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戰紀》

《創:戰紀》

《創:戰紀》將採用2D+3D切割真實世界和電子世界的創新方式上映,影片定於2010年12月17日全面登入北美3D和IMAX 3D影院,並有望引進中國內地。本片的續集也已提上日程,迪士尼已經著手第三集的劇本創作。

基本信息

影片概述

本部影片是1982年經典科幻片《電子世界爭霸戰》的續集(但是有些觀影者及導演並不認為這是《電子世界爭霸戰》電的續集),繼承了老版中的科幻概念和視覺元素,並結合最頂尖的CG3D技術。投資3億美元,是迄今為止電影史上投資最大的電影之一。
影片講述的是20世紀80年代,電子軟體天才凱文·弗林(傑夫·布里吉斯 Jeff Bridges 飾)創建了英康公司,將人類帶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可是在輝煌的時代開創不久後,凱文神秘失蹤。在此之後,凱文年幼的兒子薩姆(加內特·赫德蘭 Garrett Hedlund 飾)繼承了父親的位置,實際工作則由其他工作人員主持。薩姆天資聰穎,充滿冒險精神,經常給英康的高層們惹來麻煩。這一天,他得知一間荒廢已久的工作室內竟傳來父親的訊息。薩姆前去探查,結果竟進入一個全數位化的虛擬世界。這個世界的掌控者克魯(傑夫·布里吉斯 Jeff Bridges 飾)與父親有著同樣的容貌,卻野心勃勃,邪惡無比。薩姆被迫捲入一場充滿陰謀的電子爭霸戰中…… 

電影劇情

 

《創:戰紀》 《創:戰紀》

著名的電腦遊戲開發名家凱文·弗林在開創自己最新遊戲的過程中離奇失蹤,多年之後,他的兒子——27歲的薩姆·弗林收到失蹤已久的父親的神秘信息(其實是克魯假傳的信息騙他進入電子世界),根據信息的來源,薩姆進入父親封閉多年的辦公室尋找父親失蹤的真相。他找到了父親工作的密室和電腦,在一系列鍵盤操作之後薩姆發現自己神奇的被數位化,進入了父親創造的電子網路遊戲世界。
在這個世界裡,所有的人都是“程式”,薩姆被當作程式被迫參加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生死一線的遊戲大戰,還遇到了父親在電子網路世界創造的一個“替身”——克魯居然想置他於死地。在危急時刻薩姆被一位突然出現名叫“葵拉”的女戰士救走,並在一個隱蔽住所重遇被困在電子網路里20年的父親。原來凱文·弗林在開發這一足以改變人類世界的電子網路世界過程中創造的“替身”克魯背叛了他,克魯控制整個電子網路世界,使他無法從關口回到人類世界。薩姆堅持要父親和他一起重回現實世界,但是他們面對的是幾乎無所不能的克魯,還有克魯妄圖從電子世界關口進入和控制人類現實世界的驚天陰謀,父子倆和葵拉一起為了回家,為了阻止克魯將要帶給人類的災難,在步步危機的電子網路世界展開了一段生死大曆險。

角色介紹

凱文·弗林

(傑夫·布里奇斯飾)
一個天才的電腦編程大師,在遊戲程式開發領域可謂是開創性的先行者,他開發出了虛擬數字世界的遊戲“電子網路”(the Grid)。他讓英康公司一舉成為電子遊戲領域的龍頭老大,接著就在1989年毫無聲息的神秘失蹤。天才的遊戲程式大師凱文·弗林希望,無論在虛擬世界還是現實世界,都能做到盡善盡美。在他研發的遊戲“電子網路”中,他成了第一個能夠進入神奇的數字虛擬世界的真人,他希望能找到一種方法,真正將電子世界和現實世界連線起來。基於這樣的思考,他研發出了高端程式克魯2.0。然後秘密使用這套程式達到他要把人類的現實生活和數字的虛擬世界緊密連線的偉大理想。白天,這個電腦公司的天才青年,晚上,就搖身變成了“電子網路”締造者。在1989的一天,凱文·弗林神秘失蹤了。他已經意識到,他一手建造的這個虛擬帝國,真的應了那句話‘當你一心追求,終難免不可自拔’,他身陷在自己創造的虛擬世界中,而他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到那個能讓他重返現實社會,重新回家,重返他兒子身邊的機會。

薩姆·弗林

(加萊特·赫德蘭飾)
凱文·弗林唯一的兒子,是一個愛冒險,又頗有點兒叛逆精神的27歲青年,他早已經厭倦了英康公司的薪酬,並一直為父親的失蹤糾結不堪。凱文·弗林唯一的兒子薩姆出生在1983年。從兒子出生到1989年凱文失蹤,這對父子的關係始終融洽而親密。對薩姆來說,父親凱文就是他的一切。就好像是命中注定,薩姆成了和父親一樣對傳統觀念十分叛逆的孩子,他沿著父親的足跡成長起來。凱文失蹤後,他的老朋友,也就是英康公司的老搭檔艾倫·布拉德利代替凱文,擔起了薩姆的父親的角色。20年轉瞬即逝,薩姆長大了,成了一個性格孤僻、脾氣乖戾的青年,他喜歡在建築物之間穿梭,要不就是駕駛著機車玩急速飛車,總之他不喜歡穿著西裝,一本正經地坐在英康的辦公室里去搞什麼研發設計。當布拉德利告訴薩姆,他要承續他父親的工作的時候,薩姆非常不情願地走進了他父親曾經工作的老連拱廊,可他很快就發現,自己被父親開發的電子世界深深吸引住了,就是真箇電子世界,已經監禁了他的父親20年之久。在這個電子世界中,不用每天去面對公司的高管,那是一個完全超乎他想像的數字世界,在那裡,他要想辦法找機會營救他的父親,那個曾經被他誤以為是拋棄了自己孩子的父親。

