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的勞倫斯》

《阿拉伯的勞倫斯》

《阿拉伯的勞倫斯》是一部由大衛·里恩導演的戰爭傳記,該片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英國軍方派了一個“阿拉伯通”、陸軍情報軍官勞倫斯到阿拉伯那裡進行活動,由於屢建戰功,威震中東,勞倫斯被譽為“阿拉伯的勞倫斯”。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阿拉伯的勞倫斯》《阿拉伯的勞倫斯》

影片對勞倫斯的早年生活一筆帶過,也沒有表現他到阿拉伯冒險之後所選擇的默默無聞的生活。影片一開始便是他的死亡:1935年他在英國某鄉村小道上駕駛機車,隨後,畫面跳到在聖保羅天主教堂舉行的追悼彌撒,出席的有認識他的各界知名人士,其中有傑克遜·本特利,他同別人議論時出現了閃回。
這是1916年,勞倫斯中尉是在開羅英軍司令部服役的一名不修邊幅、全無獻身的戰士,他對沙漠的熱愛和對阿拉伯事務的豐富知識引起了阿拉伯司司長的注意,他準備派他作為密使到菲塞爾王子那裡,想方設法緩和阿拉伯部落之間的傾軋。途中他遇見謝里夫·艾力,他成為勞倫斯在聯合阿拉伯部落的事業中的一個強大的同盟者。菲塞爾同意把他的部隊併入英軍,但他和其餘的人都認為除非出現奇蹟,否則不會聯合。勞倫斯促成了奇蹟。他鼓動阿拉伯人艱苦跋涉越過尼福德沙漠,用一支小型游擊隊的力量到亞喀巴港抓捕土耳其駐軍。勝利使他成為英雄,本特利對他廣為宣揚。
勞倫斯終於被土耳其人俘虜,受到一名土耳其省長的殘酷折磨。影片在此明顯地暗示了獸奸和勞倫斯有同性戀傾向。同時也提到了他出於需要而槍殺了一個自己人後,發現自己喜歡殺人。當他帶領隊伍襲擊土耳其沙漠中的一支軍隊,野蠻地參與殺絕所有土耳其人時,這種感覺變得強烈起來了。勞倫斯意識到自己這種心理狀況是病態的,但在當地英國指揮官艾倫比上將的催促下,他同意率領他的忠誠的阿拉伯士兵到大馬士革建立一個部落委員會,以統治那個城市。可是古老的部落之間的積怨太深,難於調解,勞倫斯知道他所報的使阿拉伯人長久地相互了解的希望已經破滅,他接受??觀點,認為勞倫斯已經不起作用,勞倫斯便回英國去。他向艾倫比和菲塞爾交代情況,後者來此是為了簽定一項英——阿臨時協定,不出勞倫斯所料,它注定失敗了。阿拉伯人把他當作英雄崇拜,他卻懷著慚/td>

影片評價

一部驚人而空前絕後的史詩。

——《芝加哥論壇》

時至今日,《阿拉伯的勞倫斯》的過時之處只體現在化妝方面。

——《華盛頓郵報》

在各個方面都無可挑剔,如果想找到兼具信心與野心的導演的作品,大衛·里恩的電影是最佳代表。

——BBC

幕後製作

《阿拉伯的勞倫斯》《阿拉伯的勞倫斯》

導演大衛·里恩希望由一位不知名的演員扮演勞倫斯,於是為阿爾伯特·芬尼安排了一次試鏡,當時芬尼的成名作《年少莫輕狂》還未及上映。試鏡活動甚至使用了戲裝和布景,拍攝為期4天,耗資高達10萬英鎊。除了里恩之外,參加試鏡的還有攝影師、助理導演、剪輯師、製片人和阿拉伯歷史專家。試鏡非常精彩,芬尼雖然得到那個角色,但後來卻拒絕了,因為他不想長期簽約。

