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面

苜蓿面

苜蓿面是一種甘肅省的特色傳統麵食。不是普遍存在的木樨肉中的木樨,苜蓿是一種草,也是菜。白白的面擀開,切成比韭菜葉稍寬、二指長的麵條,先把苜蓿下在滾水裡,稍煮,再下了面,一煎一點涼水,熟了,調鹽醋熟油辣子,湯糊糊的,菜綠綠的,面白白的,你吃一吃,濃濃的山野味、新鮮味,使你永遠忘不掉它的特色。

基本信息

起源

漢武帝時從西方傳入中國的牧草苜蓿,最早在關中隴東種植,只要是山地,都可生根開花,而且一種就收割十幾年,幾十年,種了可食,那葉子園園的,肥肥的,嫩嫩的,葉子裡似乎含面性。

製作

二月里,什麼青菜都還未出來,滿山卻是發了芽的苜蓿,真嫩,孩子用刀去剜,一個一個剜回來。這是二月二就能吃到口的當年最新鮮的山菜,白白的面擀開,切成比韭菜葉稍寬、二指長的麵條,先把苜蓿下在滾水裡,稍煮,再下了面,一煎一點涼水,熟了,調鹽醋熟油辣子,湯糊糊的,菜綠綠的,面白白的,你吃一吃,濃濃的山野味、新鮮味,使你永遠忘不掉它的特色。它的野菜味極濃,又自覺是家戶中人工培育的蔬菜味,使你理解不了它的神奇。吃苜蓿面,人從生活的最高層一下子下到最低層,從人的世界邊沿來到大自然的邊沿,從文明成果爆炸的時代邊沿回到了原始人創造文明最前沿地段,使你感到在百味千味中,這是最樸素的一味,這才是對苜蓿面的確切定論。不奢侈不豪華,也並非不倫不類,是信得過值得器重的又不是寒酸貧窮的味。

人們常常尋找大自然最純最朴最原始的味,它就是苜蓿味啊!未受過一點點污染,不施化肥農藥,就是土肥也很少使用,就沒有現在文明帶來的病毒病態。這種苜蓿菜湯喝起來,消失了無油無肉不是飯的憂慮,你感到世界上沒有大魚大肉不行,沒有苜蓿菜也不行,你細細品嘗,你更加感激生活,感激造化,感激生命。它做起來簡單到再不能簡單,卻有豐富的營養。只需一點點奢侈,調足夠的油熟辣子就行了。為此,都市來的大人物用苜蓿面去招待,他們終生會不忘你和你所在的小山村以及窯洞土坑。而擺一桌國宴,對大人物來說只不過是國宴罷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