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傳

甘地傳

《甘地傳》是由理察·阿滕伯勒執導,本·金斯利主演的一部影片。這部史詩性傳記大片敘述了聖雄甘地偉大的一生。影片從甘地被暗殺開始倒敘。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印度還處於英國殖民統治之下,年輕的律師甘地在南非旅行時,目睹了同胞所受的欺凌,決心為維護同胞的權利而鬥爭。回國後,甘地提倡非暴力政策,併到全國旅行,贏得貧苦人民的信任和愛戴。

基本信息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Bapu 本·金斯利 ----
Margaret,Bourke-White 坎迪斯 ,·伯根 ----
Lord ,Irwin 約翰·, 吉爾古德 ----
Lord ,Chelmsford 約翰·, 米爾斯 ----
Vince, Walker 馬丁·辛 ----
Gen ,Jan,Christiaan,Smuts 阿索爾·加德 ----
Khan 阿莫瑞什·普瑞 ----
Collins 理察 ,·格雷, 弗斯 ----
Colin 丹尼爾·戴-劉易斯 ----
Clerk 柯林 ,·法萊爾 ----
Government,advocate 傑弗里 ,·, 蔡特 ----
train , guard 伯納德·希爾 ----
Gen ,Reginald,Dyer 愛德華·, 福克斯 ----
Judge,Broomfield 特瑞沃·, 霍華德 ----
Rev ,Charlie,Andrews 伊安·查里森 ----
Sardar,Valabhhai,Patel Saeed,Jaffrey ----
Meerabahen 傑拉丁尼·詹姆斯 ----
Mohammed, Ali ,Jinnah Alyque,Padamsee ----
Pandit,Jawaharlal,Nehru 羅斯漢·, 塞思 ----
Senior , Police ,Officer,Fields 伊安·邦納 ----
Principal,Secretary 麥可·, 布萊恩特 ----
Kinnoch 奈傑爾·, 霍桑 ----
Advocate,General John ,Clements ----
Nahari 歐姆·普瑞 ----
Maulana, Azad Virendra,Razdan ----
Nathuran,Godse Harsh,Nayyar ----
Prakash Prabhakar,Patankar ----
Apte Vijay,Kashyap ----
Karkare Nigam,Prakash ----
Baker Richard,Mayes ----

職員表

▪製作人:理察·阿滕伯勒

▪導演:理察·阿滕伯勒

▪副導演(助理):Bhisham Bhasin;Roy Button;Steve Lanning;Kamal Swaroop

▪編劇:約翰·布瑞雷

▪攝影:Ronnie Taylor;Billy Williams

▪剪輯:John Bloom

▪選角導演:Susie Figgis

▪藝術指導:斯圖爾特·克萊格

▪美術設計:Norman Dorme;Ram Yedekar;Robert W. Laing

▪服裝設計:Bhanu Athaiya;John Mollo

▪布景師:Michael Seirton

導演介紹

導演 Richard Attenborough 1923年8月29日生於英格蘭的劍橋,父親是大學教授。十二歲己開始登台演出,於1941年獲得獎學金進入皇家戲劇學院,翌年應英國大作家兼電影明星諾維卡華納之聘,1943年應召入伍,在空軍電影組服役,拍了不少紀錄片。戰後再度活躍影劇圈。1958年與演員兼導

演的布里安福比斯合組獨立製片公司,1960年由他倆製片的第一部片子《靜默的憤怒》,1965年在英國片《雨天祭神》中擔任男主角,獲英國影藝學院最佳男主角獎及皇家影藝學院獎,獲封為爵士。1968年,他導演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多可愛的戰爭》一鳴驚人。1977年應邀為好萊塢導演超級戰爭巨片《奪橋遺恨》。1978年應印度電影大師薩特雷伊之邀,參加印度片《弈棋者》的演出,趁機籌劃《甘地》的拍攝工作。本片於1983年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他導演的電影全部自任監製,且經常參加幕前演出,近年以《侏羅紀公園》最著名。

主要作品

《戒,情人 Closing the Ring 》(2007)

《雪王子 The Snow Prince 》(2007).