製片方曾因劇組要轉道西班牙而叫停拍攝,但影片直到3個月後才得以繼續拍攝,因為編劇羅伯特·博特(Robert Bolt)因參加核裁軍示威遊興而被捕,直到製片人薩姆·斯皮格爾說服他簽署了保證書才被釋放。

約旦國王海珊曾向影片劇組出借阿拉伯軍團協助拍攝,而且經常造訪片場,並喜歡上了一位英國女秘書。1962年,這位女秘書成為海珊的第二任妻子,1999年,兩人的長子成為約旦國王。

本片是一部根據歷史上的真人真事拍攝的場面宏偉的史詩片。這個劇本是事實和藝術的巧妙結合,它忠於真實而又超出真實,它虛構出各種形象和情緒,這種情緒比勞倫斯本人所體驗到的更為強烈和富於刺激性。這是一部真正偉大的驚險片。影片的導演手法及攝影極為出色,既展現宏偉壯觀的戰鬥場面,又剖析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出身卑微、高深莫測、膽略過人、又受虛榮和情慾支配的冒險狂。本片榮獲第3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7項大獎。

幕後花絮

《阿拉伯的勞倫斯》《阿拉伯的勞倫斯》

真實的勞倫斯是在從Bovington軍營回家的途中遭遇車禍的。

勞倫斯被土耳其人攻擊和折磨的情節出自《七根智慧之柱》(The Seven Pillars of Wisdom),由於勞倫斯深受羞辱,於是不願出版這本書,只印刷給120人閱讀。在勞倫斯死後,《七根智慧之柱》終於得以出版。

在影片拍攝期間,彼得·奧圖曾拒絕與奧馬爾·沙里夫配戲。

早在1926年,就有人建議勞倫斯將完成的作品拍成電影,但被他拒絕。1960年,編劇麥可·威爾森(Michael Wilson)說服了勞倫斯的兄弟同意將電影改編權賣給製片人薩姆·斯皮格爾。

影片中的一些情節是忠於事實的,而且一些演員的外貌同角色原型很相象。

在拍攝阿里進入海市蜃樓的畫面時,攝影師弗雷迪·楊使用了一種特別的寬銀幕482mm鏡頭,後來攝影師們將這種鏡頭稱為“大衛·里恩鏡頭”。

《娛樂周刊》評選的“影史百部佳片”榜單中,本片排名第18位。

片中角色詹森·本特利的原型是美國旅行家兼記者洛維爾·托馬斯(Lowell Thomas),世人從他的作品中開始知道勞倫斯的存在。

彼得·奧圖在影片上映的20年後才完整的觀看本片。

《首映》雜誌評選的“100次最偉大表演”榜單中,彼得·奧圖扮演的勞倫斯名列榜首。

當得知影片的拍攝計畫時,洛維爾·托馬斯希望將自己收集的大量關於勞倫斯和阿拉伯戰亂的背景資料提供給製片人薩姆·斯皮格爾,但被後者拒絕。

亞利克·基尼斯非常希望扮演勞倫斯,但導演和製片人認為他年紀過大,於是安排他扮演了費薩爾王子。

勞倫斯所騎的機車是Brough Superior,號稱機車中的勞斯萊斯,勞倫斯擁有7台。

導演簡介

大衛·里恩大衛·里恩

大衛·里恩DavidLean

男,生於1908年3月25日,英國薩里郡

逝世於1991年4月16日(英國倫敦,喉癌)