葵拉

 

(奧利維亞·維爾德飾)
葵拉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凱文·弗林為自己設計的一套自我拯救的程式,她是凱文·弗林的紅粉知己,勇敢而堅強,最終把他從流亡中解救出來。程式葵拉就像是弗林的女兒一樣,他是弗林最好的朋友,聰明、好奇,有點好事,喜歡打聽別人的隱私,但同時她也很有戰鬥力,能夠毫不費力的消滅對手。弗林教會了葵拉學習了解電腦內外的世界,而葵拉對弗林則保持著高度的忠誠。這一切訓練的結果就是,葵拉接納了弗林對知識狂熱的精神理念,她自己也變得很想體驗,那個以“用戶”的名字進入的世界,這世界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想。所以當葵拉和薩姆·弗林走到一起的時候,給葵拉的感覺,薩姆·弗林就像凱文·弗林和葵拉一真期待的那個人。同時,家庭的平靜被瞬間打破,他們發現,他們在通過自己特有的方式,在凱文一手創建的電子世界中與危險的電腦程式展開了激戰。

克魯

(傑夫·布里奇斯飾)
凱文·弗林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的主控程式。他可以用來監測,防止數字虛擬世界無限制膨脹,但是這個人物最終脫離了主控程式的控制變成了邪惡的力量,並控制了“電子網路”的虛擬世界和這個世界裡的居民。凱文·弗林最初設計出克魯程式,只是為了幫助自己找到一個證明,而證明這個網路天才價值的最好方法就是向他的老闆索賠。但是當凱文從虛擬世界回到現實世界後,第一版克魯卻沒有活下來,於是,凱文又按照自己的樣子研發出了克魯2.0這個升級版,並希望用它來監控他在虛擬世界搭建的烏托邦王國,能夠和現實世界和平共處,儘管凱文有很多善意的設計,但事情的發展卻並沒有像他想像的那樣。凱文失去了對克魯的控制,克魯想要把凱文趕走,把整個虛擬世界置於自己的掌控之下。

克斯特

 

《創:戰紀》 《創:戰紀》

(麥可·辛飾)
一個會隨機應變,又謊話連篇的程式,他經營著電子世界的“終點”俱樂部。影片中叫做克斯特的程式是一個靠信息積累起財富,又有著非凡的適應能力,能不斷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的傢伙。特殊的信息組合讓他擁有了一間在虛擬世界裡的小酒吧,他就是這個叫做“終點”的小酒吧的管理者,在“電子網路”的遊戲中,他像水銀一樣無孔不入,他很狡猾、八面玲瓏,甚至有些聰明得讓人覺得靠不住,克斯特想要取悅與每一個人,他不放過任何一個能為他贏得財富的機會,在每一筆交易中,他都要贏,不管對方是朋友還是敵人,他都是利益至上。他衡量的行為準則的唯一標準就是你能付出的酬勞

賽爾瑞·詹穆

(碧爾·加勒特飾)
詹穆是最重要的一個賽爾瑞程式,她就像希臘神話里的賽爾瑞神一樣美麗。在“電子網路”的虛擬格鬥遊戲裡,她負責引導鬥爭開始。詹穆程式是賽爾瑞程式組中的一個,她們的使命就是準備引導其他的程式發起對“電子網路”主控程式的挑戰。為他們提供裝備和光碟(這在薩姆的事件中表現得尤為突出)。他們經常是你在虛擬世界中見到的最後一個友好的程式,如果她們出現了,那就是說很不幸,你在遊戲中已經完蛋了。這些漂亮的電子美女們通常也會作為迎賓女郎出現,詹穆和她的姐妹們還會常常光顧克斯特的“終點”酒吧,女人通常都難以捉摸,要不是賽爾瑞程式們的美貌太過誘惑,她們還有什麼能作為武器呢?

艾倫·布拉德利

《創:戰紀》劇照 《創:戰紀》劇照

(布魯斯·鮑克斯雷特納飾)
凱文·弗林黃金時代的最佳搭檔,但後來卻被英康公司解僱,他曾經在凱文失蹤後,代替凱文做薩姆的監護人。在商言商,對未來的展望最好始終抱著謹慎的態度,不然,昨天的天才可能就會被今天的企業拋棄。大約30年前,艾倫·布拉德利對英康公司來說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電腦程式員。但自從凱文·弗林失蹤後,他開始逐步失去他對公司董事會的控制力,他們甚至把他視為必須儘快踢出局的傢伙。與此同時,他的個人生活也麻煩不斷。他在年輕的薩姆·弗林的眼中,他的建議也常常被當做沒有任何道理的說教。所以從他的角度考慮,這也是為了薩姆好,他當然希望能夠接收到從弗林的連拱廊發出的信號,那信號可能會引導凱文·弗林重返現實。

創/林斯勒

《創:戰紀》 《創:戰紀》

凱文 弗林與艾倫創造的一個安全程式,在第一部的創作為第二男主角出現,在第二部中作為重要
配角。第一次出現是在與薩姆的戰鬥中,正義形態在57分鐘出現過,擁有極強戰鬥力,可以輕易把葵拉打倒,克魯背叛後後被克魯改造成為林斯勒,他可以操作兩隻光碟(據《創:崛起》推測一隻是磁碟、一隻是身份碟)。最後在與弗林的對視下覺醒,駕駛飛機與克魯相撞,墜入海中。

