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癇丸

五癇丸每服30丸,食後用,生薑湯送下,用於癲癇。

正文

五癇丸

來源

《楊氏家藏方》卷二。

異名

五癇神應丸(《景岳全書》卷五十四)。

組成

天南星30克(炮) 、烏蛇30克(酒浸一宿,去皮、骨,焙乾,稱) 、硃砂7.5克(別研) 、全蠍6克 (去毒) 、半夏60克(湯浸七次) 、雄黃4.5克(研)、 蜈蚣半條(去頭,足,炙)、 白僵蠶45克(炒,去絲、嘴) 白附子15克(炮) 、麝香1克(別研) 、白礬30克 皂角120克(捶碎,用水250毫升,挼汁去滓,與白礬一處熬乾為度,研)

用法

上藥為細末,生薑汁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食後用,生薑湯送下。

主治

癲癇。

中藥方劑之五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