥”工程更是為保護區重點工作。  

樹木園

樹木園是北京植物園內最大的專類園,占地44.9公頃。分為銀杏松柏區、木蘭小檗區、泡桐白蠟區、槭樹薔薇區、椴樹楊柳區、懸鈴木麻櫟區等六個分區。已定植 400餘種近萬株樹木。這裡有大片的緩坡草坪和引自全國各地的園林植物以及來自異國他鄉的海棠、櫻花和松柏、楓樹等。  

絢秋苑

絢秋苑 絢秋苑

絢秋苑占地6.16公頃,是北京市植物園樹木園的一個分區,該區種植了16個屬23個種的植物。寫秋坪景區以大草坪為中心,環以起伏的地形與錯落有致的植物群落,主要種植銀杏、欒樹、元寶楓等喬木,配以觀葉、觀果灌木和松柏、菊花。澄碧湖景區平湖長汀,清雅、明麗;而環湖石璣臨流,綠蔭接岸,下可渡木橋,上可溯溪瀑。絢秋苑是北京市植物園重要展區之一,又是市花展的布展中心。數萬株菊花或點綴於林緣水際。  

集秀園

集秀園是以栽培、展示竹子為主的專類園,亦稱竹園,建成於1986年,面積為2.6公頃。本園主要以屬進行區域劃分,以品種為單位展示。集秀園現收集竹種10餘屬50多種,分別為剛竹屬、大明竹屬、赤竹屬、矢竹屬、巴山木竹屬、箬竹屬、倭竹屬等。竹子常年青翠,松樹經冬不凋,梅花帶雪開放,具有相同的不畏嚴寒性格的三者被人們譽為“歲寒三友”。  

草藥園

草藥園於2006年建成,占地面積約600平方米,收集展示藥用植物近90種(不含品種)。草藥園內鋪設木樁石子路、紅樹皮路和汀步路近200平方米,以花境形式集中展示各類藥用植物,並結合《本草綱目》和《藥典》將所栽植藥用植物按功效分為8個分區:舒緩神經植物區、養陰潤燥植物區、清熱植物區、祛風燥濕植物區、舒筋活血植物區、理血植物區、補氣植物區和解表植物區,是人們認識和研究藥用植物的場所。  

盆景園

盆景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藝術,其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一千八、九百年前的東漢,經唐、宋、元、明、清歷代的發展,逐漸形成了撲朔迷離的盆景藝術,並成為中國和世界上進行文化交流的一部分。
盆景園是北京市植物園的一個重要的展覽區,其占地面積兩萬平方米,是中國大型盆景園之一。其分為室內展區和室外展區兩個部分,室內展區分為北方盆景展廳、精品盆景展廳、綜合展廳、流派展廳。主要展示北京及中國各地部分優秀作品。室外展區由四個庭院景區組成,以展示露地栽植的大型樁景為主,其中百年以上的盆景70餘株, 最大的是一株名為“風霜勁旅”的古裝杏樁,樹齡已達1300多年。 

宿根花卉區

宿根花卉園位於臥佛寺前坡路東側,與木蘭園隔路相望。以栽植、培育、引進各種宿根花卉為主,面積1.44公頃,建成於1980年。宿根花卉園採取對稱的規則式設計,十字對稱的園路,中心置一矽化木盆景,沿十字軸線,東西向為帶狀花壇,植以多品種鳶尾、東方罌粟等。南北軸線為花壇和花台,分別種植荷包牡丹、玉簪、豐花月季、匍匐子等。在十字軸線四角以擬對稱的方式布置了花鏡,以百合科、景天科、石蒜科、菊科、鳶尾科等60餘種宿根花卉布滿其間,自春至秋花開不絕。 為了增加秋冬季景色和更好的發揮宿根花卉背景材料的作用,利用北部5米高的擋土牆形成的背風向陽的生態環境,栽植了大片竹林品種,有筠竹、甜竹、紫竹等,園中點綴了紅楓、柿子、銀杏,配置了美國香柏、雜種馬褂木、木瓜海棠、木姜子、蠟梅、平枝子以及在北京地區生長的唯一的一株杉木和10餘株日本柳杉。1993年栽種了從美國引種的優良園林樹種銀槭,紫葉矮櫻、金枝木等幾個樹種,這些植物與花台、山石、水面、土丘有機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專類花園。 1984年,園南端建圓亭一座和一砼結構的花架,用以與水生植物園分隔,同時可供遊人小憩賞景。 宿根花卉園收集種植宿根花卉百餘種。  