影片製作

《創》崛起

《創:戰紀》 《創:戰紀》

它看起來更像是一塊流行文化的試金石或是一部有關“極客”(Geek)的故事,而不是當今電影製作的範本。沒有史蒂文·利斯伯吉爾(Steven Lisberger)拍攝的《創(Tron)》,電影製作的規模也將大不相同。當然,於2011年1月10日登入國內影院這部續集《創:戰紀(Tron Legacy)》也將不復存在。許多人記得上一部或許是因為在幾年前看過影碟,而隨著《創戰紀》就要正式上映,也許我們應該降低處理器的時鐘頻率,再重溫二十多年前的《創》,相信這會更有助於你在進入影院後,理解《創戰紀》的故事。
“我意識到這些技術非常適合將視頻遊戲和計算機特效帶到銀幕上來。而正是那個時候,整個概念閃現在我腦海中,”《創》創造者史蒂文·利斯伯吉爾說到。他對於正處於飛速發展、能夠讓遊戲愛好者體驗五光十色虛擬世界的視頻遊戲領域十分著迷。因為並不滿足於封閉的現實,利斯伯吉爾決定將電腦遊戲的世界展現給所有人。“我認為吸引的那些元素也正是創造《創》的基礎:可以這樣拍電影、拍動畫、運用技術。事實上,網路空間在那時對我來說將是下一個尖端領域。當然,對於現在來說,這已經是句老掉牙的話了。因此我會有相當冒險的感覺。但這也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時機來考慮這些技術可能創造什麼樣的未來。”
利斯伯吉爾最初想要拍攝一部以真人合書作為結尾的動畫電影。由於片中有大量的電腦特效,這個項目的最佳合作夥伴似乎應該是一家技術公司。幾乎每個他去接觸的人都拒絕了他。但位於LA的信息國際(Information International)公司被他想做的東西所吸引。當利斯伯吉爾信心滿滿地深入鑽研數位技術能夠做什麼的時候,有關《創》的概念最終成為了一部由真人表演混合CG動畫的作品。到了這個時候,利斯伯吉爾已經花了30萬美元來開發這一項目,並通過獨立融資籌到了約400萬美元。這對於影片能夠開始製作所需的資金來說遠遠不夠。利斯伯吉爾和商業夥伴唐納德-庫什納(Donald Kushner)最終孤注一擲,並得到了與迪士尼公司會面的機會。迪士尼對此很感興趣,但需要將1000萬美元甚至更多的錢投給一個經驗不足的導演和一部完全採用新技術製作的電影,不免還是有些擔心。即便這樣,項目主管最終說服迪士尼,讓其掏腰包來製作一部測試片段,才最終令他們相信這行得通。
儘管贏得了迪士尼的青睞,但仍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解決。“在計算機技術方面,我們就像是一個新生兒,還有很多的禮節要學習。而它們像是一所有著悠久歷史、教學嚴格的學校一樣。就感覺好像有頭頭對它們說,‘難道你敢越界,加入敵方陣營嗎?’”利斯伯吉爾回憶到。但在團隊正式開始進行項目製作後,越來越多的懷疑逐漸轉變成了興奮。很多動畫師(包括年輕的約翰-拉斯特)也想看這些構想到底將如何成真。利斯伯吉爾請來漫畫大師讓·紀勞(Jean Giraud)來處理服裝和布景,《銀翼殺手(Blade Runner)》的席德·米德(Syd Mead)來負責交通工具,商業藝術家彼得·洛依德(Peter Lloyd)把握環境。根據不同的時間和需要,他們還要相互交換工作。
利斯伯吉爾請來傑夫·布里吉斯(Jeff Bridges)、大衛·華納(David Warner)、布魯斯-鮑克斯雷特納(Bruce Boxleitner)和辛迪·摩根(Cindy Morgan)主演該片。採用實際視頻遊戲的時間運用來幫助演員們理解概念。“那時什麼都沒有。”他回憶到。“只有一個桌球遊戲放在舞台的角落。砰砰砰,一個人會說:‘我們在那兒,’之後其它所有東西都要從遊戲中推斷。”他回憶到,“我認為相對於真實的世界來說,我們正在拍攝的東西有著某種特殊的吸引力。我們並沒有使用藍布和綠布,但我們卻用了黑的,因此所有東西都是黑白的。一個人在拍攝過程中會覺得這像是一門表現主義裝飾派藝術。”《創》用了六個月的時間進行前期製作準備、四個月的時間拍攝,最後用了九個月的時間完成效果。劇組人員將這部電影當成是一部動畫作品,而非真人表演的。但他們仍常糾結於那些需要的、但卻還沒被發明出來的技術。
《創》的故事主要圍繞凱文·弗林(Kevin flynn)展開,他是一名為大型軟體公司英康(ENCOM)工作的程式設計師。凱文拚命地證實英康公司最熱門的電子遊戲是從他那裡被自己以前的同事埃德-迪林傑(Ed Dillinger)偷走的,而埃德卻靠著這個來迅速晉升成了公司主管。公司的大型作業系統“主控程式”(Master Control Program)正慢慢地控制著一切,它勒索埃德給予自己更多的能力和訪問許可權,以便能夠入侵五角大樓。當凱文試圖做最後的努力阻止它時,MCP向他發射雷射將其數位化,把他送進了虛擬世界。在那裡,凱文發現了一個程式創造的世界。他們的創造者在MCP確立規則的遊戲裡專心地比賽。凱文唯一的希望就是找到好朋友艾倫·布拉德利(Alan Bradley)設計的程式“創(Tron)”,並與其合作試圖對抗日益強大而瘋狂的MCP。
編劇兼導演的史蒂文-利斯伯吉爾充分運用了最新技術來展現眼花繚亂的效果。但對於孩子(尤其是電腦遊戲愛好者)來說,在觀看的時候會有種度日如年的感覺。”這部投資巨大的電影並沒有獲得成功。但就算沒有取得同年上映的另一部電影《ET外星人》那樣巨大的反響,《創》還是以1700萬美元的成本在美國取得了330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像《ET外星人》一樣,迪士尼並沒有打算將其拍成一個系列。準確地說,在迪士尼認為時機合適之前,它沒有這樣的打算。不過在幾年前,這樣的時機終於出現,於是也就有了我們即將看到的續集《創:戰紀》。