星座:牡羊座

英國電影導演。1908出生於倫敦南郊的克羅伊登,1927年進入電影廠,在擔任場記、助理導演和剪輯師的過程中,得到了“英國第一剪輯師”的美譽。1942年正式與他人合作導演了戰時紀錄性故事片《我們服務的海洋》。這也為以後大衛偏向史詩性紀錄片創作埋下伏筆。
第二年他開始獨立執導影片,攝製了反映中產階級生活的影片———《天倫之樂》(1943年)。這樣大衛·里恩進入了早期創作階段,這一時期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英國民族特色,尤其以改編文學名著見長,1945年他導演了浪漫之作《相見恨晚》(1945年),獲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1946~1948年間,他又將狄更斯的《孤星血淚》(1946年)和《霧都孤兒》(1947年)搬上銀幕,把英國民族特色發揮到極致。
50年代中期開始,大衛·里恩的風格為之一變,他走上拍攝國際型巨片的道路,專拍“跨洋電影”(即兼顧大西洋兩岸英美觀眾雙方口味的電影),這是大衛·里恩功成名就的轉折點,最終也使他成為好萊塢發展史詩巨片的功臣良將之一。在電影史上占了絕對重要的地位。《桂河大橋》(1957年)即是50年代英國最著名的“跨洋電影”。大衛·里恩以雄厚的美國資本為後盾,將影片拍得壯觀宏偉,成為最成功的戰爭史詩巨片。該片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在內的7項奧斯卡金像獎。這次成功確立了大衛·里恩在電影史上的地位和他影片的風格———偏於場面宏大帶有紀實性質的歷史片。悲劇性的主題,甚至用長鏡頭闡釋,從而秉承和發展了長鏡頭美學,而且巧妙地運用於商業片中。
此後,大衛·里恩幾乎每五年才推出一部電影,選材和構思極為慎重,每部都是具有國際影響的上乘佳作。1962年,他再度拍出了傳奇史詩巨片《阿拉伯的勞倫斯》,而且又一次囊括了7項奧斯卡金像獎。大衛的風頭是日漸趨上。其後1965年的《日瓦戈醫生》,打破所有票房紀錄且贏得五座奧斯卡金像獎。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大衛在拍完《瑞安的女兒》(1970年)後突然息影。直到1984年,沉默了14年之後的他才又編導和剪輯了根據愛德華·福斯特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印度之行》。這次他以獨具匠心的敘事手法將歷史與詩交融,通過殖民地特有的人物同現實關係的鋪展和推行,著力揭示出比史實更富於哲學意味的人生意識和執著的造型意識。1990年在拍攝《諾斯特羅莫》時,大衛·里恩突然駕鶴西去,留下未完成的作品,成為一大憾事。

主演介紹

彼德·奧圖彼德·奧圖

彼德·奧圖

男,生於1932年8月2日,愛爾蘭

星座:獅子座

愛爾蘭歷史上最傑出的演員彼德·奧圖爾同時活躍於電影和舞台上。17歲時首度參加舞台劇的演出,退伍後,進入美國皇家戲劇學校接受專業訓練初登大銀幕,1962年就在第二部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里擔任要角,並以此片獲得奧斯卡提名。自此之後,他成為家喻戶曉的大明星,在60年代末期、70年代初期非常活躍,以刻劃內心矛盾衝突的角色見長。
彼德·奧圖爾的電影生涯可謂光輝燦爛,從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幾乎每年都有作品問世。雖然七獲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的提名,但始終未獲肯定。2005年,第75屆奧斯卡組委會特別決定將把終身成就獎的“小金人”授予這位在世界影壇地位顯赫的老影星,卻遭到了彼德·奧圖爾的斷然回絕。老彼德親自給奧斯卡學院寫信,闡明了自己的真實想法:“我是一個演員,雖然已經70歲了,但我並不認為自己就此應該退休。然而這座來自貴學院的榮譽,卻好像是給我的演藝生涯劃上了句號。說實話,這個獎項真的不能給我帶來快樂。”老彼德承認,7次提名的歷史使他比其他演員更渴望獲得一座“小金人”,但如果他接受了這座象徵榮譽的終身成就獎,也就不可能再去競爭什麼競賽性質的獎項了。“我感謝學院給我這個榮譽,但能否等我80歲的時候再頒給我,我自認還可以再乾10年!”
不過,最終我們還是在頒獎現場看到了這個老人高大的身影,他接過小金人時,全場起立,報以雷鳴般的掌聲。

亞利克·基尼斯亞利克·基尼斯

亞利克·基尼斯AlecGuinness

男,生於1914年4月2日,英國倫敦

逝世於2000年8月5日(英格蘭蘇塞克斯郡,肝癌)