水生藤本區

水生和藤本植物區占地面積0.3公頃,收集栽培各類水生花卉和藤本植物160餘種,隸屬40屬25科。僅蓮花、睡蓮就有100多個品種,其中有“活化石”之稱的千年古蓮、象徵中日友誼的孫文蓮和中日友誼蓮、象徵中日友誼的孫文蓮和中日友誼蓮以及從國外引進的巴西王蓮和中園培育的芡實新品種;藤本植物有紫藤、美國凌霄、金銀花、南蛇藤、三葉木通、抗寒葡萄和中華獼猴桃等。  

景觀園區

湖區

2002年建成的植物園湖區景觀,水域面積約10餘公頃,蓄水達10多萬立方米。湖區利用地形落差巧妙地運用了疊壩、溪流及淺潭等自然方式使三湖連為一體,使湖面蜿蜒自然,移步換景。2003年北京植物園為了恢復櫻桃溝自然風景區原始風貌,又進行了北京植物園水系二期工程,使得青山綠樹間八湖爭秀,流水淙淙。尤其是斷流多年的京西名勝櫻桃溝,又重現了流水潺潺,百鳥爭鳴的景象,形成了湖、潭、池、瀑、疊水、溪流等動靜結合、大小不一、空間富有豐富變化的水景。  

科普館

北京植物園科普館建於1996年底,坐落在植物園的南半部。總占地面積0.5公頃,總建築面積2670平方米。可布展牆面近600平方米。總體分為教育區和服務區兩大部分,其中教育區分為展覽區、培訓區和參與製作區;服務區分為後勤區和休息服務區。館內由主展廳、資料室、電教室、實驗室、標本室等組成。是向人們普及植物知識、宣傳生態意識的教育基地。  

展覽溫室

北京植物園展覽溫室俯視全景 北京植物園展覽溫室俯視全景

北京植物園展覽溫室是北京市迎接建國50周年的重點工程,位於植物園中軸路西側,展覽溫室於1998年3月28日動工興建,地下基礎於1998年3月底動工修建,主體鋼結構和玻璃幕牆將於1999年5月完成,2000年1月1日開始對外開放,展覽溫室建築面積17000平方米,占地5.5公頃,投資2.6億元。是亞洲最大,世界單體溫室面積最大的展覽溫室,其面積比昆明世博會溫室還大一倍。展覽溫室栽培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種熱帶亞熱帶植物,是亞洲最大的植物展覽溫室。    

溫室下面是個水泥築的大花盆,花盆的深度有1到1.5米。花盆內所有的土都是1998年從東北買來的雙鴨山沼澤地區的泥漿土。在當地一個林場選定采土的區域,林場把這一區域的水抽乾,再把泥漿土挖出曬乾。用好幾個火車皮將土運回北京,到了植物園,用本地的沙土拼配。

展覽溫室建築設計由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承擔,以“綠葉對根的回憶”構想為設計主題,獨具匠心地設計了“根莖”交織的傾斜玻璃頂棚,仿佛一片綠葉飄落在西山腳下。展室植物布展設計由北京園林古建設計研究院承擔。展覽溫室劃分為四個主要展區:熱帶雨林區、沙漠植物區、四季花園和專類植物展室。展示植物3100種60000餘株,為民眾提供觀賞豐富多彩的植物景觀、學習科學知識、具有較高品位的遊覽點。同時,又是進行園藝研究和國際交往的場所。展覽溫室工程榮獲全國第十屆優秀工程設計項目金質獎,2003年度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北京市第十屆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大型展覽溫室植物引種與設計的研究”課題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被評為北京市九十年代十大建築。      

歷史遺蹟

臥佛寺

北京植物園景色 北京植物園景色

十方普覺寺(臥佛寺)位於北京植物園的壽安山麓。創建於唐貞觀初年,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和展示著世界罕見的元代銅鑄的釋迦牟尼臥像。寺內古樹參天花木扶疏,是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臥佛殿是北京西郊臥佛寺的主要建築。走進臥佛寺,穿過琉璃牌坊,山門殿,天王殿,三世佛殿,便是臥佛殿。殿內臥佛是元代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銅鑄釋迦牟尼臥像,身長5.3米重54噸。在銅佛周圍,環立著十二尊塑像,是十二圓覺。這尊塑像表現了釋迦牟尼臨終前向弟子們囑咐後事的情景。  

