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特阿熱勒鄉

解特阿熱勒鄉

解特阿熱勒鄉位於福海縣縣境西部,地處烏倫古河下游,傍依布倫托海,緊靠省道“318”線,始建於1953年,為縣人民政府直屬鄉,1958年底,撤銷區鄉建制組建人民公社,在原直屬鄉的基礎上改建為東風公社,於1984年撤銷“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制,建立鄉政府,將原東風公社改建為解特阿熱勒鄉。

基本信息

簡介

解特阿熱勒鄉解特阿熱勒鄉
解特阿熱勒鄉東接闊克阿尕什鄉阿爾達鄉、南齊乾吉迭鄉,西鄰和布克賽爾蒙古治縣、吉木乃縣,北連阿勒泰市,轄域面積9700平方公里。
全鄉居住著漢、哈、維、回、蒙等13個民族,總人口為12380人,其中哈族為5760人,占全鄉總人口的46.5%,漢族5690人,占全鄉總人口的46%,回族846人,占全鄉總人口的7%,蒙古族66人,占全鄉總人口的0.5%。

地理條件

解特阿熱勒鄉解特阿熱勒鄉
鄉境南北可分為山地和平原兩大區域,北部山區為優良夏牧場,海拔1400米—2200米,氣候涼爽,牧草豐茂,每年5—9月為牧事季節,平原區位於烏倫古河下游,烏倫古河的烏倫古湖,有水面積150多畝,湖內空氣濕潤,對周圍氣候具有明顯調節作用,年降水量120毫米,無霜期150天左右,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主產小麥、玉米、油葵、甜菜等農作物,經濟以農牧業為主。

產業

解特阿熱勒鄉解特阿熱勒鄉
特色產業---青貯
2004年,有天然草場1.4萬公頃,人工草場3萬畝,坑塘水面11.2萬公頃,牲畜最高飼養量136680頭(只),年末存欄88520頭(只),牧業總產值為2120萬元,全鄉人均純收入達到3519元,人均增收315元,牧民全部實現定居、半定居。解特阿熱勒鄉農業開發史有近200年歷史,烏倫古河下游的洪積地帶曾是清代民國年間的屯墾處所,有耕地0.34萬公頃。

退耕還林

隨著全鄉經濟的穩定發展,二、三產業興起,全鄉有各類個體工商戶60多家,農民聯戶集資辦起冬粉廠、蔬菜保鮮等企業,完成產值5209萬元,全鄉完成社會總產值1.09億元。
2003年、2004年我鄉完成青黃貯玉米分別為4200噸、15264,2005年我鄉青貯玉米種植任務為3720畝,實際完成4024畝,超額完成304畝,為鼓勵廣大農牧民種植積極性,鄉政府出台了相關優惠政策:針對漢族隊單戶種植面積在20畝以上,民族隊單戶種植在15畝以上的,每戶補助500元或等值紅磚、水泥用於建窖。現有51戶領取了資金或紅磚。青貯工作於8月23日拉開帷幕。
近年來,我鄉牢牢抓住退耕還林機遇,成功地完成了福海縣卡巴克萬畝退耕還林示範基地,為大地築就了一道綠色的屏障,截止目前已完成該基地退耕還林面積8060畝,今年上半年完成退耕還林1200畝,荒地造林1400畝;綠色通道510米(省道318線43km-45km兩段)。歷年總計完成人工造林43055畝。
隨著退耕還林面積的增加,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為了防止蟲害大面積蔓延,我鄉及時做好退耕還林林帶的蟲害防治工作。已組織人員對4000餘畝退耕還林地進行了藥物噴施,防治工作將於近日全部完成。

養殖小區

近年來,我鄉大力發展畜牧業,逐步確立其在農牧業生產中的主導地位,加強基礎建設,推進牲畜品改工程,按照“小規模,大群體”的格局,採取“以小換大,以土換洋”的兩換措施,從去年至今全鄉引進西門塔爾、夏洛來、黑白花、荷斯坦良種牛560頭,絨山羊210隻,小尾寒羊130隻。在此基礎上,加大了養殖小區的投入力度。今年縣委、政府投入配套資金73.50萬元,鄉政府投入資金7.60萬元,農牧民自籌資金68萬元,總計投資149.10萬元,全鄉建成養殖小區5個,總計135個暖圈。五個小區分別位於科聶科買村、阿勒瑪巴克村、別斯居勒得孜村、闊克鐵列克村和桑孜拜闊克鐵列克村,養殖小區全部實現了圈、舍、窖、井四配套。同時,注重抓農區育肥和城郊奶牛養殖。2003年、2004年分別出欄育肥牛羊4000頭(只)、5600頭(只),平均每天銷售鮮奶3噸以上。2004年,該鄉科聶科買村購置一隻儲量為2噸的儲奶罐及一隻吸奶機。
養殖小區是一項得民心工程,更是一項富民工程。每個暖圈設計面積為160平方米,可以育肥牛30頭、羊150??只,育肥一隻牛平均利潤按300元計算,育肥一隻羊平均利潤按60元計算,一個暖圈可以增收9000元,一個育肥戶人均增收近1800元。同時,養殖小區的建設,極大促進了我鄉的冬羔生產。冬羔比春羔提前3個月出欄,每隻羊節省飼草料、人工管理費用近80元,相當於增收80元。

行政區劃

有科聶科買村
解特阿熱勒村
博孜塔勒村
薩爾塔合塔依村
阿勒尕村
滅什特村
阿勒瑪巴克村
林業村
闊克鐵熱克村
桑斯孜拜闊克鐵熱克村
京什開薩爾村
喀拉鐵熱斯肯村
喀拉畢村
博塔莫英村
夏力
哈拉塔合爾薩合爾胡木村
加勒帕克村
喀拉塔合爾村

新疆阿勒泰地區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