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植物]

白楊[植物]
白楊[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楊是楊柳科(Salicaceae)楊屬(Populus)植物的通稱,原產北半球,較其它楊屬植物分布於較北較高處,以葉在微風中搖擺,樹幹非常直而聞名。因分蘗快,多生長成林,罕見單株者,甚有益於自然景觀。樹皮灰綠平滑,分枝自然;綠葉茂密,轉為鮮黃;雌雄異株,春天葇荑花序先葉開放。

基本信息

簡介

白楊屬落葉喬木,原產中國,分布地域:北起中國遼寧南部、內蒙古,南至長江流域,以黃河中下游為適生區。垂直分布在海拔1200M以下,多生於低山平原土層深厚的地方,白楊為深根性樹種,在酸性至鹼性土壤上均能適應,但在特別乾瘠或低洼積水處生長不良。白楊生長快,壽命較長,樹幹高大通直,高達40餘米,乾皮光滑、灰綠色,發芽早,落葉遲,樹姿雄偉壯麗,抗煙塵及有毒氣體。

生理特徵

白楊白楊

落葉喬木,高達30m,胸徑1m,樹幹通直,樹皮灰綠至灰白色,皮孔菱形,老樹基部黑灰色,縱裂。幼枝被毛,後脫落。葉芽卵形,長枝葉寬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10—15cm,先端短漸尖,基部形或平截,具深牙齒或波狀牙齒,下面密被絨毛,後漸脫落,葉柄上部扁,長3-7cm,頂端常有2-4腺體;短枝葉卵形或三角狀卵形,先端漸尖,下面無毛,具深波狀牙齒,葉柄扁,稍短於葉片。花芽卵圓形或近形,雄花序長10-14cm,苞片密被長毛,雄蕊6-12;雌花長橢圓形,花序長達14cm。果圓錐形或長卵形,2裂。花期3-4月,果期4-5月,蒴果小。

白楊喜光及溫涼濕潤氣候,較耐寒,耐旱,套用範圍廣,在絕對最低溫度-32.8℃、年降水量300~1300毫米、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谷、平原地區均能套用於綠化。但在高溫、多雨的氣候易被病蟲為害。

在早春晝夜溫差較大的地方,樹皮常凍裂,俗稱“破肚子病”。在暖熱多雨氣候下,易受病蟲危害,生長不良。在深厚肥沃、濕潤壤土或沙壤土上生長很快。在乾旱瘠薄、低洼積水的鹽鹼地沙荒地上生長不良,病蟲害嚴重,易形成“小老樹”。稍耐鹽鹼,大樹耐水濕,深根性,根際萌櫱性強,耐煙塵。

《本草圖經》:白楊,舊不載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株大,葉圓如梨。皮白,木似楊,故名白楊。

《本草綱目》:白楊,木高大,葉圓似梨而肥大有尖,面青而光,背甚白色,有鋸齒。木肌細白,性堅直。用為梁欄,終不撓曲。與栘楊乃一類二種也。治病之功大抵仿佛。
《本草衍義》:白楊,陝西甚多,永、耀間居人修蓋,多此木也。然易生根,斫木時碎札入土,即下根,故易於繁殖,非止墟墓間,於人家舍前後及夾道,往往植之,土地所宜爾。風才至,葉如大雨聲,葉梗故如是。又謂無風自動,則無此事。嘗官永、耀間,熟見之,但風微時,當風逕者,其葉孤絕處,則往往獨搖。以其蒂細長,葉重大,微風雖過,故往來卒無已時,勢使然也。其葉面青光,背白,木身微白,故曰白楊,非如粉之白。

栽培要點

整地

選用季深翻25-30厘米的機耕地,每畝施基肥3000千克以上,翌春再細耕做。畦面做到碎、平、淨。

畦塊整齊劃一,打埂要堅實,便於灌水。用覆蓋地膜 扦插,更能提高成苗率。

采苗與插穗

應選用一年生無病蟲害、生長健壯平茬苗稈作插穗。穗粗0.5-3厘米,長14-17厘米,具有3-5個健壯芽。切條要上切口平齊,下切口成馬蹄形,切口勿劈裂。切好的插穗要立即貯藏好,並減少陽光直射和避免風乾

