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榮壽

羅榮壽

羅榮壽(),男,出生於北京,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北京相聲代表人物之一。 幼年拜舅父趙靄如學說相聲,學藝七載,十五歲出師,開始他的藝術生涯。曾長期與白全福、高鳳山、李桂山、郭全寶合作,在北京、天津、濟南、瀋陽等地演出。1950年參加相聲改進小組,任副組長,致力於相聲的改革工作,積極編演新段子。後加入北京市曲藝團,1980年退休。代表曲目有《黃鶴樓》、《賣布頭》、《官衣賀喜》、《太平歌詞》,化妝相聲《拔牙》、《資本家與洋車夫》等。曾總結教學輔導的講授資料,結合個人藝術經驗,著有《相聲表演漫談》一書。 2018年4月7日,由北京市文聯主辦、北京曲藝家協會承辦的“紀念相聲表演藝術家羅榮壽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專場演出在民族文化宮大劇院舉辦 。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羅榮壽從八歲開始,跟他的舅父、著名相聲老藝人趙靄如學說相聲。學藝七載,十五歲出師,從此開始他的藝術生涯。

羅榮壽出師之後,即和王鳳山、高鳳山、趙玉貴等人搭夥合作,在北京宣武門平民市場“據地”說相聲。平民市場撤銷之後,又和孫寶才、王長友、郭全寶等,在北京各廟會一起合作,表演相聲、雙簧、太平歌詞。過了不久,又與白全福、高鳳山、劉永青等一起在天橋演出。這時他在北京相聲界已嶄露頭角,成了一名受觀眾歡迎的青年相聲演員。後來,應李壽增之邀請,和白全福一起到濟南晨光茶社(大觀園內)參加相聲大會的演出。同台的有李壽增、高桂清、孫少林、王樹田、馮立章、高德光、劉桂田、袁佩樓等。

1950年,羅榮壽參加相聲改進小組,任第一和第四屆副組長,致力於相聲的改革工作,積極編演新段子。羅榮壽積極參加了小組的工作和演出活動。他與侯寶林、郭啟儒、孫王奎、譚伯如、劉德志、於俊波、全常保、趙春田、於世德、陳湧泉、趙世忠等,經常在京、津兩地演出相聲大會。

相聲改進小組在完成使命結束之後,成立了三個曲藝團。羅榮壽參加了專演相聲大會的北京曲藝三團。後來三個團於1956年合併為北京曲藝團,羅榮壽在這裡一直工作到1980年退休。

人物評價

左為羅榮壽,右為高鳳山 左為羅榮壽,右為高鳳山

侯寶林的表演的確有著北京相聲所特有的那種規範、大氣的特點。但如果和羅榮壽比起來,侯寶林的北京味就顯得不那么明顯。

羅榮壽是京派相聲黃金時期的代表人物,他比陳子貞、譚伯儒要晚一輩,又早於二趙,可以說是京派相聲承前啟後的關鍵性人物。他能較為規範的保持著北京相聲的風格,這是尤為難能可貴的。

羅榮壽是相聲中的“端正派”,尤其是他早期和李桂山留下的錄音,無不顯示出這一特色。聽羅先生的節目,他的舞台形象一直是非常端正的,比如他的《賣棺材》的表演就有這一特色。再者他的段子中有很多評講的內容,比如《渭水河》中的京劇常識的介紹、《賣棺材》中“轉腿肚子”的史事,於趣味性中含有一定知識性。再有羅榮壽的嗓音清脆嘹亮、氣力充沛,雖然他不以柳活著稱,但有些節目還是很得實惠的,比如《賣布頭》、《黃鶴樓》這種“學”的節目,他就很拿手。再比如他的《雙簧》中“後臉”學唱《照花台》的小曲,也能非常輕鬆愉快勝任。

羅榮壽平易近人,毫無名演員的架子。對於青年同行和業餘愛好者總是傾囊相授,從不保守。在內外行中有不少學生。曾給侯寶林捧哏的李國盛先生就出自他的門牆。

羅榮壽對待相聲改革的嚴謹態度,和他自幼學藝時的刻苦認真、忠於藝術的作風是分不開的。他總結出五個字,就是:聽、看、學、練、用。在繼承前輩的藝術時,不墨守成規;在擷取他人之長時,不生吞活剝,而是根據自己的條件和特點,兼收並蓄,不斷發展自己的藝業,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以他的拿手段子《黃鶴樓》為例,就可以看出他對相聲藝術花。費的心血。這個段子最早是跟趙靄如老師學的。為了充實自己的表演,他又特意向李會民學習京戲的程式和鑼鼓經。然後再結合自己的條件加工整理,並在舞台實踐中不斷修改、潤色,使觀眾有常聽常新的感覺。對於這個段子,他曾作過精練的總結:是戲,不演成戲,離不開戲。也就是說,要學得象,唱得正。但它畢竟是相聲,所以要掌握好“包袱”的分寸。颱風要沉著、穩健;語言要準確有力,講究節奏。( 北方網評)

個人軼事

羅榮壽改“字”

羅榮壽 羅榮壽

相聲名家羅榮壽在一九五零年與侯寶林,劉德智,老舍等人一起加入了北京市相聲改進小組,他們積極,大膽地對傳統相聲進行改革,去其糟粕,留其精華,使之古為今用。羅榮壽首先拿自己擅演的傳統相聲《賣布頭》開刀,他逐字逐句地推敲,審核,找毛病,連一個字都不放過。這段相聲,有一段吹噓自己賣的白布特別白時這樣說的:“怎么那么白呀,氣死頭場雪,不讓二路霜,亞賽頭號的‘洋’白面哩吧。”這個“洋”字是解放前民間的常用語,如:洋火,洋車,洋布,麵粉也叫“洋面”,羅榮壽心想:現在解放了,這些東西咱們都能生產了,怎么還說“洋”字哪?咱們生產的頭籮面叫“高白面”,不是也很白嘛,對,改過來。他就把原詞:“亞賽頭號的‘洋’白面”,改成“亞賽頭籮的‘高’白面。”僅此二字,便使該段得以升華,有位老藝人問羅榮壽為什麼去掉”洋”時,羅榮壽詼諧地說:“把‘羊’都宰了,那還不去掉?”