28年 等待新導演

對30歲以下的非科幻影迷觀眾來說,《創》也許是一部陌生的電影,這部於1982年推出的影片當時並沒有取得很大轟動,票房成績也不佳。但從科幻風格和電影技術上來看,影片卻絕對稱得上劃時代作品,它是第一批採用電腦動畫與真人結合的方式完成特效的電影,堪稱CG時代的先行者,而電子世界的概念對後來的科幻電影(如《黑客帝國》)、商業廣告、MV等流行文化都有深遠的影響。片中許多場景仍流傳至今,尤其是其中夜光機車轉直角彎、車後拖曳長長光影的視覺效果,成為常常被拿來仿效的經典畫面。
如果說在紅白機都還沒發售的時代,提出真人進入電子世界的概念太過超前,那么如今這樣主題的電影已經很容易被大眾接受,於是續集也被擺上了日程。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就曾經傳出過迪斯尼打算拍攝《創》續集的訊息,但直到2005年,《綜藝》才報導稱迪斯尼已經請來布萊恩·克魯格曼和李·斯特恩斯奧為影片撰寫劇本。在2008年的Comic-Con上,一段約瑟夫·科金斯基執導的概念片意外亮相,同時也確認了傑夫·布里吉斯的回歸。影片於2009年4月在加拿大溫哥華開機,同年6月,迪斯尼公布了續集的片名“Legacy”(直譯:遺產)。
對於30年後才拍續集的原因,第一集導演史蒂文·利斯伯吉爾說,他們只是在等待當年受到《創》啟迪的年輕人們能成長起來,並由他們自己來拍攝這部電影,約瑟夫·科金斯基就是其中的一員。很少有導演能夠像科金斯基那樣,第一次執導電影長片,便被選中掌控如此大製作,但如果你看過他之前的廣告作品,就知道《創》對他的影響,“在我七八歲的時候,我在錄像機上看過這部電影,我對它留有非常獨特的印象,感覺好像有什麼東西要從中跳出來。我是個在數碼時代成長起來的孩子,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我有了蘋果經典機,在我讀書的學校幾乎人人都有手提電腦,其後在建築學校里我又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數字程式。我自認是數碼時代的一員,而能夠在長大成人後接下這部電影,將其中的東西改造更新,更像是在為我們這個世代的人在完成一項工作。我認為史蒂文在拍這部電影時,他的理念至少超前了10到15年,而到我拍這部電影時卻正是時候。”

1.7億打造電子世界

《創:戰紀》 《創:戰紀》

美國視覺效果協會(VES)曾在2007年評選“電影史最有影響力的50部特效電影”,《創》在榜單中名列第六,美國電腦圖形圖像學會則將這部電影稱為電腦圖形的里程碑。鑒於原作在視效史上的經典地位,30年後的續集,迪斯尼投下1.7億美元重金,希望藉助3D技術打造不一樣的視效外觀,彌補當年的技術遺憾。
影片採用3D攝影機進行直接拍攝,約瑟夫·科金斯基說每一天在片場都有著與眾不同的挑戰,比如片中超炫目的螢光戰衣,“我們決定製造出全套的螢光外套,而不是通過後期去處理”。曾在《特洛伊》中嶄露頭角的加內特·赫德蘭在片中飾演凱文的兒子山姆,赫德蘭說道,“拍這部電影的經驗很特別, 因為每個演員都穿著鑲有LED光帶的貼身緊身衣。我在拍戲期間一點都不敢貪嘴,因為不管多一寸還是少一寸肉,戲服馬上就會走樣!”女主角奧利維亞·王爾德也說:“我到現在一想到第一次戲服亮起來的時候都還會覺得很激動。雖然發光特效可以在後制的時候作效果,不過為了求逼真,我們寧願冒著電線走火的可能,穿著特製的戲服表演,不過還好沒有發生線路短路火燒身的事件,哈哈。”
傑夫·布里吉斯飾演的凱文·弗林困在電子世界中超過20年,儘管他已經老去,但他當年依據自己形象創造的虛擬人克魯還保持著當年的容貌。因此在續集中,布里吉斯將藉助CG技術“分飾兩角”:一個是55歲的凱文·弗林,一個則是有著35歲外表的克魯。不過對這位奧斯卡影帝而言,電影中探討數字時代人類面對科技的矛盾關係更有話題性。布里吉斯說,原版上映時,人類和計算機的關係才剛開始, 所以電影顯得很前衛;然而《創:戰記》卻是一部十足的現代神話,“數碼科技可以說是兩面刃,科技可以拉近人們的距離,也可讓人們關係更疏遠,《創》的神話可以讓我們有所反思”。

情感核心

《創:戰紀》 《創:戰紀》

在這個後《黑客帝國》的時代,回到《創》的世界是否已經落伍?導演約瑟夫·科金斯基對影片有自己想法,“我希望延續原來電影的故事、人物和美學,而不是做一部類似《黑客帝國》的電影,並且
我也不想做一部關於網際網路的電影……大家不要把這部影片想像成電子遊戲電影,我們嘗試著改變這種看法。影片中真實人物的戲份才是故事真正的核心。這正是我希望觀眾們從中能看到的一面。”
續集的片名““Legacy”(意為“遺產”)”暗示了續集故事的主題:這是一個關於兒子尋找父親的故事。影片開場幾分鐘交代出這樣的情感背景,男孩在失去父親關愛的境遇下獨自成長,他承受著失去父親的痛楚,接著,他發現也許父親的失蹤和他原來想的並不完全一樣,也許有機會能夠改變這一切,重新恢復他和父親的聯繫。科金斯基說,“父子關係從一開始就是影片的首要主題,這也是迪斯尼投資製作這部影片的一個原因。視覺上的超前和技術上的領先都是表象,究其情感本質,這還是一個講述父與子的故事——不要忘了這是一部迪斯尼電影。”

