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亞勒瑪鄉

皮亞勒瑪鄉

皮亞勒瑪鄉位於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下轄村7個,分別為:加依塔什村、蘭乾庫勒村、庫木博伊村、烏堂村、塔吾孜吾斯塘村、喀塔爾墩村、皮亞勒瑪鄉屬機關單位村。位於縣政府東99.8公里,東連墨玉縣,西接藏桂鄉,北抵麥蓋提縣,南至岔葉公路。東西平均寬約18公里,南北長約240公里,總面積4320平方公里,隸屬皮山縣。轄5個村委會,總人口5148人。

基本信息

簡介

皮亞勒瑪鄉亞勒瑪鄉特產——皮雅曼石榴

皮亞勒瑪鄉隸屬於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位於縣政府東99.8公里,位於喀喇崑崙山北麓,塔克拉瑪乾沙漠南緣,是一個沙漠中的小綠洲。發源於崑崙山的幾條小河匯聚到這裡。皮亞勒瑪位於和田和皮山之間,離兩地均為90公里。東連墨玉縣,西接藏桂鄉,北抵麥蓋提縣,南至岔葉公路。東西平均寬約18公里,南北長約240公里,總面積4320平方公里,隸屬皮山縣。轄5個村委會,總人口5148人。

“皮亞勒瑪”一名由“皮爾阿勒米乾”音變而來,其來歷含義《西域同文志》釋為“皮雅勒阿勒瑪,回語,皮雅勒木也,阿勒瑪,不可取之,謂地當沙磧,少器用,故以不取戒行人也”。

皮亞勒瑪鄉下轄村委會7個,分別為:加依塔什村、蘭乾庫勒村、庫木博伊村、烏堂村、塔吾孜吾斯塘村、喀塔爾墩村、皮亞勒瑪鄉屬機關單位村。

皮亞勒瑪鄉境內有“鼠祠”和“鴿子房”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8月,皮亞勒瑪鄉領導班子獲得了國家級“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榮譽稱號。

行政區劃

皮山縣皮山縣

皮山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塔克拉瑪乾沙漠南緣,喀喇崑崙山北麓。東與墨玉縣、和田縣相連,西鄰葉城縣,南倚喀喇崑崙山與印度、巴基斯坦接壤,北與麥蓋提縣、巴楚縣相接。縣城固瑪鎮距烏魯木齊公路里程1812千米。全縣總面積39741.52平方千米,總人口220919人(2003年)。有維吾爾、漢、回、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等民族。

皮山縣轄2個鎮、13個鄉(包括2個民族鄉):固瑪鎮、杜瓦鎮、闊什塔格鄉、克里陽鄉科克鐵熱克鄉、桑株鄉、木吉鄉、喬達鄉木奎拉鄉藏桂鄉、皮亞勒瑪鄉、皮西那鄉、巴什蘭乾鄉、垴阿巴提塔吉克族鄉康克爾柯爾克孜族鄉。縣境內有國營牧場、兵團皮山農場。縣人民政府駐固瑪鎮。

氣候

皮亞勒瑪鄉北為塔里木盆地,南臨岔葉公路,四周戈壁沙漠環繞,地處沙磧平原帶、大陸性氣候,乾旱、多風沙;年均氣溫14.6°C,最熱七月24.9°C,最冷一月-6°C,無霜期215天左右。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14度左右,日照強烈,土壤結構主要是以沙土為主。

特產

皮亞勒瑪鄉皮亞勒瑪鄉

由於特殊的土壤、氣候和光熱條件,皮亞勒瑪一帶是名副其實的“水果天堂”。葡萄子、無花果、蘋果等在和田地區很出名,更不要說石榴了。皮亞勒瑪鄉有800多年的石榴栽培歷史,該鄉所產的“皮亞曼”石榴素有“籽粒透明似珍珠,果汁濃甜似蜂蜜”的美譽,是獨具特色的地方優良品種。該鄉從科技、品牌、規模入手大力發展石榴產業,使石榴產業呈現出迅猛發展之勢。

