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買克鄉

鐵買克鄉

鐵買克鄉位於新疆富蘊縣城東北約60公里處,額爾齊斯河與喀依爾特河交匯地帶,東臨可可托海、西靠大橋林場,總面積3000多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概述

鐵買克鄉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位置鐵買克鄉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位置

鐵買克鄉位於新疆富蘊縣城東北約60公里處,額爾齊斯河與喀依爾特河交匯地帶,東臨可可托海、西靠大橋林場,總面積3000多平方公里,邊境線長80公里,荒漠化比例達到91%。全鄉下轄7個行政村,冬牧場遠至奇台,夏牧場至中蒙邊界,南至昌吉州邊界,北至大橋林場。

全鄉所轄區的自然村點多線長,最遠的自然村薩爾鐵列克村哈拉恰海離鄉政府所在地200多公里。全鄉共有農業村6個、牧業村1個,是一個典型以農為主、農牧結合的小鄉。全鄉由漢、哈、蒙、回等八個民族組成,總戶數1415戶總計5534人,其中農業人口4859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比例的70%。全鄉工業總產值為1500萬元,農業總產值為486萬元。

該鄉按照“基地化建設,科學化管理,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的思路,採取龍頭牽動,政策促動,幫扶拉動,典型帶動等措施,推進畜牧業向專業化,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該鄉設施育肥3500頭(只)、發展設施育肥戶15戶,十頭奶牛戶15戶、黃牛品種改良200隻,冷配30頭、加工乾酪素0.8噸、禽類養殖3萬隻、培育100隻以上禽類養殖戶45戶、獺兔養殖戶數量達到112戶,養殖數量達到12萬隻。

行政區劃

富蘊縣富蘊縣

富蘊縣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阿勒泰山南麓,準噶爾盆地北緣。東臨青河縣,西連福海縣,南延準噶爾盆地與昌吉州的奇台縣、吉木薩爾縣、阜康市等毗鄰,北與蒙古國接壤,邊境線長約205千米。

富蘊縣轄3個鎮、6個鄉:庫額爾齊斯鎮可可托海鎮恰庫爾圖鎮、吐爾洪鄉杜熱鄉、庫爾特鄉、喀拉通克鄉、鐵買克鄉、喀拉布勒根鄉。縣人民政府駐庫額爾齊斯鎮。

自然環境

鐵買克鄉位於富蘊縣城東北約60公里處,東臨可可托海稀有礦,西臨富蘊大橋林場,處於“兩河源”保護區。全鄉總面積4000餘平方公里。全鄉總人口5717人,由漢、、回等8個少數民族組成,下轄7個行政村。全年無霜期90天左右,平均氣溫-2.1攝氏度,具有氣象記錄最低溫度-53攝氏度,有“中國寒極”之稱。

鐵買克鄉地處額爾齊斯河源頭,山清水秀,景色優美,而且夏季氣候異常涼爽,是旅遊度假的絕佳去處。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4149
男 2124
女 2025
家庭戶戶數 989
家庭戶總人口(總) 4138
家庭戶男 2113
家庭戶女 2025
0-14歲(總) 1056
0-14歲男 518
0-14歲女 538
15-64歲(總) 2928
15-64歲男 1531
15-64歲女 1397
65歲及以上(總) 165
65歲及以上男 75
65歲及以上女 9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4106

下轄村

鐵買克村
喀拉薩木爾生村
喀依爾特村
鐵了吾拜克孜勒村
都孜拜村
薩爾鐵熱克村
鐵買克新村

經濟發展

鐵買克鄉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位置鐵買克鄉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位置

多年來,鐵買克鄉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增加集體經濟和農牧民收入兩大核心目標開展工作,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招商引資,廣辟財源,推進全鄉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2007年經濟發展情況
(一)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鄉財政收入達到了29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近85%。人均增收在去年人均收入的基礎上已完成增收300元。
(二)農業種植生產情況
1、千元田建設
2007年我鄉春耕工作順利完成,農業總播面積27830畝。其中小麥10000畝、玉米500畝、經濟作物8200畝,其中打瓜4700畝、食葵3000畝、油葵500畝。豆類共1830畝(包括鷹嘴豆1000畝)、洋芋1600畝、啤酒大麥1693畝、苜蓿2707畝、青貯玉米1000畝、蔬菜300畝,使糧、經、草比例由61.1:36.4:2.5調整為47.2:37.7:15.1。同時,在“科技之冬”活動中,全鄉培訓農牧民達2000人次。
2、萬元田建設
我鄉“萬元田”建設主要放在在大棚蔬菜種植上,在與疆內阿魏菇種植老闆充分協商恰談後,通過技術的引進、設施的建設及人力資源的整合,結合我鄉各村地理、環境、氣候等實際情況,籌建阿魏菇大棚,現阿魏菇菌袋已購置完畢,大棚主體正在建設中。
3、勞動力轉移
目前,我鄉勞動力已轉移600人,其主要做法是:一是依託我鄉獺兔養殖產業的發展,積極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今年我鄉獺兔養殖產業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新建養殖小區、飼草料加工廠、食品深加工廠等一系列項目的上馬,解決了30餘個就業崗位。二是依託鄉境內公路的建設,組織勞務輸出100人。三是依託縣直單位及礦產企業進行招聘,進行勞動力轉移。年初,通過與縣宏泰礦業有限公司協商,在鄉政府舉辦了招聘會,全鄉共有130餘人簽定了用工契約。四是變冬閒為冬忙,在開展科技之冬活動的基礎上,通過現代遠程網路教育,向廣大民眾傳遞勞務資訊,鼓勵民眾進城務工。五是組織全鄉150名富餘勞動力前往奎屯一帶進行集體承包統一摘西紅柿、采棉。
4、科技套用
我鄉注重科學技能在農業種植、農田灌溉的套用。通過“萬名農牧民黨員能力建設”和春耕季節對全鄉農牧民在種植技術上的培訓,科學技能在全鄉範圍內得到了廣泛普及。目前,已培育科技示範戶10戶,農機標準作業達到1.84萬畝,高產機械化基地達到1000畝。

