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化然

楊化然

楊化然:青年相聲演員。1981年出生於天津的相聲世家,自幼受家庭薰陶學習相聲。2008年拜天津著名相聲演員佟守本先生為師。其祖父楊少華、父親楊威和叔叔楊議都是著名相聲演員。楊化然曾經就讀於中國北方曲藝學校大專部,跟隨佟守本、田立禾、劉俊傑等相聲名家學習相聲。多次參加中央電視台以及各省市電視台的節目,2006年應邀赴台灣省巡迴演出月余,反響強烈,深受台灣同胞歡迎。並與相聲名家侯耀文、石富寬、李金斗、姜昆、馬志明、魏文亮、李伯祥等同台演出。

基本信息

童年往事

約定採訪的時間已過,電話那頭的楊化然一個勁兒地道歉,“我再有十分鐘就到了,不好意思,路上一直在堵車。”雖然沒有見過他,但是低沉有力的聲音讓人聽了舒服。

初學相聲

“我學相聲,純是誤會。”這樣的開場白,顯示著眼前這位“潮男”的獨特性格。“我爺爺有四個兒子,奶奶一直很遺憾沒有生個女兒。巧的是到了我這一代,就我一個孫子,其餘都是孫女,爺爺奶奶可高興了。我和他們在北京一直生活到7歲,爸爸媽媽才把我接回天津來上學。”說相聲的嘴巴果然厲害,對於每個問題,楊化然總能出口成章。抑揚頓挫,具有表演成分的回答,使氣氛一下子熱絡起來。

“看我爺爺二十多歲的照片,我和他長得一模一樣。我們家人眼袋都很大,為什麼呢?我爺爺晚上特別愛喝水,第二天早上起來眼睛不就腫了嘛。”這番理論一出,楊化然自己先笑作一團,“別當真,我開玩笑呢。”

楊化然兒時很多的記憶,都是有關爺爺和他的好友們在一起討論相聲的畫面。“我奶奶不識字,但卻是熱心腸。家裡經常是朋友滿座,我拿個小板凳坐在一旁,聽著他們高談闊論;而奶奶一個人,樂呵呵地接待客人,從容不迫。”也許每個人都認為,在這樣的家庭成長起來的楊化然,以相聲為生是理所當然,而他卻與相聲數次擦肩而過。

擦肩而過

學至國中的楊化然,因為理科成績不佳,父母和他商量到中專繼續深造。至於考什麼樣的中專,家裡人和楊化然沒有商量便達成共識——中國北方曲藝學校。

“中專考試對於我來說,只有文化課上的壓力,專業課我一點都不擔心。自信滿滿的我,完全沒有想到事情會變成後來那樣。”

楊化然的小叔,也就是現在家喻戶曉的相聲演員楊毅,當時有一個徒弟張堯,年齡和楊化然相仿,兩個人在這一年一起報考了北方曲校。可是因為某些不得已的原因,到最後竟然是楊化然和張堯爭取最後一個名額。“我爺爺和爸爸對我說,如果我不去上曲校,還可以繼續在家裡學相聲。而張堯如果上不了的話,他的相聲之路也許就會走不下去。迫於家庭的壓力,我連考試都沒有辦法參加。13歲的我,第一次知道什麼叫做生氣。後來,我只能去旅遊局的技校讀中專,學一個我一點都不喜歡的專業——酒店管理。”這是第一次,楊化然沒有牽起相聲的手,黯然離開。

“中專三年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快畢業時,我在市里一家酒店實習。偶然有一天,我和同學們去濱江道上的長壽園聽相聲。我記得很清楚,當時的票價是3元錢。聽著聽著,我就被帶到後台,被告知讓我救場。那時的我,也不知道害怕,借了大褂,找了搭檔,上了舞台,一氣呵成,居然效果還可以。”說著說著,楊化然說相聲的口氣又來了。