《 Steve McQueen: The Essence of Cool 》

《 The Needs of Kim Stanley 》

《 The Way We Went Wild 》

《 The Making of 'Puckoon' 》

《 Closing the Ring 》 (2004)

《電影之光:卓別林的藝界人生 Charlie: The Life and Art of Charles Chaplin 》(2003)

《 Richard Attenborough: The Actors' Director 》 (2003)

《 The Evening Standard Theatre Awards 2003 》 (2003)

《 The Orange British Academy Film Awards 》 (2002)

《 The John Thaw Story 》 (2002)

《 John Thaw: An Appreciation 》 (2002)

《 Forever Ealing 》 (2002)

《 Judi Dench: A BAFTA Tribute 》 (2002)

《 Puckoon 》 (2002) ...Writer-Director

《傑克與仙豆 Jack and the Beanstalk: The Real Story 》 (2001)

《 Beyond Jurassic Park 》 (2001)

《鐵路邊的孩子 The Railway Children 》(2000)

《 Ljuset håller mig sällskap 》 (2000)

《 Sir John Mills' Moving Memories 》 (2000)

《 "The Tom Green Show" 》 (2000)

《格雷·奧爾/灰貓頭鷹/終極威龍 Grey Owl 》 (1999)

《 Joseph and the Amazing Technicolor Dreamcoat 》 (1999)

《 "Tom and Vicky" 》 (1999)

《伊莉莎白 Elizabeth 》 (1998)

《失落的世界:侏羅紀公園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The 》(1997)

《哈姆雷特 Hamlet 》 (1996)

《愛情與戰爭 In Love and War 》(1996)

《34街的奇蹟 Miracle on 34th Street 》 (1994)

《世紀電影 Century of Cinema,A 》 (1994)

《影子大地 Shadowlands 》(1993)

《侏羅紀公園 Jurassic Park 》(1993)

《自由萬歲 Cry Freedom 》 (1987)

《歌舞線上 Chorus Line,A 》 (1985)

《甘地傳 Gandhi 》(1982)

《 Human Factor,The 》 (1980)

《傀儡兇手Magic》 (1978)

《遙遠的橋 Bridge Too Far,A 》 (1977)

《無所遁形 Brannigan 》(1975)

《玫瑰花戀 Rosebud 》 (1975)

《軍法大審 Conduct Unbecoming 》 (1975)

《童謠兇殺案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 (1974)

《戰爭與冒險 Young Winston 》 (1972)

《瑞靈頓街10號 10 Rillington Place》 (1971)

《 Magic Christian,The 》 (1969)

《多可愛的戰爭 Oh! What a Lovely War 》(1969)

《 Bliss of Mrs. Blossom,The 》 (1968)

《杜立德醫生 Doctor Dolittle 》(1967)

演員介紹

本-金斯利獲獎

他因出色地飾演印度“聖雄”甘地,一躍成為奧斯卡影帝,贏得了人們的一致尊敬,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具有印度血統的奧斯卡得主。這位小心謹慎而卓有成效的演員,成名主要歸功於飾演的領袖、名人等歷史性角色,從肖斯塔克維奇到摩西、從猶太倖存者到蘭斯基,酷似變色龍的演技已向人們證明了他能勝任任何角色,從而獲得了擅演偉人的“保羅-穆尼第二”(Paul Muni)的美稱。

1982年金斯利成功地將和藹善良的甘地,宛如再生般地呈現於世人面前,把這位偉人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和其非暴力和平思想體現得出神入化,被推崇為傳記片的經典之作。此片榮獲了1983年第5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8項大獎,使這位39歲的演員一夜成名。金斯利也因此獲得了1982年第8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男演員獎,1983年第40屆金球獎和第55屆奧斯卡獎雙項影帝。第一次以主角的身份拍攝影片,就實現了許多演員一生追求的夢想。被授予爵士頭銜之後,金斯利的名氣直升、片約不斷,他又塑造了一系列不同的角色,其中比較出名的有:《後宮》(“Harem”,1985)中的一個阿拉伯權貴塞利姆(Selim);約翰-歐文(John Irvin)《海龜日記》(“Turtle Diary”,1985)中的一個"天生失敗者"威廉-斯諾(William Snow);《證據》(“Testimony”,1988年)中的前蘇聯著名作曲家德米特里-肖斯塔克維奇(Dmitri Shostakovich);電視劇《列車》(“Lenin: The Train”,1988)中的革命領袖列寧(Lenin)等。

2001年新年前夕,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特授予他騎士勳章。這一年,在第36屆卡洛-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他還榮獲了傑出貢獻獎,已58歲但童心未泯的本-金斯利竟高興地在舞台上拿了一個大頂,這位奧斯卡影帝的獨特個性可見一斑。2002年3月19日,金斯利在白金漢宮被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授予爵士頭銜。