星座:牡羊座

有“影壇千面人”之稱,身世也十分奇特。他的出世紙上“父親姓名”一欄是空白的,他的母親生他時還沒結婚,直到他五歲,母親才結婚,三年後就離開了。這個私生子長大後查到自己的身世,原來自己是一戶世襲貴族的後人。儘管如此,他以優秀的演技進入戲劇圈,1933年獲獎學金入費康普頓戲劇學校就讀,同年又開始在影片中當臨時演員。經十多年奮鬥後成為英、美兩地的劇場名角,於1946年正式演出《孤兒奇緣》而進入影壇。1957年以大衛連導演的《桂河大橋》震撼整個影壇,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1959年,英國皇家鑒於他對藝術的貢獻,頒給他“爵士”的封號。他的演員生涯延續至90年代中期,晚年以《星球大戰》系列的演出廣受歡迎。於2000年8月5日病逝,享年86歲。

影片資料

更多外文片名

LawrencedeArabia.....Argentina/Mexico/Spain
LawrenceavArabien.....Finland(Swedishtitle)/Sweden
Lawrenced'Arabie.....Canada(Frenchtitle)/France
LawrencedaArábia.....Brazil/Portugal
ArábiaiLawrence.....Hungary
ArabianLawrence.....Finland
LawrenceIshArav.....Israel(Hebrewtitle)
LawrenceafArabien.....Denmark
Lawrenced'Aràbia.....Spain(Catalantitle)
Lawrenced'Arabia.....Italy
LawrencevonArabien.....WestGermany
LawrencezArábie.....Czechoslovakia(Czechtitle)
LawrencezArabii.....Poland
LorensodArabije.....Yugoslavia(Serbiantitle)
OLawrencetisAravias.....Greece
ArabianoRorensu.....Japan
LawrencealArabiei.....Romania

發行日期

英國 UK1962年12月10日......(London)(premiere:RoyalFilmPerformance)

美國 USA1962年12月16日......(NewYorkCity,NewYork)(premiere)

美國 USA1962年12月21日......(LosAngeles,California)(premiere)

加拿大 Canada1963年1月30日

巴西 Brazil1963年2月4日

法國 France1963年3月15日

西德 WestGermany1963年3月15日

瑞典 Sweden1963年3月22日

義大利 Italy1963年6月6日

荷蘭 Netherlands1963年7月18日

烏拉圭 Uruguay1963年8月22日

芬蘭 Finland1963年9月13日

西班牙 Spain1963年10月1日

丹麥 Denmark1963年10月15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1963年10月31日......(Sydney)(premiere)

澳大利亞 Australia1963年11月1日

葡萄牙 Portugal1963年11月28日

日本 Japan1963年12月21日

葡萄牙 Portugal1971年4月27日......(re-release)

澳大利亞 Australia1971年7月8日......(re-release)

日本 Japan1974年1月26日......(re-release)

葡萄牙 Portugal1989年2月4日......(CinematecaPortuguesa)(director'scut)

美國 USA1989年2月8日......(NewYorkCity,NewYork)(restoredversion)

美國 USA1989年2月15日......(restoredversion)

法國 France1989年5月10日......(restoredversion)

英國 UK1989年5月26日......(restoredversion)

澳大利亞 Australia1989年7月13日......(restoredversion)

德國 Germany1990年10月4日......(restoredversion)

美國 USA1997年9月5日......(re-release)

澳大利亞 Australia1998年3月26日......(re-release)

韓國 SouthKorea1998年10月24日......(director'scut)

阿根廷 Argentina1999年5月4日......(editedversion)

中國香港 HongKong2002年8月11日......(limited)

美國 USA2002年9月20日......(limited)(re-release)

挪威 Norway2004年8月28日......(70mmFilmFestival)

中國香港 HongKong2005年11月17日......(limited)(re-release)

日本 Japan2008年12月20日......(re-release)