沒想到就是在長壽園的幾場演出,被張家口軍區來招兵的首長看到,陰差陽錯,楊化然去了部隊,成為一名文藝兵。

盛名背後

“楊化然同志是一名優秀士兵,有獎章為證,有照片為證。”當兵這段經歷對於楊化然而言,是一筆難得的財富。“在部隊里,我學會了做飯,嘗試著搞創作,經常去基層演出。短短兩年時間,我覺得自己成熟了很多。但說實話,我還是原來的臭脾氣,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直到採訪進行到這裡,楊化然談話的口氣才變得有些沉穩,顯露出明顯比同齡人成熟的表情。

“你問我生在這樣的家庭有什麼好處?讓我想想。”他摘下帥氣的貝雷帽,慢慢地品了一口茶,“我覺得最主要的一點,是比別人擁有更多的機會,但也許我並沒有好好利用。還有就是,我不用考慮我的生活來源,這一點我從來不避諱。但是我很清楚,在同輩中,哪怕我能做到最好,也不會有人來誇獎我,因為大家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只要我有一點差錯,我就會為我的父輩摸黑。這根弦繃得很緊,我有些累了。”楊化然的眼神有些落寞,“但是,這是我自己選擇的路,我從不後悔。”

“什麼是藝術,藝術就是生活;什麼是藝術家,只要觀眾喜愛的演員就是藝術家。這是我的理想。”這個結束語富有哲理。原來,楊化然這番思考竟然來自於平時愛讀的歷史書本。

人物生平

經常上演的節目有:《三節會》、《灶廚》、《買賣論》、《地理圖》、《做夢公司》、《福壽全》、《出主意》、《對春聯》、《生意經》、《樹沒葉》、《反七口》、《五宏圖》、《五行師》、《鈴鐺譜》、《大保鏢》、《白事會》、《大娶親》、《學四相》、《打燈謎》、《老老年》、《一舉成名》等。

相聲隊員

眾友相聲隊:尹笑聲、黃鐵良、佟守本、汪恩祿、陳鳴志、鄧繼增、朱永義、楊威、張永久、劉春惠、李金寬、何德利、楊化然、王春皓、劉磊、張楠

為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3周年,天津電台文藝台《每日相聲》欄目、天津維高文化藝術經紀有限公司、中國大戲院、《津門曲壇》雜誌社在中國大戲院聯合“津京兩地精品相聲展演”。

著名相聲演員田立禾、范振鈺、王文玉、佟守本、張永久、陳鳴志及楊威、楊化然父子聯袂登台。此外還特邀北京曲藝名家莫歧、張志強和參加2005年央視春晚的相聲演員李偉建、武賓加盟演出。晚會上,快板表演藝術家高風山先生親傳弟子孟新還表演中國傳統牛胯骨數來寶。

天津市著名相聲演員佟守本收徒儀式2009-06-04 舉行,楊化然、劉國君、劉磊、陳鵬、管新成五位青年演員正式拜佟守本為師。天津眾友、哈哈笑、九河相聲隊的主要演員,蘇文茂、李伯祥、杜國芝、魏文亮等相聲界名家紛紛到場祝賀。

此次拜師的五名年輕演員均為天津北方曲校的畢業生,其中楊化然是著名相聲演員楊少華的孫子,其父是楊少華的長子楊威。根據相聲界拜師不允許“近親繁殖”的原則,楊化然自然不能師從自己的父親楊威或叔父楊議。此次分別充當引師、保師、代師的是王文玉、王雙福、陳鳴志三位相聲演員。拜師會上,近80歲高齡的蘇文茂先生、天津文聯主席孫福海等人先後發言,對相聲界添丁進口表示祝賀。拜師儀式後,佟守本於當晚攜龐君、楊奇軍、楊化然、劉國君、劉磊、陳鵬、管新成七位愛徒在大金台相聲茶館進行了專場演出。