視覺特效

《創戰紀》的影片攝製者和設計師們把他們的創造才能提升到了一個令人激動的高度,創造出前所未有的電影美學,這將使觀眾沉浸在將沉浸在令人震驚的視覺景觀中,觀眾從不會有這樣的體驗,他們甚至可能連想都沒有想到過。
影片由導演約瑟夫·科辛斯基掌舵,由達倫·吉爾福德擔任美術指導,在他們的頭腦中,有一點是清晰而至關重要的,那就是要保持第一部《創》精神內涵,這是關鍵。“第一部影片已經確立了一個標桿似的外觀視覺效果,”吉爾福德這樣闡釋,“當然,當年有很多想像受制於當時的電腦技術,沒有辦法超越80年代的局限性。但今天電腦技術是呈幾何級數飛速增長的,這顯而易見,我們今天能做什麼再不會受到技術的限制。當然,我們也會有意識去做一些改變和嘗試,而不會完全一成不變,在外觀和形式上盡我們所能的進行了調整,可我們還是希望能夠保持那些《創》開創的經典形象。”
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重量級的設計師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就包括概念藝術家大衛·利維。他的工作就是把科辛斯基天馬行空的想像落實到圖紙,並以此來確立一個新的電影世界。“喬的想像創造出了第一部,他讓電子的虛擬世界像現實生活一樣展示在觀眾面前,和現實生活是如此的接近,就像現實世界的雙胞胎一樣。”利維說。
科辛斯基的目標是從沒有人關注過的領域,融合虛擬和現實,“我不希望觀眾意識到界限在哪兒。有時候我們採用實景的全景拍攝,而有時候,我們則選擇分片段拍攝,整個拍攝對象都被藍色的螢幕包圍起來,如果這樣的嘗試有用,那么界限就會十分微弱,而在觀眾看來空間的轉換則是完全合乎邏輯的。”科辛斯基說。
在拍攝細節方面,《創戰紀》的確比第一部的設計走得更遠。“逼真的電腦繪圖和真實景物的結合的確會帶給你身臨其境的感受。”傑夫·布里奇斯說。“在第一部《創》中,我們還不能得到這樣的體驗,主要就是因為那個時代基本上還只能依靠黑色的混紡布和白色的膠帶來現實空間的變換,觀眾根本不會產生置身其中的質感,可以說在第一部的時代,人們只是身在故事之外,就像站在櫥窗的外面,看著裡面的模特穿著什麼。”
然而,在《創戰紀》中,科辛斯基全套的道具設計,還有在他指揮下的美術指導,《創戰紀》將不簡單是一部實景拍攝和電腦繪圖相結合的CGI電影,范庫弗峰雄偉壯麗的香格里拉酒店作為英康公司的總部,隨著薩姆停在范庫弗峰碼頭的海運貨櫃,將為觀眾呈現出一派壯麗的城市輪廓。還有其他的道具,比如,弗林的連拱廊、凱文的秘密實驗室,還有“終點”酒吧,分別在影片攝製組的六個攝影棚中。
在虛擬世界中設計的所有的街道都會比我們現實中城市裡的街道更寬闊、規模更大。“當薩姆第一次通過連拱廊進入虛擬世界,”影片的美術指導達倫·吉爾福德說,“一套特設的識別程式把他從街道上拖了出來。這套識別程式大概有70英尺寬,這個比例大約與我們平常生活的至少兩個街區的規模相差無幾。這的確是非常大的規模,非常壯觀。”
大約有20到25名設計師,他們來自完全不同的藝術領域,他們的通力合作將科辛斯基和他的創作團隊天馬行空的靈感變成了真實的道具和場景,工作涉及各個細節,從現實世界的定位件,結合了現實建築的藍屏到完全由數字虛擬出的道具場景。吉爾福德推測,影片中大約出現了60到70個獨一無二的設計,這其中還不包括15個將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完全由電腦進行分層設計創造出的場景。
最大的挑戰就來自於“電子網路”虛擬世界的外觀。導演科辛斯基說,“對任何一部電影來說,能否找到一個合適外景拍攝地都是至關重要的。以我對設計的理解來看,我已經意識到,尤其是對這樣一部電影而言,一部每一個細節都要依靠設計的電影,我更需要花大力氣去設計場景和空間。因為我們根本不可能在現實世界中找到一個那么合適能做虛擬世界場景的外景地。所以,《電子爭霸戰》中出現的每一個數字場景,我們都要從零開始搭建。”
有很多的攝製工作是在溫哥華的攝影棚中完成的,影片的攝製者們本來以為可以很輕鬆的在城市裡找到適合電影的外景基地,並把場景拍攝下來,這聽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就完全不同了。拜利說,“我們很清楚要實現《創》中的虛擬場景,就需要協同調動3到5項以前從沒有使用過的尖端技術。我們知道這會是史無前例的挑戰,所以攝製組的成員們每推進一步,心裡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我們已經在現實世界裡耗了好幾個星期了。’在現實世界中的確什麼都可以拍到,但都太小了,我們要是實現的效果是,從最高的建築物的頂端取景,還要拍攝到城市裡最長的街道。”
最後,由於《創戰紀》將採用3D技術進行製作,影片攝製者們都將面臨來自一方面的挑戰,那就是影片的視覺方位上的效果,將會影響每一個決斷。美術指導吉爾福德說,“畫面當然是由很多不同的方位構成的,每一個細節都要去設計,同時還要符合一定的邏輯規則,舉個例子來說,當我們在移動3D攝像設備的時候,攝像機就會顯示一個光源分裂出了第二個,這是非常糟糕的。”
影片攝製者們的耐心細緻和遠見卓識都體現在了巧妙的設計中。而這一切設計又都包含著從《創》傳承來的神奇。舉個例子來說,美術設計部門就汲取了第一部中曾經出現的弗林在連拱廊下的秘密實驗室。這些都是只要有眼光,就能認出主控程式的控制台,都是從第一部電影中套用過來的。桌面的電腦接口,還有濃縮的雷射,就是它們引導著薩姆進入了虛擬世界。還有一些東西也可以辨認出來,鑲嵌在背景中的虛擬世界的地圖,那其實就是薩姆童年的時候畫在牆上的。
創作永遠都不會像說起來這么簡單,吉爾福德認為,但是事實也證明了這個創作的過程是蘊含著無限的成就感的。“對於設計師來說,這就是一個美好的夢想,對我們的團隊來說,也是如此。我覺得我們有能力為打造《創戰紀》,而把所有不可思議的藝術領域整合起來,這是一次難以置信的挑戰,但是我們已經做到了。”
“影片呈現出的是一幕讓人驚嘆的畫面,延展的空間,它的成長,它的黑暗,表現都那么精準。不僅如此,還表現出了網路世界的自由,而它的主題其實並不是一部關於網路的電影,它就像是伺服器上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你能真切的感受到它的存在和它獨一無二的魅力。”——肖恩·拜利,製片人