主要作品

賣棺材(羅榮壽、李桂山);

黃鶴樓(羅榮壽、高鳳山);

文章會(王長友、羅榮壽);

白事會(羅榮壽、李桂山);

賣布頭(羅榮壽、高鳳山);

資本家與洋車夫(羅榮壽、李桂山);

賣掛票(羅榮壽、李桂山);

黃鶴樓(羅榮壽、李桂山);

學戲(羅榮壽、高鳳山);

三近視(羅榮壽);

捉放曹(羅榮壽、李桂山);

洪羊洞(羅榮壽、李桂山);

坐享其成(羅榮壽、李桂山);

忘詞(羅榮壽、李桂山);

賣布頭(羅榮壽、李桂山)。

後世紀念

2018年4月7日,由北京市文聯主辦、北京曲藝家協會承辦的“紀念相聲表演藝術家羅榮壽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專場演出在民族文化宮大劇院舉辦 。相聲表演藝術家陳湧泉、於連仲、侯耀華等參加了“紀念相聲表演藝術家羅榮壽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專場演出 。

相聲藝術家(二)

相聲是門語言藝術,以諷刺笑料表現真善美,以引人發笑為藝術特點,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藝術手段。著名相聲藝術家有“萬人迷”李德鍚、“笑話大王”張壽臣、“相聲大師”侯寶林、“相聲泰斗”馬三立、“單口大王”劉寶瑞等。

相聲演員

相聲是中國戲曲曲藝之一。按演員人數,其形式分為單口對口群口等,以說、學、逗、唱為其主要表現手段,通過幽默、滑稽的言語和表演引人發笑。說學逗唱是相聲演員的四大基本功。
白全福
班德貴
曹雲金
常寶豐
常寶華
常寶堃
常寶霖
常寶慶
常寶霆
常貴德
常貴田
常連安
陳璐
陳冠義
陳寒柏
陳軍
陳雨亭
崔征
大兵
戴志誠
丁廣泉
恩子
范振鈺
范志強
馮寶華
馮超[相聲演員]
馮鞏
高德明
高峰[相聲演員]
高鳳山
高笑林
高英培
高玉慶
耿寶林
耿伯春
郭德綱
郭培鑫
郭啟儒
郭全寶
郭榮啟
郭榮起
韓雲飛
韓子康
何雲偉
侯寶林
侯長喜
侯耀文
黃族民
吉坪三
吉文貞
姜寶林[相聲演員]
姜昆
蔣明孝
焦德海
焦少海
康松廣
於俊波
于謙[相聲演員]
於世德
於世猷
袁佩樓
岳雲鵬
張成全
張春奎
張德武[相聲演員]
張傑堯
張三祿
張壽臣
張文順
張永熙
張振圻
趙連升
趙連生
趙佩茹
趙世忠
趙振鐸
鄭健
魏龍豪
魏文華
魏文亮
吳兆南
武魁海
夏雨田
蕭國光
謝芮芝
謝天順
邢文昭
徐德亮
薛永年
閻笑儒
楊寶璋
楊海荃
楊瑞庫
楊少華[相聲演員]
楊少奎
楊鈺海
楊志淳
殷文碩
尹壽山
尹笑聲
於寶林
李福勝
李國先
李慧橋
李嘉存
李建華
李潔塵
李金斗
李菁
李孟遙
李偉建
鄭文昆
鄭文喜
周印金
朱闊泉
朱平
朱紹文
朱文先
朱相臣
朱永義
朱雲峰
祝敏
笑林
李國盛
張鶴文
於雲霆
秦麗
高曉攀
尤憲超
常藝博
賈玲
白凱南
於浩
鄧繼增
張永久
佟有為
蘇文茂
孫寶才
孫晨
孫士達
孫玉奎
湯金城
唐愛國
陶湘如
田立禾
佟手本
佟雨田
土登
汪保琦
王寶童
王本林
王長友
王鳳山[相聲演員]
王平[相聲演員]
王謙祥
王世臣
王文林
王文玉[相聲演員]
王學義[曲藝演員]
王耀宇
王兆麟
王致玖
王志濤
孔雲龍[相聲演員]
李伯祥
李德鍚
陳鳴志
鄭福山
趙津生
陳樹桐
楊化然
裘英俊
黃鐵良
何德利
佟守本
楊威[相聲演員]
劉春慧
李壽增
應寧
王玥波
楊義[相聲演員]
楊進明
趙偉洲
張勇[快板書演員]
李增瑞
連笑昆
劉寶瑞
劉德智
劉廣文
劉洪沂
劉俊傑
劉彤
劉文步
劉文亨
劉西雨
劉亞津
劉雲天
劉增鍇
欒雲平
羅榮壽
呂少明
馬德祿
馬季
馬金良
馬三立
馬樹春
馬志存
馬志明[相聲演員]
孟凡貴
潘雲俠
齊立強
邵權
師勝傑
石富寬
史愛東
史不凡
宋德全
李文華[相聲演員]
李文山
李雲傑[相聲演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