德國 Germany2009年2月12日......(Berlin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restored70mmversion)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HorizonPictures(II)[英國](asHorizonPictures{G.B.}Ltd.London,England)

發行公司:
哥倫比亞影片公司[美國](1962)(USA)(theatrical)(releasedthrough)(asColumbiaPicturesCorporation)/(1971)(USA)(theatrical)(re-release)

ColumbiaFilm(1963)(Sweden)(theatrical)

ColumbiaFilmgesellschaftInc.[德國](1963)(WestGermany)(theatrical)

ColumbiaFilmsS.A.[法國](1963)(France)(theatrical)

美國廣播公司[美國](1973)(USA)(TV)(pan/scan)

RCA/ColumbiaPicturesHomeVideo[美國](1983)(USA)(video)(laserdisc)/(1992)(USA)(video)(laserdisc)/(1989)(USA)(VHS)(widescreen)

ColumbiaTriStarFilms[法國](1989)(France)(theatrical)(restoredversion)

ColumbiaTriStarFilmGmbH[德國](1990)(Germany)(theatrical)(restoredversion)

RCA/ColumbiaPicturesInternationalVideo[德國](1991)(Germany)(VHS)

哥倫比亞三星家庭視頻公司[英國](1992)(UK)(video)(laserdisc)/(2003)(UK)(DVD)

ColumbiaTriStarHomeVideoGmbH[德國](1993)(Germany)(video)(laserdisc)

哥倫比亞三星家庭視頻公司[美國](1993)(USA)(video)(laserdisc)/(2004)(USA)(video)(laserdisc)/(2003)(USA)(DVD)/(2001)(USA)(VHS)/(2001)(USA)(DVD)/(1994)(USA)(video)(laserdisc)

EgmontFilm[瑞典](1996)(Sweden)(VHS)

LK-TEL[阿根廷](1999)(Argentina)(VHS)

Bontonfilm(2001)(CzechRepublic)(DVD)

NordiskFilm[瑞典](2001)(Sweden)(DVD)

UniversalPicturesNordic(2004)(Sweden)(DVD)

ColumbiaTriStarHomeEntertainment(????)(Brazil)(DVD)

ColumbiaTristarTelevisionDistribution(199?)(USA)(TV)(aSonyPicturesEntertainmentcompany)

標準收藏[美國](19??)(USA)(video)(laserdisc)

LK-TELVídeo[巴西](19??)(Brazil)(VHS)

其他公司:
ChapmanandLeonardStudioEquipmentcranesanddollies(uncredited)

GoldwynSoundFacility[美國]rerecordedat(asGoldwynSoundFacilities)(1989restoration)

LondonPhilharmonicOrchestra[英國]musicplayedby(asTheLondonPhilharmonicOrchestra)

MayflowerRecordingLtd.[英國]adrrecording(uncredited)

RoyalGovernmentofMorocco,Thetheproducersgratefullyacknowledgetheco-operationextendedtothemby(asTheRoyalGovernmentofMorocco)

RoyalHashemiteGovernmentofJordan,Thetheproducersgratefullyacknowledgetheco-operationextendedtothemby(as

heRoyalHashemiteGovernmentofJordan

其他信息

幅面:70毫米寬銀幕電影

混音:單聲道70mm6-TrackDolbySR

製作成本:$15,000,000

著作權所有Copyright1962byHorizonPictures(G.B.)Limited

攝製格式65mm

洗印格式35mm70mm16mm

演員表

PeterO'Toole.....T.E.Lawrence

AlecGuinness.....PrinceFeisal

AnthonyQuinn.....AudaabuTayi

JackHawkins.....GeneralLordEdmundAllenby

OmarSharif.....SherifAli

JoséFerrer.....TurkishBey(asJoseFerrer)

安東尼·奎爾AnthonyQuayle.....ColonelBrighton

ClaudeRains.....Mr.Dryden

ArthurKennedy.....JacksonBentley

DonaldWolfit.....GeneralSirArchibaldMurray

I.S.Johar.....Gasim

gamilRatib.....Majid

MichelRay.....Farraj

JohnDimech.....Daud

ZiaMohyeddin.....Tafas

HowardMarion-Crawford.....Medicalofficer(asHowardMarionCrawford)