梁啓超墓

位於植物園東環路東北的銀杏松柏區內。墓地總面積1.8公頃,分東、西兩部分。東部為墓園,西部為附屬林地。

墓園由梁啓超之子,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設計。墓園背倚西山,坐北朝南,北高南低,東西寬約90米,南北長約100米,面積4300平方米。四周環圍矮石牆,墓園內栽滿松柏。

墓園內北牆正中平台上是梁啓超及其夫人李惠仙的合葬墓。墓呈長方形,高1.08米,寬2.75米,長4.52米。墓前立著“凸”字形墓碑,碑高2.8米,寬2.18米,厚0.71米。陽面鐫刻“先考任公府君暨先妣李太夫人墓”14個大字。碑陰刻“中華民國二十年(1931年)十月,男梁思成、思永、思忠、思達、思禮,女適周、思順、思莊、思懿、思寧,媳林微音、李福曼,孫女任孫敬立”。碑前有75厘米高的供台,兩側各有一段帶雕飾的直角形襯牆。墓碑、墓頂及供台襯牆,均為土黃色花崗岩雕築而成,前後連線,渾然一體。墓碑沒有碑文,也沒有任何表明墓主生平事跡的文字,這是梁啓超生前遺願。梁曾囑咐他的子女,將來行葬禮時,可立一小碑於墓前,題新會某某,夫人某某之墓,碑陰記我籍貫及汝母生卒,子女及婿、婦名氏、孫及外孫名,其餘浮詞不用。

梁墓於1978年2月24日由其後人梁思莊、梁思達、梁思懿、梁思寧、梁思禮全部無償交給北京植物園。移交的內容包括:土地1.8公頃、各種樹木965棵、水井1眼、亭子一座、未豎起的碑石及碑座兩套、圍牆380米。  

曹雪芹紀念館

北京植物園展覽溫室內景 北京植物園展覽溫室內景

曹雪芹是中國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創作了《紅樓夢》,為了表示對曹雪芹的敬仰,擇正白旗一隅,將黃葉村藝術地再現,供遊人參觀、遊覽。黃葉村占地1.8公頃,矮籬環護,石徑蜿蜒,小巷幽深,別具風韻。村內辟菜園、藥圃、瓜棚,設石碾、石磨、轆轤、箭場、古墩,建有茶館酒肆,一派山村農家氣息。設有“河牆煙柳”、“薜蘿門巷”、“竹蘺茅肆”、“柴扉晚煙”等景點。曹雪芹紀念館分別展示了曹雪芹的家世、經歷和《紅樓夢》的成就、研究、影響,力求做到真實性、知識性、趣味性。曹雪芹紀念館展示了曹雪芹的生平及其在西山著書《紅樓夢》的場景。    

紀念亭

“一二·九”運動紀念亭位於保衛華北石刻對面,隔溝相望的石砌方院中,八個鎏金大字,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彭真題寫。共青團北京市委和北京市學聯撰寫的紀念碑文,由著名書法家劉柄森書寫。紀念亭在紀念碑南側,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組成,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和北京市學生聯合會募捐建造。
1980年6月,北京市植物園管理科櫻桃溝班工人在清除櫻桃溝溝旁的雜草時,發現溝旁的一塊大青石上刻有“保衛華北”字跡。時逢市政協主席劉導生到櫻桃溝視察,證實“保衛華北”四個字是1935年“一二·九”運動時愛國抗日的北平學生聯合會留下的。
櫻桃溝是北平學聯和民先隊在“一二·九”運動時期聯合舉辦夏令營,利用多種形式團結教育青年的地方。1936年1937年,在這裡舉辦了三期夏令營,參加的青年學生達五六百人次。紀念“一二·九”運動五十周年前夕,任時中宣部部長鄧力群等人發起倡議,決定在西山櫻桃溝建立一個“一二·九”運動紀念地,以緬懷革命先烈並啟教後人。1984年12月8日下午,舉行了隆重的“一二·九”運動紀念亭奠基典禮,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彭真題寫了“一二·九運動紀念亭”碑名,國務委員、“一二·九”運動老戰士康士恩、市政協主席劉導生為紀念亭破土奠基。
紀念亭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組成,創意是:三角形是“一二·九”運動舉辦軍事夏令營時露營帳篷的縮影。三個三角形組成一個立體的“眾”字,寓意著廣大民眾的覺醒和人民眾志成城抵抗侵略的決心。挺拔的建築線條象徵青年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大小三組建築表示革命傳統代代相傳,革命事業後繼有人。 

