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依勒瑪鄉

加依勒瑪系哈薩克族語,意為河灘、平原。因該地處哈巴河衝擊平原而得名。南片東接薩爾塔木鄉,西連齊巴爾鄉,南至吉木乃縣,北鄰鐵熱克提鄉。

基本信息

簡介

加依勒瑪鄉位於縣城以北4.5公里處的平原上,北高南低,北部平原屬農業區,主要交通要道有加(加依勒瑪鄉)--哈(巴河縣城)公路、加(加依勒瑪鄉)--薩(薩爾塔木鄉)公路。鄉政府駐加依勒瑪村,東與薩爾塔木鄉相連,西與齊巴爾鄉接壤,總面積為124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3萬畝。全鄉轄19個行政村,其中5個牧業村,14個農業村,由哈、漢、回、撒拉等12個民族組成,總人口10068人,其中漢族人口4292人,占人口總數的40.1%,少數民族占59.9%。

地理氣候

南北長73千米,東西寬17千米,全鄉總面積1241平方千米。全鄉地形為腰果狀,境地是北高南低,北部山地、丘陵為優良的夏牧場,南部沙丘、河谷為冬牧場,中部平原為農業區,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平均海拔550米,平均氣溫3.8℃—4.5℃,平均降水量181.4毫米,適宜多種作物生產。

特色

利用山坡林地、草場果園來放養土雞,開展生態養殖已成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巴河加依勒瑪鄉農牧民致富的一條好路子。近日,牧民在草場放養的土雞已陸續上市。

2007年5月初,該鄉政府為塔爾德村、奎屯嶺村村民免費提供了3萬隻雞苗,並派技術人員定期走訪養殖戶,為他們提供飼養技術,及時解決牧民在飼養中遇到的難題。

牧民利用天然優質牧草進行放養,不用人工合成化學藥物,做到了綠色、生態養殖。放養土雞毛色光亮、肉質鮮美,綠色無公害,適應消費需求。雞的售價提高了,經濟效益增加了。同時,還對保護草場、土壤生態系統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自上市以來,該鄉牧民放養的土雞就得到消費者的認同,許多商家紛紛前來訂購,目前,該鄉放養的土雞除滿足本地市場外,已遠銷石河子等地。

沿革及人口

加依勒瑪鄉原稱團結人民公社,1984年11月改為加依勒瑪鄉。鄉政府駐地位於縣城以北4.5公里,轄19個行政村。其中通汽車村19個,通電村17個,通電話村10個,自來水受益村5個。據2005年12月底統計,鄉村戶數1659戶,其中牧業戶數379戶,總人口為10600人,由哈、漢、回、維、撒拉等12個民族組成,其中少數民族占59.9%。共有黨支部30個,黨員337人,其中農牧民黨員292人,占黨員總數的76%;團支部30個,團員727人。有4所國小、2所中學,教職工201人,在校受義務教育學生人數1100人。有鄉衛生院、室10個,醫務人員51名,鄉村醫生17名。

經濟狀況

全鄉經濟以農為主,農牧結合,多種經營。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黃豆、花芸豆、馬鈴薯,經濟作物有油葵、西瓜等,是全縣產糧大戶。2005年,全鄉農作物總播面積31400畝,其中,小麥4500畝,總產量為1350噸;玉米1260畝,總產量為731噸;豆類作物20268畝,總產量為3277噸;油葵3110畝,總產量為529噸;瓜菜942畝,苜蓿面積為1320畝。農牧業機械化程度較高,有輪式大中型拖拉機20台,鏈式拖拉機40台,小型拖拉機672台,聯合收割機8台,牧業收割機60台,農用運輸車輛40輛。

基礎設施及社會事業

鄉政府辦公樓面積1800餘平方米,(包括地下室)其中會議室2個,餐廳1個,職工活動室1個,鍋爐房1個。鄉駐地設人大、民政、工會、團委、婦聯、計畫生育、“七站八所”等辦公室,機關在職工作人員82人。創新工作、產業結構近年來,加依勒瑪鄉按照“五個好”的目標要求,在“創”上下功夫,在“聯”上抓落實,上下聯動,齊抓共管,求真務實抓聯創,齊心協力奔小康,把夯實基層黨建工作作為強鄉富民,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0608

男 5459

女 5149

家庭戶戶數 2262

家庭戶總人口(總) 10608

家庭戶男 5459

家庭戶女 5149

0-14歲(總) 2837

0-14歲男 1479

0-14歲女 1358

15-64歲(總) 7362

15-64歲男 3779

15-64歲女 3583

65歲及以上(總) 409

65歲及以上男 201

65歲及以上女 20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0127

下轄村

加依勒瑪村
巴特斯加依勒瑪村
塔爾德村
瑪依沙胡村
阿克托別村
切格斯加依勒瑪村
玉什庫木村
加依勒瑪卻限村
阿克齊村
阿克阿熱勒村
科勒迭能村
薩爾呼拉特村
沃爾塔喀布尕塔勒村
科爾達拉村
博旦拜村
喀拉阿尕什村
托布阿尕什村
闊克薩孜村
坎門爾村
阿克墩村
塔木齊村
喀拉鐵熱克村

新疆阿勒泰地區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