拍攝經歷

《創:戰紀》 《創:戰紀》

用3D技術製作出的《創戰紀》能把觀眾帶進“電子網路”的虛擬世界,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開創了電影歷史的一個傳奇,套用第二代電腦技術拍攝出的《阿凡達》、《創戰紀》能夠讓觀眾們親身感受電子世界,置身於高科技營造的虛擬世界。
通過3D技術,讓觀眾們獲得了這樣的觀影體驗,就像他們和薩姆一樣,經歷了一場數字世界的探險之旅,觀眾不僅僅是故事外的旁觀者,而是真正和薩姆一起旅行的人。這種感受的真實性來自於影片中虛擬與真實空間拍攝的結合,即便薩姆進入了虛擬的數字世界,但是觀眾會覺得依舊是很真實的。
正如約瑟夫·科辛斯基介紹的,“這簡直就是我們自己經歷的數字版‘綠野仙蹤’,在《創》中98%採用了3D技術。3D技術的套用達到了一個新階段。”
《創戰紀》會在IMAX影院中上映。影片的攝製者們希望能夠給觀眾創造出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而在IMAX影院上映無疑將強化這樣的體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製作是在全螢幕的前提下完成的,觀眾不會看到畫面被框在一個有遮擋的螢幕中,也就是說通常所見到的頂部和底部的黑條在本片中都不存在。
導演科辛斯基這樣闡釋,“在IMAX中放映是基於幾方面的考慮,在影片中大概有35分鐘的片段是是帶有膨脹感和視覺擴張性的,我們把轉換比例從2.35調整到了1.78,這會比在有上下黑條的螢幕上看,更有擴張性,也更有想像的空間,自然也就能帶來更生動、更真實的3D體驗。”
《創戰紀》的觀眾一定會覺得非常刺激,去親身體驗這個由最新的3D技術帶來的虛擬世界。令人嘆為觀止的視覺特效和前沿、先鋒化的設計元素,同時作為故事主要脈絡的父子深情又那么有感染力,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現實基礎。基於這一點,影片就不會流失對數字不是特別感興趣的女性觀眾,《創戰紀》將真實的情感和高科技拍攝手段完美融合,將豐富的想像力藉助高科技視覺特效表達出來,它將開創一個新的電影傳奇。
“除了《創》的影迷,這部影片採用了新一代的電腦合成技術,這是觀眾們從沒有見過的,也一定能夠吸引新一代的影迷。這的確是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我保證你一定從沒有看到過如此有想像力如此精彩的故事。”——奧利維亞·維爾德