牧業生產情況

1、畜牧業產業化
今年,我鄉按照“基地化建設,科學化管理,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的思路,採取龍頭牽動,政策促動,幫扶拉動,典型帶動等措施,推進畜牧業向專業化,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截止上半年,我鄉設施育肥3500頭(只)、發展設施育肥戶15戶,十頭奶牛戶15戶、黃牛品種改良200隻,冷配30頭、加工乾酪素0.8噸、禽類養殖3萬隻、培育100隻以上禽類養殖戶45戶、獺兔養殖戶數量達到112戶,養殖數量達到12萬隻,並於年初成立了獺兔協會。鄉獺兔養殖基地作為地區培訓觀摩基地,在冬季培訓過程中,培訓本鄉的農牧民350多人,前來參觀學習的其他各縣市的達400多人次,
2、牧業設施建設
目前、新建接羔圈2座、青貯窯5座、棚圈1座、簡易住房2座、修建牧道2公里、牧道橋1座、牧業用井4眼。春季五號病防疫從4月15日開始到5月15日結束。在此期間,口蹄疫防注共注射牲畜25479頭,其中牛3305頭,犢牛919頭,駱駝96峰,豬107頭,綿羊14169隻、山羊6883隻;炭疽疫苗注射,其中牛3987頭、馬1086匹、駱駝102峰;氣腫疽疫苗注射,其中牛3987頭;三防四聯疫苗注射,其中綿羊9082隻、山羊腳123隻,防疫密度達到了100%。

基礎建設

村貌建設

鄉海子口行政村被定為示範村、鐵買克村被定為整治村。我們主要是從加強兩村村容村貌抓好新農村建設第一步,通過在主要街道、農牧戶庭院裡種植白楊、黑加侖等樹種樹苗10000餘棵,使全鄉綠化面積進一步擴大達到200畝。第二步抓好統一規劃,把搞好整治規劃擺在新農村建設的首位,根據“四清、六化、五通、兩改”的標準和要求,今年4月份,聘請了縣建設局專業人員對全鄉未進行規劃的行政村進行了整體規劃。第三步是抓好長效管理,徹底改善村容村貌,為我們以村為單位,建立起了一套切實可行的長效管理機制,使“村容整潔”經常化、制度、規範化,為我鄉新農村建設奠定了良好的環境基礎。

生態建設

鄉被地區綠林委定為“綠化合格鄉”、其中鐵買克村被定為“綠化合格村”、海子口中心村被定為“消滅無林村”。因此,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今年全鄉林業工作,專門組織鄉林業、農機等部門前往各村進行種植造林任務的督查。截止目前,我鄉共完成封河造林800畝、庭院植樹1500棵、綠色通道共8公里,農田林網化達到550畝、種植黑加侖500棵,其中海子口村完成5公里的植樹造林任務,綠化面積達到32%。

特色產業

隱藏在大山之中的富蘊縣鐵買克鄉“不動聲色”地建成了新疆最大的獺兔養殖基地,2007年全鄉預計出欄獺兔40萬隻。
“常駐鐵買克鄉的皮貨商有十來個,他們不但大量收購獺兔皮,而且還收購兔肉。”鐵買克鄉副鄉長邱建勛介紹:“農民出售一張獺兔皮收入40元,一公斤獺兔肉的收購價也達到10元錢。”
2003年,鐵買克鄉為了培育新的富民產業,鼓勵馬秀花等農戶帶頭養起了適合涼爽氣候而且利用價值很高的獺兔。經過幾年的摸索,目前全鄉養殖獺兔的農戶已經達到120多戶,其中包括部分哈薩克族牧民。去年全鄉出欄獺兔10萬隻,農民人均獺兔收入160元。
為了將獺兔產業進一步做優,2005年夏季,鐵買克鄉的領導從北京順義引進了一家獺兔養殖企業——同濟兔業。次年1月,同濟兔業從北京分三批將800隻優良種兔空運到烏魯木齊,然後輾轉運到了鐵買克鄉。
鐵買克鄉為同濟兔業提供了400畝苜蓿種植基地。依託這家企業,當地養兔農民更換了獺兔品種,改進了獺兔飼料配方,增強了獺兔防疫意識,同時引進了自動飲水機等先進養殖設備。鄉里還成立了兔業協會,對獺兔皮、肉統一定價,統一購進獺兔飼料以及苜蓿草。