扦插

以春季扦插為宜。苗圃地扦插按行距60厘米拉線,然後用扦插錐或鐵鍬順線將土撬松即可扦插。插穗與地面成45度的夾角,地上部分露出1-2個芽,每畝扦插6000株。育林地每畝應控制栽植密度在450株左右,行距1-6米,株距1米,扦插前將插穗用清水浸泡一晝夜。無論乾插或濕插,都必須使插穗幼苗朝上而不允許倒插,並保持芽部與地面平齊,不同粗細的插穗應分床扦插。

澆水

扦插後採用小水浸灌法灌足。第二次澆水前要將沖壞地埂修復好,以利存水,之後每周1次,連澆3遍。澆第四次要相隔2周並結合苗木定植再澆,以後每隔10-15天澆水一次。9月灌足水後不再澆水。

鬆土除草

扦插澆水2-3次後,進行一次淺鬆土,深度4厘米。第二次鬆土在第五次澆水後,土壤合墒時進行,深度5厘米。按“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清除地里所有雜草,全年鬆土除草4-5次。

摘芽

應在側枝木質化前時摘芽。

套用價值

西元前200年由Hippacrates從白楊樹萃取汁液(含水楊酸),可解除疼痛及發燒。

西元1876年FelixHoffman在德國拜耳藥廠研究如何將水楊酸的可怕味道去除,於1897終於製成醋酸基水楊酸(Acetylysalicylicacid),也就是每年消耗最大的阿斯匹靈(Aspirin)。水楊酸更成為護膚、美白、除皺的美容聖品。

白楊是中國北方地區特有的鄉土優良綠化樹種,是少有的高大行道樹,適宜做道路綠化、“四旁”綠化和用材樹種,尤其是雄性毛白楊如“魯毛50”等品種。

藥理作用

樹皮醇提取物100%溶液給灌胃,有一定祛痰作用(酚紅法);對小鼠無明顯鎮咳作用(二氧化硫引咳法);單用對豚鼠組織胺性哮喘無平喘作用,但與1%蛤蟆草油乳劑合用則效果顯著:治療大鼠慢性氣管炎(煙燻法),其1:1提取液在第14次治療後,對氣管和支氣管病變略有改善。在體外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八疊球菌、枯草桿菌(平板法),對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福氏痢疾桿菌有較明顯作用(紙碟法),24小時內殺死福氏痢疾桿菌的有效濃度為1:8(試管法)。

白楊葉

性味苦;性寒。

《本草綱目》:治齲齒,煎水含漱。又治骨疽久發,骨從中出,頻搗敷之。白楊葉的提取物對銅綠色單孢菌(綠膿桿菌)有明顯抑制作用。

外用:適量,煎水含漱;或搗敷;或貼敷。清熱解毒藥;消腫藥。

白楊枝

性味苦;性寒。《本草綱目》:消腹痛,治吻瘡。功效是行氣消積,解毒斂瘡。

主治腹痛;腹脹;癥塊;口吻瘡。內服:浸湯,9-15g;或浸酒;

外用:適量,搗敷,或燒灰研末調敷。

白楊樹皮

性味苦;性寒。

《唐本草》:主久風腳氣腫,四肢緩弱不隨,毒氣游易在皮膚中,痰癖等。酒漬服之。

《本草拾遺》:去風痹宿血,折傷,血瀝在骨肉間,痛不可忍,及皮膚風瘙腫,雜五木為湯,捋浸損處。

白楊樹根皮

性味苦;性平。

《草木便方》:化痰止咳,治喘滿,祛風散郁,除肺熱,清利腸胃。《分類草藥性》:治男子白濁,淋病,虛咳,白帶,糟蟲

《四川中藥志》:祛蛔蟲,止腹痛;治妊娠下痢。功效為清熱;止咳;利溫;驅蟲。主治肺熱咳喘;淋濁;白帶;妊娠下痢;蛔蟲病。無濕熱瘀滯者禁服。內服:煎湯,9-18g。外用:適量,煎水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