JackGwillim.....Clubsecretary

HughMiller.....RAMCcolonel

JohnBarry.....MP,maproom(uncredited)

BruceBeeby.....Captain,Officer'sClub(uncredited)

FredBennett.....SergeantatCairoheadquarters(uncredited)

JohnBennett.....(uncredited)

SteveBirtles.....Motorbikerider(uncredited)

羅伯特·鮑特RobertBolt.....OfficerwithpipegazingatLawrence(uncredited)

英國電影

英國人參與了電影的發明,1889年,W.多尼索爾普在英國製造了攝影機和轉動架,拍攝特拉法爾加廣場全景;1895年,B.艾克里斯發明了“動力燈”,拍攝了埃普瑟姆地方的賽馬、牛津和劍橋兩校划艇比賽、基爾運河通航典禮。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新聞紀錄片,但當時沒有放映機,沒能及時映出。R.W.保羅1896年 3月26日在奧林比亞大廳里為觀眾作了電影的首次商業性映出,上映的節目是他自己拍攝的《多佛海的狂浪》
《唐璜》
《城堡》
《霧都孤兒》
《湯姆·瓊斯》
《三十九級台階》
《第三個人》
《黑桃皇后》
《桂河大橋》
《巴巴拉少校》
《阿拉伯的勞倫斯》
《超人》
《火的戰車》
《地下》
《阿爾菲》
《再見,奇普斯先生》
《巴格達竊賊》
《甘地》
《印度之行》
《二十一天》
《瑞安的女兒》
《送信人》
《非洲皇后號》
《未來世界》
《血字的研究》
《猶太人蘇斯》
《憤怒的回顧》
《深夜》
《相見恨晚》
《爆竹》
《紅菱艷》
《四羽毛》
《訛詐》
《流浪兒》
《亨利八世的私生活》
《十夜談》
《謀殺》
《老鼠》
《房客》
《湯米》
《福爾摩斯探案》
《繩環》
《她》
《凱薩琳女皇》
《假如》
《辦公室的少女》
《羅馬快車》
《搶劫郵車》
《神奇之夜》
《白晝行劫》
《羅伯特·斯科特漫遊南極》
《鬼魂西行》
《中斷的鏇律》
《河上刺兒頭》
《伏象神童》
《倫勃朗傳》
《萬事通》
《祖母的放大鏡》
《破壞》
《好夥伴》
《長青樹》
《鐵公爵》
《涅爾·格溫》
《老德魯里的假腿》
《維多利亞女皇》
《厄爾塔斯——死裡逃生的人》
《老古玩店》
《都鐸·羅斯》
《羅得島》
《一個美國佬在牛津》
《阿爾夫的紐扣》
《一切都不在乎》
《晨之翼》
《失蹤的女人》
《銀行休假日》
《群星普照》
《多佛海的狂浪》
《飄網漁船》
《最初的日子》
《倫敦必勝》
《今晚的目標》
《海岸司令部》
《火已點燃》
《沙漠大捷》
《西方進軍》
《真正的光榮》
《雄獅添翼》
《侵略者》
《我們所在的隊伍》
《近親》
《鐵血忠魂》
《壯士春夢》
《愛情生活和笑聲》
《煤氣燈》
《首相》
《起床號聲》
《基普斯》
《穿灰衣服的人》
《臭名昭著的紳士》
《女人對女人》
《愷撒和克列奧帕特拉》
《快樂的花園》
《大兵求愛記》
《上天階梯》
《黑水仙花》
《夜晚》
《虎膽忠魂》
《倒下的偶像》
《英國老家》
《永恆的仙女》
《善人與貴族》
《清潔的小島》
《白衣男子》
《專門勾引女人的人》
《大叫大嚷》
《拉旺德山暴亂》
《史姆利科的護照》
《日內瓦的婦人》
《天堂的笑聲》
《朱金洲》
《霍恩布洛上尉》
《士兵的歸來》
《唯一道路》
《屋頂閣樓間》
《涅爾`格溫》
《蜜味》
《長跑家的孤寂》
《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早晨》
《這種運動生活》
《戀愛有術》
《騙子比利》
《戰前和戰後的後備兵》
《阿爾芒蒂埃爾來的小姐》
《喔,幸運兒》
《納瓦隆的大炮》
《海軍將帥的副官》
《烏有博士》
《決鬥場》
《憤怒的沉默》
《兒子和情人》
《無罪的人》
《一個雨天下午的集會》
《L形的房間》
《遠離狂亂的人群》
《艾麗斯漫遊奇境記》
《皮卡迪利大街》
《處女與吉普賽人》
《麥克佩斯》
《鐵路切斷中的快車》
《青年時代的邱吉爾》
《階級烙印》
《巴萊·林登》
《浪子救人》
《太上皇》
《逃出達特穆爾》
《正告英格蘭》
《跳舞吧,美麗的女郎》
《教育麗塔》
《當地英雄》
《W——計畫》
《一間可以看見風景的房間》