社會人文

鐵買克鄉衛星地圖鐵買克鄉衛星地圖

(一)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把“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貫徹不斷引向深入
全面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六大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近年來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首要任務,我們按照圍繞主題,把握靈魂,狠抓落實的要求,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首先在抓好各項工作的同時,著重抓好十六大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貫徹,結合本鄉工作實際,開展好學習宣傳教育活動,起好示範帶頭作用,推動全鄉學習宣傳活動的廣泛開展。組織征訂《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保證幹部人手一冊,保證每個村級文化室書架上本。其次是將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融入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當中,要求在建設活動中做到“三突出”,即突出經濟建設和業務工作,突出“以人為本,注重教育”的方針,突出為居民辦實事。第三是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突出黨委中心組學習和在職幹部理論學習兩個重點,通過舉辦培訓班、組織幹部學習考試,採取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等多種形式,從而在思想上解決了“共產黨員的標準是什麼,如何體現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的認識問題,廣大黨員幹部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有了深刻認識,模範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進一步增強,沿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前進的決心和信心更加堅定。
(二)堅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深入開展公民道德教育與道德素質實踐活動
按照十六大對新世紀新階段思想道德建設提出的要求,我們把思想道德建設做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中心環節,作為一條主線貫穿於各種教育活動中,落實到具體工作上,2006年以來,我鄉大力開展公民道德教育與道德實踐活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是圍繞“誠信鄉鎮”為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努力形成誠實守信的良好社會風尚,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開展誠信商店、誠信服務視窗活動,把誠實守信納入“五好文明家庭”的評選活動中;通過誠信建設,推廣社會承諾制、行政執法公示制、生產經營信譽制,使“誠信”成為人們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二是充分利用自治區“公民道德建設月”,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堅持講實話、出實招、辦實事、務實效,全面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不斷提高人們的文明素質。在各族幹部民眾中積極開展文明在崗位,做人民滿意公務員、送溫暖獻愛心、敬老助殘、扶貧幫困、保護環境、公益勞動等內容的一系列道德實踐活動,從2006年截止目前,全鄉為貧困群體所捐款物價值近萬元,使幹部在實踐中接受教育,提高道德素質。三是緊緊抓住文明單位、文明鄉鎮這兩個重點,在全鄉範圍內開展了以“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樹新風”為主要內容的“三講一樹”活動,倡導了文明、衛生、科學、健康向上的道德新風尚。四是在全鄉青少年中繼續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主題教育活動,打牢基礎,就是堅持從娃娃抓起,引導青少年從小養成良好的品德情操。在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旗幟下,倡導一切有利於民放團結、祖國統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導一切有利於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導一切用誠實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幫助廣大幹部民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充分認識我們民族的歷史和傳統,深入了解近代以來我們民族的深重災難和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的英勇鬥爭,深刻理解社會主義中國的歷史性進步和光明前途,不斷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緊緊圍繞“三貼近”,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取得新進展。
民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我鄉切實加強對民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民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首先加大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硬體的投入,投入資金購置村級文化室娛樂文體用具,為我鄉民眾性精神文明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保證。其次,利用自治區第個民族團結教育月活動的開展,為在全鄉範圍掀起民族團結的宣傳教育熱潮,切實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祖國大家庭好、民族團結好”的主旋律,我鄉以“抓學習、求團結、樹典型、結對子、思穩定、促發展”為主題,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第三,利用板報、懸掛橫幅等形式和方法,使民族團結教育貼近民眾、貼近基層、貼近生活,在全鄉範圍內大力宣傳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進一步激發了鐵買克鄉幹部民眾深入學習、貫徹實施《憲法》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於民族問題的理論學習綱要》的熱情。據統計,共發放宣傳單1500餘份,出板報7塊、懸掛橫幅15條、,受教育民眾達2000餘人次,為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充分發揮基層黨建設工作優勢,大力開展“七進鄉村”活動。

社會保障

鐵買克鄉精神文明建設始終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文明委的指示精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重在建設、貴在堅持的方針,立足基層,面向民眾,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使全鄉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呈現出形勢喜人、成效顯著的良好發展態勢,為全鄉的經濟發社會穩定、民族團結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鐵買克鄉黨委、政府統籌發展戰略,在“新”字上做文章,在“發展”上下功夫,積極探索促進生產發展、增加民眾收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環境的新途徑,廣泛收集和引進各地黑加侖的優良種質資源,加快黑加侖生產良種化和良種區域化栽培。該鄉今年計畫種植黑加侖500畝,約6萬株,使農村單一的以糧食為主的農業產業結構向多元化結構轉變,帶動種植業、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的蓬勃發展,增加農牧民收入,不斷開創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

新疆阿勒泰地區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