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丸

五花丸出自傳統醫藥藥方,用於氣滯積聚。

來源1

《審視瑤函》卷四。

組成

金沸草60克 砂仁(炒) 川椒皮各2.1克 甘草(炙)12克 白菊花 黃柏(酒制) 枸杞子各45克 巴戟24克

用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時用鹽湯或溫酒下。

主治

漏睛膿出。

處方來源2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撫順方)。

藥物組成

黨參1兩,檳榔2兩,蓼實6兩,阿魏2兩,蘆薈2兩,文術2兩,川朴2兩,麥芽4兩,神曲4兩,山楂4兩,香附4兩,三棱2兩,炙草2兩,白朮6兩,胡連4兩,木香2兩,青黛2兩,白苓4兩,使君子4兩。

主治

氣滯積聚。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水泛小丸服。

用法用量

口服。

中藥方劑之五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