電影特技

能夠把電子網路世界各個環節有機連結的就是光的運用。“在這部電影中,光的運用把每一個零散的部分連結成了一個整體。我們用光的色帶構成了地下街道的效果,通過漫長的人行道和建築群,便來到了城市的中心,”美術指導吉爾福德說,“還有路燈的出現也有同樣的作用,溫柔的光把街道包裹起來,讓人們產生身臨其境的錯覺。”
在電子世界的摩天大樓上的“終點”酒吧里,光的運用幾乎被嵌入了每一個場景之中,有著綢帶般質感的光遍布地板、天花板以及每一個小房間。即使是喝的飲料中也有光的運用,酒吧的頂棚和牆都是玻璃的,形成了城市的燈光景觀,成了遙遠的空間中指引方向的燈塔。
但是光元素運用的出神入化之處應該算是在閃亮的套裝上,這當然也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和挑戰。先鋒派藝術家的領袖內維爾·佩奇和導演科辛斯基相信他們設計出來的成果,能夠真的變成現實,而不需要藉助於CGI攝像機的影像合成技術。
影片演員們穿著的閃光套裝是由有著電致發光效果的柔韌性高分子薄膜性材料製成的。影片中大多說的衣服,都含有泡沫乳膠的成分,但是賽爾瑞們的衣服則是由噴霧橡膠氣球和專用於游泳衣的斯潘德克斯彈性纖維做的,它的效果更讓人驚嘆,衣服的外形光感效果極好,演員們的服裝,已經在最大範圍內進行了壓縮,儘可能不讓藏衣服內部的電子設備顯露出來。
“除了主要演員的服裝,”和服裝設計師麥可·威爾金森一起工作的克里斯汀·貝瑟琳·克拉克說,“我們還設計了很多作為背景的民眾演員們的服裝,只要你一進入‘電子網路’的虛擬世界,就會發現這裡的每個人身上都有光的元素,我們一共做了140多套泡沫服,這也是前所未有的。”
由不同的模型製作的服裝有著各自不同的發光方式,這在影片中,直接影響服裝和鞋子效果。《創戰紀》中的服飾道具結合了強烈的時尚元素,已經登上了時尚雜誌的封面。獨特的髮型,比如說向上梳起的髮型,還有大膽的眼妝處理,都在時尚界引領起新的風尚。
出現在《創戰紀》中的建築,融合了極簡抽象派和現代的風格,盎格魯風格的加強光照射效果凸顯出影片中的建築風格,同時底光的技法也在影片中有廣泛的套用,比如發光的地板軌跡。在凱文·弗林的居所,後維多利亞風格的家具也套用了極簡抽象派的設計理念,創造出融合了古典和時尚的外觀感受。
只要看一看他在建築學方面的背景,就很容易理解導演約瑟夫·科辛斯基對影片中弗林居所的設計。“那是個絕妙的設計。事實上,早在影片開始拍攝之前,我只是粗略的看了一眼草圖,幾乎就已經確定了這設計和視覺特效結合起來會達到完美的效果。我們想要表現的是弗林被電腦中世界滯留,所以就要創造出一種空間感,與現實世界要有所差別,但又能在現實世界得到暗示的空間感。家裡的陳設、食物等等都要傳遞出這樣的信息,一個生活在數字世界的人想創造出一種程式來讓人類的生活能更舒適。”
居住在電子世界裡的公民們喜歡用格鬥遊戲來消遣自己的時間。在一個四方形的格鬥場地里,他們用光碟和指揮棒攻擊對方,而且這些公民們極其喜歡在巨大的體育場,觀賞多級軌道的機車飛車賽。對於電子世界的居民們來說,遊戲程式是他們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他們生活和娛樂的準則,也是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最嚴格的分界線。
科辛斯基和他的設計團隊把遊戲和競技用一種全新的方式演繹出來,“我們想做的就是通過設計把原本在兩維平面空間的遊戲在三維空間中表現出來,所以從舞台效果的角度而言,觀眾們最終看到的是三維空間的比賽,以機車賽來打個比方,這就像是10台機車同時在多級網路空間競技。”科辛斯基解釋說。
在光元素的調用下,在“電子網路”遊戲中出現的程式們的效果都得到了強化,無論他們是簡單的在城市的街道上漫步還是出現在激烈的遊戲裡,就算是懶洋洋地出現在“終點”酒吧里,程式們給觀眾的感覺都不會有絲毫弱化。但是一旦離開了“電子網路”的世界,在交界的地帶,則潛伏著黑暗和危險。

影片段預告絮

本片採用2D+3D的方式。當主人公還停留在現實世界時,影片會以2D形式呈現,而當影片進入電子世界會立刻轉變成3D的形式,這個創意來源於《綠野仙蹤》用黑白和彩色分割現實和幻想世界。
為了騎著夜光機車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加內特·赫德蘭專門去考了機車駕駛執照。
仿效《阿凡達》的做法,《創:戰紀》在東京電影節上率先放映長達30分鐘的3D片段,希望藉此造勢,製造類似《阿凡達》在日本掀起的票房狂潮。
本片全權交付兩座葛萊美獎加冕的電子組合Daft Punk執掌配樂,除了合成樂的運用外,同時找來聚集百餘名成員的大型交響樂團合作,製造出復古與新潮的前衛效果,原聲大碟12月7日發售後擠進了北美唱片銷售榜前10位。

製作發行

《創:戰紀》 《創:戰紀》

製作公司:LivePlanet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 [美國]
發行公司:Walt Disney Studios Motion Pictures (2010) (USA) (theatrical)
華特·迪士尼電影公司 [阿根廷] (2010) (Argentina) (theatrical)
Walt Disney Studios Motion Pictures (2010) (Singapore) (theatrical)
Walt Disney Studios (2010) (Japan) (theatrical)
Forum Hungary (2010) (Hungary) (theatrical)
Walt Disney Studios Motion Pictures (2010) (Canada) (theatrical)
特技製作公司:
Digital Domain [美國]
Mr. X Inc. [加拿大]
Quantum Creation FX (specialty costumes and practical lighting effects)
Prime Focus
其他公司:
Behind the Scenes Freight [美國] shipping by
Chapman and 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camera cranes/stabilized remote camera systems/hydrascope telescoping crane arm
Codex Digital digital recording equipment
Direct Tools & Fasteners expendables
Marshall/Plumb Research Associates Inc. [美國] script research
Movie Movers cast trailers
Pivotal Post [美國] Avid HD Editing Equipment Provided By
Spacecam Systems Inc. [美國] aerial cameras provided by
Digital Media Services (DMS) digital marketing asset management
Go For Locations locations equipment rentals
Klass Security and Investigations film security
Walt Disney Records [美國] soundtrack
Doggicam Systems SparrowHead provided by
DoggieCam Systems SparrowHead provided by
Intelligent Media international monitoring agency

