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熙

張永熙

張永熙(1923年-2015年7月16日),男,原名張寶康,藝名“小張麻子”,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因常與張壽臣、常連安、陶湘九等相聲界前輩同台演出,藝術日臻成熟,在觀眾中逐漸享有聲望。張永熙長於“學”,他的學唱涉及面很廣,評彈、單弦和各種大鼓都在他的相聲中得以再現,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深受南方觀眾的喜愛,被譽為相聲界的“江南旗”。與相聲泰斗侯寶林先生齊名,合稱“北侯南張”。 2015年7月16日15時05分,張永熙先生在南京逝世,享年92歲。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923年張永熙生於北京留學路板章胡同,自幼家境貧寒,從小和奶奶相依為命。

1932年9歲時拜相聲名家趙少舫為師,隨師在北京、大同、包頭、綏遠等地流浪賣藝,

青年張永熙 青年張永熙

1950年,張永熙定居南京,與關立明結成搭檔,在南京紅樓書場(今金陵飯店附近)演出,一炮打響,雙雙加入南京曲藝工作團,與劉寶瑞、高元鈞一起成為團里的主要演員。劉寶瑞的單口相聲、張永熙、關立明的對口相聲,在南方舞台樹起了一道絢麗的風景。而劉寶瑞、關立明、張永熙這三位藝術家,被觀眾親切地成為“相聲劉、關、張”,在中國相聲史上留下一段佳話。

20世紀五十年代,張永熙創作並演出了大量新曲目,如:《解放濟南府》、《活捉王耀武》、《鬥神爺訴苦》、《新舊婚姻》等等。

1958年,在北京參加了第一界全國曲藝會演,演出相聲《坐享其成》,並受到周恩來總理、董必武同志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後參加全國第一屆曲藝界代表大會,中國曲藝家協會成立,張永熙任江蘇片理事。

四十年代在河北石家莊演出時,他根據當地的一些迷信活動創作了快板書《不要上當》,並在當時的《新石門日報》全文登載。

張永熙先後任南京曲藝團副團長、團長。1952年,因南京曲藝工作團撤消,張永熙與關立明赴上海參加上海北方曲藝團,任副團長。

張永熙擅長於“學”,他的學唱涉及面很廣,評彈、單弦和各種大鼓都在他的相聲中得以再現,在上海他與侯寶林、劉寶瑞同台獻藝,以其獨特的藝術特點深得南方觀眾喜愛,被譽為相聲界的江南旗。

張永熙 張永熙

1997年,張永熙應邀參加《中國傳統相聲集錦》第二輯的錄像 ,與趙世忠共同錄製了《南彈北弦》《故事謎語》《珍珠倒卷聯》《京評越》等優秀相聲節目,留下了珍貴資料。

2001年、2010年兩次受中央電視台邀請,擔任CCTV第二屆、第五屆電視相聲大賽的評審。

2015年7月16日15時05分,張永熙老先生在南京逝世,享年92歲。

藝術特點

張永熙年輕時曾在張家口電台每日演播相聲,頗得聽眾、同行稱道。青年時的張永熙,不僅能嫻熟地演唱各種戲曲,還能操京胡、四胡、三弦和打擊樂器,這為他風格的形成打下了堅實基礎。他演出的曲目非常豐富,子母哏、貫口、腿活兒、柳活兒以及數來寶、太平歌詞,表演起來均能瀟灑自如。

他的相聲說唱並重,表演細膩,颱風瀟灑,摹仿傳神,不僅唱功精湛,還善於學話,各地的方言學起來惟妙惟肖,相聲《方言誤》充分展現出了他的精湛技藝,堪稱一絕。

張永熙長於“學”,他的學唱涉及面很廣,評彈、單弦和各種大鼓都在他的相聲中得以再現,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深受南方觀眾的喜愛,被譽為相聲界的“江南旗”。與相聲泰斗侯寶林先生齊名,合稱“北侯南張”(“北侯”是北方的侯寶林,“南張”就是南方的張永熙)。

個人作品

張永熙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相聲作品,如:《訓徒》、《糊塗知縣》、《對詩》、《探親丟驢》、太平歌詞《姜太公賣面》、數來寶《諸葛亮押寶》等等。

張永熙趙世忠相聲專輯:《聖賢愁》《英台修書》《珍珠倒捲簾》《學唱三曲》等。

人物軼事

張永熙在生活中和在舞台上一樣,是一個幽默的人,張永熙在1984年得了胃穿孔,進手術室的時候,醫生怕他緊張,想給他做做思想工作。可還沒等醫生說話,他便說:“這個胃甭管切下來多少,得給我留著。”醫生問:“幹嗎呀?”“我得回家炒肚片!”他這個“包袱兒”逗得醫生哈哈大笑,說:“他好像在給我們做工作。”

當時的醫療條件比較簡陋,手術後進行鼻飼、輸氧、輸液等,得插好多的管子。領導來看他的時候,他又“砸掛”,說:“我呀,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但很少下館子,這回我可下足了管子了……”。