穿幫鏡頭

時代錯誤:在加爾各答暴亂的一些場景中,時間應該是在1946至1948年之間,有一輛Ambassador車被燒毀,這種印度產的車是仿1954年的Morris Oxford版本。

連續性:甘地在別人陪同下走進最高監獄長官的辦公室,在背景里有一個老式大鐘,鐘的搖擺在不同鏡頭之間是跳躍的。片

影片從主角恢弘的葬禮上切入,借主持人的口來粗獷地勾勒出甘地非凡的一生。隨後鏡頭一閃回到五十五年前,當時年輕的甘地作為一名被大英帝國承認的律師可謂年輕有為、意氣風發。但被人扔下火車的遭遇猶如一記悶棍,讓他深切體會到種族歧視帶給自己的恥辱。為了洗刷這種恥辱,甘地耗儘自己畢生的精力。在表現甘地這位最具“神性”的人物時,影片完全跳出刻意美化的窠臼,採用人性化的視角。

影片的後半部分筆墨濃重地刻畫了觸目驚心的種族大仇殺,讓觀眾與甘地一同在這場浩劫里反覆傾軋、難以脫身,讓仇恨的毒汁慢慢浸透我們原本寬容的心靈。金斯利憑藉對甘地這一具挑戰性的角色淋漓盡致的刻畫,無可爭議榮獲奧斯卡影帝頭銜。影片獲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8項奧斯卡獎(第55屆)。

25年前的一部電影,在1983年一舉奪得第55屆奧斯卡金像獎九項大獎,沒有任何理由去拒絕這部電影。這部獲得如此殊榮的電影,究竟憑什麼拿下如此多的獎項呢?我想,大概這正如上台領獎的主創人員們異口同聲說的一樣,他們獲獎是因為歷史上曾經存在這樣一位偉大的平民領袖,他就是曾經令英國政府寢食難安卻能夠用非暴力手段引領印度獨立解放的甘地。

《甘地傳》全片三個多小時,用歷史敘事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歷史上一位偉大的人物巴伯甘地。一個光著頭戴著圓眼鏡的老頭,以其獨特卻又和平的方式贏取了國家與民族解放,這在歷史上絕無僅有。是的,《甘地傳》用一種盪氣迴腸的寫實拍攝手法表現了一代偉人充滿坎坷卻堅定不移的一生。

甘地說,當我絕望的時候,我會想起,在歷史上,只有真理和愛能獲勝。歷史上有很多暴君和惡棍,在短期內或許是所向無敵的,但終究會失敗的。好好想想,永遠是這樣。這段話在電影中被多次提及,這也應該是出自甘地之口。甘地用非暴力不合作手段倡導印度人民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他最終勝利了,英國人的國旗從印度上空降落了。這一刻,標誌著印度人結束了英國人的殖民統治,印度可以自治了。正因如此,在印度人眼中甘地就是他們的國父。所以,他甚至可以用絕食來喚醒民族的覺醒。可見其他在國人心目中是多么的舉足輕重。

甘地多次被捕,被冠以擾亂治安的罪名被英國統治者拘捕多次,但甘地從來沒有放棄過。刑滿之後,繼續倡導人民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他讓印度人自己紡織,拒絕購買英國人的衣服,他甚至讓人民自己製造鹽,以種種方式來尋求解放。但這些都不暴力,讓全世界人看到的事實的真相,看到印度人民的善良,看到英國對印度的統治是非正義的。這正是甘地的大智慧所在,這就是甘地認為的真理。

甘地用一種幾乎和平的手段挽回了民族的尊嚴,雖然事實上仍然有許多血腥與暴力,但是那也非甘地所願的。我們能夠了解到甘地真實的內心世界。甘地一生幾乎都在為民族奔走,但是他到死都一無所有。因為他是一個平民,他沒有任何官爵,沒有任何政治權利。但是,他卻讓億萬的人民如此的擁戴他,這著實讓人想到了偉大。偉大,是的我用“偉大”一詞來形容甘地絕不為過。

甘地死了,死於謀殺,死於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內部矛盾下。但是他卻離神更近了,正如他自己所說這是他畢生的追求。