皮亞勒瑪鄉出產的“皮雅曼”甜石榴,以粒大、汁多味甜而聞名疆內外,並以註冊為“皮雅曼”商標品牌,皮雅曼石榴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1、B2和酶、鈣、鐵等18種元素,在2000年被評為國際農業博覽會銀獎,2002年又被授予中國石榴生產區優質品種獲得者,知名度享譽全國。

皮亞曼綠洲主要種植甜石榴:皮亞曼1號和皮亞曼2號。特點是個大、皮薄、味甜、核小、汁多。熟透了的石榴籽兒從薄薄的皮里透出來,皮很脆,易去掉,甜味不亞於吐魯番的葡萄。皮亞曼1號,果實近圓形,呈棱狀,個大。一級果平均單果重697克,最大單果重875克。果實梗窪處略凹陷,果實底色淡黃,充分著色部分玫瑰紅色,其餘部分紅色呈點狀分布,充分著色部分占果面95%以上,外形美觀,果皮厚0.4厘米,心室7個,隔膜薄,淡黃色,籽粒紅色,較大,百粒重50.2克,品質上,種實大。皮亞曼2號,果實近圓形,大,一級果平均單果重726克,最大單果重1050克。果實梗窪處平,果實底色淡黃,充分著色處玫瑰紅色,其餘部分紅色呈點狀或放射狀分布,充分著色部分占果面95%以上,外形極美觀,果皮厚0.5厘米,心室6個,隔膜較薄,淡黃白色,籽粒重占果實重的45.7%。

經濟概貌

上世紀90年代初,皮亞勒瑪鄉是全縣最貧窮的鄉。全鄉3000多人種植17000畝小麥,因為缺水,每畝收成不足100斤,年人均收入不到300元。該鄉也是極端宗教和民族分裂勢力鬧得最凶的鄉鎮之一。自治區政府原準備將這個自然資源完全枯竭的鄉整體搬遷。

1991年,全鄉小麥種植面積壓縮成5000畝,所缺80萬公斤小麥從該縣返銷糧中解決,另外的12000畝土地全部種植本地特產——石榴。石榴屬耐旱作物,是當地自然條件數百年物種選擇下來的特產。

1995年,石榴的經濟效益開始顯現。2005年,全鄉耕地面積幾乎100%種植石榴,所產皮亞曼甜石榴成為全國農產品名優特產。目前,皮亞勒瑪鄉是南疆首富鄉,去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1萬元。全鄉1757戶居民全部住進抗震房,有線電視入戶率達100%,全鄉農民在銀行存款達1500萬元。

特色產業

皮亞勒瑪鄉皮亞勒瑪鄉

中國的石榴,無疑要數新疆出產的最好,而新疆的石榴,以喀什、和田一帶的最佳。和田皮亞勒瑪鄉就是中國著名的石榴之鄉,這裡出產的“皮亞曼”石榴,以“籽粒透明似珍珠,果汁濃甜似蜂蜜”聞名疆內外,受到遊客和民眾青睞。
如今石榴已成為皮亞勒瑪鄉農民的“搖錢樹”,家家戶戶都種石榴。據介紹,該鄉石榴種植面積目前已達兩萬多畝,有三百多個石榴科技示範戶,去年農民人均石榴收入六千三百九十六元人民幣,預計今年人均石榴收入將達到七千五百元。
在此前舉辦的首屆新疆和田石榴節上,“皮亞曼”甜石榴質量安全追溯系統也正式啟動,這意味著購買石榴的顧客只要通過條形碼就可以通過網際網路、購物場所的條形碼機和手機信息平台三種方式查詢石榴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以了解其質量安全。該系統的啟動,為“皮亞曼”甜石榴進入高端市場開闢了一條綠色通道。

紅火的不僅僅是皮亞勒瑪鄉,相鄰的葉城疏附阿瓦提等地民眾也通過種植石榴發財致富。此外,當地政府還進一步推動石榴產業鏈,支持石榴酒類製品,積極發展石榴汁、石榴酒等深加工企業。