其他景點

園內還有孫傳芳墓、隆教寺遺址等景觀。  

文化活動

桃花節

北京植物園 國民旅遊休閒網 北京植物園 國民旅遊休閒網

北京植物園每年春季舉辦的“北京桃花節”吸引數百萬遊人前來觀賞。每年春天前往桃花園,可以觀賞到碧桃園內紅白碧桃、絳桃、壽星桃、菊花桃等近70個品種,逾萬株桃花。植物園賞桃的主要品種是山桃、碧桃。香氣撲鼻的白花山碧桃,是由北京植物園自己完成的第一個人工雜交的新品種,而粉花山碧桃的開花時間,將填補山桃與桃花花期間的空白。  

2014年3月22日,北京植物園第26屆桃花節開幕。  

3月至5月,遊客們將欣賞到近千個品種、百萬株(盆)各類春季花卉的綽約風姿。

2014年北京桃花節暨世界名花展期間,遊客可欣賞到山桃、山杏、玉蘭、梅花、海棠、丁香、碧桃、鬱金香、風信子等近千個品種的花卉。為方便遊客觀賞,世界名花展區還將建造高達兩米的觀景台,讓人們感受“空中賞花”的樂趣。  

此外,北京植物園還將舉辦傣族植物文化展、盆景精品展、昆蟲生態科普展、中國傳統圖書展、傳統風箏繪製等豐富的文化展覽活動,為體驗桃源春色的遊人奉上一道文化盛宴   。  

科普活動

在中小學生寒暑假期間,舉辦“科普一日游”活動;面向市民開展“北京市生物多樣性科普活動月”宣傳活動;周末組織“專家系列科普講座”,邀請園林、植物專家學者,就市民普遍關心的環境保護、家庭養花、庭院布置等問題進行科普講座和諮詢。

公園價值

科研價值

北京植物園是以收集、展示和保存植物資源為主,集科學研究、科學普及、遊覽休憩、植物種質資源保護和新優植物開發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植物園。北京植物園由植物展覽區、科研區、名勝古蹟區和自然保護區組成,園內收集展示各類植物10000餘種(含品種)150餘萬株。  

北京植物園是北京市園林局指定的新優植物引種、馴化、繁育基地。截至2014年,北京植物園已初具規模,發揮了越來越大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教育價值

北京植物園自1956年建園以來,始終把普及植物科學知識當作首要任務。北京植物園多年來堅持舉辦各種植物專題展覽,向遊客傳播植物知識。北京植物園針對不同知識層次的客群,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植物園對於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價值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北京植物園科普館1996年建成,建築面積2160平方米,舉辦常規科普展覽及臨時展覽,並建立了遊客服務網路。熱帶植物展覽溫室兼具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教育、科學研究和植物觀賞的功能,是開展科普活動的重要場所。北京植物園擁有科普畫廊五處,總計90延長米。科普畫廊內容主要包括:植物的結構系列展板、月季、桃花、牡丹、荷花等傳統名花專項展覽、植物園發展歷程等。  