奧斯卡歷屆最佳影片

影片名第81屆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第80屆 《老無所依》、第79屆 《無間道風雲》、第78屆 《撞車》、第77屆 《百萬寶貝》、第76屆《指環王3》、第75屆 《芝加哥》、第74屆 《美麗心靈》、第73屆 《角鬥士》、第72屆 《美國美人》、第71屆 《莎翁情史》、第70屆 《鐵達尼號》、第69屆 《英國病人》、第68屆 《勇敢的心》、第67屆 《阿甘正傳》、第66屆 《辛德勒的名單》、第65屆 《不可饒恕》、第64屆 《沉默的羔羊》、第63屆 《與狼共舞》、第62屆 《為戴茜小姐開車》、第61屆 《雨人》、第60屆 《末代皇帝》、第59屆 《野戰排》、第58屆 《走出非洲》、第57屆 《莫扎特》、第56屆 《母女情深》、第55屆 《甘地傳》、第54屆 《火的戰車》、第53屆 《普通人》、第52屆 《克萊默夫婦》、第51屆 《獵鹿人》、第50屆 《安妮·霍爾》、第49屆 《洛奇》、第48屆 《飛躍瘋人院》、第47屆 《教父II》、第46屆 《騙》、第45屆 《教父》、第44屆 《法國販毒網》、第43屆 《巴頓將軍》、第42屆 《午夜牛郎》、第41屆 《奧立佛》、第40屆 《炎熱的夜晚》、第39屆 《四季之人》、第38屆 《音樂之聲》、第37屆 《窈窕淑女》、第36屆 《湯姆·瓊斯》、第35屆 《阿拉伯的勞倫斯》、第34屆 《西區故事》、第33屆 《桃色公寓》、第32屆《賓虛》、第31屆 《琪琪》、第30屆 《桂河大橋》、第29屆 《環球旅遊80天》、第28屆 《馬蒂》、第27屆 《在江邊》、第26屆 《永垂不朽》、第25屆 《戲中之王》、第24屆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第23屆 《慧星美人》、第22屆 《一代奸雄》、第21屆 《王子復仇記》、第20屆 《君子協定》、第19屆 《黃金時代》、第18屆 《失去的周末》、第17屆 《與我同行》、第16屆 《卡薩布蘭卡》、第15屆 《忠勇之家》、第14屆 《青山翠谷》、第13屆 《蝴蝶夢》、第12屆 《亂世佳人》、第11屆 《浮生若夢》、第10屆 《左拉傳》、第9屆 《歌舞大王齊格飛》、第8屆 《叛艦諜血記》、第7屆 《一夜風流》、第6屆 《亂世春秋》、第5屆 《大飯店》、第4屆 《壯志千秋》、第3屆 《西線無戰事》、第2屆 《紅伶秘史》、第1屆 《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