“這個盛大葬禮的死者,死時和他活著的時候一樣。一個平民,沒有任何的財富,沒有任何的財產,也沒有任何的官銜。聖雄甘地,既不是軍事將領,也不是地方長官,也沒有任何科學成就可以誇耀。也不是一名藝術家,然而世界各地人士,包括各界政府代表和高官貴人,在此齊聚一堂,想這位綁著纏腰步的棕膚色小個子致最後的敬意,他領導印度走向自由,誠如馬歇爾所說:聖雄甘地,是人類良心的代言者,他就是使得謙遜及真理的力量,能夠戰勝帝國。愛因斯坦說:後代子孫將無法相信,世上曾活生生的出現過這號人物。”這是電影《甘地傳》在他被刺殺後,西方記者的現場報導詞,這段話,可以說是甘地的訃告,簡短卻有力的概括了他的傳奇色彩般的一生。

電影從1948年他被刺殺倒敘著這位被尊稱為“聖雄”的印度小個子的一生,並重中截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事件重點刻畫。例如開篇的去南非的遭遇首先給他當頭一擊,接著是帶領在南非的印度移民抗衡英國殖民地統治者的種族歧視,如有色人種上街必須攜帶當局發放的證件,在大街上行走不能走在人行道上。1903年6月,甘地組織了一場抗議運動針對“黑法令”,這個法令強制所有在南非的亞洲人接受登記。1913年9月,他參加了一場抗議不按照天主教儀式結婚就無效的運動。而這些小規模卻極具代表意義的半政治抗議為其後來回國領導印度人民反抗同樣的英殖民地統治者奠定了信仰力量。

一戰後甘地回到故鄉印度,影片開始重墨勾勒。他乘列車或步行尋訪最“原始”與最“現實”的印度,他擁有一團火:那就是帶領印度人民獨立,擁有一個自己的國家。他說:寧願要一個混亂的自己的政府也不要別的國家政府。恆河水蜿蜒流淌億萬年,目睹這塊土地上的變遷。印度本身就存在著出身的等級歧視,還包括回教徒、印度教等在內的信仰矛盾與分歧。他憑藉的是自身的魅力與印度社會民眾的萬眾一心——“那就是獨立自主的印度”,罕見的把他們凝聚在一起。甘地穿著自己縫製的傳統披紗靜靜的坐在自己的居室里,外面夕陽似血,遠處田間地頭身著紗麗的女子正收拾農具回家,夜終究要降臨,而空氣瀰漫著緊張、躁動。這是二戰前夕的印度,獨立的時刻並不遙遠,在這自由與勝利到來的背後卻又隱藏什麼樣的腥風血雨。

印度最終的獨立,它包含了甘地個人神性的努力,他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起源自他在南非對抗英殖民統治的升華,他奉行苦行僧的生活,例如素食,獨身,默想,禁慾。他身上包含了古樸的印度教的真理“沉默”(mouna)和“平靜”(“shanti”)。他得頭銜“Mahatma”,或“聖雄”來源於梵語的敬語mahatman,原意“Great Souled”,偉大的靈魂。他還舉例說上帝說:敵人打你左臉,你應該把右臉再送上。他堅信敵人的壓榨與破壞,對於並無反抗的自我,只會襯托自己的醜陋靈魂。他很多思想糅合了印度教信仰以及耆那教的影響,所以他對印度教與回教都有巨大的影響,面對獨立夠的印度,卻由於信仰的分歧不得不成為兩個國家即印度與巴基斯坦,他內心悲悸,他希望印度是一個海納百川的國家。獨立當天,他在自己的老家波爾班達爾市一言不語的轉動自己的紡線機,那些帶血淚的抗爭如同手中的線細而綿長,卻終究織不了一件完整的外套。

影片成功的地方在於宏大的描繪了這位聖人的抗爭歷史,細膩,描述精確,這還要歸根與甘地的扮演者本.金斯利。什麼叫形神俱似?這就是典範,他從甘地20齣頭一直扮演到被刺殺,前後橫跨幾十年,雖然有化裝技術的到位,但他對甘地內心世界的傳遞精準讓人震撼。尤其是幾次絕食的場面,渾濁的眼神,愁苦的面容,這簡直就是活生生的甘地。他的口音也應該是下了工夫去琢磨的。出色的還有配樂,傳統的印度風格,為影片營造了一個深浩的印度時空背景,那些貧瘠的恆河水灌溉的印度土地,高聳的清真寺廟,行徑在路途上身著白衣的印度男子,這就是幾十年前的印度,它貧窮、落後,充滿壓迫卻有孕育無限的生機,它仿佛是一個在‘虛幻在時間“里的國度。1962年,一個叫奈保爾的作家造訪了新的印度,他收穫的是:印度屬於黑夜——一個已經死亡的國度。

