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亨

劉文亨

劉文亨,相聲演員。祖籍河北永清。生於天津。1986年調入中國北方曲藝學校,擔任誦說專業主任之職。198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1年10月8日上午10時20分在家中逝世,享年65歲。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劉文亨(1937-2001),男,相聲演員,相聲藝人劉廣文之子,天津人。自幼隨父劉廣文生活在相聲場子中。12歲正式拜楊少奎為師開始學藝,先後在天津鳥市、東興市場等地演出。1958年參加天津市和平區曲藝雜技團,曾受馬三立、侯寶林、趙佩茹、閆笑儒等人的指教。文革的十年浩劫,他被下放到一家工廠當了工人。1979年加入天津市實驗曲藝雜技團,後到天津北方曲藝學校任教。

人物經歷

劉文亨劉文亨

劉文亨7歲入私塾,讀書三年有餘。1949年起在聲遠茶社隨師楊少奎學藝,先後在天津鳥市、東興市場等地演出,系“元亨利貞”之二。此段期間,他學會《地理圖》、《打燈謎》、《八扇屏》、《大保鏢》、《捉放曹》、《批大戲》、《夸住宅》等幾十段傳統曲目。並得到當時同在“聲遠”獻藝的班德貴、張寶如、馮立權、連笑昆等名家的指點,和馬敬伯、師世元、趙心敏等演員同台。在1951年父親逝世前,他已學到《學電台》、《批捉放》、《文昭關》、《抓曹操》、《掛屍》、《南北怯》等曲目。

1952年在六合市場良友茶社演出,同台演員還有張振圻、趙佩茹、高英培、任鳴啟、田立禾等。1952年5月25日,楊少奎正式收劉文亨、任文利、劉文貞為徒(在“文”字輩演員大排行中,劉文亨列在趙心敏、蘇文茂、趙連升、孫興海、李伯祥、趙振鐸、茹少亭、丁文元之後,為第九位)。1953年在謙德莊文富茶社演出,同台演員還有魏文華、魏文亮、楊少奎、尹壽山、范振鈺、王文進、郭全寶等。1955年在南市燕樂茶社演出(早晚場),同台演員還有於寶林、班德貴、耿寶林、李鳴岐、劉文貞等。

1956年加入天津市和平區相聲隊,該團的相聲演員主要有尹壽山、高英培、范振鈺、常寶霖、連笑昆、班德貴、於寶林、馮寶華、趙心敏、張嘉利、於佑福、尹笑聲、黃鐵良等。此時開始和劉文貞搭檔。1957年和魏文華結婚。1962年參加第一屆“津門曲薈”,以《宇宙鋒》技驚四座,並返場達六次之多。十年浩劫,他被下放到一家工廠當了工人。

1973年和平區文化館組織“脫產搞創作”,劉文亨先後創作出了《滿懷豪情唱英雄》和《新風尚》。

1978年和班德貴參加全國著名相聲演員共同參演的紀錄片《笑》的拍攝,表演的節目目為《不同的風格》。

1979年加入由原天津市和平區曲藝雜技團天津市實驗曲藝雜技團,並當選為天津市人民代表,此時開始和王文玉合作。同年,在《曲藝》發表新作《追韓信》,並在天津電視台錄像。

1980年參加挖掘傳統曲目《法門寺》的演出,在劇中飾趙廉(其他人物角色詳見《傳統相聲與古典戲曲之傳承》中後記)。同年,參加第二屆“津門曲薈”,表演了自創的新段子《啼笑姻緣》,此作品發表於《曲藝》。

1982年參加第三屆“津門曲薈”,演出新段子《打金枝》和《一家人》。

1983年天津相聲研究會成立,任副會長(名譽會長何遲,顧問馬三立、郭榮起,會長常寶霆,副會長還有蘇文茂、薛寶琨)。年底,參加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春節錄音晚會,參演六人相聲《賀新春》,該節目同時參加了中央電視台的春節“幽默晚會”。

1984年參加第四屆“津門曲薈”,演出創作節目《老大難》。該節目在瀋陽參加全國相聲評比,獲創作三等獎、表演二等獎,被天津市文化局記功一次。

1985年暫調天津市曲藝團,此時與於世猷合作。

1986年調入中國北方曲藝學校,擔任誦說專業主任之職。期間上演了由傳統相聲《找堂會》改編的《請劇團》,深受觀眾喜愛。成為一名專業相聲教師的他,除擔任專業主任,負責一些專業的教學領導工作外,他努力鑽研曲藝理論和教育學,就相聲藝術的特點開創嶄新的教學方法,分組給學生開蒙,然後按組輪換教師,傳授各自的擅長節目,既能發揮每位教師之長,又彌補了教師之間的不足,使相聲的傳統教學方法獲得了成功,這種方法一直沿襲至今。

1988年,被組織吸納,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1990年,正值壯年的劉文亨因突發腦出血留下嚴重後遺症,不得不告別舞台,此後一直在家中休養。

2000年,舉辦了紀念劉文亨舞台生活50周年慶祝活動,許多相聲表演藝術家也都前來助興。在《劉文亨和他的相聲藝術》的“跋”中,他謙虛地說:“我不是什麼相聲表演藝術家,只是一名普通的相聲演員,我的藝術很不成熟,雖然做了一些自己的努力,但與時代和廣大觀眾的要求相差甚遠。”