組織機構

北京植物園組織機構
部門名稱辦公地點主要對外職能
園辦公室管理處受理民眾來信來訪
團委管理處志願者服務
宣傳策劃部管理處對外宣傳、市場推廣和行銷
經營管理科管理處遊客投訴、接待和處理
基建科管理處工程項目的招、投標工作
保衛科管理處 1、治安防範、護林防火的宣傳教育工作
2、協助公安消防機關對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
3、大型活動的安全確認
安委會管理處與交管部門、地區安辦的協調工作
後勤隊管理處東側遊人受傷後的緊急救護
遊客服務中心東南門內1、為遊客提供植物園的遊覽信息
2、為遊客提供遊覽服務(包括:導遊、講解、兒童車、輪椅等)
3、旅遊紀念品開發
護園隊西門東側1、對有損公園及草坪樹木的行為進行批評教育及罰款處理
2、維護園內秩序,打擊游商、游販
3、配合公安消防部門對園內治安、火災事故現場的保護調查工作
4、負責發現、聯繫醫務人員幫助遊客解決突發病症的救護
5、負責對進入園內車輛的管理,對亂停、亂行車輛進行教育和處罰
溫室中心展覽溫室1、負責展覽溫室、盆景園和生產溫室內的花木養護、展覽及低溫溫室的綠化養護工作
2、負責展覽溫室的售票、檢票和導遊講解、商品經營
3、所轄區域及服務設施的衛生保潔、秩序維護
科普館科普館1、利用科普場館內的圖片、幻燈、植物標本等多種形式的展品,宣傳植物科普知識
2、負責協助實施在科普館舉辦的各項科普活動
管理隊西門東側1、負責全園的園容衛生的清掃保潔,路椅、果皮箱、牌示的擦拭以及園內垃圾清運工作
2、負責遊覽區內廁所的清掃、保潔工作,負責廁所及污水井的抽掏工作
3、負責各門區售、檢票工作
4、負責電瓶車的安全運營和管理工作
5、負責水面、冰面的衛生保潔工作
文物管理隊臥佛寺1、負責臥佛寺內的清掃(廁所)、保潔工作
2、負責臥佛寺殿堂、展室的講解和管理
3、負責臥佛寺門票的售、檢工作
曹雪芹紀念館黃葉村1、負責紀念館門區的售檢票和展室內的導遊講解工作
2、負責區域的清掃保潔工作
3、負責商品服務部的銷售管理工作
種苗中心西環門西側負責植物的引種工作
臥佛山莊臥佛寺東側1、負責山莊各部門服務、衛生工作,為賓客提供良好的飲食、舒適的住宿、優良的娛樂環境
2、負責山莊對外銷售管理,加大對外宣傳
3、負責山莊經營項目外購索證管理
黨委辦公室管理處/
紀委管理處/
工會管理處/
勞資科管理處/
財務科管理處/
園林管理部管理處/
養護隊東環門內/
花卉隊東環門內/
植保中心東環門內/
綠化工程部西門南側/

遊園信息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夏季冬季
植物園 6:00 -- 20:00 7:30 -- 17:00
臥佛寺 8:00 -- 16:30 8:30 -- 16:00
溫室 8:00 -- 16:30 8:30 -- 16:00
曹雪芹紀念館 8:30 -- 16:30 9:00 -- 16:00
噴泉 周六、日10:00 -- 13:00 (遇惡劣天氣暫停開放)

門票信息

門票信息
大門票 10元 & 學生票:5元
大溫室 50元 & 學生票:40元
臥佛寺 5元
套票 45元 

交通路線

乘坐公共運輸

乘563、運通112路北京植物園南門站或臥佛寺站下車即到,乘360、318、714路北京植物園站下車北行200米即到;

乘捷運1號線到蘋果園站下車可換乘318路,乘捷運4號線到北宮門站出西北出口可換乘563、331路;

從北京站:乘坐捷運2號線到西直門站換乘捷運4號線;

從北京西站:乘坐捷運9號線到國家圖書館站換乘捷運4號線;

從北京南站:不出站即可換乘捷運4號線;

從首都機場:乘坐機場快軌到三元橋站換乘捷運10號線,到海淀黃莊站換乘4號線。

自駕車或乘坐計程車

1)五環:出香山出口,經香泉環島,往香山方向約300米即到;

2)四環:出香山出口,往香山方向,約10分鐘車程;

3)三環:蘇州橋出口向北進入萬泉河快速路,由北五環入口進入北五環;

4)從首都機場:乘坐計程車經機場高速進入北五環,向西行駛約20分鐘車程。  

觀賞時間

節日時間:3月底-5月初

2012年2月28日,遊客到北京植物園賞花。當天,北京植物園第24屆桃花節開門迎客。

獲得榮譽

樹木園 樹木園
北京植物園的環境 北京植物園的環境

2000年1月北京植物園被評為首批國家AAAA 級旅遊景區,2002年3月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雙認證,是北京首批精品公園之一,首批國家重點公園之一。2004年在首都文明行業考評中取得優異成績。  