第55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奧斯卡獎)獲獎情況:

最佳影片:《甘地》

最佳男主角:本.金斯利《甘地》

最佳導演:理察.阿頓巴勒《甘地》

最佳創作劇本:約翰.布里利《甘地》

最佳攝影:比利.威廉斯,羅尼.泰勒《甘地》

最佳藝術指導:斯圖爾特.克雷格,鮑勃.萊恩,麥可.塞爾頓《甘地》

最佳服裝設計:約翰.莫洛,巴努.阿塔伊亞《甘地》

最佳剪接:約翰.布羅姆《甘地》

本片榮獲1982年第5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攝影、最佳服裝設計等8項大獎。

導演兼製片阿頓伯羅為這部影片籌劃二十年,最後用三年的時間,僱傭八十名英國演員和一百名印度演員並完成了這部巨片。《甘地傳》一舉獲得了奧斯卡八項主要獎,票房也非常成功。第五十五屆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最出風頭的影片是獲獎八項的本片,而最出風頭的人物是作古多年的印度國父——甘地。因本片而得獎的多位領獎人,上台後強調的一句話就是:真正應該獲獎的是甘地本人。的確,本片最大的成就,就在於宣揚了這位英雄的偉人風骨,以及非暴力主義的和平思想。故事描述他為了印度的獨立自主而非暴力抗議英國政府,以及為了巴基斯坦與印度的暴力衝突而抗議,使秩序得以恢復。理察.阿滕伯勒因本片獲得了最佳導演獎,本.金斯利、愛德華.福克斯等的表演都非常精彩。

創作背景

導演兼製片阿頓伯羅為這部影片籌劃二十年,最後用三年的時間,僱傭八十名英國演員和一百名印度演員並完成了這部巨片。《甘地傳》一舉獲得了奧斯卡八項主要獎,票房也非常成功。

主演本·金斯利本人就是英、印混血兒,扮演甘地形神兼備,演技亦十分出色。

拍攝過程

在葬禮這場戲中有30萬臨時演員。大約有20萬人是無償演出,只有9萬多人按照契約收取了小額報酬。拍攝時間是在1981年1月31日,正好是甘地逝世33周年紀念日。11個攝製組拍攝了超過兩萬英尺的膠片,但最終在電影放映時這場戲縮減為125秒鐘。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International Film Investors

National Film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of India (NFDC)[印度]

Indo-British

Carolina Bank

Goldcrest Films International

發行公司:

LK-TEL[阿根廷](Argentina) (video)

哥倫比亞影片公司[美國]

哥倫比亞三星家庭視頻公司[美國](1994) (USA) (video) (laserdisc)/(2001) (USA)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印度 India 1982年11月30日......(New Delhi) (premiere)

英國 UK 1982年12月3日......(London) (premiere)

美國 USA 1982年12月8日

日本 Japan 1983年

挪威 Norway 1983年1月1日

芬蘭 Finland 1983年3月25日

冰島 Iceland 1983年9月30日

匈牙利 Hungary 1984年9月27日

韓國 South Korea 1989年4月8日

土耳其 Turkey 1991年7月19日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Bapu本·金斯利----

MargaretBourke-White坎迪斯·伯根----

LordIrwin約翰·吉爾古德----

LordChelmsford約翰·米爾斯----

VinceWalker馬丁·辛----

Gen.JanChristiaanSmuts阿索爾·加德----

Khan阿莫瑞什·普瑞----

Collins理察·格雷弗斯----

Colin丹尼爾·戴-劉易斯----

Clerk柯林·法萊爾----

Governmentadvocate傑弗里·蔡特----

trainguard伯納德·希爾----

Gen.ReginaldDyer愛德華·福克斯----

JudgeBroomfield特瑞沃·霍華德----

Rev.CharlieAndrews伊安·查里森----

SardarValabhhaiPatelSaeedJaffrey----

Meerabahen傑拉丁尼·詹姆斯----

MohammedAliJinnahAlyquePadamsee----

影片海報

《甘地傳》 《甘地傳》
《甘地傳》 《甘地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