2001年10月8日上午10時20分在家中逝世,享年64歲。

主要作品

劉文亨劉文亨
劉文亨一生主要和劉文貞、班德貴、王文玉、於世猷四位捧哏演員合作,常演曲目:《戲迷》、《山東二黃》、《學越劇》、《繞口令》、《找堂會》、《交地租》、《捉放曹》、《渭水河》、《文昭關》、《空城計》、《雜談空城計》、《關公戰秦瓊》、《論捧逗》、《賣布頭》、《學四省》、《報菜名》、《怯洗澡》、《山西家信》、《鈴鐺譜》、《富貴圖》、《地理圖》、《八扇屏》、《夸住宅》、《大保鏢》、《六口人》、《學聾啞》、《南北怯》、《掛屍》、《批三國》、《賣掛票》、《打燈謎》、《洋藥方》、《戲魔》、《送妝》、《拉洋片》、《五紅圖》等。留下的有代表性的資料有:《評書漫談》《打金枝》《請劇團》《學大鼓》《王金龍與祝英台》《戲迷》等。

成就及榮譽

劉文亨說、學、逗、唱的基本功都很紮實,尤以“學唱”著稱。他表演的《戲劇雜談》、《打金枝》、《評書漫談》、《學越劇》、《雜談地方戲》等至今深受民眾歡迎。他與王文玉創作的《追韓信》,曾獲全國優秀短篇曲藝作品二等獎。

追思會

2005年4月24日著名相聲演員劉文亨紀念活動在津舉行,京、津相聲界知名人士蘇文茂、李金斗田立禾、魏文華、王文玉、寇庚儒、張志寬、劉俊傑、宋勇、孟凡貴、佟守本、劉瑛琦等參加。劉文亨紀念墓碑落成儀式也在天津永安公墓舉行。

在紀念活動上,相聲界人士追思了劉文亨對相聲藝術做出的傑出貢獻。蘇文茂、王文玉、張志寬、宋勇等先後發言,研討、分析了劉文亨的代表作品,並對他淡泊名利、甘於奉獻,刻苦鑽研藝術的品德大加稱讚。陶大為等青年相聲演員表示,一定要學習劉文亨前輩的精湛技藝和崇高藝德,為曲藝事業的繁榮發展而努力。

相聲演員

相聲是中國戲曲曲藝之一。按演員人數,其形式分為單口對口群口等,以說、學、逗、唱為其主要表現手段,通過幽默、滑稽的言語和表演引人發笑。說學逗唱是相聲演員的四大基本功。
白全福
班德貴
曹雲金
常寶豐
常寶華
常寶堃
常寶霖
常寶慶
常寶霆
常貴德
常貴田
常連安
陳璐
陳冠義
陳寒柏
陳軍
陳雨亭
崔征
大兵
戴志誠
丁廣泉
恩子
范振鈺
范志強
馮寶華
馮超[相聲演員]
馮鞏
高德明
高峰[相聲演員]
高鳳山
高笑林
高英培
高玉慶
耿寶林
耿伯春
郭德綱
郭培鑫
郭啟儒
郭全寶
郭榮啟
郭榮起
韓雲飛
韓子康
何雲偉
侯寶林
侯長喜
侯耀文
黃族民
吉坪三
吉文貞
姜寶林[相聲演員]
姜昆
蔣明孝
焦德海
焦少海
康松廣
於俊波
于謙[相聲演員]
於世德
於世猷
袁佩樓
岳雲鵬
張成全
張春奎
張德武[相聲演員]
張傑堯
張三祿
張壽臣
張文順
張永熙
張振圻
趙連升
趙連生
趙佩茹
趙世忠
趙振鐸
鄭健
魏龍豪
魏文華
魏文亮
吳兆南
武魁海
夏雨田
蕭國光
謝芮芝
謝天順
邢文昭
徐德亮
薛永年
閻笑儒
楊寶璋
楊海荃
楊瑞庫
楊少華[相聲演員]
楊少奎
楊鈺海
楊志淳
殷文碩
尹壽山
尹笑聲
於寶林
李福勝
李國先
李慧橋
李嘉存
李建華
李潔塵
李金斗
李菁
李孟遙
李偉建
鄭文昆
鄭文喜
周印金
朱闊泉
朱平
朱紹文
朱文先
朱相臣
朱永義
朱雲峰
祝敏
笑林
李國盛
張鶴文
於雲霆
秦麗
高曉攀
尤憲超
常藝博
賈玲
白凱南
於浩
鄧繼增
張永久
佟有為
蘇文茂
孫寶才
孫晨
孫士達
孫玉奎
湯金城
唐愛國
陶湘如
田立禾
佟手本
佟雨田
土登
汪保琦
王寶童
王本林
王長友
王鳳山[相聲演員]
王平[相聲演員]
王謙祥
王世臣
王文林
王文玉[相聲演員]
王學義[曲藝演員]
王耀宇
王兆麟
王致玖
王志濤
孔雲龍[相聲演員]
李伯祥
李德鍚
陳鳴志
鄭福山
趙津生
陳樹桐
楊化然
裘英俊
黃鐵良
何德利
佟守本
楊威[相聲演員]
劉春慧
李壽增
應寧
王玥波
楊義[相聲演員]
楊進明
趙偉洲
張勇[快板書演員]
李增瑞
連笑昆
劉寶瑞
劉德智
劉廣文
劉洪沂
劉俊傑
劉彤
劉文步
劉文亨
劉西雨
劉亞津
劉雲天
劉增鍇
欒雲平
羅榮壽
呂少明
馬德祿
馬季
馬金良
馬三立
馬樹春
馬志存
馬志明[相聲演員]
孟凡貴
潘雲俠
齊立強
邵權
師勝傑
石富寬
史愛東
史不凡
宋德全
李文華[相聲演員]
李文山
李雲傑[相聲演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