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灰散

五灰散,傳統中醫藥方,出自《普濟方》卷三三一。用於崩中帶下。或因月候未止,而有觸傷;或產後早起,久懸廁上,為風所傷,各隨五臟而為五色:白如涕,赤如血,黃如爛瓜,青如藍汁,黑如衃血。

正文

五灰散

來源

《醫宗金鑒》卷六十九。

組成

血管鵝毛 血餘 蜈蚣 穿山甲 生鹿角(各燒存性)各等分。

用法

上藥研細合勻。每服15克,空腹時用溫黃酒調下。

主治

陰虛,濕熱下注,致患髒毒,肛門內腫痛,大便虛秘,小便淋瀝,寒熱往來,遇夜尤甚,脈數微細者。

中藥方劑之五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