文化生活

皮亞勒瑪鄉皮亞勒瑪鄉

2006年,和田地區推行新修訂的《村規民約》,皮亞勒瑪鄉去學習取經,並按照試點鄉的模式以《村規民約》開展依法治鄉工作。鄉里組織黨委、人大、政府領導以及相關站所領導、各村幹部、“三老”人員召開會議,根據本鄉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突出問題,研究確定了《村規民約》承諾書,並將承諾書發到各村,由各村召開村民大會討論,結合本村實際對承諾書的具體內容進行增減和修改。
在皮亞勒瑪鄉的《村規民約》上,記者看到第10條寫道:鄰里之間和睦相處,不應有吵架、打架現象出現,否則繳納50元違約金;第27條,按時參加鄉、村舉辦的學習班、培訓班,否則繳納20元違約金;第29條,用科學技術種田,石榴樹應定期修剪,按時施肥,否則繳納20元違約金。皮亞勒瑪鄉黨委書記歐勇說:“《村規民約》中的條款都是為建立和諧、平安的鄉村而制定的,是經過村民討論的,並且相互監督,共同遵守。”
村裡的“三老”人員買買提·托合提告訴記者:“以前村裡的責任狀都是村委會制定的,現在的《村規民約》對村幹部、村民的責任都有了明確的規定,村民的權利也得到了保障。”
《村規民約》維護了農民的合法權益,農村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進一步改善了農村的社會治安,促進了農村穩定團結的局面,出現了村民、村幹部遵規守約的新氣象,村民自律、村委會民主管理法制化的新局面。2006年,皮亞勒瑪鄉發生刑事案件13起,治安案件17起,2007年,刑事案件降到了3起,治安案件為零。

榮譽

皮亞勒瑪鄉皮亞勒瑪鄉

皮亞勒瑪鄉位於新疆南部,石榴種植面積3萬畝,2009年,年產石榴6042噸,全鄉農牧民僅石榴一項人均收入7212元,占人均收入的72%。皮亞勒瑪鄉“皮亞曼”石榴有“皮亞曼”一號、二號甜石榴和酸石榴等幾個品種,其中以甜石榴為主。
1998年,皮亞勒瑪鄉在國家商標局為本鄉的石榴註冊了“皮亞曼”水果商標;2007年9月被新疆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評為“新疆名牌”;2007年10月在山東濟南召開的中國國際第五屆農產品交易會上,“皮亞曼”石榴榮獲一村一品展位金獎;2008年4月10日,皮亞勒瑪鄉石榴協會被自治區科學技術學會評為“百強協會”。2008年10月18日為“皮亞曼”甜石榴申辦了條形碼,藉助現代高科技手段和網際網路,建立了石榴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建立“從農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該品牌還是全疆第二家為產品質量安全建立安全追溯系統的品牌。2008年9月被中國中輕產品質量保障中心評為中國消費者滿意名特優產品。2009年1月皮亞勒瑪鄉石榴協會被自治區科協評為科普“惠農興村”農村專業技術協會;2009年8月14日被評為國家級“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

社會保障

為進一步推動維穩工作向縱深發展,皮山縣皮亞勒瑪鄉結合工作實際,以三項舉措切實加強維穩工作。
部門聯動,齊抓共管。鄉黨委、政府創新維穩綜治工作機制,落實機關黨政黨建辦、農村經濟辦、社會事務與精神文明辦、武裝部責任,實行部門聯動機制,每周輪流入村、進站(所)檢查安全防範工作,共同抓好維穩工作。
嚴格制度,落實責任。為避免基層維穩工作出現重安排部署輕落實追究的問題,鄉黨委、政府狠抓各項工作落實,對安全防範工作不重視的單位或個人,堅決予以責任追究。
發動民眾,共築防線。鄉黨委、政府積極發動廣大基層民眾與村幹部共同抓好維穩、防範工作,保證各村委會白天值班、巡邏人員在6人以上,晚上值班、巡邏人員在12人以上,共同構築維穩防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