國內公映譯製名單

傑夫·布里奇斯 飾 凱文·弗林——配音:徐濤 
加萊特·赫德蘭 飾 薩姆·弗林——配音:趙嶺
奧利維亞·維爾德 飾 葵拉——配音:季冠霖
其他配音演員
大王凱 商虹 任亞明 高增志 
葉保華 伍鳳春 張磊 陳怡
張雲明 蔡佳勛
譯製職員
翻譯:安韶峰 導演:張雲明
混合錄音:張磊
對白錄音:毛錦鈴 製片主任:楊和平
製片 廖林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進口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 譯製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 聯合發行北京電影洗印錄像技術廠 拷貝製作

影片評價

 

《創:戰紀》《創:戰紀》

一句話評論
《創:戰紀》是繼《阿凡達》之後,再度讓觀眾心馳神往的一場視聽盛宴。——《洛杉磯時報
非常時尚、令人沉醉其中的電影。——《娛樂周刊
這部電影構建了一個龐大的漂亮電子迷宮。——《芝加哥太陽時報》
“視效火爆:看電影就像打遊戲”
“影片導演曾給《光環》、《戰爭機器》等電子遊戲製作過預告片,讓《創:戰紀》的場面戲更像是華麗的電子遊戲:主人公與程式虛擬人穿著發光電路板服裝,進行類似躲避球的光碟大戰,夜光摩托之間的“貪吃蛇”殺戮大賽,光環戰機的空中搏擊……絢麗的效果搭配3D畫面,讓影迷有種拿起了遊戲手柄不願放下的爽快感。”
“除了炫到爆的視效衝擊外,《創:戰紀》讓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有它的原聲配樂。由法國著名雙人電子樂隊蠢朋克打造的電子樂,簡直跟影片的整體氛圍是天作之合:強勁的電音與影片炫酷的電子世界遙相輝映,配上IMAX出色的音響效果,讓影迷仿佛置身迪廳,無法不嗨。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宙斯房間裡打碟的兩位DJ造型,與蠢朋克的經典機器人造型如出一轍,相信不少樂迷在這裡會收穫不一樣的感動。”
《創:戰紀》是一部續集作品,它的前身就是曾在1982年轟動一時的科幻電影《創》。
當年《創》上映時,就曾得到了很多褒貶不一的評論,著名的《綜藝》曾評論:“《創》有著讓人愉悅的視覺特效,但在故事和觀眾投入方面做得很失敗。”時間飛逝近30年,《創:戰紀》此次升級包裝再次與觀眾見面,似乎也擺脫不了前者的命運。
與《阿凡達》類似,《創:戰紀》的賣點並不在劇情上:兒子進入電子世界救老子的故事,已經算不上什麼新鮮事,而片中試圖體現的父子情,男人與虛擬女人之間的愛情部分,也只是浮於表面而已。
可以說,《創:戰紀》並不是一部以“好”或“壞”便可以做出簡單評論的電影:劇情方面毫無打動人心的橋段,製造了觀影過後不少人的“壞”口碑;而觀影過程中那些炫到爆的畫面特效,又無時不在提醒看客們,這是一部多么“好看”的電影——也許跟以往眾多科幻電影的命運一樣,《創:戰紀》的好與壞,也許只有20年後才能再做評判。

獲獎記錄

第83屆 (2011)奧斯卡金像獎 Academy Awards
提名:奧斯卡獎-最佳音效剪輯 Addison Teague , Gwendolyn Yates Whittle
第20屆 (2011)MTV電影獎 MTV Movie Awards
提名:MTV電影獎-最具突破演員 奧利維亞·王爾德 Olivia Wilde
第37屆 (2011)土星獎 Saturn Award
獲獎:土星獎-最佳男主角 傑夫·布里吉斯 Jeff Bridges;土星獎-最佳藝術指導 達倫·吉爾福德 Darren Gilford
提名:土星獎-最佳科幻電影;土星獎-最佳男配角 加內特·赫德蘭 Garrett Hedlund;土星獎-最佳服裝 Michael Wilkinson;土星獎-最佳特效 艾里克·巴巴 Eric Barba (Eric Barba), Steve Preeg (Steve Preeg),Nikos Kalaitzidis (Nikos Kalaitzidas), Karl Denham (Karl Denham);土星獎-最佳配樂 愚蠢朋克樂隊 Daft Punk
青少年選擇獎 Teen Choice Awards 第13屆 (2011)
提名:青少年選擇獎-最佳突破電影女星 奧利維亞·王爾德 Olivia Wilde

其它信息

上映日期

荷蘭Netherlands 2010年12月16日
德國Germany 2010年12月16日
澳大利亞Australia 2010年12月16日
阿根廷Argentina2010年12月16日
日本Japan 2010年12月17日
西班牙Spain 2010年12月17日
美國USA 2010年12月17日
瑞典Sweden 2010年12月17日
芬蘭Finland 2010年12月17日
加拿大Canada 2010年12月17日
波蘭Poland 2010年12月24日
英國UK 2010年12月26日
冰島Iceland 2010年12月26日
義大利Italy 2011年1月12日
法國France 2011年2月2日
中國China 2011年1月10日

後續拍攝

迪士尼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為它籌備續集,該片編劇Eddy Kitsis和Adam Horowitz(同時也是電視劇《迷失》的編劇)更是已經開始創作續集的劇本了。
據報導,迪士尼計畫把《創》弄成一個“三部曲”,儘管導演約瑟夫·科金斯基(Joseph Kosinski)和幾位主演還沒有簽署協定確認回歸第三部,但他們在拍《創:戰紀》前簽的契約裡面已經包含了續集選項。

2011年上半年日本電影回顧

七月末了,回顧下日本上半年上映的影片吧。  

2010年12月下旬熱映電影

又是一年年底,聖誕到來之際,大雪紛飛之時,烤著暖暖的爐火,或者窩被窩裡的影迷同學們注意了,2010年底都上映些什麼精彩影片呢?本期任務盤點年底熱映影片,創建、完善相關影片知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