2009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授予北京植物園2010-2014年“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2008年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授予“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同年還獲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授予的“北京市青少年校外活動基地”;2008年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授予北京植物園“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地”稱號;2005年中國植物保護協會授予“全國野生植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稱號;2005年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授予北京植物園“北京市科普工作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  

北京城八區旅遊景點列表

地區名景點名
東城區

                

故宮 | 天安門廣場 | 雍和宮 | 中國國家博物館 | 天安門城樓 | 毛澤東故居 | 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 | 隆福寺 | 國子監 | 中山公園 | 鐘鼓樓 | 文天祥祠 | 東堂 | 北京大學紅樓 | 勞動人民文化宮 | 淳親王府 | 段祺瑞執政府舊址 | 社稷壇 | 皇史宬 | 老舍紀念館 | 于謙祠 | 柳蔭公園 | 茅盾故居 | 肅親王府 | 青年湖公園 | 僧格林沁祠堂 | 孚郡王府 | 聖米厄爾教堂 | 宣仁廟 | 明城牆遺址 | 城東南角樓 | 柏林寺 | 凝和廟 | 東四清真寺人民英雄紀念碑天安門 | 太廟 | 中國國家博物館 | 中國革命博物館 | 中國美術館 | 毛主席紀念堂 | 文天祥祠 | 孔廟 | 正陽門 | 地壇 | 古觀象台 | 孫中山行館 | 國子監 | 金水橋 | 柏林寺 | 智化寺 | 普渡寺 | 鼓樓 | 鐘樓
西城區北海公園 | 北京動物園 | 恭王府花園 | 景山公園 | 什剎海 | 白塔寺 | 北京胡同游 | 北京天文館 | 明城牆遺址公園 | 白雲觀 | 廣化寺 | 宋慶齡故居 | 歷代帝王廟 | 梅蘭芳紀念館 | 郭沫若故居 | 月壇公園 | 廣濟寺 | 德勝門箭樓 | 阜景文化旅遊街 | 會賢堂 | 徐悲鴻紀念館 | 匯通祠 | 首都博物館 | 民族文化宮 | 魯迅故居
宣武區大觀園 | 法源寺 | 萬壽公園 | 陶然亭公園 | 北京古城建築博物館 | 報國寺 | 天寧寺 | 湖廣會館 | 宣武藝園 | 白雲觀 | 牛街清真寺 | 先農壇 | 松筠庵 | 法源寺 | 南堂 | 琉璃廠 | 梨園劇場 | 老舍茶館
崇文區天壇 | 北京自然博物館 | 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 | 北京遊樂園北京市規劃展覽館 | 永定門城樓 | 天壇體育場 | 百工博物館 | 珠市口教堂 | 龍潭湖公園 | 北京市琺瑯廠 | 龍潭西湖公園 | 金魚池社區 | 袁崇煥祠 | 南崗子天主教堂 | 正陽門箭樓 |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 | 燕墩 | 花市清真寺 | 陽平會館戲樓 | 天橋樂茶園
朝陽區北京歡樂谷 | 蟹島 | 朝陽公園 | 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 | 北京工體富國海底世界 | 中國紫檀博物館 | 北京民俗博物館 | 中國科學技術館 | 中國電影博物館 | 摩銳水世界 | 團結湖公園 | 北京中華民族園 | 興隆公園 | 金盞鬱金香花園 | 朝來森林公園 | 日壇 | 四得公園 | 北京朝來農藝園 | 平房天主教堂 | 紅領巾公園 | 東都樂園 | 麗都花鳥園 | 北旭野生動物樂園 | 航空航天模型博物館 | 萬子營清真寺 | 北京市卡通藝術博物館 | 東壩觀光果園 | 個園 | 中國現代文學館 | 紅軍公園 | 小紅門清真寺 | 南下坡清真寺 | 常營清真寺 | 康營清真寺 | 八里莊清真寺 | 通勝卉芳農業科技園 | 鎮海寺公園 | 西會清真寺 | 西黃寺 | 中國農業展覽館
海淀區香山公園 | 頤和園 | 中華世紀壇 | 圓明園遺址公園 | 北京植物園 | 鳳凰嶺自然風景區 | 北京海洋館 | 玉淵潭公園 | 中國電影資料館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 太平洋海底世界 | 北京藝術博物館 | 百望山森林公園陽台山自然風景區 | 北京電影旅遊城 | 中央廣播電視塔 | 大覺寺 | 紫竹院公園 |鷲峰森林公園 | 大鐘寺古鐘博物館 | 翠湖水鄉旅遊區 | 北京航空館 |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 錦繡大地農業觀光 | 團城演武廳 | 中國郵電博物館 |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 | 水生野生動物救治中心 |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園 | 李大釗烈士陵園 | 臥佛寺 | 七王墳 | 三一八烈士墓 | 大慧寺 | 辛亥灤州革命先烈紀念塔 | 松堂 | 首都體育館 | 真覺寺 | 高梁橋埃德加·斯諾墓 | 紫竹院 | 景泰陵 | 黑龍潭 | 薊門煙樹碑 | 慈壽寺塔 | 碧雲寺 | 櫻桃溝 | 摩訶庵 | 魏太和造像
豐臺區世界花卉大觀園 | 北京世界公園 | 北宮森林公園 | 盧溝橋 | 北京青龍湖公園 | 蓮花池公園 | 鷹山森林公園 | 北京南宮溫泉垂釣中心 | 南宮旅遊景區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 中華航天博物館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雕塑園 | 遼金城垣博物館 | 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 萬芳亭公園 | 南宮溫泉 | 北京萬龍八億滑雪場 | 長辛店二七革命遺址 | 宛平城 | 金土城遺址 | 鎮崗塔
石景山區石景山遊樂園 | 西山八大處公園 | 北京射擊場 | 北京國際雕塑公園 | 北京亞洲電視城 | 北京古城公園 | 承恩寺 | 八角公園 | 皇姑寺 | 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蹟陳列館 | 法海寺 | 四海公園 | 希望公園 | 慈善寺 | 北京宦官文化陳列館

