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物香薷湯

五物香薷湯傳統中醫藥方,出自明·方賢著《奇效良方》,用於驅暑和中,通用。

別名

五物香薷飲、五味香薷飲

處方來源

《直指》卷三。

藥物組成

香薷3兩,白扁豆(姜制)1兩半,厚朴(制)1兩半,白茯苓1兩半,甘草(炙),1兩。

功效

驅暑和中,調營衛,益脾溫胃,散宿痰停飲。

主治

中暑。飲食不節,饑飽失時,或冷物過多,或硬物壅駐,或食畢便睡,或驚憂恚,或勞役動氣便欲飲食,致令脾胃不和,三脘痞滯,內感風冷,外受寒邪,憎寒壯熱,遍體疼痛,胸膈滿悶,霍亂嘔吐,脾疼翻胃,中酒不醒,四時傷寒頭痛。

製備方法

上銼。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煎,溫服。

中藥方劑之五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