楊化然 楊化然

《 一樣的相聲不一樣的我 》

他的家族在相聲界享有盛譽,他的名字里卻含有一份淡然;他繼續著前輩的傳統之路,他“80後”的生活卻是豐富多彩;台上的他長袍馬褂,台下的他身著新潮……他叫楊化然,楊少華的長孫,楊威的獨子。這個出生在上世紀80年代的年輕人,從事著一份傳承百年古老藝術的工作,在生活中展現著自己活力四射的青春。

相聲演員

相聲是中國戲曲曲藝之一。按演員人數,其形式分為單口對口群口等,以說、學、逗、唱為其主要表現手段,通過幽默、滑稽的言語和表演引人發笑。說學逗唱是相聲演員的四大基本功。
白全福
班德貴
曹雲金
常寶豐
常寶華
常寶堃
常寶霖
常寶慶
常寶霆
常貴德
常貴田
常連安
陳璐
陳冠義
陳寒柏
陳軍
陳雨亭
崔征
大兵
戴志誠
丁廣泉
恩子
范振鈺
范志強
馮寶華
馮超[相聲演員]
馮鞏
高德明
高峰[相聲演員]
高鳳山
高笑林
高英培
高玉慶
耿寶林
耿伯春
郭德綱
郭培鑫
郭啟儒
郭全寶
郭榮啟
郭榮起
韓雲飛
韓子康
何雲偉
侯寶林
侯長喜
侯耀文
黃族民
吉坪三
吉文貞
姜寶林[相聲演員]
姜昆
蔣明孝
焦德海
焦少海
康松廣
於俊波
于謙[相聲演員]
於世德
於世猷
袁佩樓
岳雲鵬
張成全
張春奎
張德武[相聲演員]
張傑堯
張三祿
張壽臣
張文順
張永熙
張振圻
趙連升
趙連生
趙佩茹
趙世忠
趙振鐸
鄭健
魏龍豪
魏文華
魏文亮
吳兆南
武魁海
夏雨田
蕭國光
謝芮芝
謝天順
邢文昭
徐德亮
薛永年
閻笑儒
楊寶璋
楊海荃
楊瑞庫
楊少華[相聲演員]
楊少奎
楊鈺海
楊志淳
殷文碩
尹壽山
尹笑聲
於寶林
李福勝
李國先
李慧橋
李嘉存
李建華
李潔塵
李金斗
李菁
李孟遙
李偉建
鄭文昆
鄭文喜
周印金
朱闊泉
朱平
朱紹文
朱文先
朱相臣
朱永義
朱雲峰
祝敏
笑林
李國盛
張鶴文
於雲霆
秦麗
高曉攀
尤憲超
常藝博
賈玲
白凱南
於浩
鄧繼增
張永久
佟有為
蘇文茂
孫寶才
孫晨
孫士達
孫玉奎
湯金城
唐愛國
陶湘如
田立禾
佟手本
佟雨田
土登
汪保琦
王寶童
王本林
王長友
王鳳山[相聲演員]
王平[相聲演員]
王謙祥
王世臣
王文林
王文玉[相聲演員]
王學義[曲藝演員]
王耀宇
王兆麟
王致玖
王志濤
孔雲龍[相聲演員]
李伯祥
李德鍚
陳鳴志
鄭福山
趙津生
陳樹桐
楊化然
裘英俊
黃鐵良
何德利
佟守本
楊威[相聲演員]
劉春慧
李壽增
應寧
王玥波
楊義[相聲演員]
楊進明
趙偉洲
張勇[快板書演員]
李增瑞
連笑昆
劉寶瑞
劉德智
劉廣文
劉洪沂
劉俊傑
劉彤
劉文步
劉文亨
劉西雨
劉亞津
劉雲天
劉增鍇
欒雲平
羅榮壽
呂少明
馬德祿
馬季
馬金良
馬三立
馬樹春
馬志存
馬志明[相聲演員]
孟凡貴
潘雲俠
齊立強
邵權
師勝傑
石富寬
史愛東
史不凡
宋德全
李文華[相聲演員]
李文山
李雲傑[相聲演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