北京的公園

分類從屬
市屬紫竹院公園 | 玉淵潭公園 | 中山公園 | 景山公園 | 天壇公園 | 頤和園 | 香山公園 | 陶然亭公園 | 北京動物園 | 北京植物園 | 北海公園
東城區菖蒲河公園 | 地壇公園 | 皇城根遺址公園 | 勞動人民文化宮柳蔭公園  | 南館公園 | 青年湖公園
西城區什剎海公園 |順城公園 | 月壇公園人定湖公園 | 北濱河公園 | 南禮士路公園
崇文區北京遊樂園 | 龍潭公園 | 龍潭西湖公園 | 明城牆遺址公園 | 玉蜓公園
宣武區北京濱河公園 | 北京大觀園(北京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 | 萬壽公園 | 宣武藝園
朝陽區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 北焦公園 | 北小河公園 | 朝來農藝園 | 朝陽公園 | 個園 | 紅領巾公園 | 黃渠公園 | 金盞鬱金香花園 | 康心體育樂園 | 麗都公園 | 日壇公園 | 四得公園 | 太陽宮公園 | 團結湖公園 | 姚家園公園 | 窯窪湖公園 | 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 | 鎮海公園 | 中華民族園
海淀區百旺公園 | 碧水風荷公園 | 海淀公園 | 會城門公園 | 玲瓏公園 | 馬甸公園 | 溫泉公園(一期) | 燕清體育文化公園 | 陽光星期八公園 | 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 | 元土城遺址公園 | 圓明園遺址公園
豐臺區北京世界公園長辛店公園 | 蓮花池公園 | 南宮世界地熱博覽園 | 南苑公園 | 青龍湖公園 | 萬芳亭公園 | 鷹山森林公園
石景山區八大處公園 | 八角公園 | 北京國際雕塑園 | 雕塑公園 | 法海寺森林公園 | 古城公園 | 石景山遊樂園 | 四海公園 | 希望公園
門頭溝區濱河公園 | 濱河世紀廣場公園 | 黑山公園
密雲縣白河公園 | 濱河公園 | 法制公園 | 飛鴻世紀公園 | 密虹公園
順義區減河五彩公園
城建集團東單公園 | 雙秀公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