人物紀念

南北相聲演員合影紀念於南京 1957.6.1 南北相聲演員合影紀念於南京 1957.6.1

2015年7月18日,張永熙的追悼儀式在南京殯儀館舉行。400多名相聲界人士及南京的相聲觀眾自傳送張永熙老先生最後一程。

江蘇省曲協、江蘇省文聯、安徽、山東、河南、上海等地曲協的領導和相聲同仁也都到場。姜昆代表中國曲藝家協會發來唁電,侯耀華、李金斗等相聲名家也都發去唁電。在追悼儀式上,江蘇省曲藝家協會主席宣讀了悼詞,並宣讀了中國和各省曲藝家協會發來的唁電。

人物評價

“北侯南張”,“北侯”是北方的侯寶林,“南張”就是南方的張永熙。(相聲界評價)

“永志學先生一代宗師名揚四海,熙光照後人百年相聲名灑江南。”(張老先生靈堂前的輓聯)

張永熙是行內人公認的泰斗。除了‘劉關張’、‘北侯南張’這些名號,他最大的藝術成就是收了很多徒弟,徒弟又收了很多徒弟,把相聲這門藝術帶到了南方。(天津謙祥益茶樓的總經理史清元)

張老一生比較淡泊名利,做人比較低調。(江蘇省曲藝家協會相聲藝術委員會主任盧明)

相聲演員

相聲是中國戲曲曲藝之一。按演員人數,其形式分為單口對口群口等,以說、學、逗、唱為其主要表現手段,通過幽默、滑稽的言語和表演引人發笑。說學逗唱是相聲演員的四大基本功。
白全福
班德貴
曹雲金
常寶豐
常寶華
常寶堃
常寶霖
常寶慶
常寶霆
常貴德
常貴田
常連安
陳璐
陳冠義
陳寒柏
陳軍
陳雨亭
崔征
大兵
戴志誠
丁廣泉
恩子
范振鈺
范志強
馮寶華
馮超[相聲演員]
馮鞏
高德明
高峰[相聲演員]
高鳳山
高笑林
高英培
高玉慶
耿寶林
耿伯春
郭德綱
郭培鑫
郭啟儒
郭全寶
郭榮啟
郭榮起
韓雲飛
韓子康
何雲偉
侯寶林
侯長喜
侯耀文
黃族民
吉坪三
吉文貞
姜寶林[相聲演員]
姜昆
蔣明孝
焦德海
焦少海
康松廣
於俊波
于謙[相聲演員]
於世德
於世猷
袁佩樓
岳雲鵬
張成全
張春奎
張德武[相聲演員]
張傑堯
張三祿
張壽臣
張文順
張永熙
張振圻
趙連升
趙連生
趙佩茹
趙世忠
趙振鐸
鄭健
魏龍豪
魏文華
魏文亮
吳兆南
武魁海
夏雨田
蕭國光
謝芮芝
謝天順
邢文昭
徐德亮
薛永年
閻笑儒
楊寶璋
楊海荃
楊瑞庫
楊少華[相聲演員]
楊少奎
楊鈺海
楊志淳
殷文碩
尹壽山
尹笑聲
於寶林
李福勝
李國先
李慧橋
李嘉存
李建華
李潔塵
李金斗
李菁
李孟遙
李偉建
鄭文昆
鄭文喜
周印金
朱闊泉
朱平
朱紹文
朱文先
朱相臣
朱永義
朱雲峰
祝敏
笑林
李國盛
張鶴文
於雲霆
秦麗
高曉攀
尤憲超
常藝博
賈玲
白凱南
於浩
鄧繼增
張永久
佟有為
蘇文茂
孫寶才
孫晨
孫士達
孫玉奎
湯金城
唐愛國
陶湘如
田立禾
佟手本
佟雨田
土登
汪保琦
王寶童
王本林
王長友
王鳳山[相聲演員]
王平[相聲演員]
王謙祥
王世臣
王文林
王文玉[相聲演員]
王學義[曲藝演員]
王耀宇
王兆麟
王致玖
王志濤
孔雲龍[相聲演員]
李伯祥
李德鍚
陳鳴志
鄭福山
趙津生
陳樹桐
楊化然
裘英俊
黃鐵良
何德利
佟守本
楊威[相聲演員]
劉春慧
李壽增
應寧
王玥波
楊義[相聲演員]
楊進明
趙偉洲
張勇[快板書演員]
李增瑞
連笑昆
劉寶瑞
劉德智
劉廣文
劉洪沂
劉俊傑
劉彤
劉文步
劉文亨
劉西雨
劉亞津
劉雲天
劉增鍇
欒雲平
羅榮壽
呂少明
馬德祿
馬季
馬金良
馬三立
馬樹春
馬志存
馬志明[相聲演員]
孟凡貴
潘雲俠
齊立強
邵權
師勝傑
石富寬
史愛東
史不凡
宋德全
李文華[相聲演員]
李文山
李雲傑[相聲演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